第六十五章 两府赢名声,四方赚银钱
贾珠看了一眼贾琼,放下手中的茶盏,右手食指又不自觉的轻轻敲击起桌面,思忖良久。
随后看向薛姨妈,笑着说道
“姨妈,最近年把,因为各种原由,我们几家都有些没落,虽家资还有些。然不比前几年了,个中之事冷暖自知。
因此,珠儿想着借此机会为府中争取些名声,往日或不在意,然日后若是继续下滑,难免会。。。”
一番话说的薛姨妈不由频繁点头,想起亡夫,又看了看现在仍然贪玩的薛蟠。
再想起最近府中传言,二老爷准备与府中分家,心中也是百转千肠,有些瞻前虑后。
想着二老爷毕竟与亡夫是亲兄弟,也素是个有智慧的,当不会做事做绝,不如待其到了再说。
想到此处,薛姨妈便叉开话题说道
“珠儿所言甚是,姨妈本以为你说的些买卖营生之事,然这类思虑数年之后的事情,还是等蟠儿叔叔来到后,一起言说吧。
方才珠儿说,琼哥儿在神京时作了些诗词。不如说与我们听听,让我们也风雅一回。”
贾珠见姨妈如此说,虽不完全懂姨妈心思,然心中也是有几分明了。
遂看着贾琼,笑着说道“那就让琼弟本人来说他的诗赋佳作吧。”
贾琼闻言,也是笑了笑,想让人投资,至少让人家看中你某一方面。
想到这里,也不再自谦。随即一首一首的吟与几人听,
贾琼一边吟诗,一边注意几人表情。
吟第一首竹石时,薛姨妈目中倒无几分神采,只是笑意盈盈的夸赞几分。
他本是后宅妇人,自是不懂这文人气节,听着倒是激昂大气,然却不懂其中隐意。
在贾琼吟蝶恋花时,薛姨妈不禁又想到亡夫,还有日后将要面对的未知日子。
心中更是感伤,眸中珠光点点,觉得这琼哥儿真是太懂女儿家的心思了。
薛蟠听着诗句,不由挠了挠头发,坐立不安。
倒是薛宝钗年龄最小,虽也听得不懂。
然其中的韵律,听得她杏眸中熠熠生辉,睫毛上下扑闪,双眸盯着贾琼一动不动。
只是觉得这刚刚见面的贾家哥哥好生了得,说的这话听得真是好听,朗朗上口,日后自己定也要写上几首。
贾珠自是知晓前文,也不甚在意,只是仍认真倾听。
不知聊了多久,只见客厅外走来一人,大步流星。
进到厅内,看了眼场中众人,随即给薛姨妈拱手行礼道“大嫂安好,不知唤弟来何事。”
薛姨妈见状连忙起身还礼说道
“二叔,这次珠儿带着其族内兄弟前来,是有一事与我家商议,嫂子这边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二叔的意见。”
说着又指了指贾琼道
“珠儿,二叔是知晓的,这位是贾琼,琼哥儿。
少年俊才,年方八岁,此番来金陵待考,有了些消息由来,欲与薛家做一笔生意。
后面可以由珠儿与这琼哥儿与你解释。”
随即又对着贾琼说道
“琼哥儿,此是你文龙兄弟的叔父薛岩。你也和珠儿一样,随着文龙一起称呼叔父吧。”
随着一阵互相问候之后,贾琼遂又从新介绍了之前获得的信息,与猜想。
只是湖广今春大雪的事情,还是未与众人分说,这件事一旦说出,被人知晓。
金陵粮价,立马会飙高一大截。而且按照这个情况,最多再有旬日就会被广大客商知晓,消息灵通的估计再有半旬也能得到消息。
贾琼也没法,谁让自己才想起这么一回事呢,只能尽皆全力来促成这件事。
听完原由后,薛岩坐于客座右首位,手中端着茶杯,看着杯中茶叶飘荡,陷入沉思,众人见状也未打扰。
良久之后,放下茶杯,不自觉的摸了摸鼻尖,又抬头看向薛姨妈,问道
“敢问大嫂如何作想,可有什么吩咐。”
听见薛岩所说,薛姨妈内心如释重担,嘴中呼出一口浊气,笑着说道
“这事,我想着我们薛家与贾家老亲如此多年,一向同气连枝。
现在我们几家皆有些落寞,全靠着老亲帮衬,珠儿既是开口了,怎么也得借些银两。
至于是否参与这件事情,但凭二叔做主。
你大兄在世时,常说若不是你帮衬着,薛家也做不到现在的规模。
嫂子毕竟是一妇道人家,眼光有些不足,比不得二叔的眼光。只能在这后宅教教蟠儿和宝钗。”
说道这里,略微停息,看着薛岩仍认真倾听的样子。又说道
“现在蟠儿与蝌儿,还有宝钗与宝琴俱还小,二叔不妨让他们常来找他们大兄大姐儿玩耍。
日后感情深厚,往后也能互相帮衬着不是。”
听着大嫂子所言,薛岩先是一愣,随即恭敬的说道
“大嫂所言极是,日后定当让蝌儿与宝琴常来找他大兄大姐玩耍。”
随即又沉吟了一会,缓缓舒展开皱起的眉头,说道
“大嫂,弟觉得可以参与,至少弟这二房没有问题,不知大嫂这边如何考虑。
若是大嫂愿意,弟可帮忙代为监管大房的掌柜,一应账目交由大嫂过目。
若是不愿,那也无事。”
听着薛岩的话语,薛姨妈明了他的意思,心中一片纠结。
自己相公去世的早,蟠儿又未成人,无法支撑门楣。
而自己妇道人家,无法经常见外面管事,只能例行查账,无法管理生意。
既想请二房帮忙操持生意,又担心二房咬自己家的肉,并了大房。
且又担心二房代管营生,到时候分配盈利时克扣自己家,又如何办。
若是不请二叔代为操持,又怕坐吃山空。
显然薛岩也看清了其中的道理,直接将两房划分清楚。
看着自家大嫂面上的纠结,心中也无多余想法。
随即又端起桌上茶水品了起来,静待答复。
前面没有机会说清,正好趁这件事说清,本身薛家就有涉足米粮交易,这次有着贾家参与,想必大嫂不会有多余担心。
薛姨妈思考良久,好似也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随即看着薛岩说道
“那就麻烦二叔帮忙代为监管了,珠儿与琼哥儿带着金彩一起来此,想必也有了全盘考虑。
过会可与二叔仔细探讨,再让下面的掌柜们一起出出主意。
还有一件事需要二叔拿拿主意,就是二叔觉得我们应该拿出多少银两,囤多少粮食为好。
不知可否与嫂子介绍一下。”
听到这里,薛岩不由又是摸了摸自己的鼻尖,仔细想了想说道
“金陵城现有坊厢户七千多户,船居户六百多户,匠户八百多户,里甲户三万多户,还有七个卫所大概四万多人,每个兵丁又有家人,合计四十至五十万人。
壮丁每日消耗一到两斤,若真是缺粮,按照每户每日消耗四斤米粮算来,四十多万人至少需要每日七千多石。
若是水灾持续一月以上,再加上很多人家需要存粮与留种,还有后续外地粮食运进来,则还需一月以上。
按六十日计算,则需要四十万石粮食,当然这是最低消耗。
若是再算上各大府中的消耗,还有外地逃难而来的人员的话,则至少需要八十万石采购消耗。
若是再备上几个月消耗的话,则需要的更多,可能要一百万石以上。
但是金陵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大粮商很多,我们最多吃下两层左右,也就是二十万石。”
说完这些,狠狠的喝下一大杯茶水,待喉咙湿润之后,方看向在场众人的反应,众人皆是暗自点头。
扫视一圈后,又说道
“按照现在的粮价来说,一两银子可以采买一石多米粮。
若是大量采买的话,很快一两银子只能采买一石米粮。
我们至少需要十五万两白银。
若按大嫂与珠哥儿和琼哥儿方才所说,一家备齐五万两白银就差不离了。”
听到这里,众人皆是长呼一口气,包括贾琼也是,听到专业的人来分析,就是不一样。
薛姨妈又是笑了笑,随即对着贾珠道
“珠儿,既如此。
我再借与你三万两,加上你的两万两合计五万两白银。
我再单独拿出五万两参上一份,请二叔帮忙运作。”
贾琼听到几人说完后,想了想,看向薛岩,说道
“薛家二叔,侄儿想请教几个问题
这米粮从哪里采买?可否在七日内采买完毕?金陵这边的常平仓有多少粮食?知府是否会启用常平仓平抑粮价?
这件事我们是要为两家赚取银钱的同时,还要赢取名声,更不能坏了名声。
此事是否会让府衙与留守的南京六部反感。”
听到这里,几人皆是一愣,前面几个问题有那么大的区别吗?
唯有长期浸淫商贾之道的薛岩,有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敢问琼哥儿,是不是有些其他什么消息,未曾说明。
而正是此消息使得我们必须在七日内采买完毕,且限定了从买粮。”
贾琼听到薛岩此话,随即点了点头说道
“也不算是消息,只是我的一些猜测,近来金陵城内各地客商皆是很多,唯独没有多少湖广的商人。
听说不光陆运,连大江上也很少有湖广的船只过来。
加上今年春日比往年要寒上几许,我怀疑湖广可能有春大雪,道路难行,甚至春苗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不过我们可能来不及核实了。”
听到这里,薛岩算是明白了,若真是如此,确实必须在七日内采买完成。
不然其他人家皆是能得知消息,粮价就得上涨了。说不定报信之人已然在路上了。
想了想说道
“其实金陵之米粮存粮,足够整个金陵之人食用半年了,只是若真有天灾,外地粮食进不来,必然是要涨价的。
常平仓中其实无多少米粮,早已被那些豪族勾结官吏盗取了大半,只有部分陈粮混合沙土在其中。
数年前曾有人邀我们薛家一起分杯羹,大兄曾询问宁府敬大兄,敬大兄未曾同意我们入局。
只是我们店铺之类皆已铺好,未有办法,只能从湖广购粮售卖,几年都未有多少盈利,去年底便与那边停了联系。
听得刚刚之事,本想着继续续上联系,从新买粮。
然如琼哥儿所说,唯有在这金陵就地采买了。
可是又有何法,让这些大户不疑有他,从而卖粮与我们。”
听到这里,贾琼也明白了自己的猜想是成立的,随即说道
“这样说来,就地采买粮食是完全可行的。只是要找个合适的方法,还要让这些大户自愿出售方是最好。”
贾珠见贾琼如此说,方哈哈一笑的说道
“琼弟,说些胡话了,这些人如何自愿,你又不是采买军粮。”
贾珠的无心之言,倒是让贾琼眼中一亮,随即说道
“珠大哥此言有理,采买军粮倒是一法。薛二叔,不知薛家可有涉及盐引的营生。”
薛岩闻言,也是眼中一亮,闻弦歌而知雅意,随即说道
“虽然薛家有一定的资本,然却未涉及盐引之事,底蕴还是有些不如盐商。”
虽心中已有所感,然还未透彻,正好亦可试探下贾琼。随即眼中带笑的示意贾琼继续说下去。
贾琼见状,也是笑了笑,知晓薛岩亦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随即给薛姨妈与贾珠解释道
“我听说敏姑姑嫁到扬州,姑父林如海乃巡盐御史,正在推行开中法。
不如由薛二叔出头,就说林姑父准许薛家盐引,然需先将军粮运输到九边以及辽东。
而薛二叔可言说在金陵采购二十万石先行运输,再从他处采买八十万石。
一可借此机会,引得他们自愿上钩,想必很多人愿意加入盐商行列。
二可压低粮价,降低成本。
三者若是此事成功,赚取足够银钱,或可真借此机会与林伯父谈谈盐引之事。”
听完贾琼所说,贾珠倒是无感,只需家族壮大,到底挣上几分银钱,他倒是不太在意。但是见有了解决方案心中也是高兴几分。
而薛姨妈自是知晓盐引的赚钱之处,毕竟其夫还在时曾与他说过。见贾琼与薛岩相视一笑,不由又有些纠结。
看了看薛岩,又看了看薛蟠,面上的笑容也带起了一片苦涩。
众人又谈了一会,确定下行事方案,便皆唤来了底下的账房。详细交代了一番之后,便由薛岩带着几位管家掌柜去办理此事,也说好后面需要银子时,再统一运送。
而薛姨妈见薛岩带着管家们外出办事后,看了一眼薛蟠,心中叹了口气。
遂推脱身体不舒服下去休息,让薛蟠与薛宝钗陪着贾珠和贾琼在府中走走玩玩。
在薛府用过夕食,两人回到贾府书房,贾珠想了良久,才对着贾琼说道
“琼弟,既然此番事情已经谈妥,那么此次除我借你的一万两,方才姨妈借来的三万两中,也算你一万两。
这样就算你两万两本钱,可好。”
听贾珠如此说,贾琼眉头一皱,随即也想明白贾珠的意思了,遂回道“一切但凭珠大哥安排,弟无敢不从。”
p一、今晚一章,大章就不分章了。想学着断章,我发觉我有些不会断章啊,一定要在上架前学会断章。
其二、关于改书名,作者想着日后四春的事情。虽然设计了三服与五服的关系,但是同姓不婚的概念深入人心。一时难以扭转,想着以后主角立功,皇帝赐姓,若是书名再叫贾琼,就有些不方便了。
因此想改名,望书友们给点意见。
。
随后看向薛姨妈,笑着说道
“姨妈,最近年把,因为各种原由,我们几家都有些没落,虽家资还有些。然不比前几年了,个中之事冷暖自知。
因此,珠儿想着借此机会为府中争取些名声,往日或不在意,然日后若是继续下滑,难免会。。。”
一番话说的薛姨妈不由频繁点头,想起亡夫,又看了看现在仍然贪玩的薛蟠。
再想起最近府中传言,二老爷准备与府中分家,心中也是百转千肠,有些瞻前虑后。
想着二老爷毕竟与亡夫是亲兄弟,也素是个有智慧的,当不会做事做绝,不如待其到了再说。
想到此处,薛姨妈便叉开话题说道
“珠儿所言甚是,姨妈本以为你说的些买卖营生之事,然这类思虑数年之后的事情,还是等蟠儿叔叔来到后,一起言说吧。
方才珠儿说,琼哥儿在神京时作了些诗词。不如说与我们听听,让我们也风雅一回。”
贾珠见姨妈如此说,虽不完全懂姨妈心思,然心中也是有几分明了。
遂看着贾琼,笑着说道“那就让琼弟本人来说他的诗赋佳作吧。”
贾琼闻言,也是笑了笑,想让人投资,至少让人家看中你某一方面。
想到这里,也不再自谦。随即一首一首的吟与几人听,
贾琼一边吟诗,一边注意几人表情。
吟第一首竹石时,薛姨妈目中倒无几分神采,只是笑意盈盈的夸赞几分。
他本是后宅妇人,自是不懂这文人气节,听着倒是激昂大气,然却不懂其中隐意。
在贾琼吟蝶恋花时,薛姨妈不禁又想到亡夫,还有日后将要面对的未知日子。
心中更是感伤,眸中珠光点点,觉得这琼哥儿真是太懂女儿家的心思了。
薛蟠听着诗句,不由挠了挠头发,坐立不安。
倒是薛宝钗年龄最小,虽也听得不懂。
然其中的韵律,听得她杏眸中熠熠生辉,睫毛上下扑闪,双眸盯着贾琼一动不动。
只是觉得这刚刚见面的贾家哥哥好生了得,说的这话听得真是好听,朗朗上口,日后自己定也要写上几首。
贾珠自是知晓前文,也不甚在意,只是仍认真倾听。
不知聊了多久,只见客厅外走来一人,大步流星。
进到厅内,看了眼场中众人,随即给薛姨妈拱手行礼道“大嫂安好,不知唤弟来何事。”
薛姨妈见状连忙起身还礼说道
“二叔,这次珠儿带着其族内兄弟前来,是有一事与我家商议,嫂子这边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二叔的意见。”
说着又指了指贾琼道
“珠儿,二叔是知晓的,这位是贾琼,琼哥儿。
少年俊才,年方八岁,此番来金陵待考,有了些消息由来,欲与薛家做一笔生意。
后面可以由珠儿与这琼哥儿与你解释。”
随即又对着贾琼说道
“琼哥儿,此是你文龙兄弟的叔父薛岩。你也和珠儿一样,随着文龙一起称呼叔父吧。”
随着一阵互相问候之后,贾琼遂又从新介绍了之前获得的信息,与猜想。
只是湖广今春大雪的事情,还是未与众人分说,这件事一旦说出,被人知晓。
金陵粮价,立马会飙高一大截。而且按照这个情况,最多再有旬日就会被广大客商知晓,消息灵通的估计再有半旬也能得到消息。
贾琼也没法,谁让自己才想起这么一回事呢,只能尽皆全力来促成这件事。
听完原由后,薛岩坐于客座右首位,手中端着茶杯,看着杯中茶叶飘荡,陷入沉思,众人见状也未打扰。
良久之后,放下茶杯,不自觉的摸了摸鼻尖,又抬头看向薛姨妈,问道
“敢问大嫂如何作想,可有什么吩咐。”
听见薛岩所说,薛姨妈内心如释重担,嘴中呼出一口浊气,笑着说道
“这事,我想着我们薛家与贾家老亲如此多年,一向同气连枝。
现在我们几家皆有些落寞,全靠着老亲帮衬,珠儿既是开口了,怎么也得借些银两。
至于是否参与这件事情,但凭二叔做主。
你大兄在世时,常说若不是你帮衬着,薛家也做不到现在的规模。
嫂子毕竟是一妇道人家,眼光有些不足,比不得二叔的眼光。只能在这后宅教教蟠儿和宝钗。”
说道这里,略微停息,看着薛岩仍认真倾听的样子。又说道
“现在蟠儿与蝌儿,还有宝钗与宝琴俱还小,二叔不妨让他们常来找他们大兄大姐儿玩耍。
日后感情深厚,往后也能互相帮衬着不是。”
听着大嫂子所言,薛岩先是一愣,随即恭敬的说道
“大嫂所言极是,日后定当让蝌儿与宝琴常来找他大兄大姐玩耍。”
随即又沉吟了一会,缓缓舒展开皱起的眉头,说道
“大嫂,弟觉得可以参与,至少弟这二房没有问题,不知大嫂这边如何考虑。
若是大嫂愿意,弟可帮忙代为监管大房的掌柜,一应账目交由大嫂过目。
若是不愿,那也无事。”
听着薛岩的话语,薛姨妈明了他的意思,心中一片纠结。
自己相公去世的早,蟠儿又未成人,无法支撑门楣。
而自己妇道人家,无法经常见外面管事,只能例行查账,无法管理生意。
既想请二房帮忙操持生意,又担心二房咬自己家的肉,并了大房。
且又担心二房代管营生,到时候分配盈利时克扣自己家,又如何办。
若是不请二叔代为操持,又怕坐吃山空。
显然薛岩也看清了其中的道理,直接将两房划分清楚。
看着自家大嫂面上的纠结,心中也无多余想法。
随即又端起桌上茶水品了起来,静待答复。
前面没有机会说清,正好趁这件事说清,本身薛家就有涉足米粮交易,这次有着贾家参与,想必大嫂不会有多余担心。
薛姨妈思考良久,好似也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随即看着薛岩说道
“那就麻烦二叔帮忙代为监管了,珠儿与琼哥儿带着金彩一起来此,想必也有了全盘考虑。
过会可与二叔仔细探讨,再让下面的掌柜们一起出出主意。
还有一件事需要二叔拿拿主意,就是二叔觉得我们应该拿出多少银两,囤多少粮食为好。
不知可否与嫂子介绍一下。”
听到这里,薛岩不由又是摸了摸自己的鼻尖,仔细想了想说道
“金陵城现有坊厢户七千多户,船居户六百多户,匠户八百多户,里甲户三万多户,还有七个卫所大概四万多人,每个兵丁又有家人,合计四十至五十万人。
壮丁每日消耗一到两斤,若真是缺粮,按照每户每日消耗四斤米粮算来,四十多万人至少需要每日七千多石。
若是水灾持续一月以上,再加上很多人家需要存粮与留种,还有后续外地粮食运进来,则还需一月以上。
按六十日计算,则需要四十万石粮食,当然这是最低消耗。
若是再算上各大府中的消耗,还有外地逃难而来的人员的话,则至少需要八十万石采购消耗。
若是再备上几个月消耗的话,则需要的更多,可能要一百万石以上。
但是金陵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大粮商很多,我们最多吃下两层左右,也就是二十万石。”
说完这些,狠狠的喝下一大杯茶水,待喉咙湿润之后,方看向在场众人的反应,众人皆是暗自点头。
扫视一圈后,又说道
“按照现在的粮价来说,一两银子可以采买一石多米粮。
若是大量采买的话,很快一两银子只能采买一石米粮。
我们至少需要十五万两白银。
若按大嫂与珠哥儿和琼哥儿方才所说,一家备齐五万两白银就差不离了。”
听到这里,众人皆是长呼一口气,包括贾琼也是,听到专业的人来分析,就是不一样。
薛姨妈又是笑了笑,随即对着贾珠道
“珠儿,既如此。
我再借与你三万两,加上你的两万两合计五万两白银。
我再单独拿出五万两参上一份,请二叔帮忙运作。”
贾琼听到几人说完后,想了想,看向薛岩,说道
“薛家二叔,侄儿想请教几个问题
这米粮从哪里采买?可否在七日内采买完毕?金陵这边的常平仓有多少粮食?知府是否会启用常平仓平抑粮价?
这件事我们是要为两家赚取银钱的同时,还要赢取名声,更不能坏了名声。
此事是否会让府衙与留守的南京六部反感。”
听到这里,几人皆是一愣,前面几个问题有那么大的区别吗?
唯有长期浸淫商贾之道的薛岩,有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敢问琼哥儿,是不是有些其他什么消息,未曾说明。
而正是此消息使得我们必须在七日内采买完毕,且限定了从买粮。”
贾琼听到薛岩此话,随即点了点头说道
“也不算是消息,只是我的一些猜测,近来金陵城内各地客商皆是很多,唯独没有多少湖广的商人。
听说不光陆运,连大江上也很少有湖广的船只过来。
加上今年春日比往年要寒上几许,我怀疑湖广可能有春大雪,道路难行,甚至春苗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不过我们可能来不及核实了。”
听到这里,薛岩算是明白了,若真是如此,确实必须在七日内采买完成。
不然其他人家皆是能得知消息,粮价就得上涨了。说不定报信之人已然在路上了。
想了想说道
“其实金陵之米粮存粮,足够整个金陵之人食用半年了,只是若真有天灾,外地粮食进不来,必然是要涨价的。
常平仓中其实无多少米粮,早已被那些豪族勾结官吏盗取了大半,只有部分陈粮混合沙土在其中。
数年前曾有人邀我们薛家一起分杯羹,大兄曾询问宁府敬大兄,敬大兄未曾同意我们入局。
只是我们店铺之类皆已铺好,未有办法,只能从湖广购粮售卖,几年都未有多少盈利,去年底便与那边停了联系。
听得刚刚之事,本想着继续续上联系,从新买粮。
然如琼哥儿所说,唯有在这金陵就地采买了。
可是又有何法,让这些大户不疑有他,从而卖粮与我们。”
听到这里,贾琼也明白了自己的猜想是成立的,随即说道
“这样说来,就地采买粮食是完全可行的。只是要找个合适的方法,还要让这些大户自愿出售方是最好。”
贾珠见贾琼如此说,方哈哈一笑的说道
“琼弟,说些胡话了,这些人如何自愿,你又不是采买军粮。”
贾珠的无心之言,倒是让贾琼眼中一亮,随即说道
“珠大哥此言有理,采买军粮倒是一法。薛二叔,不知薛家可有涉及盐引的营生。”
薛岩闻言,也是眼中一亮,闻弦歌而知雅意,随即说道
“虽然薛家有一定的资本,然却未涉及盐引之事,底蕴还是有些不如盐商。”
虽心中已有所感,然还未透彻,正好亦可试探下贾琼。随即眼中带笑的示意贾琼继续说下去。
贾琼见状,也是笑了笑,知晓薛岩亦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随即给薛姨妈与贾珠解释道
“我听说敏姑姑嫁到扬州,姑父林如海乃巡盐御史,正在推行开中法。
不如由薛二叔出头,就说林姑父准许薛家盐引,然需先将军粮运输到九边以及辽东。
而薛二叔可言说在金陵采购二十万石先行运输,再从他处采买八十万石。
一可借此机会,引得他们自愿上钩,想必很多人愿意加入盐商行列。
二可压低粮价,降低成本。
三者若是此事成功,赚取足够银钱,或可真借此机会与林伯父谈谈盐引之事。”
听完贾琼所说,贾珠倒是无感,只需家族壮大,到底挣上几分银钱,他倒是不太在意。但是见有了解决方案心中也是高兴几分。
而薛姨妈自是知晓盐引的赚钱之处,毕竟其夫还在时曾与他说过。见贾琼与薛岩相视一笑,不由又有些纠结。
看了看薛岩,又看了看薛蟠,面上的笑容也带起了一片苦涩。
众人又谈了一会,确定下行事方案,便皆唤来了底下的账房。详细交代了一番之后,便由薛岩带着几位管家掌柜去办理此事,也说好后面需要银子时,再统一运送。
而薛姨妈见薛岩带着管家们外出办事后,看了一眼薛蟠,心中叹了口气。
遂推脱身体不舒服下去休息,让薛蟠与薛宝钗陪着贾珠和贾琼在府中走走玩玩。
在薛府用过夕食,两人回到贾府书房,贾珠想了良久,才对着贾琼说道
“琼弟,既然此番事情已经谈妥,那么此次除我借你的一万两,方才姨妈借来的三万两中,也算你一万两。
这样就算你两万两本钱,可好。”
听贾珠如此说,贾琼眉头一皱,随即也想明白贾珠的意思了,遂回道“一切但凭珠大哥安排,弟无敢不从。”
p一、今晚一章,大章就不分章了。想学着断章,我发觉我有些不会断章啊,一定要在上架前学会断章。
其二、关于改书名,作者想着日后四春的事情。虽然设计了三服与五服的关系,但是同姓不婚的概念深入人心。一时难以扭转,想着以后主角立功,皇帝赐姓,若是书名再叫贾琼,就有些不方便了。
因此想改名,望书友们给点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