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刘备亲传,刘封满万不可敌(6k)

    寒风凛凛。

    张郃与韩荣引兵来到丹水城西城门外。

    看着城门大开的丹水城,韩荣不由脸色一变,惊呼道:“果如左将军所料,刘封竟然真的逃了!”

    张郃谨慎,无惊无喜,立即派了一队斥候入城打探。

    不多时。

    斥候回报称:城内街巷,无行人鸡犬。

    张郃蹙眉生疑:“刘封若是撤走,又岂会无行人鸡犬在街巷?”

    韩荣猜测:“或许是刘封裹挟了城内士民,一同撤走了。”

    张郃否道:“不可能。现在才午时,如此短的时间,刘封不可能不声不响的就将丹水城的士民一同撤走。”

    韩荣微微一愣:“左将军的意思,刘封是故意不关城门,实则是在城中设伏,想引我等入城?”

    张郃眉头紧蹙。

    韩荣的猜测,张郃也的确有想过。

    张郃想得还更深。

    亦有可能:刘封故意让城内士民躲了起来,不许城内士民和鸡犬出现在街巷,实际上已经撤兵了。

    张郃不敢大意。

    一面派斥候去见郭淮,了解刘封是否走南门撤走;一面再派斥候入城,去搜查城内是否有士民躲藏。

    片刻后。

    斥候驱赶了三个丹水城的百姓来见张郃。

    这三个百姓见了张郃,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就“卖”了汉军的行踪。

    一者称“汉军要求城内士民今日黄昏前不得出入街巷,不能高声语,否则惹上兵祸,后果自负。”

    一者称“汉军叮嘱,若有魏将问及行踪,就说汉军今早运粮走东门出城了,可保性命。”

    一者称“汉军叮嘱,魏将仁义,不仅不会欺压百姓,只要如实禀报还会给百姓赏赐。”

    前两句听得还顺耳,后一句听得张郃眉头更紧。

    我自个儿都不敢称仁义,刘封竟称我不会欺压百姓,还想让我给百姓赏赐?

    点我

    呢!

    韩荣闻言请命:“刘封定是担心走丹水沿岸会被我军追上阻拦,故而折道往东,绕路而回。既然今早才离开,定然走不远!我这就带兵去追!”

    张郃道了声“不急”,又派了一波斥候入城。

    显然。

    张郃对眼前的三个百姓并不信任。

    说得再天乱坠,不如多探一次。

    又过了一阵。

    斥候返回,直接驱赶了十几个百姓出城。

    张郃逐一审问,发现众人的说辞都是大同小异,明显是有人专门叮嘱过的。

    然而确认了情报后,张郃的眉头反而蹙得更紧了。

    韩荣疑惑:“左将军,既知汉狗动向,何不急追?”

    张郃抬头看了一眼南方:“不急,先等郭护军处的斥候返回。”

    昨夜折了王双,今日韩荣又中伏,倘若张郃再败,势必会令军心惶恐。

    故而,张郃不敢大意,不求大胜,只求稳妥不败。

    论悍勇,张郃是不如张辽徐晃乐进的。

    然而张郃却能活到曹魏后期,遵循的核心就是:谨慎,不轻易以身犯险!

    过了好一阵。

    斥候才匆匆返回,向张郃禀报战事:“郭护军与汉军厮杀不利,请求左将军增援。”

    韩荣惊疑:“郭护军和乐将军有三千余人,怎会厮杀不利?莫非刘封没有走东门?而是直接走的南门?”

    “未必。”张郃心有猜测,但没有多解释,当机立断的下达了增援军令:“先助郭护军退敌,自见分晓。”

    众军南下。

    见到节节败退的郭淮军和乐綝军,张郃策马当先,“张”字大旗招展。

    “是左将军来了!”

    郭淮和乐綝大喜,激励三军。

    得知张郃来援,魏卒的士气也如久旱遇甘泉一般恢复,嗷叫着反冲汉军。

    张郃乃曹魏名将,尤其是汉中之战的表现,更让张郃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