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富庶扬州路,文武非殊途
驾一叶扁舟,举一杯浊酒,经帆樯如云之津渡,见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租一辆马车,行一路风尘,过阡陌连绵之工坊,观商贾如云富贵繁华。
下得船来,回首远眺,只见渺渺天际,船帆迟迟,如星如豆。
贾珠并着贾琼,还有鸳鸯鹦哥坐于车内,听风观雨与车夫坐于前室。
掀开马车车窗的纱帘,看着繁华的街道,各处皆有的工坊。
扬州位于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丘陵地带极少,基本上都是广阔的平原,雨量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从汉初汉章帝时期的马琳开始,历代广陵地区(即今扬州)的地方官多重视兴修水利,扬州的天然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水稻田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是水稻种植,麦稻禾、鱼虾蟹丰饶,桑麻茶竹种植也是充足。
相应的鱼加工业、纺织业、制茶叶、编织业、制药业等下游产业在当时国内也位于领先水平。
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扬州商业迅猛发展,经济繁荣,人物荟萃。
甚至有人称扬州“俗尚商贾,不事农业。”
此原由皆是因扬州盐业而起,扬州有丰饶的海盐资源,扬州百姓多以煮盐为业,盐业发达。
《史记·吴王濞列传》有记载“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力富饶。”
一路行来,看着宽阔道路两旁的工坊,规模大,品种多,军器、木器、漆器、玉器、铜器、造纸、印刷、制茶应有尽有。
不由停下马车,看着路边店铺的商品,俱是精品,比神京与金陵售卖的还要好上不少。
无怪乎扬州的产品能蜚声海外。
贾珠贾琼下得车来,一路走走看看,听风相随,观雨驾车。
看的东西有点多了,贾琼也有些不好意思,便在一店铺内购买了两只铜器,乃是女子最爱的扬州手持青铜镜。
两人回到马车上,贾琼看了看鸳鸯与鹦哥,便伸手将铜镜递了过去,又对着两人努努嘴说道
“你们跟了我将近两年,也没送过你们什么像样的东西。方才在店铺内见这镜子精致雅观,便给你两一人买了一个。”
两人见贾琼递来铜镜,面上俱浮现了些红晕,两人这两年俱读了些书,有时沈宜修也会教授两人些诗词。
也知晓些镜子的含义,明白贾琼是将两人当作贴身丫鬟在看。
不由有些羞涩的从贾琼手上接过铜镜,同时向贾琼道“婢子谢谢爷。”
鸳鸯看了看手中的铜镜,眉头轻轻皱起,随即又对着贾琼说道“爷,你给我们送礼物,婢子受了。然爷离家两载,长久未见太太与小姐。我们是不是在回神京前,备些礼物带回去。”
听着鸳鸯所言,鹦哥也是反应了过来,不由看向贾琼点了点头。虽然慢了一拍,但随即附和道
“爷,鸳鸯姐姐说的是呢,我们需要在回京前准备些礼物,不光太太与小姐,还有公子的故旧亲朋,是否也需要准备些。”
贾琼听着鸳鸯与鹦哥的话语,心中也是几分开心。不愧是后来的金鸳鸯俏紫鹃,尽皆聪慧灵敏,做事周全。遂浅笑了下,对着两人摆摆手说道
“不急,方才珠大哥与我说,我们可能要在扬州待上几天,到时候再采买些带回去吧。”
听着主仆三人的闲聊,贾珠尴尬的探身看着窗外,心中不由感慨,为什么自己出京前就没带两个丫鬟,带着两小厮来了。
当时为了与贾琼闲聊,便只租了一个大马车,现在倒有些后悔了。
不过想到听风和观雨,也跟着自己在金陵待了两年多,也只得无语的笑了笑,准备明日再予他们些银钱,让他们独自高乐去。
贾琼看着贾珠有些尴尬的模样,不由笑了笑,与贾珠攀谈了起来。
“珠大哥,林姑父在扬州这等富裕繁华之所,又是巡盐御史,想来是颇得皇上看中吧。”
正看着窗外的贾珠,听贾琼如此说,不由放下纱帘,回身向内,上下打量了下贾琼,又仔细思量了一会,遂认真说道
“琼弟,你尚未接触这官场政事,且年龄幼小,不懂这些也属正常。
我本也不知,还是出京前的一些时日,敬伯与我讲了一些道理,我才算明了。
姑父这巡盐御史确有陛下之看重,然亦有我宁荣二府的角力。
若无其他资源的交换,再无圣人垂怜,姑父又如何会坐稳这巡盐御史。
此乃肥缺,欲坐此位置者,犹如过江之鲫。
我曾与你说过,林姑父祖上亦是勋贵。
开国勋贵我宁荣二祖功劳最大,然功高震主,本可一门双王,但若如此,则乃取死之道。
便与那前明徐达一家那般选择,放弃双王,降为双公,与国同休,不降等习爵。
然祖上曾犯一事,才又变为降等习爵。
而其他开过郡王与国公俱低了我们一头,所以一直由我们贾家作为勋贵领头者,话事人。
而最近十年年,我们贾家发生过几次事情,势头便弱了些,上次在那锦香院你应当有所了解。”
说着贾珠看了看贾琼,看了看一旁正低着头照着镜子的鸳鸯与鹦哥。
又停顿思忖了一会,方才说道
“我们武勋与文臣一样,派系众多。
文臣分了南方与北方,南北中又分地区州府之乡党。而根据学院又分学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我们武勋中,开国四王和我们贾家这一门双公,分领五个派系,其他国公或大或小也是有自己的算盘。
而新进的武举有些投靠我们这些勋贵,有些投靠文臣。
而我们也暗中培养了不少自己的文臣,有武勋弃武从文,有家道中落不得不从文,还有从士子中选择一些培养。
而文臣也在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进入军中,如欠发粮饷,压制功劳,提拔亲信等等。
因此也有不少武将投靠了过去。
其实我们勋贵与文臣已经混为一体,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大小小各个派系,互相倾轧。
如我们贾家盟友有,林姑父他们的林家,还有我舅舅的王家,薛姨妈的薛家,还有祖母的史家。
还包括一些小一点的勋贵家庭,只是皆如林姑父家断了爵位,又文不成武不就,现在便少了联系。
有所不同的是,我们是勋贵,他们是文臣。
我们比他们多了一个世袭,我们若是失败,只要元气不大伤,仍然可以从来。
而他们无法世袭,若是衰落则变为乡绅。
所以他们不断的打压我们,但我们领头之人无法像文臣那般,不断前赴后继,我们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可能要降爵。
我们争的是什么,你应该明白了吧。”
听到这里,贾琼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他自是知晓贾珠为何说的如此隐晦,也知晓很多问题不该在丫鬟面前询问。
这或许就是古代的文武争斗,武勋总是输掉的原因吧。
如果比喻成游戏的话,虽然一个有着复活的机会,可以重开棋盘;
但另外一个是爆兵流,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继续上,终归堆死你。
大家只是起点根基不一样,但争的都是权利。
然而互相争斗的两方之外还有一个皇帝。
三者互相制衡。
今朝更是复杂,皇帝之后还有一太上皇。
除非你一家独大,把屠刀架在其他人头上。
虽然这样的代表人物也很多,但不代表任何人都能成功。
看着贾琼若有所思的样子,贾珠满意的笑了笑,随即说道“琼弟,我很看好你,有生之年,我们定能相互扶持,一路前行。”
一路闲聊中,马车已经来到了巡盐御史的官邸。
p第一更
。
租一辆马车,行一路风尘,过阡陌连绵之工坊,观商贾如云富贵繁华。
下得船来,回首远眺,只见渺渺天际,船帆迟迟,如星如豆。
贾珠并着贾琼,还有鸳鸯鹦哥坐于车内,听风观雨与车夫坐于前室。
掀开马车车窗的纱帘,看着繁华的街道,各处皆有的工坊。
扬州位于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丘陵地带极少,基本上都是广阔的平原,雨量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从汉初汉章帝时期的马琳开始,历代广陵地区(即今扬州)的地方官多重视兴修水利,扬州的天然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水稻田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是水稻种植,麦稻禾、鱼虾蟹丰饶,桑麻茶竹种植也是充足。
相应的鱼加工业、纺织业、制茶叶、编织业、制药业等下游产业在当时国内也位于领先水平。
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扬州商业迅猛发展,经济繁荣,人物荟萃。
甚至有人称扬州“俗尚商贾,不事农业。”
此原由皆是因扬州盐业而起,扬州有丰饶的海盐资源,扬州百姓多以煮盐为业,盐业发达。
《史记·吴王濞列传》有记载“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力富饶。”
一路行来,看着宽阔道路两旁的工坊,规模大,品种多,军器、木器、漆器、玉器、铜器、造纸、印刷、制茶应有尽有。
不由停下马车,看着路边店铺的商品,俱是精品,比神京与金陵售卖的还要好上不少。
无怪乎扬州的产品能蜚声海外。
贾珠贾琼下得车来,一路走走看看,听风相随,观雨驾车。
看的东西有点多了,贾琼也有些不好意思,便在一店铺内购买了两只铜器,乃是女子最爱的扬州手持青铜镜。
两人回到马车上,贾琼看了看鸳鸯与鹦哥,便伸手将铜镜递了过去,又对着两人努努嘴说道
“你们跟了我将近两年,也没送过你们什么像样的东西。方才在店铺内见这镜子精致雅观,便给你两一人买了一个。”
两人见贾琼递来铜镜,面上俱浮现了些红晕,两人这两年俱读了些书,有时沈宜修也会教授两人些诗词。
也知晓些镜子的含义,明白贾琼是将两人当作贴身丫鬟在看。
不由有些羞涩的从贾琼手上接过铜镜,同时向贾琼道“婢子谢谢爷。”
鸳鸯看了看手中的铜镜,眉头轻轻皱起,随即又对着贾琼说道“爷,你给我们送礼物,婢子受了。然爷离家两载,长久未见太太与小姐。我们是不是在回神京前,备些礼物带回去。”
听着鸳鸯所言,鹦哥也是反应了过来,不由看向贾琼点了点头。虽然慢了一拍,但随即附和道
“爷,鸳鸯姐姐说的是呢,我们需要在回京前准备些礼物,不光太太与小姐,还有公子的故旧亲朋,是否也需要准备些。”
贾琼听着鸳鸯与鹦哥的话语,心中也是几分开心。不愧是后来的金鸳鸯俏紫鹃,尽皆聪慧灵敏,做事周全。遂浅笑了下,对着两人摆摆手说道
“不急,方才珠大哥与我说,我们可能要在扬州待上几天,到时候再采买些带回去吧。”
听着主仆三人的闲聊,贾珠尴尬的探身看着窗外,心中不由感慨,为什么自己出京前就没带两个丫鬟,带着两小厮来了。
当时为了与贾琼闲聊,便只租了一个大马车,现在倒有些后悔了。
不过想到听风和观雨,也跟着自己在金陵待了两年多,也只得无语的笑了笑,准备明日再予他们些银钱,让他们独自高乐去。
贾琼看着贾珠有些尴尬的模样,不由笑了笑,与贾珠攀谈了起来。
“珠大哥,林姑父在扬州这等富裕繁华之所,又是巡盐御史,想来是颇得皇上看中吧。”
正看着窗外的贾珠,听贾琼如此说,不由放下纱帘,回身向内,上下打量了下贾琼,又仔细思量了一会,遂认真说道
“琼弟,你尚未接触这官场政事,且年龄幼小,不懂这些也属正常。
我本也不知,还是出京前的一些时日,敬伯与我讲了一些道理,我才算明了。
姑父这巡盐御史确有陛下之看重,然亦有我宁荣二府的角力。
若无其他资源的交换,再无圣人垂怜,姑父又如何会坐稳这巡盐御史。
此乃肥缺,欲坐此位置者,犹如过江之鲫。
我曾与你说过,林姑父祖上亦是勋贵。
开国勋贵我宁荣二祖功劳最大,然功高震主,本可一门双王,但若如此,则乃取死之道。
便与那前明徐达一家那般选择,放弃双王,降为双公,与国同休,不降等习爵。
然祖上曾犯一事,才又变为降等习爵。
而其他开过郡王与国公俱低了我们一头,所以一直由我们贾家作为勋贵领头者,话事人。
而最近十年年,我们贾家发生过几次事情,势头便弱了些,上次在那锦香院你应当有所了解。”
说着贾珠看了看贾琼,看了看一旁正低着头照着镜子的鸳鸯与鹦哥。
又停顿思忖了一会,方才说道
“我们武勋与文臣一样,派系众多。
文臣分了南方与北方,南北中又分地区州府之乡党。而根据学院又分学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我们武勋中,开国四王和我们贾家这一门双公,分领五个派系,其他国公或大或小也是有自己的算盘。
而新进的武举有些投靠我们这些勋贵,有些投靠文臣。
而我们也暗中培养了不少自己的文臣,有武勋弃武从文,有家道中落不得不从文,还有从士子中选择一些培养。
而文臣也在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进入军中,如欠发粮饷,压制功劳,提拔亲信等等。
因此也有不少武将投靠了过去。
其实我们勋贵与文臣已经混为一体,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大小小各个派系,互相倾轧。
如我们贾家盟友有,林姑父他们的林家,还有我舅舅的王家,薛姨妈的薛家,还有祖母的史家。
还包括一些小一点的勋贵家庭,只是皆如林姑父家断了爵位,又文不成武不就,现在便少了联系。
有所不同的是,我们是勋贵,他们是文臣。
我们比他们多了一个世袭,我们若是失败,只要元气不大伤,仍然可以从来。
而他们无法世袭,若是衰落则变为乡绅。
所以他们不断的打压我们,但我们领头之人无法像文臣那般,不断前赴后继,我们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可能要降爵。
我们争的是什么,你应该明白了吧。”
听到这里,贾琼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他自是知晓贾珠为何说的如此隐晦,也知晓很多问题不该在丫鬟面前询问。
这或许就是古代的文武争斗,武勋总是输掉的原因吧。
如果比喻成游戏的话,虽然一个有着复活的机会,可以重开棋盘;
但另外一个是爆兵流,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继续上,终归堆死你。
大家只是起点根基不一样,但争的都是权利。
然而互相争斗的两方之外还有一个皇帝。
三者互相制衡。
今朝更是复杂,皇帝之后还有一太上皇。
除非你一家独大,把屠刀架在其他人头上。
虽然这样的代表人物也很多,但不代表任何人都能成功。
看着贾琼若有所思的样子,贾珠满意的笑了笑,随即说道“琼弟,我很看好你,有生之年,我们定能相互扶持,一路前行。”
一路闲聊中,马车已经来到了巡盐御史的官邸。
p第一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