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竣工!

    硬件和软件,这两个生僻且莫名其妙的词语,是作为帝国封锁计划执行者的他,在美国数学家诺依曼口中学到的。

    硬件描述为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工业实力决定,软件描述一个国家的精神层次和各种制度标准。

    自帝国占领东三省后,中华丧失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就此失去象征着工业制造能力的硬件和各种工业标准的软件。

    东三省,    拥有中华技术含量最高和规模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可以生产240毫米重炮和150毫米重炮,钢铁工业、火炸药工业、硫酸和化学工业等等一应俱全,并拥有来自于西方工业标准,工业实力之强,水平之高,丝毫不亚于本土军工业和重工业。

    得到东三省后,    为了遏制中华工业发展,帝国借此机会启动封锁计划,    对中华的优秀先进人才和各种关键技术,包括知识在内,实施封锁。

    封锁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禁止技术流入、禁止先进知识输入、暗杀中华科学家、拉拢中华优秀青年人才、诱导、威胁、逼迫各种技术人才,并派遣间谍进行干扰,拉拢中华上层人员。

    实施封锁计划之前,帝国实施的是文化输入和文化影响计划,让中华人对日本产生膜拜、向往和友好的印象。

    整个封锁计划的实施效果是极其明显且有效的,在缺乏技术引进和先进知识的限制下,中华工业和技术领域的发展,长期跟不上世界主流水平,军工制造水平迅速下跌到谷底。

    到目前为止,五年过去,中华除去阎锡山拥有的‘西北实业公司’下辖太原兵工厂具备105毫米口径火炮生产能力外,其他兵工厂均无法生产75毫米口径以上的山炮,年钢铁产量不超过五万吨,符合封锁计划的指标。

    重工业落后且薄弱,    精密加工业完全依赖国外,由此带来的便是军工业水平低下。

    军工业水平低下,    如何制造先进武器装备?

    缺乏武器装备的后果,便是军队战斗力低下。

    而在帝国未来进攻计划之中,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便是下一轮进攻的重点目标之一,彻底削除中华的火炮自主制造能力。

    要知道,太原兵工厂如今拥有的三千二百多部机器设备,其中大约七成来源于帝国。

    只要解决掉太原兵工厂,中华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军工制造水平,将直接跌入谷底,缺乏火炮的中华军队,也将就此处于劣势。

    这是关键的一环。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個张三带着他的中华机械制图横空出世。

    土肥圆深深明白中华工业欠缺的东西是什么,他更明白这些中华人拥有欠缺的东西之后,会爆发出何等恐怖的力量,这些人绝不是什么东亚病夫,也不是什么只会八股文的迂腐木头,    他们是曾经在日本头上统治上千年的东方文明,    震慑东亚数千年,    如今不过是睡着了。

    如果让他们醒了,如果让他们拥有了力量,那将是一场噩梦。

    这场噩梦,土肥圆做过太多次了。

    这本中华机械制图的意义,不仅意让长达数年的封锁计划出现漏洞,还让土肥圆回想起一次又一次的噩梦。

    廖雅权直面土肥圆的怒火,整个人瑟瑟发抖,这是她数年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位情报巨头如此生气,因为一件她无法理解的事情而如此失态。

    作为工具,廖雅权不明白封锁计划的完整内容和最终目的,她也无法理解土肥圆的情绪。

    安静,沉默。

    她是没有资格说话的,即便连一句‘道歉’,都不容许说出来。

    “最后给你一次机会,七月份之前,寻找张三的任务必须有所进展,如果没有完成,那我只能把你送到大一沙龙去了。”土肥圆冷眼看了一眼桌案上的报纸,恢复好一名帝国中将应有的姿态和礼仪,抬起头望向廖雅权,平静说道。

    “云子明白。”廖雅权面色一变,眼中露出一丝恐惧,赶紧回答,姿态之间尽显恭敬。

    大一沙龙,那是一个对女人而言的地狱,廖雅权不怕死,但绝对不愿进入大一沙龙。

    “希望你不会令我失望。”

    ……

    赵北口,刘村。

    烈日当空,天地之间仿佛一座火炉般炎热难耐,实验场内,一名名身穿土布衣服的工人顶着炎热天气,全力工作,浑身汗流浃背,无比炎热。

    经过十八天的奋战和努力,充分展现中华基建速度身影的工人们,已经将余氏七塔的建造进度提升到95%,基本已经接近尾声。

    七座半径2.5米总容积为98.125立方米的核心容器,已经摆放于实验场之中,前端为两个沸腾炉,末端连接容积为50立方米的钢制硫酸储存罐,目前剩下的工作就是管道焊接和配套设备加装。

    不得不说,眼前这一幕堪称奇迹。

    因为,这是在十八天之内完成的。

    没有重型工程器械和设备,绝大多数时候凭借双手,参加余氏七塔实验项目的工人,充分体现了1937年的中华基建速度!

    从没叫过一声苦,从没喊过一声累,所有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深夜十一点左右才睡,工作时间长达十八个小时,持续整整十八天。

    本质上属于大工地的实验场内,身为组长的余华戴着一顶帽子,立于脚手架上,右手操控埋弧焊机,前方则是由栏杆式起吊装置吊挂的大型离心泵,他要做的就是焊接好隶属于七号塔的离心泵。

    这是最后一个离心泵。

    就在这时,地面上,一名四十余岁扛着有缝钢管的师傅身形一歪,猛地向地上倒了过去,幸运的是没有被钢管砸中,周围工人立即跑了过来,将这名师傅迅速送往刘村新建的医务室。

    余华看着这一幕,沉默不语,这已经是第12位劳累过度或者中暑昏迷的师傅,村里新建的医务室,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曾经阻止过,但这些工人师傅们没有同意,因为,他们是战士。

    正是因为这些工人师傅们是战士,所以,原计划二十天的工期,不仅没有延期,反而提前了两天。

    如不出意外,实验型余氏七塔生产装置,今天就能竣工。

    “继续吧。”余华深呼吸一口气,朝着旁边的熊盛刚说道。

    “是,先生。”作为已经成功掌握埋弧焊技术的熊成刚,点了点头,继续协助余华工作。

    重达一百多斤的大型离心泵,需要由两个人协同操作才能完成焊接工作,熊胜刚稳住离心泵,余华负责焊接。

    另外一边,隶属于草台班子的各位成员,分布于实验场的各个区域,负责检验配套设施和管道施工,方玉负责三号核心容器和四号核心容器,周远负责五号和六号,林婉坐镇实验场指挥台,担任组长任务,总管和指挥实验场。

    所有人挥汗如雨,仿佛机器般不知疲倦的工作着。

    场外,儒雅男人和刘微静静站着,身为外行的他们,没有干扰和影响余氏七塔的项目,他们要做的就是观察与等待。

    十八天来,儒雅男人和刘微亲眼见证了象征着中华尖端技术的余氏七塔,从零到现在的样子。

    “日产二十二吨硫酸……仅仅十八天,却感觉等了接近一年。”儒雅男人轻声自语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余华和熊胜刚成功焊好最后一台大型离心泵,开始检验,向林婉报告进度,而后,待在各台核心容器的焊接小组和设计组成员,也纷纷传来好消息,所有连接管道全部焊接完毕。

    余氏七塔装置核心主体的制造工程竣工完毕!

    接下来,就是堪称历史性的时刻,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