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留给楚国的时间不多了!这王位坐着硌屁股啊!

    四月二十三日。

    阖闾城。

    楚王启骑在马上,带领一众楚国臣子巡视城池。

    “这城墙还是不够厚!”

    司工景怆目露错愕:“还不够厚?”

    “今阖闾城墙基宽已达三十丈(69.3米),墙顶宽已达十丈(23.1米)。”

    “是昔阖闾城城墙厚度的三倍以上,已如大梁城一般厚重。”

    “王上的意思是,依旧不够?!”

    楚王启归国后最重要的两项决定,便是北伐齐国和加固阖闾城。

    楚王启的声音转而温和:“故而诸位爱卿当知,非是寡人责难诸位。”

    唯有楚王启目光复杂的吩咐:“熊兆,取来军报,念与诸位爱卿。”

    大司农熊科等一众朝臣也齐齐拱手:“请大王三思啊!”

    “而今日,秦军距离阖闾城不过数百里而已。”

    传令兵的话音如一道雷霆般于所有楚国朝臣脑海之中炸响。

    “去岁,秦军奔袭千里踏破阖闾城。”

    不等楚王启话落,一阵凄厉的呼声突然自城外响起。

    “军情急报,速开城门!!!”

    “而实是秦军投石车甚勇!”

    嬴成蟜却只是率领齐军出征。

    他虽然不需要再为一员撒欢的猛将善后了,但他却需要面对越发狭窄的疆域。

    历经楚王负刍和楚王启两代楚王不吝人力的修葺,现在的阖闾城已经能与大梁城争一争天下第一坚城的名头。

    可回到楚国之后,楚王启才发现他虽然不需要再和君王抢夺权力了,但却需要和诸多权贵争夺本该属于君王的权力,他的实际权力甚至还没有在秦国当相邦时大呢!

    结果,楚王启还不满意?

    “现下我大楚粮草并不充裕,还需要支撑前线将士们嚼用。”

    “大王!”传令兵悲声而呼:“前线,败矣!”

    三息后,昭岑才茫然喃喃:“又败了?!”

    “既如此,那便依诸位爱卿所言,再将城墙加厚五丈!”

    在楚王启的命令下,一什传令兵被迅速带到了楚王启面前。

    “都城难迁,便唯有加固城防,以抗秦军啊!”

    景怆无言以对。

    所有楚国朝臣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让路!”

    他甚至连想迁都都不知道还能往哪儿迁!

    楚王启心里苦,楚王启还不能说。

    “若大梁城极坚,故魏又何至于亡!”

    楚王启沉声发问:“大梁城坚,然,故魏何在?”

    楚王启暗暗吸了口气,继续开口:“诸位爱卿,且随寡人再看看城防……”

    就算阖闾城能和大梁城争一争天下第一坚城的名头又如何?

    怎么就又败了!

    环尹熊兆当即上前接过竹筒。

    “臣以为,以我大楚国力,最多最多也只能将阖闾城墙再加厚五丈。”

    一众朝臣欣然拱手:“大王英明!”

    在大秦时,楚王启需要屡屡给嬴成蟜善后,为粮草、钱财、人才、人口等诸多问题发愁,还需要和嬴政围绕权力展开斗争。

    此战,楚国已经拼上了全力。

    楚王启豁然看向城门方向,断声道:“将那传令兵带来此地!”

    楚王启握着缰绳的手暗暗攥紧,却也只能笑而颔首:“诸位爱卿所言甚是。”

    楚王启的声音很温和,但楚王启内心的悲伤却无人能懂。

    “若是更多,我大楚着实无力啊!”

    大梁城早就已经落入秦军手中了!

    景怆沉吟半晌后,又和屈、昭二族留在都城的话事人对视一眼,方才拱手道:“启禀王上!”

    楚王启本以为这一切已经够艰难的了。

    核验过封泥印信后,熊兆取出竹筒内的竹简朗声念诵:“臣,上柱国燕启禀大王!”

    “四月十六日,我部疲敌之策竟功,末将意欲决战而夺莒都。”

    “然,即将夺莒都宫之际,秦长安君并秦上将军翦联手指挥秦齐联军伏兵于我军不备之际尽出。”

    “是夜,我部大败,顺沭水奔逃南下,借下邳城据守整军。”

    “此战,我军战死、走失士卒二十七万一千六百零三人,伤者三百一十九人。”

    “下邳以北,全境沦陷!”

    念诵间,熊兆的双手都在微微发颤。

    一众楚国朝臣更是不顾熊兆还没念完,便已然悲呼出声:“此战之败,竟如此之惨?”

    “二十七万儿郎!那可是足足二十七万大好儿郎啊!就这么战死沙场了?!”

    “本官早已说过,既见秦长安君入齐,便休要再求胜果,见好就收便是,尔等却非要劝谏大王再战!再战!再战的结果是什么?惨败啊!”

    “哭个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军战死了如此之多的士卒,秦长安君会否趁势南下,直取阖闾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