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性本恶

    诚如我刚才跟刘倩所说的,王老师是个好老师。

    这句话我当时说得真心诚意,现在则是有点后悔。

    她是个好老师,所以对于我这个警察找到学校来的举动颇为警惕,我当然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一旦被其他同学知道有警察来找刘倩,那么难免会有流言蜚语。

    别小看了学校里的流言,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

    正因为如此,王老师才会用自己找刘倩这个课代表的借口把她叫过来。

    此时刘倩闷头离开,我还来不及为自己终于在她身上诈出了点真实的情绪而沾沾自喜,就被护犊子心切的王老师揪着念叨。

    “贺警官,不是我们不配合你们的工作,而是他们现在是高三,你知道高三这阶段有多重要吗,她不能分心,她妈妈很重视她的学习成绩。”

    一说到这里,我倒想起来自己也有点事情想咨询一下王老师。

    于是我厚着脸皮打断了王老师的话:“据我所知刘倩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一度非常差,她当时的班主任曾经劝她去读职技校,不知道是否有这个事?”

    王老师的脸色微微一变,我诚恳地说道:“王老师,我也是想更了解刘倩,更好的破案。”

    “如果照你所说,案子是在十年前发生的,刘倩那时候还小……”

    “七八岁的年龄已经开始记事了,您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比我更了解。”

    王老师嘟囔了几句,最终选择了开口。

    “在读高中前,刘倩的成绩一直算不上多好,这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倒是和她妈妈一点也不像,她妈妈我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见过几次,算得上八面玲珑。”

    我说道:“父母强势,儿女弱势的情况并不少见。”

    王老师叹了口气,说:“是啊,我无意中听刘倩说过,在她读小学的时候好像转过好几次学,直到上了初中才稳定下来,但那个时候她的成绩已经跟不上了。”

    “但是她现在成绩很稳定。”

    “是很稳定……”王老师欲言又止:“其实在我看来,刘倩并不是一个在读书上多有天赋的孩子,她是实实在在的以勤补拙,她妈妈替她报了很多培训班,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巩固功课,据说每天晚上都要做作业到十一二点。”

    “我其实不赞成这么做,但是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在这里,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个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成绩,我们当老师的能说什么呢。”

    我问道:“你是不是觉得刘倩的压力很大?”

    王老师一再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

    “你应该见过她妈妈吧,倩倩妈她……和刘倩完全是不一样的性格,有时候我不太赞成倩倩妈的想法,她把全部的心力都花费在刘倩身上,刘倩的成功就代表着她自己的成功,她似乎没有自己的生活。”

    “我婉转地劝过她,我说孩子和大人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大人不能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行施加在孩子的身上,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倩倩妈……总之我认为刘倩的压力真的很大,有时候看到一个孩子被家人逼成这样沉默寡言的性格,我都觉得心疼。”

    和王老师恳切地交流了一下,听得出来,她确实打心眼里觉得刘倩不容易,但是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她虽然是老师,也不能指手画脚。

    再说刘倩的成绩突飞猛进,方菲的做法想必更能博得别人的认同,王老师就算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的长成,也终究是无可奈何。

    离开市一中后,林义颇为沮丧。

    “师父,还是没能从刘倩这里打听出什么。”

    “急什么。”目前的困境我早有心理准备,真以为案件重启是容易的?有多少证据湮灭在了时间长河里面,又有多少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想失去自己现在平静的生活。

    “张叔不是给了我们很多资料吗,你都整理过了没有?”

    “整理过了。”

    林义翻了一下自己的小本本,报出了一串数据:“当时阳关孤儿院里共有37个孩子,其中23个女孩,14个男孩,案子发生的时候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3岁的女孩有7个,男孩有3个,12岁的女孩有……”

    他把孩子的情况全部说了一遍,接着告诉我张志平记录在案的资料里共有22个当年的孩子,15个孩子或是被领养走,或是被送到其他的孤儿院,都已经找不到踪迹。

    22个,也不算是小数目了。

    当年最大的孩子是13岁,十年过去,他们差不多已经是大学毕业了。

    如果他们能读大学的话……

    “林义,如果你是十年前的孩子,如果刘建华的案子是你们做的,当你杀了人却没被发现,逍遥法外十来年,你的心情是什么?”

    我问完,林义悚然一惊,眼里流露出莫名的恐惧,看着我,片刻后有些艰难地说道:“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应该会藐视法律吧……”

    有人说性本善,有人说性本恶,这是争辩了上千年的课题,但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知道,杀戮会带给人无限的虚荣和满足感,当同类在你的刀下瑟瑟发抖,你会产生自己是神的错觉,将别人的生命掌握在手里的感觉能让一个人无限膨胀。

    假设当年的案子真的是这些孩子犯下的,那么当时他们或许是属于激情杀人,也可能是被压迫得走投无路后终于拿起了屠刀。

    刘建华死后,他们或许会惶惶不安,但是当他们发现他们的罪行始终没有被人发现,连法律都似乎奈何不了他们时,他们的心态会逐渐产生变化。

    藐视法律,轻视人命。

    他们会认为只要够周详,只要别被警察抓到切实的证据,那么犯罪就不是犯罪,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会想起曾经有一条鲜活的生命终结在他们的手里,然后他们会…再一次举起屠刀。

    “往这个方向查一下,林义,我要知道这22个人当中,他们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