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章 来自未来的世界?
朝中诸多聪慧之士早已看出端倪,就连胡惟庸自己恐怕也有所觉察。
这些年胡惟庸专横跋扈、结党营私,自认为权倾朝野,无人敢违逆,实则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朱元璋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无论他如何挣扎,终究难逃法网。
毛骧瞥了眼前的年轻人一眼,能有此见解,至少说明他对朝廷事务颇为了解,且颇有见地。
“很快了。"毛骧冷笑着答道。
听到这话,李伟心中稍安,总算大致明白当前处于历史的哪一段了……唔,不对,应是清楚目前所处的大明时期的状况了。
“胡惟庸意欲谋反,已被朱……陛下诛杀,随后陛下便要废止丞相制度,胡惟庸便是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李伟话音刚落,毛骧的脸色骤然大变:“你竟说陛下要废除丞相制?”
“没错,电视剧里演的是如此……咳,史书上亦是这般记载!”
毛骧听完,心中震惊不已,脸色变幻莫测。
这TM怎可能是他应该得知的事情?
陛下要除去胡惟庸,朝中有此猜测之人确实不少,毛骧自己便是其中一员,是朱元璋布下的棋子之一,但陛下从未向他透露过此次行动的目的在于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啊!
既然陛下未曾言明,那他就不该知晓,也不该知晓,可如今TM的他就这么知道了!
朝中不乏智者,很多人都察觉胡惟庸迟早会败亡,然而这么多年胡惟庸还能肆意妄为,与朱元璋的纵容不无关系,只是大家始终未能看透朱元璋的真正意图。
武将勋贵们因头脑简单,事不关己便漠不关心;而那些稍微聪明些的,只需与胡惟庸保持距离便可置身事外。
至于文官,虽心机深沉,玩弄权术炉火纯青,却往往陷入迷局,加之这些人自视甚高,总喊着与皇帝共治天下,因此他们也不敢相信朱元璋会废除流传千年的丞相制度。
在他们看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丞相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废止丞相制就等于自毁长城,即便稍微有些头脑的人也不会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朱元璋偏要如此行事,他看透了文臣的心思,利用胡惟庸案为借口,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日后若有人反对,便是胡党同伙,如此行事正当合理。
毛镶此刻已全然明了,却无半点喜悦。
“那个……”
“闭嘴!来人,堵住他的嘴!”
其余众人也惊醒过来,似乎听到了不该听的内容,个个变了脸色。
持鞭者距离最近,几步上前便捂住了李伟的嘴。
记录的文书也顾不上书写,赶紧拿来布团堵住了李伟的嘴。
众人这才安心。
“拖下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接近他!”
“遵命!”下属一声回应,押着李伟送入了偏僻的单间牢房。
李伟满腹疑惑,却又无法言语。
将李伟押走后,毛镶眉头紧锁,此事真假难辨,但他确信多半是真的,这太符合朱元璋的风格了,筹划多年岂会只为对付胡惟庸?
眼下最紧迫的是速速告知陛下,希望陛下念及忠诚,不会对他下手。
毛骧站起身,环视属下,这些人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目光都集中在首领身上,等待指示。
“看好他,你们也不要再与他交谈,我去宫里向陛下禀报,回来之前,你们哪儿都别去。"
毛骧嘱咐道。
这几人顿时面露愁容,这等于也将他们软禁了,但他们不敢违抗,只能恭敬应允。
毛骧出门关门,又调派士兵把守,禁止进出,这才跨马直奔皇宫。
--------
毛骧抵达皇宫时,朱元璋刚结束早朝,在谨身殿稍作休憩,随后还有午朝和晚朝。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劳模,大明朝二百多年间,仅有崇祯皇帝能与其相比。
朱元璋正在用餐时,大太监徐寿进来通报。
“陛下,亲军督尉府的毛骧求见。"
朱元璋听后心中一动,料想昨夜突然入宫的怪人案情已有进展。
于是放下筷子说道:“让他进来。"
“臣领命。"
徐寿答应一声退出了大殿。
不久,毛骧匆匆步入,伏地叩拜:“臣参见圣上。"
“免礼,平身。"朱元璋摆手示意。
他原本规定臣子觐见不必总是跪拜,但这些下属总爱以此表忠心,动辄跪地叩首。
“谢陛下。"毛骧恭敬起身。
“昨晚那个小子交代出什么了吗?”朱元璋问。
“回陛下,有。"
毛骧恭敬回答,却未接着讲下去。
朱元璋微微一愣,心里已明白几分,随意挥了挥手:“都退下吧。"
此言一出,周围伺候的宫人太监纷纷行礼退出。
毛骧这才继续说道:“陛下,臣押下那人后尚未用刑,他便招认了。
只是他反复说自己来自六百年外的世界,起初臣以为荒唐,但后来提及胡惟庸之事。"
听到这里,朱元璋眼中闪过锐利的光:“哦?他怎么说?”
“他说他在史书里读到,胡惟庸意图丞相,陛下因此将其处死,并且……”
说到这里,毛骧咽了口唾沫,此事关乎生死,由不得他不紧张。
朱元璋淡然瞥了他一眼。
毛骧不敢隐瞒,直言道:“并且陛下借此机会,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世间再无丞相!”
朱元璋脸色骤变,内心震惊。
他对胡惟庸迟迟未动,朝中确实有智者生疑,但他们皆无法猜透他的用意,他的真正目的只有他自己知晓,他也从未告知他人,坚信无人能看穿。
毕竟废除丞相的事情,听来匪夷所思。
然而此时,这个莫名出现的怪人却一语道破他的心思,这怎能不令他震撼。
当然,他并不相信什么六百年后的荒诞之言,只觉得此人聪慧,或许通过某些线索猜到了他的心思,只是不明白他为何在这个紧要关头出现,究竟有何目的。
“他还说了别的什么?”朱元璋追问。
“臣得知此事后,立刻让人堵住他的嘴,关押起来,并派快骑禀报陛下。"毛骧低头答道。
“此事还有谁知情?”朱元璋语气低沉地问。
“除了臣,另外一名文书与三名将士得知此事,已被臣囚禁在牢中,臣已派人守着门口,禁止任何人进出。"
“嗯,你做得不错。"朱元璋微微颔首。
毛骧闻言稍感安心,看来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
“昨晚当值的两名侍卫如何了?”朱元璋接着问。
“那二人一口咬定没见到人进出,臣认为他们追随陛下已久,忠诚无二,应该可以信赖!”毛骧答道。
这两名侍卫同属亲军督尉府,皆为自家兄弟,能救一个算一个罢了。
朱元璋点头沉吟,多年布局终见成效。
胡惟庸虽权倾一时,但他身边那帮党羽,小部分是臣暗中安插的眼线,大部分不过是随风摇摆的墙头草,剩下几个愚钝至极的更是不足挂齿。
只要将罪名稳稳扣在他头上,便可顺势推翻宰相制度。
料想无人敢冒此风险反对,即便真有异议,杀之即可,无足为惧。
然而若消息提前泄露,那些文官很可能群起反抗,届时胡惟庸周围的墙头草或许会立刻变为坚定盟友。
即便如此,朱元璋自信有能力压制局势,但难免伤亡惨重,朝局必将动荡不安,这显然违背了他的初衷。
既然已有察觉,便不得不加快步伐了。
略作思考后,朱元璋说道:“时机成熟,该对胡惟庸动手了。
此外你带上那两名侍卫,把那人再送回来,然后……”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其余知情者,统统处决。"
毛骧心头一震,虽为手下几人性命惋惜,却不敢开口求情,能自保已是万幸。
“臣领旨。"
“嗯,此事切勿张扬,去办吧。"
“臣明白,臣告退。"
毛骧缓缓退出殿外,转身快步离去。
黄昏时分,李伟再次被秘密送回皇宫。
重新回到乾清宫,与昨日相比,少了背包,多了副镣铐。
这铁质镣铐沉重无比,远非现代合金材料可比,结实又笨重。
戴着它行走颇为不便。
此时大殿内仅剩李伟与朱元璋二人,其余人等均已退下。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玩着手下刚呈上的手机,正是从李伟身上搜出并一同送来的东西。
“你声称自己来自未来的世界?”朱元璋平静地询问。
“正是如此,陛下。
比如您手中的这个物件,它叫做手机,便是出自未来的世界。"
李伟如今说话已不像昨日那般莽撞,虽依旧不懂规矩,但态度稍显恭敬,有问必答。
“此物有何作用?”朱元璋追问。
“手机最核心的功能是通话,能够与极远之地的人交谈。"李伟回答。
朱元璋疑惑地打量着手中的这块小平板,不知是由何种材料制成:“竟有这般奇妙?让我试试。"
“这……”
李伟一时不知如何解释信号、通信服务商及信号塔之类的事,一句两句难以说清。
朱元璋以为被识破谎言,冷哼一声将手机放下。
“还有其他吗?”
“有,陛下。
我背包里全是未来之物,可一一为您展示。"
李伟急忙说道。
这些年胡惟庸专横跋扈、结党营私,自认为权倾朝野,无人敢违逆,实则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朱元璋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无论他如何挣扎,终究难逃法网。
毛骧瞥了眼前的年轻人一眼,能有此见解,至少说明他对朝廷事务颇为了解,且颇有见地。
“很快了。"毛骧冷笑着答道。
听到这话,李伟心中稍安,总算大致明白当前处于历史的哪一段了……唔,不对,应是清楚目前所处的大明时期的状况了。
“胡惟庸意欲谋反,已被朱……陛下诛杀,随后陛下便要废止丞相制度,胡惟庸便是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李伟话音刚落,毛骧的脸色骤然大变:“你竟说陛下要废除丞相制?”
“没错,电视剧里演的是如此……咳,史书上亦是这般记载!”
毛骧听完,心中震惊不已,脸色变幻莫测。
这TM怎可能是他应该得知的事情?
陛下要除去胡惟庸,朝中有此猜测之人确实不少,毛骧自己便是其中一员,是朱元璋布下的棋子之一,但陛下从未向他透露过此次行动的目的在于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啊!
既然陛下未曾言明,那他就不该知晓,也不该知晓,可如今TM的他就这么知道了!
朝中不乏智者,很多人都察觉胡惟庸迟早会败亡,然而这么多年胡惟庸还能肆意妄为,与朱元璋的纵容不无关系,只是大家始终未能看透朱元璋的真正意图。
武将勋贵们因头脑简单,事不关己便漠不关心;而那些稍微聪明些的,只需与胡惟庸保持距离便可置身事外。
至于文官,虽心机深沉,玩弄权术炉火纯青,却往往陷入迷局,加之这些人自视甚高,总喊着与皇帝共治天下,因此他们也不敢相信朱元璋会废除流传千年的丞相制度。
在他们看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丞相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废止丞相制就等于自毁长城,即便稍微有些头脑的人也不会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朱元璋偏要如此行事,他看透了文臣的心思,利用胡惟庸案为借口,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日后若有人反对,便是胡党同伙,如此行事正当合理。
毛镶此刻已全然明了,却无半点喜悦。
“那个……”
“闭嘴!来人,堵住他的嘴!”
其余众人也惊醒过来,似乎听到了不该听的内容,个个变了脸色。
持鞭者距离最近,几步上前便捂住了李伟的嘴。
记录的文书也顾不上书写,赶紧拿来布团堵住了李伟的嘴。
众人这才安心。
“拖下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接近他!”
“遵命!”下属一声回应,押着李伟送入了偏僻的单间牢房。
李伟满腹疑惑,却又无法言语。
将李伟押走后,毛镶眉头紧锁,此事真假难辨,但他确信多半是真的,这太符合朱元璋的风格了,筹划多年岂会只为对付胡惟庸?
眼下最紧迫的是速速告知陛下,希望陛下念及忠诚,不会对他下手。
毛骧站起身,环视属下,这些人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目光都集中在首领身上,等待指示。
“看好他,你们也不要再与他交谈,我去宫里向陛下禀报,回来之前,你们哪儿都别去。"
毛骧嘱咐道。
这几人顿时面露愁容,这等于也将他们软禁了,但他们不敢违抗,只能恭敬应允。
毛骧出门关门,又调派士兵把守,禁止进出,这才跨马直奔皇宫。
--------
毛骧抵达皇宫时,朱元璋刚结束早朝,在谨身殿稍作休憩,随后还有午朝和晚朝。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劳模,大明朝二百多年间,仅有崇祯皇帝能与其相比。
朱元璋正在用餐时,大太监徐寿进来通报。
“陛下,亲军督尉府的毛骧求见。"
朱元璋听后心中一动,料想昨夜突然入宫的怪人案情已有进展。
于是放下筷子说道:“让他进来。"
“臣领命。"
徐寿答应一声退出了大殿。
不久,毛骧匆匆步入,伏地叩拜:“臣参见圣上。"
“免礼,平身。"朱元璋摆手示意。
他原本规定臣子觐见不必总是跪拜,但这些下属总爱以此表忠心,动辄跪地叩首。
“谢陛下。"毛骧恭敬起身。
“昨晚那个小子交代出什么了吗?”朱元璋问。
“回陛下,有。"
毛骧恭敬回答,却未接着讲下去。
朱元璋微微一愣,心里已明白几分,随意挥了挥手:“都退下吧。"
此言一出,周围伺候的宫人太监纷纷行礼退出。
毛骧这才继续说道:“陛下,臣押下那人后尚未用刑,他便招认了。
只是他反复说自己来自六百年外的世界,起初臣以为荒唐,但后来提及胡惟庸之事。"
听到这里,朱元璋眼中闪过锐利的光:“哦?他怎么说?”
“他说他在史书里读到,胡惟庸意图丞相,陛下因此将其处死,并且……”
说到这里,毛骧咽了口唾沫,此事关乎生死,由不得他不紧张。
朱元璋淡然瞥了他一眼。
毛骧不敢隐瞒,直言道:“并且陛下借此机会,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世间再无丞相!”
朱元璋脸色骤变,内心震惊。
他对胡惟庸迟迟未动,朝中确实有智者生疑,但他们皆无法猜透他的用意,他的真正目的只有他自己知晓,他也从未告知他人,坚信无人能看穿。
毕竟废除丞相的事情,听来匪夷所思。
然而此时,这个莫名出现的怪人却一语道破他的心思,这怎能不令他震撼。
当然,他并不相信什么六百年后的荒诞之言,只觉得此人聪慧,或许通过某些线索猜到了他的心思,只是不明白他为何在这个紧要关头出现,究竟有何目的。
“他还说了别的什么?”朱元璋追问。
“臣得知此事后,立刻让人堵住他的嘴,关押起来,并派快骑禀报陛下。"毛骧低头答道。
“此事还有谁知情?”朱元璋语气低沉地问。
“除了臣,另外一名文书与三名将士得知此事,已被臣囚禁在牢中,臣已派人守着门口,禁止任何人进出。"
“嗯,你做得不错。"朱元璋微微颔首。
毛骧闻言稍感安心,看来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
“昨晚当值的两名侍卫如何了?”朱元璋接着问。
“那二人一口咬定没见到人进出,臣认为他们追随陛下已久,忠诚无二,应该可以信赖!”毛骧答道。
这两名侍卫同属亲军督尉府,皆为自家兄弟,能救一个算一个罢了。
朱元璋点头沉吟,多年布局终见成效。
胡惟庸虽权倾一时,但他身边那帮党羽,小部分是臣暗中安插的眼线,大部分不过是随风摇摆的墙头草,剩下几个愚钝至极的更是不足挂齿。
只要将罪名稳稳扣在他头上,便可顺势推翻宰相制度。
料想无人敢冒此风险反对,即便真有异议,杀之即可,无足为惧。
然而若消息提前泄露,那些文官很可能群起反抗,届时胡惟庸周围的墙头草或许会立刻变为坚定盟友。
即便如此,朱元璋自信有能力压制局势,但难免伤亡惨重,朝局必将动荡不安,这显然违背了他的初衷。
既然已有察觉,便不得不加快步伐了。
略作思考后,朱元璋说道:“时机成熟,该对胡惟庸动手了。
此外你带上那两名侍卫,把那人再送回来,然后……”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其余知情者,统统处决。"
毛骧心头一震,虽为手下几人性命惋惜,却不敢开口求情,能自保已是万幸。
“臣领旨。"
“嗯,此事切勿张扬,去办吧。"
“臣明白,臣告退。"
毛骧缓缓退出殿外,转身快步离去。
黄昏时分,李伟再次被秘密送回皇宫。
重新回到乾清宫,与昨日相比,少了背包,多了副镣铐。
这铁质镣铐沉重无比,远非现代合金材料可比,结实又笨重。
戴着它行走颇为不便。
此时大殿内仅剩李伟与朱元璋二人,其余人等均已退下。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玩着手下刚呈上的手机,正是从李伟身上搜出并一同送来的东西。
“你声称自己来自未来的世界?”朱元璋平静地询问。
“正是如此,陛下。
比如您手中的这个物件,它叫做手机,便是出自未来的世界。"
李伟如今说话已不像昨日那般莽撞,虽依旧不懂规矩,但态度稍显恭敬,有问必答。
“此物有何作用?”朱元璋追问。
“手机最核心的功能是通话,能够与极远之地的人交谈。"李伟回答。
朱元璋疑惑地打量着手中的这块小平板,不知是由何种材料制成:“竟有这般奇妙?让我试试。"
“这……”
李伟一时不知如何解释信号、通信服务商及信号塔之类的事,一句两句难以说清。
朱元璋以为被识破谎言,冷哼一声将手机放下。
“还有其他吗?”
“有,陛下。
我背包里全是未来之物,可一一为您展示。"
李伟急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