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扒皮王

    宫外聚集了很多大臣,虽然李善长说大家可以先离开,回家等消息。

    可这么大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放心离开。

    大多数人都聚在宫门口,等待着更确切的消息传来。

    约莫大半个时辰后,李善长等人终于从宫里出来。

    大家连忙围上去,询问太孙情况如何了。

    李善长只说了一句话: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然后任凭其他人如何追问,都不发一言,径直离开。

    有人不甘心,太孙的伤势到底如何了?

    有人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嘶……天命太孙啊。

    太子和常氏一系,差点笑出声来。

    太孙的地位稳了,咱们的富贵也有了。

    但众人心中难免会有疑惑,会不会事情赶巧了?

    太孙就是落马而已,不至于惊动苍天吧?

    难道说伤的很重?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最初,太孙的伤势到底如何了。

    李善长、曾泰、任昂等人都守口如瓶,除了‘天命太孙’,别的一概不说。

    可别忘了跟过去的还有一个人,常茂。

    这个人肚子里是藏不住话的,被人恭维几句就什么都抖落出来了。

    太孙重伤垂死,正在抢救。

    作为太孙的亲舅舅,大家自然相信他不会拿这事儿说谎。

    更何况李善长等人的脸色也骗不了人。

    得到这个消息,群臣对于‘天命太孙’再无怀疑。

    但心中却都是一沉。

    没想到太孙竟然伤的这么严重。

    尤其是文官群体,‘天命太孙’是他们最乐于见到的。

    这太符合他们追求的礼法了。

    他们比任何人都期盼太孙健康成长,顺利继位。

    太孙,你可千万别有事儿啊。

    ——

    日食的覆盖范围是很广的,这一次半个华夏都看到了,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有些地方的百姓,拿起锣鼓、瓢盆爬到房顶拼命的敲打。

    还有人拿出烟花爆竹燃放。

    别误会,他们不是为了庆祝,而是想把天狗吓走。

    日食,又叫天狗食日。

    人们在地上制造动静,就能把天狗吓退,保住太阳。

    这种朴素的思想,很多地方都有。

    但该有的疑惑还是会有的,为何会发生日食?

    朝廷出了什么大事了吗?

    于是各种谣言都出现了。

    有人认为是皇帝失德,有人认为是政策有问题。

    还有人认为是锦衣卫天怒人怨。

    长安那边的百姓,认为是秦王朱樉不当人,天降异象示警。

    得知太子要来这里巡视,当地人就准备拦路喊冤。

    很快,一个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开。

    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这个消息在极短时间就传遍应天府,而且传的有鼻子有眼。

    什么皇帝正在上朝,日食突然出现,所有人都被吓到了。

    群臣正在寻找原因,就有禁卫闯入奉天殿,太孙坠马重伤。

    皇帝担忧之下,差点晕过去。

    甚至详细到了,李善长、曾泰、任昂、常茂等人,去现场看过太孙的伤势。

    一开始大家还不信,纷纷通过自己的关系询问情况。

    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这下,天下瞬间就沸腾了。

    什么皇帝失德,什么朝有奸佞,哪有这版本更有话题性。

    原来这次日食是为太孙而降下的。

    这说明了啥?

    说明太孙乃天命之主啊。

    太孙是大明储君,未来的天子。

    他是天命之主,那岂不是说大明的法统,是得到苍天认可的。

    大明就是天下正统啊。

    因为这件事情,大明的国祚更加稳固。

    少数不安分的人,也纷纷偃旗息鼓。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朱元璋都兴奋不已。

    本来他还想教训一下毛骧。

    你动用锦衣卫的力量,宣扬‘天命太孙’就行了。

    竟敢将朝堂细节传出去,成何体统。

    但有了这个意外收获,他也就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件事情,朱雄英的太孙身份可以说稳如泰山。

    虽然本来就很稳,但太子还没有继位就册封太孙,还有些不符合礼法的。

    很多比较古板的人,心里都是有意见的。

    现在有了天命加身,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再古板的人,也都不会拿这来挑刺了。

    相反,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太孙最坚定的支持者。

    天命太孙,谁敢说半个不字,老夫就和他拼命。

    读书人的想法和官僚群体差不多,对此也是乐于见成。

    除了符合礼法之外,还关乎着自身利益。

    太孙的位置稳固,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投资了。

    不用担心押错注,最后一无所有。

    百姓们的想法很淳朴,太孙才八九岁,他是天命之主,那大明至少还能太平五六十年。

    而且既然是天命之主,肯定不会是昏君。

    也就是说,天下百姓至少还能过五六十年太平日子。

    好,好啊。

    可是现在太孙重伤在身,咋办啊?

    不会出事吧?

    赶紧为他祈福吧。

    于是民间开始自发的为太孙祈福。

    道佛两家自然也不甘寂寞,纷纷跳出来,为太孙的‘天命之身’做背书。

    还举行水陆法会,为太孙祈福。

    在这个年代,宗教在民间的影响力,是远远超过朝廷的。

    原本‘天命太孙’只在城市里传播,农村较为封闭,基本很少有人关注这事儿。

    现在宗教插手,直接将这股风吹到了乡村。

    随着水陆法会的举行,‘天命太孙’这个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毫不夸张的说,在民间太孙的存在感,甚至超过了太子朱标。

    你要是和他们讲太孙,他们能滔滔不绝吹一天。

    要是和他们讲太子,他们都是一副惊讶的样子:

    啊?咱大明的储君不是太孙吗?太子是什么鬼?

    更戏剧性的是,无数人都在期盼着,苍天赐给人间的君王登基。

    以至于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

    等太孙登基,咱们的日子就能好过了。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道佛两教如此大张旗鼓的举行水陆法会,自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

    很多人上书朝廷,希望下令禁止。

    得到的批复是:下不为例。

    朱元璋也很不喜欢什么祈福,要是道佛敢打着他的幌子这么做,他必然会大怒。

    但眼下是为太孙祈福,且他们的行动还进一步,强化了‘天命太孙’的真实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