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做了交易

    陈卫国是去了地下赌场,赌钱去了。

    杨晓芸看着这条胡同,想到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不免有些心神不安的拉住他手臂,“卫国,要不我们不要去了!”

    “不行!必须要去!不然我们就白走这么远了!”

    陈卫国一手抱着小豆芽,一手抱着小包子,快步往前赶路。

    而杨晓芸管不住她家男人,也只能跟在后面,没走多远,就听陈卫国喊一声。

    “到了!”

    杨晓芸小跑几步追上去,当看见胡同里的景象,不由得脸上由阴转晴。

    “原来……你说的是这里?”

    “对啊!不然你以为是哪里?我们总不能空手去见爸吧?”

    杨晓芸提了提手中的布袋子,“这不是有几斤荞麦面粉吗?”

    “也就两三斤,不好干什么,我到时候在多买点荞麦面粉。”

    陈卫国其实早有打算,他可以从神话农场里多收点荞麦,然后磨成面粉,带几斤去他岳父家。

    当然只带荞麦面粉是不行的,所以他才带着媳妇和女儿一起到这条热闹的胡同里,买点东西。

    而现在这条人们进行交易买卖的热闹胡同,叫做鸽子市。

    光从名字上,人们的第一反应,这应该类似于现代的农贸市场。

    可在六零年代,鸽子市里买卖的东西,繁杂的很。

    除了像鸽子之外,还有猫狗,玩宠,鸡鸭,吃食,衣物等各种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可谓应有尽有。

    而以前鸽子市,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养鸽子赏玩和交易的市场,后来发展成为了文玩市场。

    在胡同里长大的四九城人,有谁不熟悉鸽哨声的?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鸽哨已经成了四九城的象征。

    只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生活也在变化,尤其最近几年,连吃饭都吃不上,吃不饱,谁还养鸽子,玩鸽子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杨晓芸是知道在有的胡同里有鸽子市的存在,但她从未去过,总觉得这种地方人多繁杂,怕乱出事。

    不过今天跟着陈卫国来这里,即便这里人多热闹,她也没有那么害怕。

    “卫国,我以前听说,这鸽子市不都是一早上开的,到了早上**点后,就会过来赶走他们,今天怎么这么晚,还在?”

    陈卫国看着这热闹的胡同,猜想道:“这大过年的几天,谁不是都要准备过年的年货,还有串亲戚买的礼物之类,他们也是人,也需要放假休息,也需要买东西上亲戚家串门。”

    杨晓芸了然点头,难怪今天这些商贩老板们,都没有人看起来着急走,还在那明目张胆的唤人过去买东西。

    “同志,要粮票吗?有本地粮票和全国粮票都有。”

    陈卫国知道,像这年头粮票可是稀罕物。

    一开始发行的时候,大家可能不觉得,毕竟这粮票是给非农业户口的人用的,也就是吃国家供应粮食用的。

    一斤粮票可以抵一斤干面粉,大米或是小米等粮食,而且你还要同时给钱。

    像一斤大米需要给一角七分钱,一斤标面粉给一角七分钱,一斤精面粉需要两毛六分钱,而小米一斤需要一角钱。

    陈卫国就询问下卖粮票的这位老板,“大哥,这粮票都怎么卖的?”

    “哦!本地粮票是一块二一斤,全国粮票是两块钱一斤。”

    杨晓芸没来过鸽子市,但她以前听说过,这里的物价是很高的。

    她听到这粮票价格这样贵,第一个不赞同,拉着陈卫国要走。

    “卫国,这粮票太贵了,我们还是别买了!”

    陈卫国也觉得是有点价格高,但高不到哪里去,不过这条胡同还长,等下往前走走,或许还能找到更合适的价格。

    不过他们前脚刚要走,后脚倒卖粮票的老板就喊他们了。

    “我给你们在便宜一些,本地粮票一斤一块,全国粮票一斤一块七角。”

    这陈卫国一听这价格,还算合适,就停下脚步,对杨晓芸道。

    “先少买几斤,等下不够了,再买粮票。”

    “哦!”

    现在陈卫国当家,而杨晓芸是听她家男人的话的,所以也没有反驳,就见陈卫国跟这个票贩子买了本地粮票五斤,全国粮票买了五斤。

    当陈卫国买完粮票后,杨晓芸肉疼的很,因为这价格实在是太贵了,一下就花了十一块七角钱。

    不过她听到了陈卫国又说的一句话,心里倒是舒坦了不少。

    “这粮票都是通用票,可以买精粮精面,全国通用的粮票那就更不用说了,当钱用都行,有些粮油都能买。”

    “那还挺好的!”杨晓芸心里松快了不少,要知道这年代,能吃上东西都不容易,粮食那更是短缺的物资。

    陈卫国只用了两斤本地粮票和两斤全国通用的粮票,买了一只大公鸡,两瓶牛栏山二锅头,还有两条大鲤鱼。

    “卫国,别买了,够了!”杨晓芸见陈卫国还要买,赶紧拦着他,不让他花钱。

    可陈卫国自从和杨晓芸结婚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回杨家,过年买这些东西,真的并不算多。

    他摸了摸正在吃小糖人的小包子头发,对杨晓芸道:“好!就买这些了,走吧!”

    陈卫国带着媳妇和两个女儿,四个人去附近坐了无轨电车,用了不到一小时,就到站了。

    等他们下了车,杨晓芸带着他和女儿们去了武馆找她爹,却发现武馆已经关门了。

    而她跟周围住的邻居打听,才知道她爹和两个哥哥因为经营武馆不景气,早就搬走了。

    陈卫国怕杨晓芸担心,就劝了她一句,“我们先回去,等过几天我去打听下,看看咱爸他们搬去哪里去了,再去看他们。”

    “现在也只好这样了!”

    陈卫国和杨晓芸带着两个女儿只好赶回四合院。

    等他们到了家门口时,杨晓芸先开锁和孩子们进了屋。

    陈卫国则站在门口看了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他看了眼旁边的耳房皱了皱眉头,朝着耳房方向走去。

    中院,易中海家。

    有人推门进去,急着道。

    “一大爷,陈卫国他们回来了,不过……他真的不会发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