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收支

    李管家带着家下人,在门口把蕙兰一行迎了进去。虽然分别不过一月左右,大家都挺高兴。尤其这次蕙兰费了半天口舌才把教养妈妈留下了,让她有一种逃学的快感。

    家里留守的本来就不很多,当值的挨个过来见礼,蕙兰心情不错,又做了一回散财童子。

    进了屋子,水果茶水齐备,一个青花大瓷缸里正放着晶亮亮的冰块。蕙兰见房间窗明几净,丝毫没有长久不住人的霉味,心里挺满意。又有管事妈妈汇报了家里的家常琐事,赞了几句李管家和她房里的丫头。

    蕙兰把留守的珊瑚几个和管事妈妈夸了几句,然后打发她们带着几个小丫头先下去休息说话去。

    “李叔坐,这里没有外人,不要客套了。”蕙兰招呼李管家。“柳芽,快给你父亲倒茶。”

    柳芽忙去执壶倒茶,又给她爹行了一礼,父女相见,高兴异常。李管家笑的欣慰,谢了又谢,才躬身坐了。

    “姑娘不回来,我本也要去府里求见姑娘了。”李管家恭敬道。

    “那可是正好,李叔是有什么事?”蕙兰好奇。

    “一是上月底时,有个礼部的小吏过来,让咱们家去领乡君二季的俸银及今年的禄米。我本想报给姑娘定夺,是由公府那边一起领,还是咱们自己领?”李管家回的郑重道。

    蕙兰吃着红灿灿的樱桃差点呛着,她还忘了她是吃公粮的,传说中的铁饭碗啊。

    三两下把果肉咽了,蕙兰挺激动,“李叔啊,我这个乡君都有什么份例啊?”

    李管家显见是懂行的,“乡君是正六品爵位,按大秦律,有年俸一百二十两,禄米二百石,礼服八套,绸缎二十四匹,皮货六张;布料绸缎礼服按季发,禄米七月发放,例碳皮货十月发放;岁末还有份例赏赐,这个没有定例。”

    这还挺周全啊,吃的穿的都有了,她就算一分钱没有,靠这些东西也是饿不死的,吧?

    暗自算了一下自己的花销,蕙兰心虚,其他不知道,钱估计是不太够的!

    “这些禄米,送到公府合适吗?”蕙兰不确定了。

    李管家低着头没说话。

    好吧,这个得她自己拿主意。

    “这么着吧,年俸就留在家里做家用吧。禄米也留着自家吃,其他的都送到那边府里吧。”蕙兰拍板。

    不是她小气,只是根据贵族之间的规矩,贵族小姐住在亲戚家要是还自带干粮,那是绝对的打脸。国公府家大业大,肯定不是没有对家,再被人说谋夺孤女家产那也太坑爹了。

    “咱们家这么些人,这些米够用吗?”蕙兰对这些还真不太懂,一石是多少斤啊,这里的一斤是500克吗???

    李管家笑着给她解惑,“家里多是北地人,平日吃米倒是少。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个壮汉一日口粮不过二升。咱们府里上下不足八十人,这些米足够一年吃用还有余了。”

    蕙兰一边听,一边心算,全家上下统一口粮,一年能吃六百石左右了。她三年的禄米才够全家一年吃的,蕙兰觉着略心塞。

    “庄子上的果子熟了,味道好品相也好,合该给国公府送些尝个鲜。”李管家温声道。

    蕙兰再顾不得心塞,看着桌上红彤彤的樱桃和紫莹莹的葡萄眼睛亮了。没有什么烦恼是好吃的解决不了的,有的话那就是吃的少了,蕙兰引以为真理。

    “葡萄,樱桃,杏儿都有,今年倒是都长得好。那处庄子依山,几百亩林地产粮还比不上一百亩中田,年年入不敷出。还是周管事给老爷建议改种果树,三年时间也就开始有盈余了。他知道姑娘今儿回家,派了妥当人赶今晨送了几筐,正要请姑娘示下。”李管家回的清楚,还顺便夸了同事。

    蕙兰点点头,她爹就给她留了两个管事两个妈妈,肯定都不是庸才,要好好依靠。

    蕙兰于是顺势夸了周叔,接着问了问他们两口子在庄子上的情况。

    李管家如今留守,最大的任务就是管理李家及城里的铺子宅子,沟通田庄,保证蕙兰不和家里脱节。对田庄和周管事他们的近况当然了解,“正要报给姑娘,今春雨水好,是个丰年。夏收虽然还没收尾,但是今年产粮应该高于往年。”

    “好,李叔和周叔都辛苦了。”丰收放到什么年代都是好事,蕙兰当然高兴。

    “正要请姑娘示下,粮食还照旧例处置吗?”李管家郑重请示。

    “旧例是什么样?”蕙兰哪里懂这个。

    李管家当然知道她不懂,所以耐心给她解释,“老爷当家次年定的例,新粮存放两年,第三年再出仓。若是丰年,照价卖出,若是荒年,酌量赈灾。”

    蕙兰琢磨了半天才弄明白,就是把当年的和去年的粮存着,出前年的,保证粮仓里有两年的粮食。

    这样也挺好,小麦只要保证储存条件,还是可以存放好几年的。

    蕙兰点点头,“那就照旧例吧,只是要注意防潮防火,别大意了。”

    李管家挺欣慰,当然是应下了。

    然后又说了几句家常,蕙兰就打发李管家和柳芽回去说话了,让他顺便安排一下小丫头们轮休的事。

    天热,水果不经放。蕙兰于是让青果下去吩咐管事妈妈,每样水果留下一点,给家里人都尝尝味,其他的趁天还早都送到国公府去。

    “留下的给大家都尝尝味,吃个新鲜就好了。”蕙兰没想吃独食,大夏天的,买冰存水果估计比新鲜水果还贵呢。

    青果领命去了,蕙兰下了椅子,伸了个懒腰,进了小书房。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蕙兰听了半天,危机感升起来了。

    死水怕瓢舀啊,不得行,不能吃老本啊,她得算算每年的收支。

    扒拉了几张纸,拿出荷包里的碳条开始算账。

    收入:田庄一百多顷,一年卖农产品收入五千两。

    铺子五间,一年租金收入一千两。

    宅子三间,一年租金收入五百两

    加上她的俸禄若干……

    支出:下人月例赏赐,一年估计得两千多两。

    买种子雇佃农帮工,若干。

    日用家用,若干。

    还有未知的支出若干……

    这么一算,蕙兰有点牙疼,说不上入不敷出,可也没多少盈余啊。钱是人的胆,身为一个独立女性,经济保障是最重要的。

    蕙兰的苹果脸皱成了包子,产业先不说了。她一个月月钱十两,姑母怕她不够花,还贴补她二十两。这些钱也就够她每月吃个零嘴,打赏和给丫鬟妈妈们发个双薪。说不定还不够,她现在手边能用的就是舅舅给的零花钱。

    幸好,她现在守孝,不适合出去逛,零花钱勉勉强强还能够用。

    想到这儿,蕙兰出了口气,慢慢来吧,还不算很紧迫。而且,她一个小丫头,又不是什么商业奇才,还能一眨眼一个点石成金的点子啊。现在有了危机意识,已经是阶段性胜利了。

    蕙兰从来就是个心大的,从来不自寻烦恼。她又不是等钱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