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唐邕,近卫军武侯!

    自杨坚在南疆叛离之后,杨芊雪便不再出入内殿,朝中大小政令亦不再经她之手,导致宇文世宏在朝中日日繁忙。

    宇文世宏派人寻遍了皇宫,却不见杨芊雪踪影。

    虽然知道杨芊雪是为了避嫌这才低调如消失一般,只是连着两个多月都是如此,给谁谁不担忧。

    这夜的凯旋宴,又让偌大皇宫一片灯火通明。

    除却留守在桂宁二州的万名禁军以外,其余四万禁军全数在列,高兴的跟同僚一道喝酒吃肉。

    数千张筵席,绵延遍布几无尽头,喧哗的热络交谈声此起彼伏。

    宇文世宏处理完事牒后,便匆匆而来,登上云台阁。

    正要为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宣布封赏之时,因避嫌而匿迹已久的杨芊雪,不动声色的忽然出现。

    “嚯,朕将皇宫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寻不见你的踪迹,为何要……”

    “陛下,”不等宇文世宏讶异的把话说完,杨芊雪便行了个请罪礼,话音平静道:

    “若陛下主张平叛,妾身或也将因杨坚谋反而遭牵连。”

    “悉知陛下竟不仅不平叛,反授阿兄……反授杨坚岭南王爵位,妾身不知往后,又当如何自处了。”

    宇文世宏明白她的难过,好声好气宽慰她不必多想:

    “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大周早已废除株连之罚罪了,除非亲属有包庇之嫌。”

    “只要让群臣晓然爱妻决无包庇行为,一身清白者,谁也无法抹黑。”

    以往那老奴魏忠,从始至终都是宇文世宏的身边人,宇文世宏猜想,或是那奴才的自作主张,让杨芊雪以为是他安排去监视的罢。

    导致杨芊雪被伤了心。

    “你若厌弃魏忠那狗奴,大可逐之,朕可不愿失去爱妻这贤内助。”

    说话间,宇文世宏为了缓和气氛,诉苦般诉说这两个多月里,他一天到晚坐在内殿几乎坐到生疮没日没夜的处理事牒,简直寸步难行。

    “明日早朝之后,朕将使群臣知悉爱妻正直清白,入主内殿理所当然。”

    “再有非议者,朕将出台诽谤罪,胆敢无凭无据诽谤他人者,以诽谤罪处置!”

    宇文世宏以霸道姿态护着杨芊雪,让这些时日以来因担忧南疆会遭动荡的杨芊雪寝食不安。

    好生宽慰杨芊雪之后,宇文世宏站出云台阁,面向尽管是在吃席,却也排场浩荡的一众禁军。

    “诸位将士收复桂、宁二州!使朕连月以来的担忧平息,诸位之骁勇,朕深感安慰!”

    “特!凡南征平叛之将士,无分武卒或尉官!皆犒赏钱三百!赐归家假十日!”

    犒赏的话音一出,宇文世宏面前掀起如海浪般的叫好声!

    待众人高兴过后,宇文世宏抬手表示安静,又继续宣布道:

    “鉴于前南征军遭杨坚蒙骗,因故滞留岭南无法归家之同僚,仍有数万!”

    “其间定有心怀还家之心愿者!”

    “望诸位爱将尽心设法,帮助滞留岭南无法归家者回来。”

    “带回一位!奖励三百钱!”

    早前宇文世宏便知,通过谈判被释归的自己的将士,只被释放了一万三千余,仍有至少三万七千未能回来。

    彼时唐邕担忧杨坚会在其间混杂暗桩,便暂且搁置了此事。

    但宇文世宏知道,此事若不妥善解决,对这三万余将士的家眷来说,正如突遭一场痛失亲人的灾难。

    这一幕宇文世宏不愿见,只不过暂且能想到的法子,只有这个了。

    其余办法,还要等时机。

    宣话完毕后,宇文世宏令唐邕领几名校尉、三十多名都尉一道上来云台阁,跟他一起共享盛宴。

    与陛下同席享宴,这可是莫大的荣幸!

    “唐将军此战打的漂亮,不仅最大程度的未伤及原是我周国禁军的将士,还成功收复了桂、宁。”

    “此巧妙战略,理应厚重犒赏!”

    唐邕的豪情都被宇文世宏的话引燃了,他当即肃穆起身,行礼谢宇文世宏知遇之恩。

    然而早就兴致勃勃要前往漠北的唐邕,却突然接到了宇文世宏亲自宣布的调令:

    “禁军执金吾唐邕,自统军以来,多番作战均以大捷告终,朕万分认可唐大将军之骁勇善战。”

    “特,调任唐邕为近卫军武侯,为执掌近卫军之最高统帅,置武侯府。”

    这调令来的猝不及防,唐邕反应过来时,一时间不知这算是明升暗降,还是在重用他。

    因为近卫军只有两万人,却又是从禁军中选拔而出的精锐中的精锐。

    但近卫军不出京师,他这个擅长于沙场征战的武将,又怎甘故步自封?

    读书不多的唐邕,一时间都忘了彼时在齐国时,无论各路文武官吏,无不以跻身朝中为最高追求。

    甚至也忘了彼时的自己,深以被发往地方为贬谪。

    “朕在军部改制方面,有些议题须与实战经验丰富的唐将军商议,同时中枢院也将参与。”

    “可是陛下,杨爽还在漠北……”唐邕终于忍不住,开腔问询及杨爽。

    “怎么,你居然还想去漠北?”宇文世宏笑了笑:

    “此番在南疆,以两大神器相辅相成,实战感受如何?”

    提到神器,唐邕几乎要飘起来了:

    “会禀陛下!远攻之下!我军无一伤亡!而敌寇则损失惨烈!”

    “既如此,唐将军就更应当留在京中,将实战谋略编著成簿,为我大周多多培养将领之才。”

    “原来陛下是这样想的……”

    终于明白宇文世宏深意的唐邕,当即也不多说任何,只有谢恩的份儿了!

    ……

    凯旋宴吃了个通宵达旦,半数将士趁着能不必称算斤两胡吃海喝,几乎全都吃喝到醉趴在席。

    然而其中还有些心事重重的,大鱼大肉摆在面前,却无心吃喝。

    原是齐国的洛州府兵的徐庚,本以为继续参军能让自己的小家,小日子过的越来越富足。

    熟料本以为只是临时去南疆执行军务的徐庚,好巧不巧就在杨坚叛变之后,成了叛军的一员。

    他也是那十余名来京传急报的暗桩将士一员。

    唐邕正式对杨坚宣战前夕,徐庚是第二批决定偷偷潜逃出岭南、来长安递报情报的其中一人。

    只是怎么也没想到,他前脚刚走,后脚唐邕就开战了。

    对他来说,他很幸运,但他的同僚还在城内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