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3 章 汉室可兴

    岳飞从南中回天水前,先到了趟成都。回到成都的第一时间就去了丞相府。

    他将南中的情况都如实地禀报给了诸葛亮,并详细讲述了与殷礼所达成的交易细节。

    诸葛亮听完岳飞的讲述,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鹏举此行辛苦了,与吴国行商,于我大汉益处颇多。而南中安稳,我军便可无后顾之忧。”

    岳飞抱拳道:“有伯岐和德信兄在,定可保南中安稳。只是关于这南中后续的发展,我们该如何进行?”

    诸葛亮轻抚胡须,缓摇羽扇道:“如今汉吴结盟已名存实亡,下一步可谋荆州。吾以为兵不血刃,乃为上策。而南中与其毗邻,从此处着手,以商贸为主,武力为辅,或可成事。”

    岳飞道:“若能兵不血刃,也能让这世间减少很多伤亡。只是末将担心,南中诸族人心难测,还需提防他们日后生变。”

    诸葛亮笑道:“南中之治,应恩威并施。吾已安排马忠和张嶷分别在牂牁和越巂招募一支军队,在南中驻扎,一面教化百姓,一面监视各方动静。”

    岳飞拱手道:“丞相思虑周全,若有需要,末将愿再赴南中。”

    诸葛亮看着岳飞,许久后开口道:“鹏举,你觉得如今我汉室可复兴否?”

    岳飞没想到诸葛亮会突然问此话,他心中斟酌一下,刚欲回答,又听诸葛亮开口说道。

    “南中已稳,今后可开通与吴国商道,凉州已得,西方商道亦可重开,羊毛作坊若是运营得当,亦可作为控制外族之筹码。"

    “如今我大汉,粮食充盈,蜀锦产量翻倍,将来又会有羊毛织物,来增强我大汉国力。”

    “有鹏举相助,又先后得了伯约,士载等忠臣良将,朝堂之上亦是人才济济。若能以智谋取荆州,再图中原,汉室复兴指日可待。”

    诸葛亮自问自答,目光望向远方,似在思索着什么。

    丞相所言,皆满含希冀之辞。然不知为何,岳飞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缕怅惘之意。

    之后,诸葛亮又与岳飞说了一些之后要推行的政令,以及夷洲水军的训练情况。

    临走时,岳飞望着伏案处理公事的诸葛亮,转身出城去找了趟董奉。

    ......

    “唉!马将军,你们这些人与其天天来找我,不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需知人之寿命皆有尽头,贫道乃医者,并非神仙。”

    董奉摇晃着脑袋说道。

    岳飞闻言皱眉道:“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

    董奉叹了口气道:“贫道同你们丞相说让他与我学道,每天吸取天地精华,领悟大道至理,以他的悟性,没准真的可以得道开悟,延寿个一两百年。”

    岳飞眉头皱的更深了,这董奉怎么回事?怎么天天劝人修道?

    之前不是一直拉着王大修道吗?这次来也没看到王大,难道是终于申请调职成功回无当飞军了?

    董奉:“唉?马将军,你这是什么眼神?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不应该是世人皆向往之事吗?”

    “始皇帝何等人物,举全国之力都未能实现之事,现在就摆在你们面前,你们一个个的全都不稀罕。”

    岳飞见董奉痛心疾首,心情逐渐趋于暴躁,哪还有什么世外高人的样子了。张了张嘴,劝慰道:“董神医,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丞相所谋非一人之得失,所行之事,乃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你修行的顺势而为,大道至简相悖。”

    “谡以为,凡人一生虽短暂,但若是能为实现理想,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为后世开太平,亦是不枉此生。”

    董奉听了岳飞这番话,愣了愣,随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如此说倒是贫道执念太深了。”

    “诸葛丞相心怀天下,志在复兴汉室,自是与我等修道之人不同。只是贫道之前就已告知,他日夜操劳,殚精竭虑,长此以往,身体恐难支撑。”

    岳飞心中一紧,问道:“谡此次正是为此事前来。不知丞相如今身体如何?”

    “丞相积劳成疾,思虑过重,近些年,贫道虽时常为其调养,也只能为其延缓几年的寿命。”

    岳飞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丞相为了汉室复兴殚精竭虑,身边之人皆劝过多次,让其莫要操劳,多多修养,只是所有人心中皆清楚,如今这局势丞相怎能放宽心态,安心静养。

    董奉见岳飞不语,摆了摆手:“罢了,贫道也知道此事谁劝都没有用,人各有命,贫道还能帮你们再延个三四年。之后如何,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岳飞闻得此言,心中对诸葛亮的身体状况了解了大概,遂向董奉拱手作揖,道谢之后,心事重重的离开了。

    从董奉处出来之后,岳飞望着不远处成都城的灯火繁华,心中思虑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