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太行工坊

    宽敞的官道之上,一队十余人的黄巾军军兵走在最前方,他们的身后跟着一群衣衫各异,灰头土脸,背着大包小包行囊的四州民众。

    官道之上,不时就会有背负着令旗的信使从官道之上飞驰而过。

    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又是一名信使从这支正在迁移的队伍旁侧飞驰而过。

    陈丰收回了目光,再度看向前方,这几日遇到信使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频繁了。

    日近午时,但已入冬季,并不炎热也并不会如同夏日一般必须要休息,因而耽误了赶路。

    但是人并非是机器,总是要吃饭的,从早上走到现在,众人早都已经是饥肠辘辘了。

    为首的黄巾军军官也是平凡人,他也感到有些力乏,肚子也是有些空荡荡的。

    他看了一眼太阳,又看了一眼身后的民众,看了一眼四周的地形,随后大声喊道。

    “同道们,请暂时离开官道,我们休息一下,吃些东西,等一会再上路。”

    话音刚落,队伍之中便传出了如释重负的声音。

    赶了这么久的路,他们自然也是想休息一下,只是也不敢耽误了赶路,因此没有人主动提出休息,此时听到休息,皆是放松了下来。

    众人没有生火,也没有做饭,而是从行囊之中拿出了干粮,就着携带的水就这样吃了起来。

    干粮和水都是之前就备好的,为了节约时间,还有节约体力,都是在某一天一次性做好食物和准备好饮用水。

    陈丰小心翼翼的打开行囊,取出了几块粟米做成的饼子分给了一旁的男孩,还有自己的妻子,这就是他们中午的口粮了。

    男孩接过两块粟米饼,咽了咽口水,随后将其中略大一些的递给了一旁的小妹。

    “慢些吃,不够还有。”

    坐在地上的小妹双手捏着粟米饼,直接便放进了嘴巴里面,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却听不出一句完整的词。

    陈丰看了一眼努力的啃着粟米饼的女儿,欣慰的笑了一笑。

    随后陈丰又摸了摸胸口,那封黄纸被他叠的整整齐齐,放在了胸口,最安全的地方,他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摸上一摸,生怕中途不小心丢掉了。

    周围很多人都是他认识的人,他们大多都是从一个乡聚出发的,好像是被分到了一处民屯。

    对于“民屯”这个词,陈丰感到十分陌生,他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

    之前带领他们的这位军官倒是提过一些,说是到了地方,将会给他们发放土地。

    只要缴纳田税,公四民六,也就是说只收取四成的田税,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苛捐杂税。

    田税收取的虽然要比汉廷收取的高了很多,但是因为没有那些多余的什么口赋,人口税,还有那些根本数不清名目,说不出名字来的苛捐杂税。

    实际上所要缴纳的税收比在汉地要少得多。

    若真是只收取四成的田税,那么只要田土不是太少,辛苦劳作一年,也能攒下一些余粮,不至于一年到头,连朝廷的税赋都无法缴纳。

    “嘀嗒嘀嗒嘀……”

    又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陈丰抬起头看向官道,转瞬之间,战马已经是从官道之上飞驰而过,扬起的灰尘四散开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极为明显。

    陈丰挪了挪身躯,背对着官道,将手中的粟米饼往怀里放了一些。

    他听说他们去的这处民屯,是黄巾军的军卒帮忙开垦的新民屯,可以直接领取田土,不像是其他地方,只发放农具还需要自己去开垦。

    这处民屯,每一个大人都发放二十亩的田地,一个小孩算半个大人,无论男女,都发十亩的土地。

    也不要担心耕种不完,民屯之中有铁做的农具,还可以租借耕牛。

    唯一让陈丰感到有些失落的,就是那些土地,是属于太平道的。

    虽然说发放给他,但是他只有耕种的权力,但却是并不属于他,是不允许买卖,也不允许租借他人。

    不过他已经知足了,这里的生活起码有了盼头,比起在青州的日子要好得多。

    在青州,租借那些的豪强的田地,租税起底便是七成。

    一亩普通的田地,收获一次大概可以打出三石的粟米。(未去壳)

    (汉时1石=4钧=120汉斤,一汉斤大约为258.24克,换算成如今的重量,一石就是62市斤,31千克。)

    也就说如果这六十亩地全种粮食,这一年下来,只要年景不差,就能够收成一百八十石的粮食。

    其中四成交公,也就是七十二石,而剩余的一百多石粮食,都是他们自己的。

    那可是有一百多石的粮食,他们一家四口,一年到头也不过是吃二十多石的粮食。

    这还是往多里算,要是有些野菜,再检些其他的吃食,或者偶尔吃少一些,也能撑的过去。

    这一年下来,最好的时候或许能攒下七十多石的粮食,除去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外,估计还能余下五六十石。

    虽然不可能一直都是这样的收成,毕竟同一块田地一直种植同一种作物,肯定是不行。

    土地的肥力不够,不过黄巾军也给他们指点了一些,除了适当的休耕外,还有就是轮耕。

    听黄巾军的军官说,可以这里可以种植苜蓿[mùxu],苜蓿的种子免费发放。

    苜蓿长大之后,黄巾军会派人来收取,可以用作抵消一部分的税收。

    苜蓿,谓其宿根自生,是一种非常好的牧草,可饲牧牛马也,人也可以使用,其米可炊饭也。

    而且还允许自行开垦土地,听说自行开垦新的土地,还拥有一定的减税的政策。

    这样的好事,放在以往,这可是他从来都不敢想过的事情。

    不过好像那些田地都是刚刚开荒的新地,收成要低上不少,今年可能是攒不下多少的存粮。

    不过就算如此,也总比在青州等死,要好多得……

    一想起青州,陈丰的眼眸之中便彷佛蒙上了一层灰霾一般,显得黯淡无光。

    领路的黄巾军军官在官道的旁边,巡视了一番,满脸喜色的回到了临时的歇息地。

    “同道们,再休息两刻钟我们就启程,这里离我们的民屯区只有十里左右的路程了,今天黄昏之前,就能赶到了!”

    陈丰听到声音,有些惊喜的抬起头来,他都不知道走了多少天了,从青州一路走来,对于时间他都有些淡忘了。

    此刻听到离民屯地只有十里左右的路程,眼前不由的浮现起了一丝的雾气。

    终于,终于,历经千难万险,他们终于要到达终点了……

    ……

    上艾县北部,一处隐蔽在山林之间的坞堡缓缓的打开了堡门。

    坞堡之中,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与堡外静怡的山林显得十分不合。

    一众灰头扑面,拎着大包小包的人站在堡外,一时间不由的全部楞在了当场,全都直勾勾的看着堡内的景象。

    喧嚣人声从堡内传出,那些行走堡内的人笑着谈论着什么,一番兴兴向荣的景象,恍若那世外的桃源。

    “咻————”

    一声奇怪的哨音陡然响起,那哨音并非是黄巾军军中的哨音。

    堡外的众人皆是被吓了一跳,凌乱的踏步声骤然响起。

    就在众人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三十名身穿黑色鹰狼服,挎着雁翎刀的鹰狼卫缇骑,他们簇拥着一名骑乘着战马的鹰狼卫千户官,从坞堡之中鱼贯而出。

    三十余名鹰狼卫缇骑,分成两列,站在坞堡大门的两侧。

    身穿着赤狼服的狼卫千户官缓缓的驱策着战马走上前去。

    “太平道符祝田仲,见过同道。”

    身穿着土黄色道袍,头戴道冠的田仲上前了一步,先行了一礼,随后将一块令牌递给了走上前来的一名穿着苍狼服的鹰狼卫旗官。

    “奉大贤良师令,护送四州民众匠人到太行工坊,这是凭证,请千户过目。”

    “凭证就不需要看了,既然是田符祝亲自送来,自然是没有半分的问题。”

    田仲微微一愣,却是没有想到那鹰狼卫的千户会这样说话,好像认识他一般。

    “莫非不认识昔日的同道了?田符祝?”

    田仲微微一怔,不远处那鹰狼卫千户官从战马之上一跃而下,大步流星的向他走来。

    “赵绩!”

    田仲终于是认出了赵绩,不是他记不住赵绩的摸样,而是赵绩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跟完全变了一个人一般。

    “好久不见!”

    赵绩走上前,伸出双臂抱住了田仲,重重的拍了一下田仲的背脊。

    “真是好久不见了……”

    田仲也是有些感慨,自蒲子城一别后,已是有快一年半了。

    曾经赵绩是队率,他是队内的符祝,赵绩入道,他便是引荐人。

    后来外务司成立,他被征募进了外务司,担任外务使,一直都在奔波,不是处理凉州事务,就是处理幽州事务。

    两人之间也慢慢的断了联系,书信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黄巾军的驿站的系统并没有建设,只是继承了原先的汉军的驿站,只是运送公文和军情,其余的信件,只在空余时候会帮助运送一些信件,但是也名额有限。

    “之前听说你被刘渠帅亲自征辟为鹰狼卫百户,后来绛邑城抓获汉军奸细升为副千户,眼下看来,已经是成为了正千户了。”

    田仲看着一身赤狼服的赵绩,打趣道。

    “身穿锦绣赤狼服,腰横秋水雁翎刀,听我门外务司的人说,赵千户可是绛邑一等一的名士啊。”

    赵绩咂舌道:“田仲啊,田仲,你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田仲拱手笑道:“哈哈哈,叙旧的话等会再说,这一次我是带着公务来的。”

    赵绩也笑了一声,随后从旗官邓续的手中接过凭证,简单了查看了一番。

    “队伍共有铁匠三百五十七人,算上家眷一共有一千零四人,这是简章。”

    田仲从怀中掏出一张叠得颇为平整的黄纸,递给了赵绩,然后说道。

    赵绩从田仲的手中接过了简章,仔细的检查了一番,随后黄纸重新叠好,收入了怀中。

    田仲顺势站在了赵绩的一旁,赵绩上前一步,微微张开了双臂,露出了笑容。

    “欢迎各位来到太行山区域最大的工坊——太行工坊!”

    ……

    田仲走在太行工坊的内部,脸上惊讶的表情一直没有消散。

    他此前虽然听说过太行山有数座秘密的大型工坊,但一直都是无法得知详情,因为那些工坊都被秘密的保护着。

    寻常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工坊的存在,他是外务使,倒是在公文之中看到了名字的出现,但是也从没有进入其中。

    他以为的工坊就是如同各城邑的那些铁匠铺子,木工枋一般,全都是忙碌工匠,所处的区域狭窄。

    但现在看来,却完全是一个错误。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坞堡,也根本就不是什么工坊,这就是一处城邑!!

    街道之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车水马龙。

    一辆又一辆满载着矿石的车驾向着远处缓缓而过,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拎着着购买的物品,或是拿着一些木制的器械相互的笑谈着。

    不止有男人,也有女人和小孩的存在,甚至还有一些鬓须花白的老者。

    “这里难道不应该是太行工坊吗……”

    田仲有些恍惚,他感觉自己来错了地方,他来的应该是太行山区域最大的工坊,但是这里根本不像是工坊,他感觉自己好像到了晋阳城一般。

    “哈哈哈哈哈。”

    赵绩大声的笑着,他当初刚来的时候也是和田仲一样的错愕,以为自己来错的地方,此时看到田仲错愕的神情,不由的放生大笑。

    他憋着笑,指着周围的行人,对着田仲一本正经的说道。

    “这里确实就是太行工坊,田符祝没有来错地方。”

    “那这些人?”

    田仲一头雾水,他指了指周围的人,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些人都是太行工坊内工人的家眷,这里是外城,也是工人们的住宅区。”

    赵绩笑着说道,随后指了指前方的街道尽头。

    “还需要走过两条街道,才到内城,内城才是真正的太行工坊!”

    田仲注意到,赵绩的眼眸之中似乎泛着光芒,提到太行工坊的时候,似乎他整个人的情绪都高涨了起来。

    赵绩望着远方依稀可见的城垣,他一想到城垣之内的景象,便禁不住有些热血沸腾。

    “我黄巾军中有大半的武器和甲胄,都是从太行工坊之中打制出来的,这里可以说是我太平道最为重要的地方。”

    赵绩迈步向前,田仲不住的打量的周围的环境,渐渐落后一些。

    “不要分神,我们要向前走。”

    等到田仲再回过神来时,赵绩已经是停在了一处城垣的外围。

    田仲抬头望向城墙,城墙之上,一名又一名鹰狼卫的缇骑按着雁翎刀,背负着弓箭警惕的盯视着四周的情况,一股肃杀之气从城墙之上蔓延开来。

    “吱————”

    厚重的城门缓缓的被打开,一面影壁率先映入了田仲的眼前。

    影壁之上,鲜红的大字跃入了田仲的眼眸之中。

    “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和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