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3章 这下难住了
大家寻着神声音看去,只见李强两眼微眯,眉头紧锁,脸上的怒意如涟漪般蔓延开来。他将手中的茶盏重重置于桌面,这句话中似乎带着一丝挑衅,又夹杂着难以忽视的敌意,瞬间令气氛陡然僵硬。
李强的眼神中透着浓烈的不满与蔑视,似乎对宋青云的随意言论感到极为不屑。他脸上的肌肉因强烈情绪而绷紧,嘴角挑起的弧度无比嘲讽,颇有一种连伪装都懒得维持的直接。他的态度显然冲着某种深埋心底的情绪来,眼底那压抑已久的火焰缓缓燃烧,仿佛随时可能扑向眼前的目标。
整个场面瞬间从轻松转为剑拔弩张,空气仿佛被凝固了一般。宋青云的笑容一滞,扬起的手稍颤了一下,但很快他又恢复了镇定,脸上重新挂上那副浑不在意的笑容,看似无拘无束而又暗藏玄机。
李强脑子像是被驴蹄子抽了一下似的,除了陈阳那张让他恨得牙痒痒的脸,以及那个把自己揍得鼻青脸肿的混账玩意儿,其他人全在他脑子里全都没有印象了。
明明在京城那场夜拍现场见过宋青云,没想到此刻脑袋瓜子里却跟进了水似的,死活记不起这号人物。他瞅着宋青云那张带着三分笑意七分威严的脸,只觉得这人从踏进门槛那一刻起,屋子里的人就差给他跪下磕头了,活脱脱一副山大王的派头。
李强心里那叫一个腻歪,这老家伙进门到现在嘴巴就没停过,叭叭个没完没了,跟吐机关枪子弹似的,把正事儿全耽误了!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椅子扶手,心里暗骂:“妈的,这老不死的,屁大点事儿磨叽半天,诚心耽误老子的时间!”
他这话一出,屋内气氛瞬间凝固,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射向李强,跟探照灯似的在他脸上来回扫视。众人眼神里充满了惊诧、嘲讽,甚至还有几分同情——这傻帽,莫不是脑子有问题?就算不认识宋青云这尊大神,你好歹看看周围人的态度啊!能让一屋子人集体起立迎接的主儿,能是路边摊上卖炸土豆片的小贩?
另一边,张远差点被李强的蠢话噎死,一口唾沫呛在嗓子眼,咳得面红耳赤。他猛地扭头瞪向李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心里把这家伙骂了个狗血淋头:“这缺心眼的玩意儿,净他娘给我丢人现眼!”
张远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眯着眼仔细打量了一番宋青云,脑海中突然闪过京城夜拍现场那道身影,当时宋青云站在台上,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气场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结合此刻屋内众人对宋青云的态度,他猛地反应过来——这位绝对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想到这里,张远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狠狠剜了一眼还在那儿一脸愤愤不平的李强,咬牙切齿地低吼了一声:“闭嘴!”
张远狠狠剜了李强一眼,那眼神刀子似的,恨不得直接刮了他。随后张远转头冲着宋青云露出一个歉意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语气恭敬地说道:“您继续。”
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讨好,生怕得罪了这位大人物。
宋青云闻言,依旧保持着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刚才的插曲完全没影响到他。他手指轻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秦浩峰和柱子身上。他先是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才放下茶杯,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咳咳,”宋青云清了清嗓子,带着几分自嘲的语气开口,“得嘞,我这老毛病又犯了,看见年轻人就忍不住多叨叨几句。”
他抬手虚空点了点秦浩峰和柱子,脸上挂着长辈特有的慈祥笑意,“得了,不耽误你们正事儿了。”
他站起身,踱到两人面前,脚步轻盈却每一步都透着沉稳。宋青云背着手,微微俯下身,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像是一位老教授在审视自己的得意门生:“你俩,给我听好了!”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扫视,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你俩,认真看,仔细看,好好看,一会大胆说知道不?”
他抬起右手食指,轻轻点了点太阳穴,做出一副思考状,“唔……就按照平时教你们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八个字来回琢磨!”
最后,宋青云站直身子,双手重新背在身后,恢复了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下巴微抬,目光扫视全场,语气掷地有声:“行了,开始吧!”
说完,宋青云端起旁边的青花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在场众人,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不再开口说话。
柱子和秦浩峰心头一震,瞬间明白了宋青云此行的深意,这分明是为他们撑腰壮胆。两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一切都有了主心骨,那份之前隐隐的忐忑一扫而空。想到这里,两人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轻轻点头示意,迈着沉稳的步伐一起走向前去。
秦浩峰和柱子来到画作前,不约而同地俯下身子,神情专注如同两位经验丰富的鉴定师。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古画的敬畏与热爱,将每一处细节都刻进脑海。
秦浩峰的手指在纸张边缘轻轻摩挲,感受着纸张的质地,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脑海中快速回忆着各个年代纸张的特征。
柱子则全神贯注地研究着画作上的笔法走向,目光追随着每一道墨痕的起伏,仔细辨认着印章的刻印特点。
画作的保存状态令人惊叹,纸张经过岁月的洗礼呈现出自然的黄褐色泽,墨色由浓转淡层次分明,一派山水之间的灵动气韵扑面而来,构图布局无不彰显着文氏一脉相承的独特风格。
“好奇怪,纸张是明代宣纸,非常符合明代特征,明代的纸张现在还能找到?这怎么可能呢?”片刻之后,秦浩峰皱着眉头,低声说道,手指轻轻抚过纸面那独特的纹理,“看这纸张的质地,手感绵软细腻,纤维分布均匀,这种特征在明代棉纸中最为常见。”
柱子则低着头,目光如炬地盯着题款处的细微墨晕,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糖豆,如果按照你的说法,这纸是老纸,画却是新画,这里的墨色渗透度和纸张的吸墨性完全不协调。”
他伸手指向画中的一处,眼神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你来看,这幅《溪山清远图》,看起来纸墨俱老,笔法精妙,印章无误,表面看确是文徵明真迹。你瞧这山峦的勾勒,这树木的点染,这溪水的流动,都极具文氏特色,连落款的笔势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但你仔细看这里,”柱子的手指在画面上轻轻移动,指向一处山石交接的阴影部分,“这地方的墨色不对,很明显是新墨,并不是老墨。新墨的色泽更加饱满,泛着一种特殊的光泽,而且你看这里,”
他又移动到另一处,“墨色的层次过于清晰,老墨经过岁月的沉淀,应该会有一种自然的晕染效果。”
秦浩峰凑近仔细观察,眉头越皱越紧,“确实,这墨色确实不太一样,而且你看这些细微的墨点,在老墨中应该会有一种特殊的氧化痕迹,但这里完全看不到。”
柱子点点头,手指继续在画面上游走,“再看这些山石的皴法,虽然模仿得很像,但墨色的晕染效果太过刻意,老墨经过百年时光的沉淀,应该会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包浆感,而不是这种人为制造的效果。”
“老纸新画?”秦浩峰缓缓抬起头,他的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像是想把所有细微的可能性都挖掘出来,“难道真有这种可能?这也太离谱了吧!虽说明代宣纸流传至今的不在少数,但那只是画作居多,几乎不可能有大量空白宣纸遗留下来,毕竟年代久远,空白的存世价值并不高……这……”他的声音越发低沉,仿佛在下意识中为自己的猜测寻找合理性。
他话音未落,柱子紧紧盯着画上每一处细节,眉尖微微蹙起,似要洞穿画卷背后的真相,“这宣纸……”
柱子沉声说道,同时俯身靠近画卷,用手指轻轻捻了一下边缘,又嗅了嗅,像是要去感知纸张的时间气味,“确实,不论从触感还是视觉来说,这纸张真的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连自然氧化的布纹和细微的老化痕迹都完全符合它应有的年份,真是奇怪了。”
秦浩峰闻言,揉揉眉心,陷入沉思,然后拔高几分音量似是想为自己辩解,“宣纸是指定没有问题的!”
他伸开手臂,将画卷摊平,同时用手压低了一边,显得正气十足,“明宣纸的特性哥之前就跟咱们讲过,韧性强、润滑光泽而不过滑腻,而且洁净密集。”
“你看这条竹帘的纹路,顺畅而典雅,距离分寸拿捏极好,甚至墨水的水渗状态都像是在对明宣的完美性点头,根本没有道理出问题。”
秦浩峰顿了片刻,又转头看着柱子,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柱子,你有没有发现墨韵的层次特别分明,它都可以无误地展现出画作本应有的艺术风格。可是……”
他的声音逐渐趋于低缓,语气里带着一丝诡异的复杂感,“如果这墨是新墨,那这画作的矛盾性可就大了!”
柱子听罢,脸色也变得凝重,点点头,手指缓缓拂过画卷表面,“还有一处……”
他突然间指向了画卷的最角落,用了下压的语气,“这一块的墨迹渗色方式古怪不说,甚至比它原本纸张的细腻度还要格格不入,像是多了一层处理不干净的纹路。”
秦浩峰双手拍住桌面,口气散发着几分质疑,他停顿了一下,右手轻轻抚过纸面,“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你看......”他的手指停在一处竹帘纹路上,“这明宣竹帘纹路自然流畅,就像是春风拂过水面留下的涟漪,间距均匀得就像是经过精密计算。宣纸的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还有,柱子,”秦浩峰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画卷,“明代宣纸纸张质地相对较粗糙,不如宋代的宣纸细密洁白,并且呈现出稀松的状态。”
“你摸这个手感,看这个纹路,感受这个质地,这都符合呀!每一个特征都和我们以前见过的文征明的画作如出一辙。咱们又不是没见过文征明的画,这些细节骗不了人。”
柱子没吭声,只闷闷点了下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桌沿,脑子里反复过着方才观察的画面。这会儿冷静下来细琢磨,他越想越觉得秦浩峰说得在理——毕竟两人这两年跟着陈阳,可是亲眼见过文徵明的真迹,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年代感早已深深刻在脑海里。
眼前这手卷用的明宣,纹路、质感、乃至那微微泛黄的色调,乍一看还真挑不出啥毛病。
“哎,糖豆,”柱子忽然压低声音,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似的,“糖豆,你说会不会是用残纸拼接新纸?我记得哥之前提过,有人专门用这种手法做赝。”
秦浩峰没接话,只眯着眼重新打量了一番整幅手卷,目光最后停在了那些看似自然流畅的接缝处。他弯腰从旁边抽出两副白手套戴上,指尖轻轻抚过手卷表面,先是沿着边缘一路摸到头尾,又来回反复了几次,每一下力道都拿捏得极轻,生怕碰坏了什么似的。
“那就要仔细看手卷的接缝处了,”秦浩峰递给柱子一副,自己也迅速戴上白手套,动作轻柔地抚摸着手卷表面,“这可是大工程,咱俩得重新检查一遍,特别注意拼接的地方。哥说过,就算是再高明的仿制,在纸张接缝处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李强的眼神中透着浓烈的不满与蔑视,似乎对宋青云的随意言论感到极为不屑。他脸上的肌肉因强烈情绪而绷紧,嘴角挑起的弧度无比嘲讽,颇有一种连伪装都懒得维持的直接。他的态度显然冲着某种深埋心底的情绪来,眼底那压抑已久的火焰缓缓燃烧,仿佛随时可能扑向眼前的目标。
整个场面瞬间从轻松转为剑拔弩张,空气仿佛被凝固了一般。宋青云的笑容一滞,扬起的手稍颤了一下,但很快他又恢复了镇定,脸上重新挂上那副浑不在意的笑容,看似无拘无束而又暗藏玄机。
李强脑子像是被驴蹄子抽了一下似的,除了陈阳那张让他恨得牙痒痒的脸,以及那个把自己揍得鼻青脸肿的混账玩意儿,其他人全在他脑子里全都没有印象了。
明明在京城那场夜拍现场见过宋青云,没想到此刻脑袋瓜子里却跟进了水似的,死活记不起这号人物。他瞅着宋青云那张带着三分笑意七分威严的脸,只觉得这人从踏进门槛那一刻起,屋子里的人就差给他跪下磕头了,活脱脱一副山大王的派头。
李强心里那叫一个腻歪,这老家伙进门到现在嘴巴就没停过,叭叭个没完没了,跟吐机关枪子弹似的,把正事儿全耽误了!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椅子扶手,心里暗骂:“妈的,这老不死的,屁大点事儿磨叽半天,诚心耽误老子的时间!”
他这话一出,屋内气氛瞬间凝固,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射向李强,跟探照灯似的在他脸上来回扫视。众人眼神里充满了惊诧、嘲讽,甚至还有几分同情——这傻帽,莫不是脑子有问题?就算不认识宋青云这尊大神,你好歹看看周围人的态度啊!能让一屋子人集体起立迎接的主儿,能是路边摊上卖炸土豆片的小贩?
另一边,张远差点被李强的蠢话噎死,一口唾沫呛在嗓子眼,咳得面红耳赤。他猛地扭头瞪向李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心里把这家伙骂了个狗血淋头:“这缺心眼的玩意儿,净他娘给我丢人现眼!”
张远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眯着眼仔细打量了一番宋青云,脑海中突然闪过京城夜拍现场那道身影,当时宋青云站在台上,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气场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结合此刻屋内众人对宋青云的态度,他猛地反应过来——这位绝对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想到这里,张远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狠狠剜了一眼还在那儿一脸愤愤不平的李强,咬牙切齿地低吼了一声:“闭嘴!”
张远狠狠剜了李强一眼,那眼神刀子似的,恨不得直接刮了他。随后张远转头冲着宋青云露出一个歉意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语气恭敬地说道:“您继续。”
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讨好,生怕得罪了这位大人物。
宋青云闻言,依旧保持着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刚才的插曲完全没影响到他。他手指轻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秦浩峰和柱子身上。他先是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才放下茶杯,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咳咳,”宋青云清了清嗓子,带着几分自嘲的语气开口,“得嘞,我这老毛病又犯了,看见年轻人就忍不住多叨叨几句。”
他抬手虚空点了点秦浩峰和柱子,脸上挂着长辈特有的慈祥笑意,“得了,不耽误你们正事儿了。”
他站起身,踱到两人面前,脚步轻盈却每一步都透着沉稳。宋青云背着手,微微俯下身,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像是一位老教授在审视自己的得意门生:“你俩,给我听好了!”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扫视,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你俩,认真看,仔细看,好好看,一会大胆说知道不?”
他抬起右手食指,轻轻点了点太阳穴,做出一副思考状,“唔……就按照平时教你们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八个字来回琢磨!”
最后,宋青云站直身子,双手重新背在身后,恢复了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下巴微抬,目光扫视全场,语气掷地有声:“行了,开始吧!”
说完,宋青云端起旁边的青花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在场众人,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不再开口说话。
柱子和秦浩峰心头一震,瞬间明白了宋青云此行的深意,这分明是为他们撑腰壮胆。两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一切都有了主心骨,那份之前隐隐的忐忑一扫而空。想到这里,两人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轻轻点头示意,迈着沉稳的步伐一起走向前去。
秦浩峰和柱子来到画作前,不约而同地俯下身子,神情专注如同两位经验丰富的鉴定师。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古画的敬畏与热爱,将每一处细节都刻进脑海。
秦浩峰的手指在纸张边缘轻轻摩挲,感受着纸张的质地,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脑海中快速回忆着各个年代纸张的特征。
柱子则全神贯注地研究着画作上的笔法走向,目光追随着每一道墨痕的起伏,仔细辨认着印章的刻印特点。
画作的保存状态令人惊叹,纸张经过岁月的洗礼呈现出自然的黄褐色泽,墨色由浓转淡层次分明,一派山水之间的灵动气韵扑面而来,构图布局无不彰显着文氏一脉相承的独特风格。
“好奇怪,纸张是明代宣纸,非常符合明代特征,明代的纸张现在还能找到?这怎么可能呢?”片刻之后,秦浩峰皱着眉头,低声说道,手指轻轻抚过纸面那独特的纹理,“看这纸张的质地,手感绵软细腻,纤维分布均匀,这种特征在明代棉纸中最为常见。”
柱子则低着头,目光如炬地盯着题款处的细微墨晕,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糖豆,如果按照你的说法,这纸是老纸,画却是新画,这里的墨色渗透度和纸张的吸墨性完全不协调。”
他伸手指向画中的一处,眼神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你来看,这幅《溪山清远图》,看起来纸墨俱老,笔法精妙,印章无误,表面看确是文徵明真迹。你瞧这山峦的勾勒,这树木的点染,这溪水的流动,都极具文氏特色,连落款的笔势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但你仔细看这里,”柱子的手指在画面上轻轻移动,指向一处山石交接的阴影部分,“这地方的墨色不对,很明显是新墨,并不是老墨。新墨的色泽更加饱满,泛着一种特殊的光泽,而且你看这里,”
他又移动到另一处,“墨色的层次过于清晰,老墨经过岁月的沉淀,应该会有一种自然的晕染效果。”
秦浩峰凑近仔细观察,眉头越皱越紧,“确实,这墨色确实不太一样,而且你看这些细微的墨点,在老墨中应该会有一种特殊的氧化痕迹,但这里完全看不到。”
柱子点点头,手指继续在画面上游走,“再看这些山石的皴法,虽然模仿得很像,但墨色的晕染效果太过刻意,老墨经过百年时光的沉淀,应该会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包浆感,而不是这种人为制造的效果。”
“老纸新画?”秦浩峰缓缓抬起头,他的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像是想把所有细微的可能性都挖掘出来,“难道真有这种可能?这也太离谱了吧!虽说明代宣纸流传至今的不在少数,但那只是画作居多,几乎不可能有大量空白宣纸遗留下来,毕竟年代久远,空白的存世价值并不高……这……”他的声音越发低沉,仿佛在下意识中为自己的猜测寻找合理性。
他话音未落,柱子紧紧盯着画上每一处细节,眉尖微微蹙起,似要洞穿画卷背后的真相,“这宣纸……”
柱子沉声说道,同时俯身靠近画卷,用手指轻轻捻了一下边缘,又嗅了嗅,像是要去感知纸张的时间气味,“确实,不论从触感还是视觉来说,这纸张真的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连自然氧化的布纹和细微的老化痕迹都完全符合它应有的年份,真是奇怪了。”
秦浩峰闻言,揉揉眉心,陷入沉思,然后拔高几分音量似是想为自己辩解,“宣纸是指定没有问题的!”
他伸开手臂,将画卷摊平,同时用手压低了一边,显得正气十足,“明宣纸的特性哥之前就跟咱们讲过,韧性强、润滑光泽而不过滑腻,而且洁净密集。”
“你看这条竹帘的纹路,顺畅而典雅,距离分寸拿捏极好,甚至墨水的水渗状态都像是在对明宣的完美性点头,根本没有道理出问题。”
秦浩峰顿了片刻,又转头看着柱子,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柱子,你有没有发现墨韵的层次特别分明,它都可以无误地展现出画作本应有的艺术风格。可是……”
他的声音逐渐趋于低缓,语气里带着一丝诡异的复杂感,“如果这墨是新墨,那这画作的矛盾性可就大了!”
柱子听罢,脸色也变得凝重,点点头,手指缓缓拂过画卷表面,“还有一处……”
他突然间指向了画卷的最角落,用了下压的语气,“这一块的墨迹渗色方式古怪不说,甚至比它原本纸张的细腻度还要格格不入,像是多了一层处理不干净的纹路。”
秦浩峰双手拍住桌面,口气散发着几分质疑,他停顿了一下,右手轻轻抚过纸面,“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你看......”他的手指停在一处竹帘纹路上,“这明宣竹帘纹路自然流畅,就像是春风拂过水面留下的涟漪,间距均匀得就像是经过精密计算。宣纸的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还有,柱子,”秦浩峰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画卷,“明代宣纸纸张质地相对较粗糙,不如宋代的宣纸细密洁白,并且呈现出稀松的状态。”
“你摸这个手感,看这个纹路,感受这个质地,这都符合呀!每一个特征都和我们以前见过的文征明的画作如出一辙。咱们又不是没见过文征明的画,这些细节骗不了人。”
柱子没吭声,只闷闷点了下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桌沿,脑子里反复过着方才观察的画面。这会儿冷静下来细琢磨,他越想越觉得秦浩峰说得在理——毕竟两人这两年跟着陈阳,可是亲眼见过文徵明的真迹,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年代感早已深深刻在脑海里。
眼前这手卷用的明宣,纹路、质感、乃至那微微泛黄的色调,乍一看还真挑不出啥毛病。
“哎,糖豆,”柱子忽然压低声音,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似的,“糖豆,你说会不会是用残纸拼接新纸?我记得哥之前提过,有人专门用这种手法做赝。”
秦浩峰没接话,只眯着眼重新打量了一番整幅手卷,目光最后停在了那些看似自然流畅的接缝处。他弯腰从旁边抽出两副白手套戴上,指尖轻轻抚过手卷表面,先是沿着边缘一路摸到头尾,又来回反复了几次,每一下力道都拿捏得极轻,生怕碰坏了什么似的。
“那就要仔细看手卷的接缝处了,”秦浩峰递给柱子一副,自己也迅速戴上白手套,动作轻柔地抚摸着手卷表面,“这可是大工程,咱俩得重新检查一遍,特别注意拼接的地方。哥说过,就算是再高明的仿制,在纸张接缝处总会留下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