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四章 殷洲移民的去向

    大公六年五月二十日,北殷洲东夷国林县码头。</br>曾经的艾萨克·罗斯福,现在的罗毅,带着自己全家人,登上了前往墨洲的官方运输船。</br>罗毅少年时代不准备从政,也许是对泰西和英国或者美利坚式的政治,不是很感兴趣。</br>考上了东夷国的生员,从最底层的翻译官开始做起之后,却也慢慢适应了明式的衙门工作。</br>当了一段时间的基层翻译之后,在考核中获得了优秀成绩,拿到了从九品的官身。</br>大明的吏员获得官身的时候,要选择未来的当官的方向。</br>从政务、刑律、监查、幕僚四个方向中选一个。</br>选定之后,除了极端特殊的情况,终身都只能在选定的系统内升迁了。</br>稍微有点特殊的是幕僚,给基层官员当过幕僚之后,有机会在未来转到政务系统,当正七品县令以下的官员。</br>仁武朝以后的幕僚,也是朝廷的在编官员,也是按照流官制度派遣的。</br>任何官员不得再自己聘请私人幕僚。</br>罗毅和自己的父亲讨论过之后判断,自己作为泰西人的出身,可能会让自己在升迁上受阻。</br>很可能没有机会成为一个地方的主政官员,刑律和监查系统更是没什么机会。</br>限制最小的就是幕僚了,虽然没有实际决策权,但是品级和待遇晋升方面,也放的比较宽松。</br>所以罗毅当初选择了幕僚方向,之后就是每三年一考,按部就班的晋升。</br>到了大工六年的时候,罗毅已经有了正七品待遇。</br>现在正好世界大战结束,大明开始将殷洲的泰西人送往墨洲殖民地,同时还在把大量的泰西本土人送到墨洲。</br>整个行动都需要有足够的人员,能够按照大明的上级官员的指示,管理好这些复杂的移民。</br>罗毅十六岁就考取了东夷国的生员,然后一直在东夷国衙门工作了二十年。</br>他本身已经完全明化,对泰西和大明传统都非常的熟悉。</br>这种人员现在是非常有用甚至缺乏的。</br>特别是,相比泰西本土大陆上刚刚投降,刚刚加入大明系统的泰西知识分子,他们显然是更加的可靠和忠诚的。</br>所以罗毅这种东夷国出身的泰西人官吏,现在都获得了一个额外的晋身机会。</br>已经是政务、刑律、监查官员的,可以到墨洲晋升任职,本来是幕僚也可以直接转为政务官。</br>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带上自己的全家人,到墨洲的新殖民地开荒。</br>他们在东夷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可以由四大产业集团按照市场价收购,同时在墨洲获得一块土地作为补偿。</br>根据新殖民地的情况,还有机会获得最低级的贵族身份,终身不世袭的乡绅和乡士。</br>罗毅立刻就知道这是自己这种泰西官员最后的机会。</br>所以罗毅直接报了名。</br>现在这种官员紧缺,罗毅的申请很快就获得了通过。</br>罗毅最终的任命是索伦知州。</br>同时得到了索伦州当地的终身乡士身份,还有一万亩的土地。</br>罗毅看到任命书之后吓了一大跳,自己本来是正七品的待遇,转到政务官最多能当个知县。</br>结果现在直接成了从六品的知州。</br>还有爵位和土地……</br>不过仔细看了任职说明后,罗毅就明白自己真的要去开荒了。</br>索伦州在墨洲西部的最西南角,总面积大约是一千平方公里出头,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纯粹的荒地和丛林。</br>自己的一万亩土地,当然也全部都是未开发的荒地,目前没有任何产出。</br>目前整个索伦州的登记人口只有三千多人……</br>想要靠这一万亩土地产生可观的利润,至少得十几二十年以后了。</br>这个鬼地方之所以是个州而不是县,只是因为这里的领主的爵位是伯爵,伯爵最低也得是州伯。</br>这里是安置原德意志王室后裔的地方。</br>这不到三千多人口里面,除了前德意志王室成员之外,剩下的也都是前德意志贵族、官僚、军官。</br>这当然不是前德意志官僚、贵族、军官的全部。</br>而是投降的比较利索,也没有发现大的恶行,属于本身可以算是好人,而且还是愿意配合的。</br>所以现在才有了半自由的身份。</br>除了不能离开所在的府之外,平时的活动并不受太大的限制。</br>至于那些本身就罪孽深重的,以及在投降过程中抗拒不从的,都已经在抓捕过程中击毙了。</br>不抵抗,但是情绪明显抵触,不主动配合的,或者有过不同程度过错的,也都送到别的地方管制劳教了。</br>与此同时,这个索伦伯爵的爵位,不只是因为作为前德意志王室投降而封的。</br>他曾经得大明皇帝当过卫兵,还在大明的军队里面服役刷过功劳,所以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半自由的领主。</br>当然,只是半自由,而不是高度自由。</br>所以大明朝廷现在直接安排了一个知州,带着一大批殷洲的移民到他的领地上去开荒。</br>他得把手上的土地,逐步分出至少一半以上,交给这些外来的新移民。</br>以后索伦州的民政,也要以大明安排的知州为主了。</br>罗毅家族抛掉了自己在东夷国的资产,但是却没有直接带着大笔的现金上路。</br>而是联系了几个机械销售商行,订购了农用卡车、拖拉机、农用飞机等机械设备,随船一起前往索伦州。</br>罗毅所在的船队有三艘客轮跟罗毅的目的地相同。</br>三艘船上搭载着三千户殷洲泰西人移民,总人数在两万人左右。</br>他们搬家的条件跟罗毅一家类似,正常价格收购现有资产,再在墨洲给一批待开发土地。</br>只是普通移民就没有爵位和官职了。</br>相比大明人而言,泰西人对于安土重迁的心思没有那么重。</br>特别是本来就是移民到殷洲移民后代。</br>对于这种能够保留现有资产的价值,同时额外得到一块土地的买卖,大部分都是愿意去尝试一下的。</br>真的不愿意尝试,一定要留在殷洲的新家园的,大明也不会强迫他们离开。</br>这一部分顽固的移民,在大部分同族都离开之后,会被以后越来越多的点大明人稀释掉的。</br>就像泰西大陆本土遗留下的少数土著一样。</br>罗毅所在的船队,在海上航行了十天。</br>大公六年六月一日的时候,来到了索伦州码头上外围。</br>罗毅和同行的移民们,站在甲板上或者窗户边,眺望岸上的景象。</br>入眼的就是一片面积颇为不小的村落。</br>但也只能算是村落了,因为连砖石建筑都没有,只有大量简陋的新木屋。</br>村落周围也只有简易的木头栅栏。</br>栅栏外面是颇为广阔的农田,种植了大明人最喜欢吃的水稻。</br>所谓的码头就是个木质的栈桥,根本无法让两万吨的运输船直接靠岸。</br>所以只能通过小船慢慢向码头转移物资和人员。</br>索伦伯爵威廉带着自己的卫队,亲自来到索伦州的码头上,欢迎到来的新邻居和同僚们。</br>威廉发现了领地内的问题,整个领地都是大老爷们,根本没有女人。</br>原本辛勤开荒的时候还好,现在稍微安顿下来了,就容易滋生出问题了。</br>大明朝廷还不允许随意进入内陆捕猎墨人,因为默认墨人理论上要归黑贵族系统管理。</br>稍微有点心气的泰西人也不想跟墨奴女人结合。</br>但是威廉知道,目前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久了,那禁止捕猎墨奴的规定,就可能会难以执行。</br>领地内的青壮年男性憋急眼了,别说墨奴女人了,山羊都未必不敢用。</br>所以威廉就给西墨洲的官员们写了报告和申请。</br>威廉的身份特殊,主要是给朱靖垣当过卫兵,同时还在大明仆从军当过军官。</br>所以他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响应。</br>再加上现在大明正在往墨洲运输殷洲移民,干脆就直接安排了一批墨洲移民过来。</br>威廉的身份虽然特殊,但也只是非常低级的特殊。</br>就算是大明朝廷安排人来分名义上属于自己的领地,安排官员来自己的领地上管理政务。</br>威廉也只能接受这种安排。</br>罗毅带着几个护卫,首先乘坐小船上岸,跟威廉见面打招呼之后,互相出示身份证明文件。</br>然后罗毅就开始履行职责,和威廉一起指挥船上的移民下船。</br>一部分搭建临时帐篷居住,一部分直接住进原有的木屋里面。</br>威廉在过去的二十天里面,已经把原有的居民尽可能集中了。</br>腾出了一批比较宽敞的木屋,给这批新移民临时居住。</br>等未来有了新房子,再把借住的房屋还回去。</br>原来营地内的老移民,曾经的德意志王国贵族,对于这种安排都没有意见。</br>一方面威廉本来就是他们曾经的王子,现在也是他们的领主,还有自己的卫队,还有大明朝廷撑腰。</br>一方面新的移民来了,他们才有机会摆脱光棍身份,重新建立家庭。</br>为了未来的生活着想,绝大部分人都非常的配合。</br>罗毅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基层官员了,新移民的安顿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br>安顿下来之后,就开始一边分配土地开荒,一遍伐木建房。</br>在同一段时间里面,美利坚地区的大量移民,也在持续向墨洲西部地区各个居民点迁徙。</br>他们本来的目标不应该是这里的。</br>按照朱靖垣与夏洛特私下的讨论,本来准备把美利坚的泰西人送到英国本土和英国在墨洲的殖民地。</br>现在确实有美利坚人正在被送回英国本土。</br>但另外一部分,本来应给送往英国西南墨洲殖民地的,被送去了大明在西墨洲的殖民地。</br>因为负责执行官员尝试过了之后就发现,往西南墨洲送移民的操作根本无法实施。</br>英国西南墨洲的殖民地大概就是后世的纳米比亚地区,加上南非的西北角以及博茨瓦纳的西部。</br>英国人在殷洲的新英格兰地区割让给法国后,开始重点建设西南墨洲的时候,将这里的名称改成了新英格兰。</br>英国人在天竺地区的青壮年男女被陆续迁徙到了这里,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天竺人组成的新英格兰。</br>当然,这里的主人还是传统的英格兰人。</br>绝大部分天竺人都是英国工厂主的奴隶,或者英国王室和朝廷官方工厂的契约奴隶。</br>还有少部分变成了英国贵族的家庭奴仆。</br>这里都是工厂,基本没有农场。</br>因为这块地本来就不是什么能养活人的地方,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和干旱的草原。</br>英国人往这里输送了数千万天竺奴隶,最后大部分都变成了奴工。</br>他们生产的还都是比较基础的工业品。</br>像是布料、衣服、鞋袜、陶瓷、玩具、首饰、矿石等等……</br>他们的主要口粮和原材料,大部分自于美利坚的农场,少部分本地内陆的农场和矿山。</br>主要的产品销往本土和美利坚。</br>但是英国人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为什么不把工厂放在本土或者美利坚?</br>由于英国本土已经废奴了,这是当初激进派和保守派妥协交换利益的结果。</br>与此同时,美利坚议会立法禁止输入奴隶,目的是保障当地繁衍奴隶的奴隶主的利益。</br>同时,英国在殷洲的工业区,本来就在美利坚的北部,也就是亚当斯带着闹独立的那些地方。</br>殷洲战争之后这些地方被割让给了法国。</br>同时,英国人为了保障和安抚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主。</br>也是为了避免再出现闹独立的事情,就不在美利坚搞工业了。</br>美利坚的基础设施和少部分的基础工业,反而是大明方面投资的。</br>所以英国的工厂主,如果想要用奴工,就只能把工厂建在西南墨洲。</br>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天竺人也是真的适合当奴工。</br>奴工如果真的配合,在基础工业上的使用成本,总体上是低于雇佣工人的。</br>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给他们吃饱饭就能干活,不需要发工钱。</br>只有工业化程度升高,工业技术含量比较高了之后,雇佣工人的使用成本才会低于奴工。</br>因为技术含量高了之后,工厂主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奴工的技能。</br>反而是自由的雇佣工人,为了得到赖以谋生的岗位,他们会自己主动去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br>这能够帮助工厂主省去这一部分成本,还能随时更换不合适的雇佣工人。</br>所以英国的工厂主们,都将劳动密集型的工厂都放在西南墨洲地区,采用奴工经营的模式。</br>这是英国国内诡异的政治博弈和法律迁就造成的。</br>在这样的事实法律基础上,西南墨洲地区除了奴工工厂之外,还发展处了一套地方特殊度假旅游项目。</br>有娱乐性质的奴隶庄园,以及娱乐和服务性质的奴隶商行。</br>希望体验真实主宰的生活,有着直接奴役他人的癖好的英国人,可以来这里体验这种生活。</br>美利坚本土也有类似的设施和产业,但是美利坚的奴隶都是墨人。</br>而是西南墨洲的奴隶是天竺人,档次高了。</br>金钱比较多的,可以直接自己建设一个庄园,或者购买一个别墅,作为海外度假的地方。</br>金钱比较少的,可以去对外开放的商业庄园和游乐场玩几天。</br>了解这里的情况的大明人,对于这里的描述是**堕落,纸醉金迷,世间极恶之地。</br>朱靖垣了解这里的情况之后,就觉得这里的主要城市的情况,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赛博朋克了……</br>但是这一切现在已经迎来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br>泰西战争结束了,英国成了大明的藩属国。</br>英国的三个主要部分,也正在被事实上的拆分开来。</br>本土叫英国,美利坚叫美国,西南墨洲的殖民地,在大明的登记名称,最终被确定成了印度。</br>三个地方的经济系统都将融入大明这个整体。</br>而不再是他们三者之间的扭曲循环了。</br>朱靖垣和夏洛特当初下意识的想要将美利坚人迁徙到西南墨洲。</br>但是送来了第一批移民之后就发现,普通的自由人移民根本没办法在这里正常生活。</br>这里只有用奴工的工厂,以及纸醉金迷的娱乐城市。</br>所以最终不得不改变策略,把想要回归本土的送到英国本土,其他人就送到大明在西墨洲的殖民地了。</br>至于印度人组成的新英格兰的未来,朱靖垣不打算过多的干涉。</br>没有给这些印度奴工另找安身之处的打算。</br>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的。</br>(本章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