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无所不能的神仙

    邮轮摇曳,

    海浪有规律地冲刷着船体,发出“哗——哗——”的声响。

    海鸥绕船飞翔,身姿轻盈而优美,

    它们的羽毛洁白如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柔和光芒。

    陆时站在甲板上瞭望远处,

    已经能看见多佛白崖了,

    用不多久,邮轮便将抵达伦敦港。

    他深吸一口气,

    十一月的海风随之窜入肺腑,带来深深的凉意,

    “阿嚏!”

    他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这时,有人从后面叫住他“这位先生,需要纸吗?”

    陆时吸吸鼻子

    “嘶……”

    总感觉自己打喷嚏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像什么“主不在乎”之类的。

    陆时回过头,

    眼前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头戴牛仔帽、胸前系领巾,西装也偏休闲风,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有趣的是,他前襟口袋处插着一支笔,

    这种装扮很少见。

    陆时笑着点头,

    “感谢。”

    美国人“嗯”了一声,说道“看你是从亚洲来的,应该很不擅长坐船吧?”

    大概是把陆时当留学生了。

    陆时摆手,

    “我挺好的,你不必担心。”

    谁曾想,这老美是个热心肠,竟然拿出随身的手绢递过来,

    他还自说自话道“必须得承认,我也不喜欢坐船。你听说过坏血病吗?”

    陆时“……”

    对方这么健谈,让他多少有些不适应。

    他好奇地打量对方,

    “坏血病?伱不像是船员。”

    美国人点头,

    “当然。”

    他右手食指戳了戳胸前的笔,说道“你应该是从这儿看出来的吧?没错,我是一个记者,同时也是作家。”

    作家?

    陆时来了兴致,比刚才更加仔细地观察对方,

    嗯,确实有几分眼熟。

    看来又是未来有名有姓的人物。

    他不由得有些想笑,

    自己坐船怎么老是遇到名人?

    高尔基、开尔文、普朗克、爱因斯坦……

    十分离谱。

    但想想又觉得合理,

    20世纪初,能住在邮轮上层、时不时到甲板上走动、去俱乐部喝几杯的,谁还没点儿背景?

    陆时只因为熟悉那几位,才能认出他们,

    他如果是政客,说不定就会认识这个伯爵、那个亲王了。

    此种现象类似幸存者偏差。

    美国人不知道陆时心中所想,仍在大讲特讲他和伙伴们驾船用19天走完1900英里的航程,从白令海峡回到加利福尼亚的故事。

    陆时听了,在心中直摇头,

    感觉对方在吹牛x。

    他轻咳了一声,

    “这位先生,前面就要到多佛白崖了,你不去看看吗?”

    美国人“啊!”了一声,投去视线。

    远处,白崖如同一片巨大的屏障,与天空相接,

    表面覆盖着的厚厚“白雪”,就像已经逝去的维多利亚的王,静静地守望着日不落帝国。

    美国人看向陆时,

    “感谢提醒!我上次来的时候路遇大雾,没见着。”

    说完便准备向船头的方向走去。

    这老哥总算是走了。

    陆时撇撇嘴,裹紧了身上的大衣,准备回俱乐部。

    就在这时,那个美国人又跑回来了,

    “等等!”

    他目光锁在陆时身上,

    盯——

    那模样,似乎就像在研究外星人。

    陆时有些不自在,

    “怎么了?”

    美国人不确定地说道“你是……陆时?你是陆教授,对吧?”

    最终还是被认出来了。

    陆时缓缓点头,

    “是。”

    对方立即变得热情,伸出手来,

    “陆教授,你好,我是受聘于美国新闻社的记者,约翰·格利菲斯·伦敦。”

    陆时哑然失笑,

    没想到还真遇到了名人,

    约翰·格利菲斯·伦敦的另一个名字——

    杰克·伦敦。

    他是非常著名的短篇家,在20世纪中期,甚至被拿出来和卡夫卡、茨威格相提并论,

    但随着文学以及文学评论的发展,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成为文学史上的高峰,杰克·伦敦才开始掉队。

    当然,杰克·伦敦也有这个时代文人的普遍问题——

    种族歧视。

    有一篇1908年发表的《中国佬》,其文读来十分让人作呕。

    就像凡尔纳写过《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

    这种事很难避免。

    陆时好奇道“伦敦先生……额……这么叫你太奇怪了。”

    杰克·伦敦大笑,

    “很多人这么说过,尤其是在我在伦敦出公差的时候。你叫我全名,或者干脆叫我名字吧。”

    陆时点头,

    “杰克,你这次为什么要去伦……”

    话还没说完,邮轮前端的甲板处忽然传来一阵欢呼。

    两人循声望去,

    只见巨大的石灰岩从悬崖上剥离,坠入海中,

    整个过程异常震撼。

    陆时说道“你错过了好戏,杰克。”

    杰克·伦敦摊手,

    “你也错过了。”

    陆时笑着摇了摇手指,说“我在半年前去法国的路上就看到过。”

    他将话题绕回去,

    “我们刚才聊到你去伦敦的目的。”

    杰克·伦敦点点头,

    “这件事要从去年说起。当时,我的第一本集《狼子》出版,立即为我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相当优厚的收入。”

    不愧是记者。

    这哥们是懂得自卖自夸的。

    陆时轻咳,

    “重点。说重点。”

    杰克·伦敦嘿嘿一笑,

    “有名气了,各种工作自然就来了。我应美国新闻社的委派,去非洲采访布尔战争,结果,在伦敦转航的时候,新闻社中途改变计划,拍来电报让我不要去了。”

    陆时抓住了重点——

    布尔战争。

    他问“然后?”

    杰克·伦敦耸耸肩,

    “我在伦敦无事可做,就以水手身份到伦敦贫民窟中住了三个月,作了详细的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回国后出版了《深渊里的人们》。这本书让我在美国名声大振。”

    又开始吹牛了。

    陆时问道“那是一部报告文学吧?你的观察和描绘确实细致入微。”

    杰克·伦敦诧异,

    “你连那本书都读过?莫非,你是社会主义者?”

    “噗!咳咳咳……”

    陆时被这个问题弄得呛着了。

    但也不怪对方会这么想,

    《深渊里的人们》描绘了那个时期伦敦东区贫困、饥饿、肮脏和疾病的惨景。

    陆时对其中一个细节印象深刻,

    爱德华七世的加冕日里,在粘滑的人行道上,几个年老体衰的车夫慌乱地从地上拾起豆粒大的面包渣塞进嘴里。

    加冕与拾荒,

    两者的对比十分真实。

    对《深渊里的人们》抱有高评价,杰克·伦敦难免会有遐想。

    他看陆时不说话,遂陷入沉思,

    良久,他说“陆教授,你为慈善赋税法案的推动出谋划策,同时和卡耐基先生合作,致力于美国的慈善事业。所以说,你只是天性善良、悲天悯人。”

    陆时不想被戴高帽子,

    他低声道“杰克,如果你读过我最近写的一部科幻《动物庄园》,就不会瞎猜了。”

    杰克·伦敦第一次听说这本书,

    他默默记下书名,问道“那本书里有你的‘主义’?”

    陆时回答道“你还是不懂。角色的立场不代表作者的立场。所以说,我赞扬你的书写得好,不代表认可书中透露出的倾向。”

    杰克·伦敦下意识地摸出口袋中的笔,

    “那你是反对?”

    一边说,一边在身上摸索,

    看那样子,似乎是在找笔记本。

    陆时“……”

    “杰克,你职业病犯了?”

    杰克·伦敦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把笔收回去,

    “抱歉~抱歉~”

    但很快他又说道“但我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这次来伦敦,陆教授,你是我努力要采访到的人之一。”

    陆时诧异,

    “什么意思?”

    杰克·伦敦继续说道“咱们接着刚才的话往下聊。因为《深渊里的人们》,我端上了美国新闻社的铁饭碗。而且,你知道的,布尔战争最近结束了。”

    “啧……”

    陆时咋舌,全都想通了。

    显然又是世界线变动导致的蝴蝶效应。

    按照正常历史,此时的杰克·伦敦本应在加利福尼亚的家里完成长篇《海狼》,

    但布尔战争提前以大英在非洲的全线收缩为结束,这明显出乎了诸列强的意料,

    而杰克·伦敦作为写出《深渊里的人们》的“对英事物专家”,受美国新闻社聘请前来采访,再正常不过。

    他看向陆时,

    “陆教授,我听说,贝尔福首相是受了你的影响?好像是一本书,名叫《日本文明的天性》。”

    这话可不能乱认。

    陆时说“有哪个国家的政要会因为一本书而改弦更张?”

    他一脸笑呵呵的表情,

    “杰克小同志,不要听风就是雨嘛~”

    杰克·伦敦懵逼脸,

    不知道刚才还很直接的陆时,为什么忽然打起了官腔。

    陆时继续道“我相信,白厅、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宫的决策,都是经过‘大人们’深思熟虑制定的,不会儿戏。”

    杰克·伦敦挠头,

    “陆教授,关于儿戏,你知道英国下议院被称为‘动物园’吗?”

    陆时“……”

    无言以对。

    杰克·伦敦又问道“还有,你知道英国上议院被称为‘植物园’吗?”

    陆时“……”

    还是无言以对。

    杰克·伦敦越说越自信,继续追问“还有,你知道一部名叫《是!首相》的戏剧吗?戏剧海报上有一句讽刺度拉满的话,‘大英在不当人这方面,向来是不当人的’……”

    陆时终于开口了

    “那特么是我写的!”

    杰克·伦敦不由得大为尴尬,说“额……我给忘了。”

    陆时拍拍对方的肩,没有再说。

    他知道,杰克·伦敦说的一点儿错没有。

    议会制国家,确实“偶尔”会有那么一丢丢荒谬的情况出现。

    现代英国最著名的标志,当属脱欧公投,

    艺术家班克斯甚至为此创作了名画《权力下放的议会》,

    整幅画以灯光昏暗的英国议会为布景,只不过,议会席上衣冠楚楚的议员们被大猩猩代替。

    那幅画创作于2009年,

    十年过去,博物馆又把这幅画拿出来展出,时间选在2019年3月28日,为了“纪念”原定的3月29日脱欧日。

    但令人讽刺的是,英国在3月29日没能如期脱欧。

    “动物园”,描述得十分准确,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陆时摆摆手,

    “别讲了~别讲了~”

    杰克·伦敦嘴角勾起,低声道“陆教授,你还真是小心谨慎。”

    他迎着海风伸了个懒腰,

    “好吧,那就不讲这些了。反正我接下来会在伦敦待很长一段时间,有的是机会采访你。”

    陆时展颜一笑,

    “聊文学、聊学术,甚至聊商业,我来者不拒。至于其它的,请允许我谨慎。”

    杰克·伦敦心中对陆时不由得佩服,

    人的名、树的影,

    难怪陆时在欧洲、美国有如此之高的声望,

    这人确实是聪明绝顶。

    杰克·伦敦遂换了话题,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聊聊文学。你知道的,我也是作家,所以……”

    他摸出一个笔记本,从后往前翻,

    “请你斧正。”

    陆时点头,

    “这个没问题。”

    他接过笔记本,看了眼标题,之后便露出震惊的表情,

    《the&nbp;hina&nbp;her(中国英雄)》。

    不应该是《the&nbp;hinag(中国佬)》吗?

    陆时喃喃自语

    “我记错了?”

    在印象里,杰克·伦敦创造出了“hinag”这一蔑称,因为本身就充满歧视。

    可现在怎么变成了“her”?

    一旁的杰克·伦敦担忧,

    “陆教授,我知道我用词可能不精确。不应该用‘her’,可我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薅’……‘薅’……哎呀,好难念!”

    他想说的是某个汉语词汇。

    陆时说“你用英语描述一下。”

    杰克·伦敦提示道“就是你们中国有本讲造反的,里面有一百零八个星星。”

    神特喵的“一百零八个星星”……

    《水浒》被说成这样,也是有够离谱的。

    陆时用汉语道

    “‘好汉’?”

    杰克·伦敦大点其头,

    “对对对!‘好憨’!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感觉‘her’不是很准确。”

    陆时摆摆手,

    “大差不差吧。”

    他将视线转向了笔记本,问道“你跟我讲讲这本书的思路。”

    杰克·伦敦深吸了一口气,

    “是真实事件给予了我灵感。1869年6月,法国殖民当局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上阿蒂茅傩制造冤案,错斩棉花种植园的华人苦力詹秀公。种植园的华工为詹氏在当地华人的‘永安坟园’修了一座马蹄形墓,并在关帝庙里为他设了一个祭台,寄托哀思。”

    陆时皱眉,

    看来自己的记忆没错,

    那本《中国佬》的灵感就来自这个事件。

    的主人公名叫阿秋,因法庭书记员将被判处极刑者阿楚的“楚”字错写成“秋”而代人受过,绑赴刑场处决。

    阿秋曾目睹真凶杀人,知其逃逸,此时却一无怨言,二不反抗,倒是在断头机的铡刀朝自己脖颈急剧落下那一瞬间,幻想起自己种植园合约期满衣锦还乡。

    奴性、

    愚昧、

    冥顽不化、

    不可理谕、

    ……

    完全就是“劣等人”的典型。

    伴随着出版,“hinag”一词开始普及,

    到现代,仍有脱口秀表演者会在节目中使用这一词语,可见流毒之深。

    陆时看向杰克·伦敦,

    只见这哥们正低头沉思,嘀咕着“要不要创造一个词汇啊……‘薅韩’……‘豪翰’……”

    陆时问“为什么执意要用‘好汉’这个词?”

    杰克·伦敦说道“你看了我的就知道了。我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自学法文的中国人,他为了帮好友洗刷冤屈,甚至研究了律法并上庭辩护,这种侠义心肠,不正是中国人口中的‘浩瀚’吗?”

    陆时无语,

    “……”

    对方说了四次“好汉”,就没有一次说对的。

    他有些无奈,

    “我看,你还是专门造一个词吧。”

    杰克·伦敦大喜,

    “对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没学过铭文、美文,不敢随便造词,现在有陆教授背书,我就不怕了。”

    陆时不解地问“杰克,你创作这个《the&nbp;hina&nbp;her》的动机是什么?”

    杰克·伦敦露出有些羞耻的表情,

    “以前,我一直觉得东亚人懦弱麻木、生性愚鲁,同时,还是任人宰割的奴隶。但是,最近我改变了想法,我不能做丛林法则的卫道士。”

    陆时好奇,

    “契机是什么呢?这种转变,总有个契机吧?”

    杰克·伦敦说“你。契机就是你。”

    陆时???

    “啊?”

    他更懵逼了。

    杰克·伦敦低声道“陆教授,你就是中国人,但你能改变布尔战争的走向、能消解黄祸论、能降低《排华法案》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了,之前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浅薄。”

    陆时听得心里直犯嘀咕,

    原来自己在外界人的眼中是那种无所不能的神仙。

    杰克·伦敦说“而且你还热衷于慈善事业,致力于国际和平……”

    陆时抬手,

    “打住!这些话就没必要重复了。”

    杰克·伦敦感慨,

    “你甚至还如此的谦虚。”

    陆时“……”

    纵使最近老被别人拍马屁,但面对杰克·伦敦的狂风骤雨,难免还是有些飘飘然了。

    他轻咳一声,

    “杰克小同志,我看好你。继续努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