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睡不着了!
陆时拉开车窗帘,</br>斯德哥尔摩的傍晚便如伦敦的午夜,</br>寒风凛冽,</br>静默无声。</br>这座城市仿佛被冰块填满,一切都变得沉寂而神秘。</br>陆时的手指节都被冻得发白了,</br>刷——</br>他拉上车窗帘,</br>“真冷。”</br>旁边的庞加莱附和道:“幸好托翁选择待在酒店,以他七十岁的高龄,肯定受不了这个温度。对了,陆教授,怎么不见萧先生?”</br>陆时撇撇嘴,</br>“之前我和老萧联合起来怼了瑞典文学院,他肯定不愿意来触霉头。再说了,蒙森教授也……哼哼……”</br>总之,萧伯纳溜得很快,或许也有法国人血统。</br>庞加莱不由得笑,</br>“说起这件事,你准备怎么解决?”</br>陆时沉吟,没有回答。</br>旁边的罗兰却说道:“陆教授本就和蒙森教授一样,是历史学者。既如此,当然要拿成果说话。”</br>庞加莱:“……”</br>小老弟可真敢说。</br>跟蒙森比成果?</br>那得多难啊……</br>要知道,蒙森写《罗马史》时有个梦想,就是以后的罗马历史研究者看他这书就够了,不需要看前人的史料。</br>敢以此为目标的学者,能没几把刷子?</br>庞加莱问陆时:“陆教授,你觉得《罗马史》有缺点吗?或者说,你是怎么看待那一系列作品的?”</br>陆时摊手,</br>“缺点肯定还是有的。就比如,他只写了罗马共和国,却不写罗马帝国。”</br>有一本书叫《罗马帝国衰亡史》,成于1788年,作家是英国人爱德华·吉本。</br>这本书从哈德良时代开始写起,与《罗马史》的时间轴非但没有重合,之间甚至还空了150年的间隙。</br>由此不难看出,《罗马史》确实不全。</br>当然,也是罗马跨度长所致,</br>长得离谱。</br>罗兰说:“这个不算吧?蒙森教授自己说,他认为凯撒之后的罗马已经变味了,凯撒是罗马最后的卫道士。这是他不往后写的原因。”</br>这一点确实,</br>在《罗马史》第五卷,蒙森写道:</br>“</br>那真是一个陈旧的世界了,即使凯撒那般得天独厚的爱国心都无法使它回春。黎明必待黑暗过去始得回返。但凯撒至少在酷热的正午后,带给疲困的地中海人一个尚可忍受的黄昏。</br>”</br>史诗感扑面而来。</br>陆时轻笑,</br>“蒙森教授笔下的罗马是分裂的,我想,这跟他善于描写战争场面有关。”</br>罗兰点头道:“《罗马史》最精彩的两部分,分别是汉尼拔战争时期和凯撒时期,着于兵事笔墨极多。但‘分裂’一说从何而来?”</br>陆时回答:“汉尼拔战争,就以第二次布匿战争为例,现在普遍认为的英雄是谁?”</br>罗兰:“大西庇阿?”</br>庞加莱:“马塞卢斯?”</br>两人说了两个名字。</br>陆时“嗯”了声,肯定地说:“他们都是。而且,蒙森也很客观地进行了表述。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他是赞扬罗马元老院的,他笔下的罗马人民充满激情和活力。”</br>“啊这……”</br>罗兰反应过来,</br>“这么说来,蒙森教授写第五卷的时候,画风一转,开始夸赞凯撒、诋毁元老院,有些奇怪啊……”</br>从人民史观到英雄史观,</br>态度变化非常大。</br>也难怪历史学界对《罗马史》存在两种观点:</br>一、罗马人民和元老院的奋斗史;</br>二、凯撒传记。</br>罗兰倒吸了一口凉气,</br>“陆教授,伱难道觉得是抄……嘶……”</br>陆时白了他一眼,</br>“那怎么可能!?”</br>罗兰尴尬,</br>“我刚才什么也没说。你们什么也没听见。”</br>庞加莱插话进来:“史学观点骤变有两种可能。其一,《罗马史》共分五卷,从1854年写到1885年……三十多年,什么事情是不能变的?”</br>罗兰问:“其二呢?”</br>庞加莱解释:“第二种可能是个人喜恶。坦白讲,我读第五卷时,感觉蒙森教授对凯撒抱着极深的感情。而且我相信,但凡读过那些文字的,应该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想法。”</br>“……”</br>“……”</br>“……”</br>车厢内陷入沉默。</br>外面传来轻响,是马蹄踩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于空寂中回荡。</br>罗兰叹气,</br>“个人喜恶?这样写作还能保持客观吗?”</br>庞加莱耸耸肩,</br>“不能。”</br>说完,他看向陆时,投去询问的目光。</br>但陆时只是摇了摇头,</br>他很清楚,在学术上跟蒙森掰扯,属于出力不讨好的行为。</br>到底要怎么办,还得从长计议。</br>这时,外面传来马车夫的声音:“先生们,到了。”</br>三人交了车费,进入酒店。</br>大堂里冷冷清清,全然看不到科学家的身影,只有两个服务人员杵在那儿,倚靠着身后的墙壁,时不时打个呵欠。</br>庞加莱看了眼时钟,</br>“这个时间,大家应该都在餐厅。”</br>他转向陆时,</br>“我中午就在这儿吃的。你真应该试试瑞典肉丸,相当不错。”</br>说完便在前面带路。</br>奇怪的是,靠近餐厅仍然听不到半点儿喧闹声。</br>三人疑惑地推开门,</br>一瞬间,凡尔纳的声音撞入耳中,</br>“</br>‘科学家们声称为全人类的利益而研究,其实只是拿社会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满足他们对那种玄虚的宇宙和谐美的**,这和拿公款去红灯区消费有什么区别?!’</br>”</br>陆时:???</br>这特么……</br>是《朝闻道》的内容啊喂!</br>他环顾一圈,</br>餐厅里的装潢极尽奢华,吊灯的光辉和壁画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高贵而舒适的用餐氛围。</br>在一排排餐桌尽头,是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小台子。</br>材料是八把椅子,</br>它们两两相对,用椅面拼出三平米左右的平台。</br>凡尔纳站在上面朗读:</br>“</br>‘科学发展到今天,终于有人对它的本质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义。’</br>”</br>至此,《朝闻道》第三章结束。</br>房间内先是安静,</br>紧接着,震耳欲聋的掌声掀翻了屋顶。</br>讨论从四面八方响起,</br>“科学研究等于用公款嫖娼?这个说法实在是……哈哈哈!贴切!太贴切了!”</br>“渐入佳境啊……”</br>“是的,这部越来越精彩了。”</br>……</br>陆时不由得满头黑线,</br> ̄□ ̄||</br>他怎么也想不到,普朗克说要把分享给各位同仁一阅,现在却变成了公开处刑。</br>庞加莱懵逼,</br>“我们这是错过了什么?”</br>他下意识左右看看,发现了一个叫得上名字的物理学家——</br>亨得里克·安顿·洛伦兹。</br>他光溜溜的前额和经典大背头的辨识度极高。</br>庞加莱试探,</br>“请问,你是洛伦兹教授?”</br>洛伦兹仍沉醉于中,</br>蓦地有人叫他,把他吓了一跳,投来视线,</br>“啊?”</br>他的目光中满是迷茫。</br>庞加莱知道,那是过于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留下的后遗症,</br>自己研究艰深的数学题的时候就是这样。</br>他又说:“洛伦兹教授?”</br>洛伦兹终于回神,</br>“你……唔……庞加莱教授?”</br>庞加莱小声询问道:“刚才那是怎么回事?听着像儒勒的即兴演讲。”</br>洛伦兹摇头,</br>“不不,那是一部新的科幻,你没注意到凡尔纳先生手里拿着的稿件吗?”</br>科幻。</br>听到这个词,庞加莱浑身就像触电一般,</br>他不由得转向陆时。</br>陆时无奈,</br>“是。”</br>只此一字便胜过了千言万语。</br>洛伦兹也注意到了陆时,</br>看到这个年轻的华人,他第一反应便是提高音量:“你是……唔……!@*#¥%……”</br>后面的话变成乱码,因为被捂住了嘴。</br>陆时低声道:“请你小声一些。”</br>洛伦兹拼命眨眼,</br>“!@*#¥%……”</br>陆时这才松手。</br>洛伦兹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br>良久,他说:“陆教授,你当真是厉害,文笔好、立意高。最重要的是,写科幻题材能深入结合各理工类学科,还没有明显硬伤,这属实难得。”</br>陆时说:“你过奖。”</br>眼前这位科学家可是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自己还是谦虚一些好。</br>没想到的是,对方根本不允许他谦虚。</br>只见洛伦兹拿出一个笔记本,</br>“你能帮我签个名吗?”</br>他翻开其中一页,</br>上面有些潦草的数学符号,陆时能看到电子的振动、负电子的荷质比等等概念。</br>都不是什么新东西,</br>1896年,洛伦兹便发表论文阐述了这些。</br>他有些尴尬,</br>“这个……对不起,我都写满了。只有这一页相对干净。”</br>陆时摆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签上名字,</br>“没关系的,我们交换吧。”</br>洛伦兹:!!!</br>“谢谢陆教授!”</br>他把自己的笔记本塞给陆时,又抢过对方的,</br>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好像是怕某人反悔。</br>陆时轻笑,</br>“感谢。”</br>他与洛伦兹道别,随后便和罗兰、庞加莱去寻托尔斯泰和凡尔纳,</br>普朗克、爱因斯坦也在那儿,</br>科学家与文学家同坐一桌,属实比较少见。</br>另外,还有一个人,</br>那是一位高大的男子,有浓密的胡须和深邃的眼睛,</br>他的面部线条分明,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的模样,增加了几分学者气质。</br>但他此刻的行为并不“学者”,</br>只见他紧紧地握着餐叉,正杀气腾腾地攻击着眼前的小牛肋排,</br>肉汁顺着胡须滴落,他每次吞咽,喉结上下滚动,眼睛便会眯成一条缝,充满了满足和野性。</br>普朗克用德语说:“你吃得慢点儿,威廉。”</br>陆时哑然,</br>没想到这个人是威廉·康拉德·伦琴,</br>伦琴于1895年发现了X射线,后在医学实践中大量应用,</br>救人无数,善莫大焉。</br>只听伦琴回答:“慢不了。一会儿就是第四章了,我可不想边吃边听,那是对陆教授和《朝闻道》的不尊重。”</br>“啧……”</br>普朗克咋舌。</br>这时,他发现了陆时,</br>“陆教授。”</br>同一桌的几人都投来视线。</br>陆时打过招呼,随后一屁股坐在普朗克身边,低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br>普朗克一脸无奈,</br>“我也……唉……刚开始,我把分享给费米尔和阿尔布雷希特,结果,他们读到妙处竟然拍手叫绝,吸引来了欧内斯特和约瑟夫这对师徒。紧接着,约瑟夫又叫来了赫尔曼,赫尔曼之后是加布里埃尔,加布里……”</br>陆时赶紧抬手打断对方,</br>“停!停停停!”</br>他听这些名字都快听晕了,</br>“普朗克教授,请尽量挑重点说。”</br>普朗克从善如流,说道:“当时的情况是,你的稿子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大家排着队上。”</br>这说法听着也太奇怪了!</br>陆时问:“然后呢?”</br>普朗克朝托尔斯泰的方向微微颔首,</br>“托翁出了主意,让凡尔纳先生搭个小讲台,把《朝闻道》朗读出来,最后变成这样了。”</br>陆时:“……”</br>不知该说什么好。</br>就在这时,凡尔纳站起身,跳上台子。</br>第三章和第四章之间的休息结束,</br>一瞬间,餐厅安静下来。</br>凡尔纳朗声读道:</br>“</br>‘第一批八位数学家沿着长长的坡道向真理祭坛上走去……‘请提出问题。’……‘我们想看到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证明。’’</br>”</br>几段读完,下面忽然传来了议论声,</br>“蠢!真特么蠢!为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怎么能是哥德巴赫猜想!?”</br>“哥德巴赫猜想可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有什么问题?!我看,有问题的是你才对!”</br>“扯淡!明明是黎曼假设更重要!”</br>“你什么意思?觉得数论不如你研究的领域呗?”</br>“我就是实事求是!”</br>……</br>争吵越来越激烈。</br>而且,不只是那两个人,各桌都出现了不同的观点。</br>陆时直挠头,</br>他看了看桌上几人,</br>“要不,我们……庞加莱先生?”</br>只见庞加莱倏地站了起来,说道:“我一直有一个拓扑学的猜想,任何一个单连通的,闭的三维流形一定同胚于一个三维的球面。我想知道这个猜想能不能证明。”</br>陆时:!!!</br>没想到本该在1904年出现的庞加莱猜想,因为《朝闻道》而提前了。</br>他站起身,</br>“各位,想听,就请保持安静!”</br>这句话几乎是用吼的。</br>所有人的目光被吸引了过来,</br>“那是Lu吗?”</br>“华人啊……应该只能是陆教授了吧?”</br>“没想到这么年轻。”</br>……</br>餐厅渐渐归于了平静。</br>陆时说道:“各位如果继续争吵,那就别怪我把原稿收走了。”</br>这句威胁非常有用,</br>整个餐厅立即安静了下来。</br>凡尔纳对陆时悄悄竖起大拇指,随后继续朗读,</br>结果,到了考古学家登上真理祭坛献祭的时候,科学家们又吵吵起来了,</br>他们这次讨论的内容:</br>A、恐龙灭绝的原因;</br>B、图坦卡蒙存不存在;</br>C、拉帕努伊岛(又称复活节岛)是怎么回事。</br>三者到底哪个更加重要?</br>陆时没辙,再一次用威胁的方法维持秩序。</br>结果,凡尔纳每读到一次献祭,便要让陆时站出来说几句,以平息餐厅里的混乱。</br>最要命的是,参加诺贝尔的物理学家尤其多,</br>这导致到了第四章最后,一帮人差点儿抡圆了拳头大打出手。</br>就他们这样,还想看陆时和蒙森血流成河?</br>自己先别血流成河就行了。</br>陆时借机收走了原稿,</br>“各位,不好意思,我刚才说过,你们如果不能保持安静,我便会……哼哼……这就是惩罚。”</br>此言一出,全场被施加了静默诅咒,</br>安静得可怕,仿佛落针可闻。</br>有人发出溺水一般窒息的声音,请求陆时:“陆教授,请你……我真的……我们真的很想听完这部的内容。”</br>其他人跟着附和,</br>“是啊!”</br>“陆教授,拜托~拜托了~”</br>“我求你了,陆教授。”</br>……</br>陆时怎么可能答应?</br>《朝闻道》第四章讲的还只是各学科的知识,还算好应付。</br>而第五章则是科学哲学命题——</br>“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科学观到底值不值得认同?</br>这是牵扯到本质的内容,必然引起争论,</br>如果真的有几个倔牛科学家想不开,现场表演一个身死证道,那事情可就大条了。</br>还是先让他们冷静一下吧。</br>陆时收走了原稿,</br>“抱歉,我说到做到。”</br>他一溜烟地跑了,直奔自己的房间,锁上门。</br>餐厅里的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br>过了良久,有人说道:“唉……我们对陆教授的不尊重激怒了他……”</br>声音极其虚弱,就像丢了魂。</br>众人一齐投去视线,发现是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br>只见他瘫在椅子里面,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br>又不知过了多久,</br>“走也。”</br>他缓缓站起身。</br>其余人叹气,也跟着站起身,鱼贯离开餐厅。</br>洛伦兹回到房间,坐到书桌前,</br>他翻开笔记本,想着做一些推算,却赫然发现那是陆时的笔记本,上面只有龙飞凤舞的两个汉字签名——</br>陆,时。</br>“呼~”</br>洛伦兹长出一口气,《朝闻道》前几章的内容又冲入了脑海。</br>他摇摇头,将纷乱的思绪驱散,</br>“罢了,今天就睡下吧。”</br>他换上睡衣,钻入被窝,喃喃自语:“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还是休息重要……睡吧……睡吧……”</br>……</br>……</br>……</br>两个小时后,</br>“Fxxk!”</br>洛伦兹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br>“尾声到底是什么啊!?”</br>艹!</br>睡不着了!</br>(本章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