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颅且远行万里,要衣何用?
“文远,我是真心佩服你!
以三千之众击破乌桓二十万大军,力斩蹋顿!
即便是换我来,也未必能做到。”
见赵云和张辽惺惺相惜,公孙康带着哭腔道:
“二位将军…
你们已经赢了,能不能给我换个衣服啊?
我这也太冷了!”
众人这才想起公孙康,张辽转头看了看公孙康,冷笑道:
“公孙康,你以为我生擒你,是为了什么?
我是为了将你当众处斩,以正我大乾国威!
而后将你的头颅送回金陵,交给吾家主公。
你死到临头,还有这么多要求?
颅且远行万里,要衣何用?”
“来人呐!”
“在!”
“将公孙康给本将拖出去,斩首示众!
让天下的反贼都看看,负隅顽抗,抵抗我大乾天兵是什么下场!”
“诺!”
几名如狼似虎的白马义从士卒上前,拖着公孙康就往外走。
公孙康大惊失色,他本以为张辽生擒自己,能给自己一条活路。
没想到是要当众处斩!
“文远将军,你不能杀我!
不能啊!
我是辽东之主,我能帮大乾安抚辽东!
我愿归降大乾,归降大乾太子!
我愿降…”
不论公孙康如何哀嚎求饶,拖着他往外走的士卒都不动摇半分。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张辽等人耳中。
不多时,监斩官陆明便带着公孙康的首级走了进来。
公孙康面目狰狞,双目圆瞪,死不瞑目。
张辽道:
“让随军的医师处理一下,莫要让公孙康的头颅腐败了。
立刻派人把他的头颅传回金陵,扬我大乾国威!”
陆明一拱手,应道:
“末将遵命!”
赵云对张辽道:
“文远,你斩杀公孙康,杀得好!
有此人作乱,辽东才不得安宁。
现在辽东、辽西诸郡皆入我大乾治下,百姓也可安居乐业了。”
张辽斩了公孙康首级,将其首级连同蹋顿首级和战报,一并送往袁耀处。
当史阿带着这些东西回到袁耀身边的时候,袁耀正坐在书房内,桌上放着一壶热茶,手中握着书卷。
史阿一脸喜意,对袁耀禀报道:
“主公,大喜啊!
文远将军以三千精骑大破乌桓单于蹋顿二十万大军!
于白狼山阵斩蹋顿!
这是蹋顿和公孙康的首级,请主公过目!
斩此二獠,则辽东、辽西诸郡皆平!”
袁耀看过捷报,随手将捷报放在桌上,平静地说道:
“三千破二十万,确实是文远的手笔。
有此大胜,胡人必不敢小觑我大乾儿郎!
这些异族趁着我华夏内乱,屡屡犯边,也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文远能得此胜,真乃大将之才也!
孤便封文远为征北将军,定远侯!
还有这个田畴,此战也立下大功。
孤就封他为辽西太守,为孤治理辽西之地。”
“嗯,吴郡陆家的陆明,表现也不错。
擢升为荡寇将军,召他回京吧。”
陆明这个人的性格,袁耀也略知一二。
此人算是京城的二世祖,除了比较喜欢装逼之外,倒是没什么坏心思。
他之前考上了举人,就以为自己牛逼的不行,总想对外人秀一秀优越感。
可惜每次都踩到铁板,到最后开始怀疑人生。
袁耀跟陆明说过话,所以对他有些印象。
本以为这陆明就是个文官,却不料此人武略过人,还能跟着张辽奔袭千里,立下大功。
张辽在战报中,也对陆明多有夸奖,还真是给了袁耀一个惊喜。
袁耀知道,陆明这种人立了功不回来炫耀一番,肯定是难受的。
索性就满足了他这种要求,也算是对陆明的嘉奖。
一旁李儒摇着黑羽羽扇,轻声对袁耀道:
“主公用人得当,臣佩服。”
袁耀转过头,笑着对李儒说道:
“先生就别拍孤的马屁了,孤还有不少事交给先生来办。
既然北疆已定,先生就选拔一批官吏前往辽东、辽西诸郡,帮着文远稳定局势。
有文远在,孤放心,子龙也可抽调回来了。
很快…孤就要对西晋用兵!”
袁耀平定辽东,可却没忘了远在关中的司马懿。
司马懿就像一条毒蛇,只要一天不把他踩死,袁耀就不能完全放心。
大乾一统辽东、辽西,覆灭乌桓之事很快传遍天下。
不仅司马懿、刘备这两个君王为之震惊,连草原上的胡人也震惊不已,人人自危。
袁耀连乌桓都能灭了,他们就真的安全吗?
长安,晋王府。
司马懿隐没于帷幕之中,自语道:
“三千破敌二十万…
此战之胜,几乎是前无古人啊。
我已经尽量高估袁耀了,没想到他麾下的将军竟然这么强。”
“一个张辽都能如此,那赵云如何?
吕布又如何?
明年袁耀必然兴兵来攻,挡不住,我的下场未必比公孙康更好。
投乾…又不为袁氏所容。”
司马懿眉头皱起,他的面容苍白,显然好几日没有休息好了。
为了抵挡即将攻打大晋的乾军,司马懿殚精竭虑。
可他还是觉得,天下大势已经渐渐脱离自己的掌控了。
“从何时开始,我竟掌控不了大局了?
不…大局依旧在我掌握之中。”
司马懿握紧了拳头,轻声自语道:
“那匈奴人开出的条件太过分,一直不肯与我大晋合作。
现在乌桓人已经被袁耀灭了,他们应该会有合作的诚意了吧?
我给贾逵写一封书信,让他速速敲定此事。”
“还有刘备,刘备的援军更不能少。
袁耀麾下的一众猛将,全都得靠刘备来抵挡。”
想到此处,司马懿提笔写信,立刻派人将书信给贾逵、董昭等使者送去。
贾逵收到书信后瞳孔一缩,喃喃道:
“乌桓…被灭了?”
贾逵乃是大才,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不然司马懿也不会如此看重于他。
得了司马懿的命令,贾逵当即收起书信,去求见匈奴大单于呼厨泉。
自从来到匈奴的地盘之后,贾逵已经与匈奴人谈判多次,请求与匈奴结盟,共抗乾军。
可匈奴人似乎对司马懿合作的请求并不是很感兴趣,提出了许多过分的要求,因此一直没有谈拢。
以三千之众击破乌桓二十万大军,力斩蹋顿!
即便是换我来,也未必能做到。”
见赵云和张辽惺惺相惜,公孙康带着哭腔道:
“二位将军…
你们已经赢了,能不能给我换个衣服啊?
我这也太冷了!”
众人这才想起公孙康,张辽转头看了看公孙康,冷笑道:
“公孙康,你以为我生擒你,是为了什么?
我是为了将你当众处斩,以正我大乾国威!
而后将你的头颅送回金陵,交给吾家主公。
你死到临头,还有这么多要求?
颅且远行万里,要衣何用?”
“来人呐!”
“在!”
“将公孙康给本将拖出去,斩首示众!
让天下的反贼都看看,负隅顽抗,抵抗我大乾天兵是什么下场!”
“诺!”
几名如狼似虎的白马义从士卒上前,拖着公孙康就往外走。
公孙康大惊失色,他本以为张辽生擒自己,能给自己一条活路。
没想到是要当众处斩!
“文远将军,你不能杀我!
不能啊!
我是辽东之主,我能帮大乾安抚辽东!
我愿归降大乾,归降大乾太子!
我愿降…”
不论公孙康如何哀嚎求饶,拖着他往外走的士卒都不动摇半分。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张辽等人耳中。
不多时,监斩官陆明便带着公孙康的首级走了进来。
公孙康面目狰狞,双目圆瞪,死不瞑目。
张辽道:
“让随军的医师处理一下,莫要让公孙康的头颅腐败了。
立刻派人把他的头颅传回金陵,扬我大乾国威!”
陆明一拱手,应道:
“末将遵命!”
赵云对张辽道:
“文远,你斩杀公孙康,杀得好!
有此人作乱,辽东才不得安宁。
现在辽东、辽西诸郡皆入我大乾治下,百姓也可安居乐业了。”
张辽斩了公孙康首级,将其首级连同蹋顿首级和战报,一并送往袁耀处。
当史阿带着这些东西回到袁耀身边的时候,袁耀正坐在书房内,桌上放着一壶热茶,手中握着书卷。
史阿一脸喜意,对袁耀禀报道:
“主公,大喜啊!
文远将军以三千精骑大破乌桓单于蹋顿二十万大军!
于白狼山阵斩蹋顿!
这是蹋顿和公孙康的首级,请主公过目!
斩此二獠,则辽东、辽西诸郡皆平!”
袁耀看过捷报,随手将捷报放在桌上,平静地说道:
“三千破二十万,确实是文远的手笔。
有此大胜,胡人必不敢小觑我大乾儿郎!
这些异族趁着我华夏内乱,屡屡犯边,也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文远能得此胜,真乃大将之才也!
孤便封文远为征北将军,定远侯!
还有这个田畴,此战也立下大功。
孤就封他为辽西太守,为孤治理辽西之地。”
“嗯,吴郡陆家的陆明,表现也不错。
擢升为荡寇将军,召他回京吧。”
陆明这个人的性格,袁耀也略知一二。
此人算是京城的二世祖,除了比较喜欢装逼之外,倒是没什么坏心思。
他之前考上了举人,就以为自己牛逼的不行,总想对外人秀一秀优越感。
可惜每次都踩到铁板,到最后开始怀疑人生。
袁耀跟陆明说过话,所以对他有些印象。
本以为这陆明就是个文官,却不料此人武略过人,还能跟着张辽奔袭千里,立下大功。
张辽在战报中,也对陆明多有夸奖,还真是给了袁耀一个惊喜。
袁耀知道,陆明这种人立了功不回来炫耀一番,肯定是难受的。
索性就满足了他这种要求,也算是对陆明的嘉奖。
一旁李儒摇着黑羽羽扇,轻声对袁耀道:
“主公用人得当,臣佩服。”
袁耀转过头,笑着对李儒说道:
“先生就别拍孤的马屁了,孤还有不少事交给先生来办。
既然北疆已定,先生就选拔一批官吏前往辽东、辽西诸郡,帮着文远稳定局势。
有文远在,孤放心,子龙也可抽调回来了。
很快…孤就要对西晋用兵!”
袁耀平定辽东,可却没忘了远在关中的司马懿。
司马懿就像一条毒蛇,只要一天不把他踩死,袁耀就不能完全放心。
大乾一统辽东、辽西,覆灭乌桓之事很快传遍天下。
不仅司马懿、刘备这两个君王为之震惊,连草原上的胡人也震惊不已,人人自危。
袁耀连乌桓都能灭了,他们就真的安全吗?
长安,晋王府。
司马懿隐没于帷幕之中,自语道:
“三千破敌二十万…
此战之胜,几乎是前无古人啊。
我已经尽量高估袁耀了,没想到他麾下的将军竟然这么强。”
“一个张辽都能如此,那赵云如何?
吕布又如何?
明年袁耀必然兴兵来攻,挡不住,我的下场未必比公孙康更好。
投乾…又不为袁氏所容。”
司马懿眉头皱起,他的面容苍白,显然好几日没有休息好了。
为了抵挡即将攻打大晋的乾军,司马懿殚精竭虑。
可他还是觉得,天下大势已经渐渐脱离自己的掌控了。
“从何时开始,我竟掌控不了大局了?
不…大局依旧在我掌握之中。”
司马懿握紧了拳头,轻声自语道:
“那匈奴人开出的条件太过分,一直不肯与我大晋合作。
现在乌桓人已经被袁耀灭了,他们应该会有合作的诚意了吧?
我给贾逵写一封书信,让他速速敲定此事。”
“还有刘备,刘备的援军更不能少。
袁耀麾下的一众猛将,全都得靠刘备来抵挡。”
想到此处,司马懿提笔写信,立刻派人将书信给贾逵、董昭等使者送去。
贾逵收到书信后瞳孔一缩,喃喃道:
“乌桓…被灭了?”
贾逵乃是大才,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不然司马懿也不会如此看重于他。
得了司马懿的命令,贾逵当即收起书信,去求见匈奴大单于呼厨泉。
自从来到匈奴的地盘之后,贾逵已经与匈奴人谈判多次,请求与匈奴结盟,共抗乾军。
可匈奴人似乎对司马懿合作的请求并不是很感兴趣,提出了许多过分的要求,因此一直没有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