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登基

    建安二十六年,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丙午日。

    刘备在武担山举行了登基大典。

    尽管眼看战事将起,但整个登基大典仍要完全按照礼法规定举行,半点不可马虎。

    其仪式之繁琐、场面之盛大,让刘禅这个灵魂现代人不禁称之为“受苦之旅”,也深切体会到了搞这种大型活动有多“伤财”。

    但这种展现威严实力的事情上,实在节俭不得。

    而他身为太子,也必须要像上次老刘称王时一般盛装出席,依礼走完复杂的流程。

    而且皇帝登基,可比封王复杂多了。

    总的来说,整个登基大典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就是祭祀天地、祖先。

    在华夏大地上,自上古殷商时期开始,君权就在和神权代理人的政治话语权争夺中不断取得优势。

    及至西周,神权地位已完全无法与君权相比,也极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沦为了君权的附庸。

    再经先秦至汉,君主的“天子”之说大行其道,帝王彻底将神权的最高权力也一并拿了过来,完成了君权与神权的统合。

    而祭祀天地,便是这部分权力的具体体现,象征着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合法最高统治者。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是刘禅,也知道不能在这种场合打马虎眼。

    其行为举止庄重肃穆,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礼仪流程来。

    因为少上了不少礼仪课而整日提心吊胆的伊籍,至此也终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便是祭祀祖先,汉以孝治国,就连选官制度中,“举孝廉”也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与最大的比例。

    这是当前最重要的社会价值观与治国纲领,自然也不能草率对待。

    单单是陪着祭祀这步,就让刘禅感觉自己脱了层皮。

    而后便是老刘颁布登基诏书。

    诏书相对不算很长,先是陈述下大汉国祚延续至今不易,再批判一下曹老板和曹丕窃居神器的大逆不道行为。

    群臣们认为社稷堕废,只能靠我力挽狂澜。

    黎民百姓和蛮夷首领也认为天命不可违,祖业不可毁,四海不可无主,都说如今也只有我才能担起这个责任。

    我实在是怕汉统消失,才登坛即位,只为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要说这篇诏书的词儿虚伪,刘禅觉得也确实有些,但要是看看曹丕的诏书,就能发现格式、内容都大差不差。

    就像后世人从网上下载发言稿时找了同一个模版似的,再结合老曹家办的事儿,看起来不只虚伪,简直就是讽刺。

    但不管谁登基,都要这么写,哪怕是当初骷髅王袁术登基,那也一样如此,盖因此时这就是标准流程而已。

    而后刘备衮冕加身,鼓乐齐鸣,受皇帝玺绶,升御座,接受百官朝拜称贺,至此登基方才礼成。

    国号自然还是汉,改元章武。

    终于登上皇位的老刘第一件事,便是宣布大赦天下。

    这也是惯例了,大赦天下也是一种施恩于民的手段,越是世道混乱民怨四起的时候,皇帝便会越频繁的大赦天下。

    比如灵帝,在位22年,就有20次大赦天下……几乎每年都要赦一次。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犯人都会被释放,谋反之类威胁到统治的罪犯,是不会享受到这个好处的。

    再之后,任命百官公卿。

    劳苦功高的诸葛军师,终于从他那个军师将军的官职上挪屁股了,而且一挪就是跨级挪动。

    直接挪成了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法正仍任尚书令,加辅国大将军。

    骠骑将军马超,车骑将军关羽,卫将军张飞。

    马超因为在刘备称王时的巨大贡献,以及上庸一役中亲自赴险相助儿子刘禅的事情,让刘备直接将其升到了比自己两个兄弟更高的位置。

    此举不可谓不大气,礼遇拉满。

    其他积功官员也各有升迁。

    当晚,成都城中张灯结彩,老刘大宴群臣,百姓也各自庆贺。

    就连赤星军的军营也暂停了地狱式集训,额外放假。

    住在棚户区的军属们都是十几户十几户一起摆席,不分彼此的共同庆贺,这已经是他们的习惯了,为的就是那些孤家寡人的战士也不至于感到孤独。

    酒量堪忧的刘禅这次算是超水平发挥——比以往多喝了一杯才倒。

    看着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刘禅,难得在酒局上不胜酒力的有趣样子,也成了许多大臣的一件乐事……

    全方位提升的体质,却不知为何独独漏了酒量。

    不过自从体质提高到【体魄过人】之后,他倒是告别了宿醉之后的头晕胃痛。

    清晨的阳光照进来,已不知自己怎么回到卧室的刘禅睁开眼,起身伸个懒腰,只觉神清气爽,并无任何不适。

    “太子醒了,陛下让太子醒后便去花园见他。”一旁守候的侍女轻声道。

    陛下?

    刘禅一愣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老刘,骤然听到这个词儿,他还以为曹丕要见他呢……

    “可知父皇找我何事?”

    “婢子不知。”

    刘禅也没在意,最差也就是初登大位的老刘又要开启说教模式,来一番谆谆教诲。

    任由侍女给自己梳洗更衣之后,刘禅来到后花园,却看见一身常服的老刘少见的在舞剑。

    老刘已经六十了,但常年习武征战的他,此时舞起剑来仍然颇有威势,不显老态。

    上次见他舞剑,还是荆州之战前,老刘短暂的亲自指点自己剑术的时候。

    “好!”刘禅见他一套舞完,抚掌笑道:“父皇剑术精湛,武艺不减当年呐。”

    刘备收式之后接过侍者递来的汗巾,擦擦微微见汗的额头,看着不知何时已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儿子笑道:“来陪为父过两招,我瞧瞧你武艺可有长进。”

    刘禅一愣,不知老刘这又是哪来的兴致,不过机会难得,与剑术名家对练也是提高自己的难得机会。

    “好!”他痛快应下,接过侍者递来的双剑之后,却挎在腰间,按剑不拔,摆了个与老刘截然不同的姿势。

    刘备眉头一挑,自然是识货的,微笑中带着几分欣慰。

    倒不是儿子的武艺长进,而是他笼络臣子人心的本事。

    “来吧。”

    刘备话音落下,刘禅仍旧按剑不动,静如止水。

    老刘见儿子不欲抢攻,便主动挥剑上前,发出试探性的一击。

    招出一半,刘禅方才双眼精光一闪,霹雳般拔剑截击,精准而迅猛的拨开老刘双剑,随后便是一阵狂风骤雨般的抢攻。

    战阵经验丰富的老刘虽惊不乱,从容应对,将儿子的招式一一化解,重新稳住阵脚。

    父子二人相斗二十余合,就在老刘喘息开始粗重,就快体力不支的时候,抓住了刘禅的一个破绽,险胜一招。

    “不错,不错。”刘备欣慰一笑,叹道,“吾儿长大了啊。”

    他看出了儿子未尽全力,若不是他经验老道,都险些看不出儿子在刻意让他。

    “你能征善战,武艺日益精进,为父之心甚慰。然治国之道,只靠征伐却不得长久,为父有几个问题,你当如实回答。”

    看着老刘严肃的脸,刘禅立刻明白了。

    感情老刘叫自己来,是任职皇太子之前的“面试”环节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