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嘴跟淬了毒一样

    郑拥军会意,借着上厕所出去了。

    所长在走廊里小声问:“这个年轻人是谁?”

    这个年代的科研人员,要么就是军工出身,军转民,要么就是大学,研究所的。

    但是军工技术人员也常去大学培训进修,所以低头不见抬头见。

    特别是同行或者相关行业的,那圈子更小,基本都是熟人。

    郑拥军跟所长之前也认识。

    所长问他,他不好隐瞒,三言两语介绍了一下程时。

    所长摸着下巴,想了想,说:“嘶,看不出来,他这么厉害。这么说来,他要是有这样机械加工能力,是可以自制刻线密度更高的光栅替换我们的光栅尺里面的,在调整一下机械结构。也能把分辨率大幅提高。”

    郑拥军:“能提高多少?”

    所长:“至少能从10μ到5μ。”

    郑拥军摇头:“这个分辨率远远不够。”

    所长:“他有精密车床,说不定能加工出比我们想象中要更精密的零件呢?”

    没有精密机床就加工不出来精密零件,没有精密零件,也做不出来精密机床。

    这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

    郑拥军抿嘴不出声:难道这就是程时到处搜罗二手机床的原因?!!

    所长压低了声音:“所以,你帮我留意一下。他如果真的干成了,到底最后用了什么法子,然后来告诉我。”

    郑拥军一愣,看了他一眼:这是让我当商业间谍?

    所长有些不好意思,说:“借鉴同行的先进经验总比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要好啊。再说光栅尺的分辨率提高对机械自动化,芯片制造都很重要。”

    郑拥军:“嗯,说得也是。”

    他忽然明白程时说的那句“你只要让各个厂配合我。我就能甩着鞭子逼他们往前跑”的意思。

    因为光栅尺的尺寸小,设备比较轻,所以程时直接就买了一个带走了,然后直接寄回

    了家。

    中午吃饭的时候,喜都市汽车厂的人来了七八个。

    其中还有几个是程时重生前见过的人。

    程时知道喜都市汽车厂面临这改制,所以大家都很紧张。

    毕竟这个汽车厂曾造出新中国汽车历史上多个“第一”。

    这两年,进口汽车进入中国的通道打开,其他汽车企业的蓬勃发展,都抢走了喜都市汽车厂的订单。

    他们从领先逐渐变为中流,到现在越来越吃力。

    昔日荣光不在,大家都很焦急和沮丧。

    1990年,正处于整个中国工业大变革前夕。

    每个企业都感受到了这股巨大的洪流。

    一部分会被它冲垮,大部分都被它推着走,只有一小部分,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而大家,都不确定自己能成为幸运儿。

    所以这种压抑紧张的气氛,在各个厂都可以感受到。

    厂长跟郑拥军寒暄之后,望向程时问:“这就是程时同志吧。”

    郑拥军心里有些不好受:我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机械专家,这小子才冒出来几天,就把我的风头抢走了。

    他点点头就坐下了。

    然后厂长就顾着跟程时说话去了。

    厂长把身边的人挨个介绍了一下,然后说:“我见过程时同志制造的汽车曲轴,精度比国内现在任何一个厂家生产的都要高。想必生产发动机的汽缸也没问题。”

    程时说:“是的。不过比较费时费力,产能很低。而且最后弄出的东西未必能达到你们期望的精度。”

    厂长:“为什么?”

    程时:“因为我们的灰铸铁铸造工艺不行。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上跟国外的产品偏差太大。光靠机床来修整是不行的。”

    机床只能把比较精准的变得更精准。

    没法把歪瓜裂枣,变得超精准。

    厂长脸上一阵发热,干笑:“小伙子,你这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