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兴兵
赵倜闻言叫童贯备车,随后出王府大门,直奔皇城。
进入宫城来到御书房内,只见里面已经站了不少大臣。
章惇、蔡卞、曾布、林希、黄履,许将、何执中,谢景温,邓润甫、范镗、祝臣,蔡京、赵挺之、苗授等等,足足十几名,朝上宰辅还有各部尚书几乎到齐。
赵倜礼道:“参见陛下,臣来迟了,还请陛下恕罪。”
赵煦在书案后笑道:“诸臣都是下朝直接过来的,燕王又没上朝,何言迟到,来的正是时候。”
赵倜谢恩,然后站去案边,就听赵煦道:“这些时日朝上一直商量出兵陇右,今天已经最后敲定,以熙河路经略安抚副使王愍为统军,泾原路兵马总管王赡为副统军,环庆路庆州兵马钤辖高永年为前锋,总蕃兵官,起军八万,进攻青唐城,推进陇右,燕王可有什么看法?”
赵倜闻言心中暗道和自己路上所想一样,这位六哥也该有所动作了,果然今日已经定下,他道:“陛下英明,识人善用,此番必然奏下大功,开疆拓土。”
王愍三人实际也是元符青唐之战的主将,这个时候进攻陇右时间提前,不过赵熙依然用这三人,可见三人确实合适河湟战事。
其中王愍乃是熙河路经略副帅,第二主将,在大宋帅将排名之中,能与种谔、刘法等并列一级。
另外两个不但是当世名将,名气都流传后世,种谔不提,身为种家名将,是种师道的叔叔,而刘法在后来可是号称天生神将,有一句说法是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
这些人都属于集团军级指挥名将,虽然王愍名气不响,没有另外两个出名,可军事本领却并非为虚。
赵煦闻言点头,神情之间略微有些兴奋,道:“既然燕王觉得用人无误,那朕便放心了。”
这时众臣都看向赵倜,心中各种思索都有,赵煦此言分明极为信任对方,可见倚重,看重对方的想法。
赵煦接下道:“这乃朕亲政之后的第一次战事,务必
得胜,收复青唐,开拓陇右,收青唐则掣肘西夏,取陇右则围困敌邦,不能有误。”
众臣闻言一起行礼:“陛下雄才大略,青唐之战,势必旗开得胜,马到功成,平定夏贼指日可待。”
赵煦伸出双手压了压,道:“当年先皇之时,五路伐夏,最后功败垂成,朕不希望再蹈覆辙,倘若将来再与西夏开启那般大战,只能成功,不好失败,若是败了,大宋这些年积累的士气,民间的呼声,朝上的精神,可就要再度溃散了。”
众人闻听不语,五路伐夏失败之事,不但对大宋当时国力产生巨大的损耗,就是对神宗皇帝的身心也造成极大打击,甚至一度重病都上不了朝。
赵煦继续道:“五路伐夏失败原因许多,虽然最后处置了李宪、高遵裕、种谔、沈括、刘昌祚等人,但惨痛之处却不能不铭记于心。”
赵倜听到沈括的名字不由心中轻轻一叹,这个沈括就是写《梦溪笔谈》的沈括,时任鄜延路主帅经略安抚使。
沈括在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中,主张行事有些谬误与差错,过后也受到处罚追究,影响了后来的仕途,不然是有望能够再进一步的,其人已于今年春季病死在任上了。
赵煦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虽然青唐陇右远不可比拟西夏,但朕也不希望军中又次出现争功之事,各自为令,也不想看见互援与后勤补给再出现大问题。”
众人不觉神色难看,大宋军中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吃空饷,也不是什么将帅不和,而是争功,战事未曾结束,便开始抢功,下面的副将偏将也好,上面的统帅副统帅也罢,全都争夺功劳。
若是最后战况确定大胜无疑,战事也将要结束,倒还有几分勉强说得过去,可事实往往是战局根本未曾明朗,胜负尚未可知,就开始谋算抢夺功劳了。
赵倜此刻开口道:“陛下,还请严旨责令,叫军中将领遵守,若有违反,列下军规处置,或者……任命一名宣抚过去督查。”
此事真的没什么好办法
进入宫城来到御书房内,只见里面已经站了不少大臣。
章惇、蔡卞、曾布、林希、黄履,许将、何执中,谢景温,邓润甫、范镗、祝臣,蔡京、赵挺之、苗授等等,足足十几名,朝上宰辅还有各部尚书几乎到齐。
赵倜礼道:“参见陛下,臣来迟了,还请陛下恕罪。”
赵煦在书案后笑道:“诸臣都是下朝直接过来的,燕王又没上朝,何言迟到,来的正是时候。”
赵倜谢恩,然后站去案边,就听赵煦道:“这些时日朝上一直商量出兵陇右,今天已经最后敲定,以熙河路经略安抚副使王愍为统军,泾原路兵马总管王赡为副统军,环庆路庆州兵马钤辖高永年为前锋,总蕃兵官,起军八万,进攻青唐城,推进陇右,燕王可有什么看法?”
赵倜闻言心中暗道和自己路上所想一样,这位六哥也该有所动作了,果然今日已经定下,他道:“陛下英明,识人善用,此番必然奏下大功,开疆拓土。”
王愍三人实际也是元符青唐之战的主将,这个时候进攻陇右时间提前,不过赵熙依然用这三人,可见三人确实合适河湟战事。
其中王愍乃是熙河路经略副帅,第二主将,在大宋帅将排名之中,能与种谔、刘法等并列一级。
另外两个不但是当世名将,名气都流传后世,种谔不提,身为种家名将,是种师道的叔叔,而刘法在后来可是号称天生神将,有一句说法是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
这些人都属于集团军级指挥名将,虽然王愍名气不响,没有另外两个出名,可军事本领却并非为虚。
赵煦闻言点头,神情之间略微有些兴奋,道:“既然燕王觉得用人无误,那朕便放心了。”
这时众臣都看向赵倜,心中各种思索都有,赵煦此言分明极为信任对方,可见倚重,看重对方的想法。
赵煦接下道:“这乃朕亲政之后的第一次战事,务必
得胜,收复青唐,开拓陇右,收青唐则掣肘西夏,取陇右则围困敌邦,不能有误。”
众臣闻言一起行礼:“陛下雄才大略,青唐之战,势必旗开得胜,马到功成,平定夏贼指日可待。”
赵煦伸出双手压了压,道:“当年先皇之时,五路伐夏,最后功败垂成,朕不希望再蹈覆辙,倘若将来再与西夏开启那般大战,只能成功,不好失败,若是败了,大宋这些年积累的士气,民间的呼声,朝上的精神,可就要再度溃散了。”
众人闻听不语,五路伐夏失败之事,不但对大宋当时国力产生巨大的损耗,就是对神宗皇帝的身心也造成极大打击,甚至一度重病都上不了朝。
赵煦继续道:“五路伐夏失败原因许多,虽然最后处置了李宪、高遵裕、种谔、沈括、刘昌祚等人,但惨痛之处却不能不铭记于心。”
赵倜听到沈括的名字不由心中轻轻一叹,这个沈括就是写《梦溪笔谈》的沈括,时任鄜延路主帅经略安抚使。
沈括在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中,主张行事有些谬误与差错,过后也受到处罚追究,影响了后来的仕途,不然是有望能够再进一步的,其人已于今年春季病死在任上了。
赵煦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虽然青唐陇右远不可比拟西夏,但朕也不希望军中又次出现争功之事,各自为令,也不想看见互援与后勤补给再出现大问题。”
众人不觉神色难看,大宋军中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吃空饷,也不是什么将帅不和,而是争功,战事未曾结束,便开始抢功,下面的副将偏将也好,上面的统帅副统帅也罢,全都争夺功劳。
若是最后战况确定大胜无疑,战事也将要结束,倒还有几分勉强说得过去,可事实往往是战局根本未曾明朗,胜负尚未可知,就开始谋算抢夺功劳了。
赵倜此刻开口道:“陛下,还请严旨责令,叫军中将领遵守,若有违反,列下军规处置,或者……任命一名宣抚过去督查。”
此事真的没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