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被挑刺

    刚蒸好的米饭,余温还是热乎的。

    周翠花打开桶盖子,立刻就有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

    她手上戴着那种医用的橡胶手套,用勺子挖一坨米饭。揉了几下,就是个圆圆的饭团。

    最后在上面撒上调味粉类似的东西,路人大都认不出来那是什么,不过看起来,给人一种很好吃的感觉。

    “你包的这是什么?饭团吗?”

    “是特色饭团,要来一个尝尝吗?”朱翠华笑眯眯的回答路人。

    “怎么卖的?”

    “大号的管饱饭团,五毛钱一个,尝鲜饭团三毛钱一个。”

    “三毛钱,还不贵,你做一个小的给我尝尝吧。”路人应该是在这附近经过的,并不是学院的学生。

    可见,饭团这桩生意,受众率还是很广的。

    朱翠花麻溜的给他包了一个。

    对方交了钱,在摊位前面就着饭团咬了一口。

    “嗯,味儿还不错,这里头夹的是什么呀?”路人咀嚼着问。

    朱翠花回答“里面卷的是肉松,是本店里的招牌。另外咱们还有紫菜、芝麻碎花生碎,豆沙还有鸡蛋黄口味的!”

    “呦,就一个饭团,还被你们研究出花儿来了?你们都是这附近学校里的学生吧?”路人笑着问。

    朱翠花摇了摇头“我不是,我是从乡下来这儿挣钱的,不过,我妹子是大学生。”

    朱翠花介绍起沈莞,不免觉得为她骄傲。

    一旁。

    沈莞的鞋摊也开了张,走过路过有那么多人问她的鞋。

    但凡看上的小姑娘,总会想试一试。

    试过之后发现合脚又美观,自然就不想往下脱了。

    身边摆摊卖鞋要30块钱一双,确实不便宜。

    但架不住,有商店给她托底。

    在花式和款式不相上下,质量又可以相媲美的情况下,她销的价格,远远低于商场。

    人们的心中只要稍微一对比,就有了决断。

    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

    沈莞摊位前的人聚集了不少,有看的,有试的,也有问来问去,最后看别人买的。

    总之使她这块儿方寸大的地方,越来越热闹了起来。

    朱翠花卖的饭团,热闹程度也是不遑多让。

    从她收获第一位顾客的好评起,就注定了,他的饭团会在这条街上畅销。

    学生们一边逛着街,手里捧着饭团,享受美味的同时,不耽误走路,也不耽误看别的东西。

    一个饭团才卖5毛钱,看起来不算大,米饭却压得很实。

    从街头走到中间,想要再吃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一个饭团就已经管饱了。

    这可真是一顿实惠的午饭!

    ……

    摆摊要从下午4:00~9:00,时长达到5个小时。

    然后赶在管理员锁门前,回到寝室。

    不过今天她可以请假,陆霆霄来都来了,没道理他们夫妻俩人,却要分开各睡各的。

    沈莞跟朱翠花第一次摆摊,坚持到了晚上9:30。

    学生们陆陆续续撤回到校园,顿时让整条街上空旷了起来。

    朱翠花桶里的米饭早就卖光了,把车子和桶送回去刷干净后,又返回到这里,陪沈莞摆摊卖鞋。

    到了这个时间,街上零售的商贩基本也走了,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学校里的学生。

    学生回寝室,他们自然会散场。

    但沈莞却在坚持,因为附近的饼干厂,时常会有女工人下班晚。

    沈莞今天卖出去的两双鞋,几乎都是那里的女工买的。

    而大学里面的学生,通常都是一眼喜欢,但问完价格之后,遗憾的走了。

    中医学院并非人人条件好。

    能上大学的孩子,在这个时代确实是香饽饽,但有很多人,出自农村,代表着全家人甚至,全村人的希望。

    她们手里的钱并不足以支撑她们随意消费。

    沈莞见过最真实的,比如杨梅。

    她每花一分钱都要计较,精打细算,恨不得把算盘打到别人身上……

    让她花两块钱买一块透明皂她都不愿意,黄花是买三十块的鞋子呢?

    沈莞正在溜号。

    饼干厂的大门就打开了,女同志们成群结队,有说有笑的从里面出来。

    有的骑着自行车,匆忙上路。

    有的把自行车推在手里,一边走一边跟同事闲聊。

    也有的,干脆就是走着走的,与同事道别后,四散而去。

    沈莞的摊位前经过了几个人。

    除了骑自行车的人,嗖一下冲过去,走路的几乎都会停下来看一眼。

    “鞋怎么卖?”一个梳着麻花辫子的大姑娘问道。

    沈莞知道,像她这样,成熟的,待嫁姑娘是最最舍得给自己花钱的。

    她们的家里人,只要不重男轻女,或者家里是独生女的,也都愿意让姑娘花钱打扮。

    姑娘打扮漂亮了,才有更多机会找到一个条件好的人家!

    要么就是本身家里条件好的,平时吃穿用都在商场买,自然更没必要差她这双鞋钱。

    沈莞遇到这样的顾客,就是拿出最大的热情招待。

    “得看你要哪双了,咱们家都是商场甩货的鞋子,打对折,比商场便宜一倍呢。”

    “集源市场,这种鞋一抓一大把,你当我什么都不知道,好忽悠呢?”女人拎着鞋子拿起来看了看,又不屑的放了下去。

    显然,沈莞这次看失眼了。

    她碰上的是跟她干同行的冤家,而非自身条件好的独生女。

    “市场里的东西有好也有坏,不说旁的,你光看咱们家鞋的质量和款式,是不是一抓一大把那种。”

    “再有,你到省城的商场里头看看,好好比对比对,有的质量还不如咱家好呢,人家不照样收你百儿八十的。”沈莞笑着解释。

    “可人家在商场里头卖,有服务有柜台,你有啥啊,一个破地摊,咋跟人家比?”女人开始不依不饶的吵吵起来。

    沈莞是在这里做生意,不是说相声。

    当女人开始挑刺以后,她就不搭理了。

    但是女人还不走,指着摊位上的一双鞋子问“你那双鞋卖多少钱?”

    “哪双?”

    “红色的那个,拿来给我试试。”

    朱翠花刚要把鞋递给她,沈莞就拦住了,提前对女人说道“这双鞋价格30,你能接受吗?”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