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少年子弟江湖老,春花秋月何时了

    慕容龙城不停奔去,身形恍如星驰电射,只有一道暗影虚无缥缈般地闪烁。

    不知过了多久,已经不再有雨,又不知过了多久,天边已经放出亮光。

    他终于停下,身上那种生与死交替的气质变幻莫测,仿佛不受控制,彻底紊乱一般,他神色狞恶,有如修罗恶魔,再无飘飘欲仙的高人形貌。

    当年的事情一幕幕自眼前流淌而过,慕容彦超、慕容延钊、慕容延卿、石敬瑭、刘知远、刘承祐、郭威、柴荣、赵大、李煜、耶律德光、段思聪、萧思温、高怀德、潘美……

    山海观、月行天、萨满教、长春谷,神鹫宫、昆吾山、开封无忧墓……

    还有……

    慕容龙城缓缓闭上双目,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慕容家在经历了前、后、南、西、北、五度建立燕国,五度又灭亡后,再也不复起。

    而战乱纷纷,五度建国,其间血脉也彻底复杂混乱,本就是鲜卑少族,亲伦杂淆,事实上宗谱已经极不准确了。

    灭与建之间,数条宗脉虽然都执皇族名义,事实上已经无法验证到底是不是真正后嗣血脉,各自执宗谱,都以王族后裔称呼。

    其中尤其北燕皇帝慕容云,本是高姓,为高句丽人后裔,并非鲜卑,乃后燕皇帝慕容宝的养子,而后燕再遭冯跋发起政变,推翻慕容云,自立为帝,仍沿用燕国国号,都与真正的鲜卑慕容无关了。

    而自慕容燕国彻底亡国之后,非但王族,就是寻常鲜卑也在战乱之中死去许多,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时光轮转不休,至唐末时只剩三家慕容氏还执燕国皇族后裔之名。

    三家初时,都为五代十国春秋中,后唐的官员将领。

    其中慕容彦超在后唐后晋交替间,累迁四州刺史,石敬瑭取代后唐为后晋,称帝死后,慕容彦超同母异父兄长刘知远被后晋续帝怀疑,在太原起兵,建立后汉,慕容彦超率兵投靠,为节度使。

    慕容延钊的父亲慕容章,则是后唐开州刺史

    ,刘之远建立后汉,在太原起兵之后,慕容章举门投靠,其子慕容延钊则成为枢密使郭威的门下。

    他的父亲慕容昭光则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时候的侍中,石敬瑭以晋代唐,同样归顺,刘之远太原起兵,建立后汉,又投靠去了后汉。

    自此,三家慕容同事后唐、后晋,又一起归了后汉刘之远。

    投靠刘之远的原因,除了后晋石敬瑭死后,其继位人义子石重贵不能服众,更因为其猜忌众将,无法平衡,五代其时将臣都乃桀骜不驯之辈,于是纷纷倒戈。

    三家那时广有联络,无论数百年下来,血脉是否还属确实,但都姓氏慕容,都执鲜卑慕容祖谱,索迹久远往上,自然互相称作族人。

    其中慕容彦超当世之时,曾有为鲜卑西迁吐谷浑那一脉的说法,但也执有族谱,称做同族,是时慕容血脉不昌,就算吐谷浑也是同一个先祖,所以并无其他无谓考量,都为一族,暗中为复兴大燕准备。

    后来刘知远死,其子刘承祐继位,年号乾祐。

    乾祐元年之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起兵造反,朝廷屡次派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这时后汉风雨飘摇,刘承祐派枢密使郭威亲自出征,郭威连败三家,杀李守贞,降赵思绾、王景崇,使得后汉转危为安,接着移师北伐,大败契丹,进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此刻刘承祐已对郭威等有功将领十分猜疑,暗中召令诸亲信节度杀郭威、王峻、王殷等先朝旧将势力。

    结果走漏风声,郭威用手下计策,反宣旨意,称刘承祐令其杀那些亲信诸将,就此起兵。

    乾祐三年,刘承祐将郭威在开封的所有家眷全部杀死,包括郭威的长辈子女,当时后汉的都城乃为开封,称做汴州。

    郭威得知,悲痛欲绝,带军马杀向汴州。

    此刻慕容彦超、慕容昭光两脉皆在开封汴州,而慕容延钊一脉则在郭威手下,无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