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数日后,第二十三批使者持节而来,真相大白。

    “……传我将令,撤军!”

    岳飞面无表情地倚靠在主帅的宝座上,冷冷的扫过坐在面前的二十多位使者,冷漠的声音在大帐中响起。

    此刻的他正是军功卓越、功高盖主之时,却也是最为无力地时候。

    如此荒唐的命令,居然劳得朝廷在旬日内连发二十多道金牌,何其讽刺?

    “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今日,岳飞总算明白为何孟可那夜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原来是因为他早已知道朝堂上那人的丑恶嘴脸。

    “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哈哈哈”

    一名使者闻言哈哈大笑。

    他叫罗汝楫,曾是秦桧这一派系的人,秦桧被贬后,转投他人门下,短短一年升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此刻他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的望着坐在主位上的岳飞,眼睛微眯,道

    “岳飞,你可真是胆大包天啊!不仅抗旨不遵,还对官家心怀怨言。”

    岳飞抬起头,眼神冰冷地盯着他

    “本将的事,自有官家评判,轮不到你在此大放厥词!”

    “好,好啊!”

    罗汝楫冷笑着拍了拍巴掌“希望岳太尉在官家面前也能如此强硬!“

    话音落罢,罗汝楫拂袖离去,剩下那二十多名被当成‘猪’圈养的使者也陆续跟上。

    岳飞冷冷地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眼神越加阴沉。

    就在此时,一名士卒领着一个老头从外面小跑过来,让对方在帐外等待,自己则是进帐低声禀报“将军,秦宣判的马夫要见您!”

    岳飞闻言,眉头一皱,心道这个家伙在搞什么鬼。

    “让他进来吧!”

    老秦头手里提着一个包裹,走入大帐,躬身行礼

    “老朽见过岳将军!”

    “何事?秦宣判呢?”

    岳飞的声音依旧冷冽,他不喜欢拐弯抹角。

    “我家官人已于前日傍晚出发回京,他让您暂时不要班师回朝,他会处理好一切。”

    说着,老秦头把包袱递上去,道

    “这是官人让我给您的。”

    包裹不大却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有两本书、一封信,还有十四道金牌。

    岳飞面无表情地翻开信件,读了起来。

    信中,孟可写的很清楚,让岳飞接着北伐,皇帝那边的事,他来搞定。

    岳飞收起书信,又拆开信纸,看了几遍后,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就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他与孟可两人的九族。

    赌赢了,一展抱负、解救北地百姓、青史之上书写姓名。

    赌输了,万事皆休……

    老秦头看了岳飞的动作,知道孟可肯定交代了重要之事,但他却不敢问。

    罢了,罢了!我岳飞早已是那人眼中钉肉中刺了,回去也是个死,还不如竭我所能匡扶社稷。

    岳飞叹了口气,将所有金牌打包放好,道“传我命令,立即整编兵马,全力攻打汴京城!”

    “诺!”

    “另外,把杨再兴找来,我有事吩咐他。”

    “喏!”

    建康城外五里外的山坡上,孟可骑在马上,远眺南京,心中感慨万千。

    “之前都是小打小闹,这次终于要搞次大的了。既然赵九妹膝盖跪久站不起来,那就让他永远也别起来吧!”

    想起那个‘女孩儿’,孟可露出一丝狞笑。

    黑夜笼罩大地。

    月亮躲进厚厚的云层里,只余下一点儿星辰的光辉洒落下来。

    “谁?”

    杨府,杨沂中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忽然,他停下脚步,侧耳倾听,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不愧是执掌宫禁多年的老将,警惕心不是一般的强。

    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刀,紧握在手中,一双眼睛警惕地环顾周围。

    隐约听到了床上有一丝微不可察的……

    “夫人?”

    摸了摸自己头顶的发髻,杨沂中脸色发绿,悄然踱步上前,想用长刀挑开帷幔。

    谁知下一秒,一根钢叉恍若凭空出现,

    抵住了他的咽喉。

    钢叉尖端闪烁着寒芒,随后血色喷溅

    鲜红的液体喷射在床单上,杨沂中摔倒在地,眼珠子瞪得溜圆,嘴唇颤抖着张开,血沫流淌出来,却说不出半句话。

    半生戎马,未成想居然在阴沟里翻船。

    他努力睁开眼睛,想看清眼前那人是谁,可惜,视线模糊,他连对方的容貌都没看清。

    砰地一声,杨沂中的脑袋无力垂倒在地上。

    床帘掀开,露出孟可面无表情的脸。

    事实上,他与杨沂中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完全没必要一回建康就冒着危险来刺杀这位禁内第一重臣。

    可……

    ……

    “伴君如伴虎,官家心思越来越多变,贾内侍当小心。”

    孟可的忠告犹在贾内侍耳畔回荡,这几个月来他越来越谨慎,却总是不能彻底看透皇帝的心思。

    稍有犯错,暴怒无常的赵构便对其非打即骂。

    若是没什么意外发生,贾内侍应该会在某天触怒龙颜之后被推出去杖责至死。

    然而意外发生了。

    孟可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这位‘大内总管’联络。

    “当今官家不得民意、不得臣心,太宗一脉已然失去天佑。吾等当以天下为先,行废立之举,拨乱反正、还政于太祖后裔。待拥立幼帝之后,吾为蔡京安定外朝,君可为童贯、张让!”

    当时,孟可的话就像是晴天霹雳一般,直接击碎了贾内侍的心防。

    他怎么也想不通,国朝养士百余载,怎么就养出了这么个大逆不道的奸臣?

    这实在是太……

    “张让者,汉灵帝时宦官,灵帝常谓之‘张常侍是我父’!幼帝年少,初登大宝难免根基不稳,当让其认贾君为义父,如此方可使内庭安稳。”

    ……太棒了!

    谁都逃不过真香定律,贾内侍满是褶子的脸笑起来却比老菊花还灿烂。

    太监是皇室的家奴不假,但反正都姓赵、血脉同出一源,给谁当不是当?还不如选个容易掌控的。

    让皇帝喊自己爹,啧啧啧,想想都刺激。

    “欲行此事,关键在于杨沂中!此人执掌禁宫二十载,在宿卫中威严极重,又为官家心腹。有此人在,我等绝难成事!”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孟可狠下心来。

    于是,就有了之前那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