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陆教授,求你教我!

    索邦的院长,安东尼·杜马斯正被围攻。</br>他对四周的学生们陪着笑,</br>“哎呀~明白明白,宿舍的事我一定……”</br>“哈哈哈!要说大家最常用的,不应该是食堂吗?学院翻新得不是很好吗?说明我们院方还是关注着大家的切身需求的嘛~”</br>“落实!一定会落实!有困难又如何?就算是咬碎了牙,我也嚼一嚼,咽下去!”</br>……</br>这院长当得也忒惨了点儿。</br>不过,他说话倒是专业,领导风范让人折服。</br>陆时低声吐槽:“怎么感觉和伦敦那边儿也差不多啊。”</br>庞加莱叹了口气,</br>“何止伦敦?美国那些高校不也这样?更别提沙俄和德国了。”</br>整个欧洲,教育资金的缺口都不小,</br>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描述的就是现状了。</br>陆时轻笑,</br>“美国才不这样呢~”</br>庞加莱诧异,</br>“啊?不一样……唔……”</br>他想起来了什么似的看陆时一眼,说:“我记起来了。美国新总统上台才几个月,一方面对标准石油下手,另一方面,对税法增加了关于慈善的补充条款。”</br>陆时点头,</br>“人家老美的资本家看得明白,交税也是出血,做慈善搞教育也是出血,两害相权,谁不想干脆博个好名声呢?”</br>“啧……”</br>庞加莱不由得咋舌。</br>陆时继续道:“而且,伦敦方面也动了。王室地产最近可没少在教育业扩展业务。”</br>庞加莱摊手道:“那能一样?”</br>在《全球高校排名》之后,任谁都能看得出来投资英国的大学是一笔好买卖,</br>当然,收益不见得马上就能入手,</br>但从长期看,肯定稳赚。</br>庞加莱看陆时一眼,</br>“你啊,真不像一个纯粹的文学家。”</br>陆时回答:“我问心无愧。只要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我的民族同胞在海外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我不介意掏钱或者奔走。”</br>庞加莱看了眼杜马斯,</br>“那你也别祸害咱巴黎大学啊。”</br>“噗!”</br>陆时没忍住,笑喷。</br>他好不容易平复了笑意,</br>“我也没想到啊喂!谁知道你们法国人这么能搞事?以前那些道听途说,我只当是夸张,结果……”</br>陆时环视一圈,</br>只见杜马斯仍然被学生们围着,焦头烂额地辩解,</br>“明白!我明白大家的难处,但学校也没钱啊!双方互相谅解嘛~”</br>“我都懂!但流程总归要走吧?没有没有,我不是要拿流程卡翻新的项目,我可没那个意思!”</br>“大家放心,我们很快就会布局。”</br>……</br>车轱辘话来回说,</br>只可惜,压不住学生们的革命之情。</br>庞加莱拍拍陆时的肩,</br>“确实也不能怪伱。你不了解法国的情况。”</br>陆时忍着笑,</br>“嗯,我现在算是了解了。”</br>庞加莱默默叹气,</br>“我看你这演讲今天是铁定没戏了。算了,咱们不在这儿待了,出去转转。”</br>他们悄无声息地离开。</br>巴黎大学的校舍和宿舍虽然不怎么样,但自然环境不错,</br>树木的枝丫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更加挺拔,风吹得它们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坚韧的生命力。</br>落叶早已被冷风吹得干干净净,两排树之间形成了一条整洁的走廊。</br>两人漫步于此。</br>庞加莱说:“你刚才说,还想创作一部同类型的?”</br>陆时不置可否地眨眨眼,</br>他并不是一时嘴快,</br>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关题材的作品不多,以此为基础创作是个不错的方向。</br>庞加莱露出笑容,</br>“看来,你已经有想法了啊……”</br>他拍拍陆时的手臂,</br>“怎么着?对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有想法?”</br>按照当下的趋势发展,陆时得奖是板上钉钉的事,</br>但今年不太可能。</br>陆时笑,</br>“经典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看到影响力。”</br>“影响力?”</br>庞加莱不由得大笑,</br>“也不一定需要时间的沉淀。就比如《动物庄园》,我可以明确地说,接下来十年……十年太长,我还是保守点儿吧。接下来三年,都不会有比《动物庄园》还受关注的。”</br>陆时无言以对。</br>他摆摆手,</br>“文学奖不是这么评的。”</br>庞加莱笑道:“你啊,就是典型的装糊涂。诺贝尔文学奖刚开始还想给蒙森教授来着,你怎么不说?退一步讲,你自己就是儒勒·凡尔纳奖的评委会成员,其中那些弯弯绕,你能不懂?”</br>陆时有些尴尬,</br>正如对方所说的,文学奖,从来不只是关乎文学。</br>庞加莱说:“你不愿意聊这个也无妨,反正早几年、晚几年的事。”</br>这是已经默认陆时能得诺奖了。</br>他换了话题,</br>“其实,我还有个问题。刚才聊起性善、性恶的问题,你自己真的没有想法吗?”</br>陆时沉吟片刻,问道:“关于《狩猎》扉页上的那两句话,你能理解吗?”</br>庞加莱说:“你翻译得很好,我当然能理解。”</br>陆时想了想,说:“前段时间,剑桥请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医生做讲座。在讲座上,他提到了‘心理动力’的相关理论。”</br>“弗洛伊德……弗洛伊德……”</br>庞加莱不由得念叨,</br>这个名字,他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br>过了半分钟,他露出恍然的表情,说道:“超我、本我、自我?”</br>陆时有些好奇,</br>“你也听说过他?”</br>庞加莱摊手,</br>“《镜报》畅销欧洲,我当然也是会看的。弗洛伊德医生和盖尔教授的论战我觉得挺有趣。”</br>陆时说:“若要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性善就是超我;性恶就是本我。而超我与本我共同作用于认知,形成与现实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自我。”</br>庞加莱听明白了,</br>“你觉得,性善和性恶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r>陆时点点头,</br>“是。”</br>庞加莱追问道:“如果必须选一边站呢?”</br>陆时沉思,</br>“我大概会站到性恶一边去吧。”</br>庞加莱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br>毕竟是写出了《狩猎》的作家,潜意识里的想法还是相对明晰的。</br>陆时摊手,</br>“不过,这种二极管思维,我实在觉得没必要。”</br>庞加莱听得莞尔,</br>“那当然,我也觉得……”</br>话还没说完,身后传来脚步声。</br>两人循声望去,</br>是杜马斯!</br>这老哥也是够惨的,像是跟人刚刚干过架,大衣上甚至有撕裂的口子,裤腿也脏兮兮的,有多处磨损,</br>整个人显得狼狈不堪。</br>他快步上前,</br>“陆教授,你可把我害得好惨!”</br>陆时“额……”了一声,安慰道:“院长先生,你应该感到欣慰。看那帮学生,多有精神。”</br>就是太有精神了!</br>杜马斯差点儿哭出来。</br>庞加莱问道:“安东尼,最后是怎么解决的?”</br>杜马斯生无可恋,</br>“还能怎么解决?当然是承诺翻新了。可即便如此,学生们仍然不满意,竟然要求建立新的学区。我特么!@*#¥%……”</br>后面一串标准法语国骂的乱码。</br>陆时和庞加莱对视,都没敢吱声,怕触了杜马斯的霉头。</br>杜马斯吐槽一阵便也觉得没意思了,</br>他转向陆时,</br>“陆教授,明天演讲的事恐怕不能兑现了。”</br>一次演讲就整出革命戏码,</br>如果再来一次,学生们还不得把学校理事会集体挂路灯啊?</br>陆时倒也无所谓,</br>“反正也没有酬金,没关系。”</br>杜马斯:“……”</br>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br>他沉吟片刻,低声道:“陆教授,其实还有一件事。你应该也听说了很多关于《狩猎》的评价。其中,性善、性恶讨论的范围最广,再次就是法律相关。”</br>陆时点头,</br>“是的,我确实有所耳闻。”</br>杜马斯继续道:“那你愿意去法学系看看吗?”</br>“啊?”</br>陆时一脸懵,问道:“演讲?”</br>杜马斯听到这个词,甚至打了个寒颤,说:“可不敢!可不敢……我的意思是,不是演讲,就是一些简单的讨论。”</br>刚才闹了那么大的事出来,这老哥还愿意让陆时和本校的师生接触,真是给面子。</br>陆时沉吟,</br>总感觉对方似乎有隐含的目的。</br>杜马斯轻咳一声,</br>“陆教授,请。”</br>陆时瞄了眼庞加莱,</br>后者也明显有些迟疑,拿不定主意。</br>沉默了一阵,</br>陆时说:“好,请院长带路了。”</br>杜马斯便带着两人一起前往行政楼的方向,进入大门后,又上了两层,拐进一个小会议室。</br>行政楼里的当然不是法学系。</br>房间里坐着几个人,都是西装革履的正式打扮。</br>杜马斯依次介绍过来,</br>在场的都是法国法律圈的人物,有研究理论的、也有处理实务的,</br>同时,他们也都是巴黎大学的毕业生。</br>陆时与他们依次握手,</br>直到最后一位,杜马斯介绍:“这位是乔治·克里孟梭,是《集团》周刊的创始人,同时也为《震旦报》撰写社论。”</br>《集团》,陆时没听过,</br>但《震旦报》在法国也算鼎鼎大名,典型的左翼报纸,《我控诉》便是在其上发表的。</br>陆时总觉得乔治·克里孟梭这个名字有些熟悉,</br>他打量对方。</br>克里孟梭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穿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戴着黑色蝴蝶结,为数不多的几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br>陆时仔细回忆,</br>蓦地,他想起来了,</br>法国有一艘航母,就叫“克里孟梭”号。</br>能被如此纪念,可见其地位之高。</br>有此线索,陆时很快便在脑海里检索到了克里孟梭的生平,</br>这位猛男是未来的法国总理,1906年当选,</br>作为法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属于左翼,在争取民主、社会改革等问题上十分激进。</br>他算是中国的老朋友,在1883年中法战争时强烈反对对华作战,驳斥所谓优等民族开化劣等民族的托词,指出开化是掩盖暴力的伪善。</br>当然,他本质上是法国人,</br>1919年,他代表法国出席了巴黎和会,力主肢解德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其目的是让法国称霸欧陆,时人称之为“胜利之父”、“法兰西之虎”。</br>由此可见,《凡尔赛条约》无疑是他的杰作,</br>而条约对中国的伤害,克里孟梭虽然心痛,却仍以法国利益为先,此举无可厚非。</br>陆时上前与对方握了握手,</br>“克里孟梭先生,你是《我控诉》一文的缔造者。”</br>克里孟梭哑然,</br>“那是爱弥尔所写。”</br>陆时摇头,</br>“我很清楚,能以头版整个篇幅发表文章,不,准确地讲,《我控诉》是写给总统的公开信。它能在头版发表,你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更何况,醒目的通栏标题也是你所加。”</br>克里孟梭露出震惊的表情,</br>世人皆知爱弥尔写了《我控诉》,却不知道这个标题其实是自己的杰作。</br>他与陆时握手,</br>“陆教授,你果然是博闻强识之人。”</br>其余几人跟着点头。</br>陆时不免疑惑道:“诸位找我所谓何事?总不至于是因为《费里法案》吧?”</br>此言一出,在场的法国人面面相觑。</br>一个非法学专业的外国人竟然会知道《费里法案》……</br>实在难以理解。</br>陆时却没想那么多,继续道:“各位未免想得太复杂了。我只是创作一本书而已,也改变不了什么现状啊。”</br>杜马斯摊手,</br>“陆教授,你有点儿小看自己了。”</br>克里孟梭接过了话头,说道:“你进行创作,对舆情的影响之大,远超其他作家。”</br>“啊这……”</br>陆时无法反驳。</br>没办法,谁叫尼古拉沙皇给他塑了个金身呢?</br>克里孟梭询问道:“陆教授,你知道《费里法案》?”</br>该法案定制时间为1881~1882年,是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部长费里提出的两项教育法令,</br>第一项:</br>实施普及、义务、免费和世俗的初等教育。</br>该项规定了,母亲学校,即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且公立学校不允许装饰宗教标识,不开设宗教课程。</br>这算是捅了马蜂窝了。</br>不收费还能忍,</br>可宗教……</br>于是,群情激奋,无数学校的老师罢课。</br>费里不得不做出妥协,在每年的例行检查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各校的宗教标识视而不见。</br>各校便欣然接受了《费里法案》的第一条款。</br>可他们没想到,费里的方针是一步步蚕食,</br>今天借故删掉一节宗教课;</br>明天拿下一枚十字架;</br>后天将驻校的修女、神父赶走;</br>……</br>到了20世纪初,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才发现自己中招了。</br>陆时轻笑,</br>“费里先生是一个聪明人。他的根本目的其实是免除学费,却故意竖了一个宗教的靶子吸引注意力。就好比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br>众人双眼一亮,</br>心中暗道,</br>好一个开窗的理论!</br>陆教授不愧是研究广告学和心理学的,人性算是被他摸透了,难怪能写出《狩猎》那样的作品。</br>克里孟梭轻笑,</br>“是啊,费里先生确实聪明。”</br>至于《费里法案》的第二项,</br>该项规定,对所有6岁~13岁的儿童实施强迫、义务的初等教育,让他们进公立或私立小学,或在家庭私塾接受教育;</br>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br>该项还强制要求了小学课程,</br>法语、历史、地理、生物、自然、法政常识……</br>有趣的是,</br>法案第一项在1881年落地,第二项则等到了1882年。</br>这也能体现费里聪明,</br>法条颁布亦须循序渐进,只有第一款被人们接受,更激烈的第二款才能进入大众视野。</br>陆时平静地说:“实行《费里法案》虽然有迎合国际政治观瞻的原因,但它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r>在场之人面面相觑,</br>随后,不知是谁鼓起了掌。</br>有人带头,其他人也跟着鼓掌。</br>他们都是法律从业者,自然知道陆时的归纳多么准确,</br>刚才那一席话放到教科书上都没问题,甚至不用做任何的删改。</br>杜马斯嘿嘿一笑,</br>“看吧,我就说必须得请陆教授来。”</br>这老哥好了伤疤忘了疼,转眼就把刚才因为陆时被学生们围攻“老子艹你!”的事抛在了脑后。</br>陆时忍着笑,</br>“你们找我到底是?”</br>他的视线扫过众人的脸庞,露出询问之意。</br>克里孟梭摊手,</br>“陆教授,因为《狩猎》,现在有不少人借题发挥,想把《费里法案》给推翻掉。”</br>陆时低头沉思一阵,这才反应过来,</br>克里孟梭是左翼,</br>那么,在他的字典里排在最前面的几个词一定是:</br>自由、平等、民主……</br>所以说,他必然是《费里法案》的坚定支持者。</br>陆时不由得笑,</br>“要我看,那帮人也是闲的。现在有多少孩子在工厂里打螺丝呢,他们还想搞东搞西,这不是故意曲解《狩猎》的意思吗?”</br>众人不约而同地拿出笔记本,</br>沙沙沙——</br>屋内传来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br>陆时郁闷,</br>自己还真是走到哪,讲课讲到哪了。</br>他说道:“之所以会有《狩猎》,不就是默认了孩子们需要保护这一前提吗?只有承认这一前提,中的那些煎熬、冲突才立得住、才震撼人心。”</br>庞加莱听着差点儿没笑出声,</br>陆教授这张嘴,真是正说、反说总有道理,</br>偏偏别人还无法反驳,</br>因为他是《狩猎》的作者,对内容、中心思想有第一解释权。</br>总不至于说:“陆时就个破写的,懂个屁的《狩猎》!”</br>在场之人记录完,</br>克里孟梭抬头,</br>“陆教授,你愿意公开发表这一观点吗?我想,你作为《议联宪章》的编纂……”</br>陆时抬手打断对方,</br>“没必要给我戴高帽。如果是我认为正确的,我一定会做。”</br>这话不算客气,但克里孟梭并不觉得被冒犯,</br>“当然。”</br>陆时叹了口气,吐槽道:“那帮极端分子、保守人士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狩猎》里面最主干的法律冲突明明是疑罪从无,他们却抓着分叉的树枝不放。”</br>话音刚落,房间里不由得陷入安静,</br>“……”</br>“……”</br>“……”</br>所有人看着陆时,</br>盯——</br>视线极焦灼。</br>“咕……”</br>克里孟梭咽了口唾沫,问道:“陆教授,你刚才说……‘疑罪从无’?那是什么?”</br>说着,他一把抱住陆时的胳膊,</br>“陆教授,求你教我!”</br>(本章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