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时机已至

    面对满屋子群情激奋的将领,刘禅放下手里的书,乐呵呵道:“先起来说话。”

    丁奉难得的一梗脖子:“请太子下令出兵!”

    “请太子下令!”

    其他人也仍旧俯首跪地,大有不下令就长跪不起的意思。

    这些将人许多都将刘禅视作终结乱世的希望,和心中的希望。

    就比如钱多,平日里刘禅就算让他上刀山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但此时听着外面魏军辱骂刘禅足足半日,怒火中烧之下,第一次违逆了刘禅的话。

    “起来,这是命令。”刘禅严肃道。

    丁奉几人互相瞥了一眼,心不甘情不愿,墨墨迹迹的却还是站起来了。

    几个粗豪汉子,脸上的表情此时居然满是委屈,就像受了气的小媳妇。

    解锁了属下新表情的刘禅有点想笑,不过此时若笑出声,估计会伤了他们的心,表情得先绷住!

    刘大太子脸上顿时带着三分感动、三分愠怒、三分隐忍……还有一分极力隐藏的笑意。

    “孤,心中岂无怒乎?”

    刘禅一句话,又把他们的情绪彻底点燃引爆了。

    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这些或起于草莽,或起于微末的汉子虽未听过这句话,但心情却是差不多的。

    不过他们刚要再度请战,刘禅却又继续道:“然北伐一事,关乎大汉存亡、将士生死、万千黎民命运,岂可凭一时意气言战?

    “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还要再等一等,待时机一到,孤自会亲率尔等陷阵杀敌。先下去吧。”

    他说的是事实,但也不全是内心的真实想法。

    其实刘禅心里清楚,真要解释,完全不需要讲这些老粗听不懂的大道理。

    只要告诉他们自己在等“一支奇兵”就可以了。

    但那样一来,激将的效果就会打些折扣了。

    「应该还有空间,还能再压一压……」

    空间压缩的越小,压力越大,爆炸时的威力也就越大。

    此战关乎重大,暗自偷笑的刘禅想要完全激发这些战士心中的战意,发挥出超常的战力,最好用的便是“愤怒”这种情绪了。

    被一通大道理绕的头晕脑胀的将领们,脑子里此时只有一个概念——太子不出兵是有理由的,咱搞不懂。

    这样一来他们继续请命就成了添乱,无奈之下只能退去。

    可是心里的憋屈和愤怒,非但没有化解,反而因为刘禅也不得不“忍辱负重”让他们这些做属下的更感觉面上无光,心里自然也就更恼怒了。

    工事修筑完毕,完全不担心张郃会强攻的刘禅则依旧悠闲度日。

    眼看着城外远处的张郃也开始安营扎寨,安放鹿角,依旧毫不担心,不仅不担心,似乎还有点乐见其成的意思。

    抱着看乐子的心态时不时与周围人调侃魏军的工程进度拉胯,一看这些精锐骑兵平时就没干过这种苦力活儿,业务生疏的紧。

    麾下将领不知自家太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依旧只能每日忍受着三三两两被派来的魏军叫骂挑战,忍受着心中喷薄欲出的怒火。

    这种折磨,显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张郃这边长途奔袭而来,却诡异的陷入了与刘禅的对峙之中。

    而正在围困祁山堡的老刘,却已经按耐不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了。

    “孔明,这祁山堡坚守不出,可有良策?”中军大帐中的刘备来回踱步,向一旁摇着羽扇的诸葛亮问道。

    本以为陇右各郡多地皆望风而降,眼前的祁山堡见汉军势大,自然也会顶不住压力,如西县一般主动献降。

    没想到这守将高刚,竟然也坚持了月余未降。

    祁山堡上守军不多,却粮草充裕,这要耗到什么时候去?

    老刘并非没有耐心,喜欢冒进的人……尤其是在率领万人以上的大军团作战时,更是主打一个稳字。

    正相反,当初在汉中与曹军对峙,若非法正主动求变移兵定军山,老刘能和渊子对峙到海枯石烂,直到粮草不济……

    因此诸葛亮听到刘备主动问策,似乎有求变的想法,反而显得十分高兴:“呵呵,主公历大战无数,怎如今不过月余,竟似有些沉不住气?”

    捻着山羊胡端详了一下刘备的表情,诸葛亮又笑道:“莫非是因太子独自领兵在前,颇为担忧不安,故而急于破敌?”

    老刘指指诸葛亮,没好气道:“朕诚心问策,孔明怎的取笑于朕?”

    看着老刘被戳破心思,有点恼羞成怒的样子,诸葛亮忍不住笑出了声。

    想起他早年常与自己抱怨儿子不成器时的担忧愠怒,更觉有趣。

    不过还是得适可而止,要是真把这位惹急了,下令强攻祁山堡可就坏事了……

    诸葛亮收住笑声,拱手道:“我军粮道崎岖路远,所耗颇大。陛下思变,变中求胜,并无不妥。”

    刘备被诸葛亮笑黑了的脸终于好看了一些:“哦?那不如强攻祁山堡?”

    诸葛亮摆摆手:“祁山堡依山而建,我大军无法排开,架设器械多有不便,强攻徒增伤亡,实非良策。”

    刘备脸又黑了:“那又当如何?”

    眼见老刘火气上升,诸葛亮忙劝道:“陛下且放宽心,臣已查知上邽郭淮大军出城,当是去攻冀县,只待……”

    “报——”二人正说着,已有轻装战士进得帐中。

    此人短裤草鞋、身穿藤甲、要配短刀、背挎长弓,瞧打扮正是拔自南中各部,新成立的飞军。

    “陛下、丞相,我等奉命搜索附近山林,现已擒得敌军眼线五人,余者已当场射杀,请陛下与丞相出帐过目!”

    飞军的基层军官,大多出自南中汉人大姓。

    这倒不是厚此薄彼,而是语言问题,在南中身兼汉夷双语的大都是汉人。

    这暂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身为将领,上下语言不通,军令不畅,要是再会错了意就成乐子了。

    二人听罢走出帐外,只见五个魏军士兵捆成一串跪在地上,旁边还摆着数枚人头。

    郭淮的计划,严格来说也没什么致命的问题。

    但计划都是由人去执行的,现实往往并不见得会完全按照脑中的计划去走。

    郭使君从陇右收拢来的兵,纵然是其中精锐,又怎么能是自幼在南中大山里讨生活的飞军对手?

    双方都派出了眼线盯梢,只是郭使君的探子自出城进山不久,就已经暴露踪迹,成了别人眼中的猎物……

    诸葛亮询问道:“可有人走脱?”

    “丞相放心,无人走脱。”

    诸葛亮点点头,朝刘备拱手笑道:“陛下,时机已至,那郭淮已成网中之鱼。请陛下即刻发兵,直取上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