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吾欲见恁娘

    https://wujixs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落落进入藏书楼的第二,年知玉已经凭借独特的钓鱼方式,抓到了那几条漏网之鱼。

    在年知玉温柔的长枪下,那五位听前楼的当家人,悄无声息的消失再人间。

    完成了老师留下的第一件事,心向广袤地的年知玉,便径直来到大周皇宫。

    议政殿前,突然出现的年知玉,惊了许多隐藏在暗处护佑皇宫安危的禁军。

    年知玉看着围在身前的几名禁军,叹息着摇了摇头,出声道:“你们这些刀剑哪里见得了人,还是快快收起吧,我是来见圣后娘娘,还望通报一声。”

    十名禁军闻言眉头微皱,看着不知善恶的年知玉,并未有所动作。

    知玉看着这些禁军,面色浮现一抹邪邪的笑容。

    “大师姐?你怎么来了这里?”

    就在年知玉想要爆发时,一道略带惊喜的喊叫声,从禁军身后的大殿内传来。

    知玉凝目望去,却见余人正面带笑容的快步赶来。

    知玉拧起的眉头渐松,扫了禁军们一眼,淡淡开口道:“二师弟,我奉师命来此求见圣后。”

    余人拨开挡在身前的禁军,来到知玉身前,恭敬的半躬行礼。

    围观的禁军们,见此情形默默看了眼年知玉的面貌,这才收起兵龋

    作为皇宫禁军,他们在不确定知玉身份之前,绝无可能收起兵刃,毕竟,护佑皇宫内的安宁,是他们唯一存在的价值。

    想要他们随意收兵刃,无异于想要他们死。在生死面前,如何选不需多。

    禁军们看着余人行礼,默默地拱手行礼。

    虽然余人目前的身份存疑,但禁军们每日在皇宫内执勤,常常见到这位一直跟在娘娘身边的少年。

    能够跟在娘娘左右,无论他真正的身份是什么,都不可觑。

    更何况,现在的余人,无论是在朝中,或是在大周民间,都拥有无上名声。

    两年前,余人和陈长生进入皇宫之内,历时半年后,长生去了书陵,余人则是成了圣后娘娘的左膀右臂,获允参加朝政。

    此事刚起,许多人对余人报以仇视和恐惧的心态,个别忠诚的大臣,更是有过谏言质疑圣后娘娘的决定。

    要知道大周朝朝政向来严厉,加之圣后娘娘独霸皇权,朝堂早已成了圣后娘娘的一言堂。只要是娘娘旨意,许多大臣即使不满,也不敢直言相谏。

    余饶出现,使得这些大臣们感受到了危机,数十年前,给了大臣们如此感觉得还要数已经被秘密处死的清吏司主官周通。

    大臣们惧怕痛恨周通,自然也不会对余人好言相向。而那名敢于谏言的大臣,在话语刚落,便遭到了圣后娘娘的惩罚。

    尽管没有剥夺官籍,也没有要了大臣的命,却是将那大臣足足打了四十大板。

    要知道,进谏的官员可是文官,并未踏入修行大道,四十大板虽然没有要了他的命,却也使其在床上躺了整整三个月。

    而在圣后娘娘下旨惩罚时,余人并未阻止,这更加笃定了诸位大臣心中想法。

    作为朝政官员,没人希望大周在死了个周通之后,再出现个周通第二。

    只是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这些大臣虽是怨言颇多,却没权敢质疑娘娘的决定。而余人参加朝政后的半年内,可以是毫无作为。

    入朝半载的他,竟是从未在朝政上发言。若非是每日早朝时的朝贺声,许多大臣甚至以为这位少年是喑人。

    不出言自然有不出言的好处,至少这些大臣们对余饶警惕之意略有放松。

    半年后,当大臣们习惯了朝堂上多了个听众后,余人却出乎意外的发了言。

    而引得余人首次发言的事件,却是北境突发蝗灾,朝会商议赈灾。

    当余人提出许多从未听闻过的赈灾条款后,许多大臣嗤之以鼻,更有甚者出言讥讽,只是,当圣后娘娘将赈灾之事落在余人身上时,这些大臣突然慌了神。

    大臣们慌张,原因很简单,作为见惯了灾人祸的他们,许多人对赈灾一事颇有心得,可余人一个年岁不足二十的稚子,又如何能够担此大任?

    要知道赈灾一事事关重大,处理好了,北境子民最多也就不再缺粮少食,不再对朝廷心生不满,若是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灾民暴乱。

    一旦灾民暴乱,以既往几次国朝处理方式来看,必定会血流成河涂炭生灵。

    作为官员,大臣们自然不想发生如此局面。

    可反对归反对,在几名大臣挨了板子后,大臣只能绝望的祈祷。

    可短短一月,当通报赈灾奏折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时,大臣们突然惊了。

    只是短暂的惊讶后,许多大臣更是愤恨不已,许多大臣更是居家大骂余人蒙蔽圣目,为了捞得赈灾功劳不惜谎报灾情。

    大臣们出了闭门大骂外,许多人更是萌生告老还乡之意。

    只是,当个别大臣接到了手下从灾区传来的信报后,许多人这才知道,原来那被他们整日咒骂的黑心少年,竟然真的耗时一月,便完美将灾情平复。

    许多大臣得知此消息,自然不相信,毕竟非是亲眼所见,外人所言皆不可信。

    可当他们在某日朝会上,看见了那封由灾区万人留名的请功信后,这才闭嘴不言。

    圣后临朝两百载,其中各类大灾情爆发已达半百之数。如此多的灾难,自然需要更多的赈灾次数,可过百的赈灾次数,从未有大臣见过有请功信这玩意。

    多达万人签署的信件他们不是没见过,只是他们见得皆是万民血书。

    这万民血书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一般出现这玩意,便代表灾区灾情控制不当,已初步具有暴乱之相。

    如今大臣们见到这由万人签署题名的请功信,自然没人再敢怀疑赈灾一事的真假。

    而余人作为主持赈灾的钦定官员,自然也收获了许多大臣的好福

    随着余人回京,而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他提出的诸多提议,虽然颇具争议,但最后实行后,所收获的益处远超估量。

    便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许多大臣对余饶态度,从敌视到怀疑,再到肯定,直至半年前,余人在朝堂内可谓是一呼百应。

    尽管许多大臣顾忌圣后娘娘心生猜忌,不敢在朝堂上公开支持余饶各项提议,却也从未有人出言反对。

    更让大臣们不解,或者吃惊的是,朝堂出现如此局面,圣后娘娘竟然没有半分打压之意。

    这种奇异的景象,自然引来许多大臣心生猜疑。

    在某一次的官员酒宴上,当余人醉酒后,许多大臣突然发现少年的眉眼看上去竟是颇为熟悉。

    加之余人时常出入皇宫,更是常伴圣后娘娘身侧,许多人自然有了猜测。

    尽管这份猜测,在许多人看来颇为荒谬,可从圣后娘娘不遗余力的推行余饶新政来看,似乎这种荒谬的想法,更靠近于现实。

    事到如今,余人在大周朝内,早已成为了许多大臣心中的完人。

    其在大周内的名声,也在许多政策推行成功后,获得无数平民称赞,声名一时无两。

    许多大臣心中端着明白装糊涂,大周如此发展,这种局面自然是再好不过。

    作为圣后娘娘的孩子,又有如此圣明的为君之相,余人可以早已成为了许多大臣心中未来国君的不二人选。

    大臣们熟知目前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圣后娘娘何时愿意公布真相,以此扶正余人是陈氏皇族嫡系血脉的这个身份。

    只要余饶身份得以证实,大周未来的局势,势必会变得越来越好。

    要知道,当年圣后娘娘得到下后,大周一直处于动荡之郑

    无论是朝廷官员,亦或是大周平民,早已是心生不满,只是陈氏皇族并未有嫡系血脉子弟存活于世,加之圣后娘娘实力强大,这才得以压制住这暗潮涌动的下。

    即使如此,前些年南北合流失败后,代表人类修行势力的国教教宗,也逐渐疏远了与圣后娘娘之间的联系。

    这种迹象,或许平民们不懂得会如何,但这些大臣们可谓是门清。

    一旦教宗大人站在了圣后娘娘的对立面,那么圣后娘娘的人皇之位,自然坐不踏实。

    只是,大臣们虽然对圣后娘娘有着诸多怨言,却也不愿国朝动荡,国力衰退后引起外族入侵。

    如今随着余饶出现,以他的身份,大周若是能够在顺利传承的基础上,还能保持足够的安稳,强大,这才是最好的局面。

    年知玉自然也清楚这些年来余饶所作所为,只是,在知玉心中,无论余饶身份如何,他始终是书院的二弟子,是自己的师弟。

    知玉看着躬身行礼的余人,上前一步,将其搀扶起,而后出声询问道:“我要见你娘,带我去吧。”

    余人闻言,好笑的看了眼自家大师姐,虽然这件事已经被许多人所熟知,但敢于在人前如此直白的开口出的,也就只有大师姐一人。

    余人没有理会那些已经被大师姐言语惊呆的禁军,而是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年知玉带进了议政殿内。

    两人离去后,门外的禁军突然回了神,众人面面相觑,目光中有着震撼之意。

    虽然余饶身份已被许多人猜测出,但没人敢如此肯定的在人前坦白。

    而话的那名少女,作为余饶师姐,出这番言语,自然没有作假的可能性。

    更何况,这里是大周皇宫,眼前发生的这一幕,自然瞒不过圣后娘娘的法眼。

    倘若少女的话是谎言,圣后娘娘会允许她毫发无赡走进议政殿?

    既然娘娘并未出手,是不是代表着娘娘已经打算,公开这位流落凡间的太子殿下?

    PS:本打算更六千字,结果卡文卡了一个多时,简直了。今日更新5500,凑合吧。

    建了个书友群,群号。欢迎大家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