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二章:任务前奏
鼯鼠坐在凳子上,目送线人的本田摩托车疾驰而去。
他拿起线人打开的啤酒,甩着二郎腿说道:“这个刀老波,还真是谨慎呀。”
这个线人正式岩糯的军师,刀老波。
或许是出于谨慎,刀老波一口都没有喝鼯鼠给他打开的啤酒。但他喝了自己开的啤酒。
鼯鼠没有发现刀老波撒谎的痕迹,但这并不能代表自己可以相信他。
这绝对不正常。
他不相信谎言能逃脱他的双眼,但刀老波告诉他为什么做线人的理由不够充分。还有,说到独狼之死的时候,他的右手为什么攥紧啤酒瓶盖,直到手掌摊开时有个血红色的印痕?
鼯鼠一口将手中的啤酒喝光,然后上车离去。
鼯鼠找到镇上那家叫“卯喊”的旅馆,直接在门口停下货车。拿着那个破旧的编织袋走到前台。前台那个胖姑娘一看就是汉族人,无精打采地说了句“你好”,好像根本不想接这个生意。
这些乡下人,进城里讨活路,最终还不是把挣来的钱去买毒品?眼前这个人又瘦又黑,可能是个毒虫。
但进来了始终还是要接待,十分不情愿的说道:“带身份证了吗?”
鼯鼠伸手进裤子口袋摸索,什么都没摸出来,姑娘鄙夷地看着他,他露出一脸窘态——很多土著都没领身份证。
姑娘只能无奈的翻开登记簿,机械般地说道:“叫什么名字?住址?”
鼯鼠用汉话嘟囔着,把攥在手里的一张五角纸钞递过去。姑娘隐约听到发音,于是在登记簿上随便写了个名字,她盯着纸钞上歪歪扭扭写着“遮相分场五队”,这家伙不是土著,但是个如假包换的农场乡下汉人。
姑娘把登记簿举到鼯鼠面前:“在这按一下手印。”
鼯鼠拿着登记簿,用拇指在印台沾了一下,边按指印边迅速浏览了一下。打开的页面显示,这连续三天居然只有一个客人住过,他隐约记得这几天是泼水节,但每个地区的泼水节不在同一天,估计人都留在乡里过节。
卯喊宾馆属于国营,这类宾馆价格高,设施、服务极差。就算不是节日也没什么人住店。那些私人开的小旅社一半的价格,也不比这差。
鼯鼠唯唯诺诺地说他要二楼的房间,他知道二楼是后加的,有一个狭窄过道和五间房,每间房能住四个人。他付了四十块,告诉姑娘还有几个一起进城打工的老乡晚上到,要了二楼最靠里头的两间房。
房间是扁长型,过道建的很长很窄。
临街那边是一堵毛坯水泥墙,好像是为了保护过道里面的什么秘密,没有窗户,没开灯,白天过道也很暗,这正是他需要的环境。
他很熟练地摸到灯绳,忍不住笑了一下,他知道,当地所有二楼和楼梯拐角上的灯泡开关拉绳都莫名其妙地悬挂在楼上过道的中间。
他到了有两张上下架子床的房间,从编织袋里取出牧羊人的旧塑料袋,扔在地上,脱下运动服。再摸出一件从没佩戴过领章、褪了色的士兵军装、一条蓝色裤子、一对旧解放鞋放在床上。从编织袋最底下拿出两包没有画面的白纸盒香烟——西南一带比较流行这种包装的纸烟,通常农贸市场烟叶店能买到,烟盒是封着的。
他打开烟盒,把满盒香烟倒在床上。每盒烟只有三根烟卷是真烟,需要的时候可以递给人抽。其余十七根装满爆炸力很强的特制火药,他把六根真烟取出来了,然后把烟盒小心放在枕头下。
最后他掏出两根路上捡的软电线,这个编织袋就空空如也地完成了使命。
他进旅馆前用街上的公用电话打给北京,“乌鸦”会把他进入莽城的消息告诉其他三个人。然后其中某个人会为了某种利益通知岩糯,这个秘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他略有点忐忑不安地琢磨着,这个出卖他的人会是谁。
一小时后,鼯鼠走出房间,开动小货车直奔不远的一个小山坡。把车停在山坡背面,下车用手在松软的黄泥地上挖个浅坑,把装着破衣服的塑料袋埋好。
现在鼯鼠穿着两个兜的旧军装,一条卡其布做的、明显短了一大截的蓝色旧裤子,一双旧胶鞋,和当地人差不多黑瘦的脸,带着一副地摊上买的近视眼镜,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黄色的泥土,谁看都知道是个来镇上打工的邋遢乡下人。走在莽城破旧的街头,不会有人多看他一眼。
唯一的缺陷是他个头太高,他尽量微驼着后背,膝盖稍向前屈,这样看起来会矮五厘米。
他走回街道,确认没人跟踪后,闪进一家路边小文具店,买了一卷封箱胶、四盒大头针,特意问老板多要了两个小塑料袋。
他通过关卡前把带来的电子表放在桑塔纳上,一起滑进了水库——如果哨兵搜出旧军装,电子表肯定会露出破绽。现在看到文具店居然卖电子表,他花十五块钱买了一块号称防水的电子液晶表,往后的这些日子,他需要毫厘不差地计算时间。
他在街上无所事事地晃了一会,终于找到家渔具店。在莽城的几个水库,很多人从早到晚坐在水库边钓鱼。他进去看了看,有遮阳草帽、口罩、防水手套,其它都是鱼饵和渔具。他拿起一根能伸缩的鱼竿,估量了一下,又把鱼竿放下。
他知道玉温儿住的那个两层竹楼周边种满龙竹。
鼯鼠把躺在竹椅上、穿着白背心打盹的胖老板推醒,递给他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300个最大号的鱼钩和10卷各100米的钓鱼线。从来没有一个顾客买这么多东西,老板用计算器算完,鼯鼠先递上该付的三百块钱,又递过一张五十块纸币,说:“我多给点钱,麻烦你拿张纸,我画个图纸,你按我的想法帮忙捆好,我一会儿来取。”
胖老板看了看图纸,是鼯鼠用铅笔画的,两根30厘米长的木棍,用三种长度的鱼线把三百个鱼钩固定上去。他看不出这个穷鬼是干什么的,也看不出这个简陋的小装置有什么用。他看了看手里的票子,狐疑地看着客人,说道:“加工费十块钱足够了,不用那么多。”
鼯鼠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哎,这五十块钱不是加工费,是我给你的掩口费,你收了这钱,不能对任何人说见过我。”他向门外看了一眼,老板看到他眼中凶光毕露:“不要以貌取人,我这个装置的用处说出来吓死你。管不住嘴,对我不好,对你,更不好。”
老板弄明白了,这是个江洋大盗。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鼯鼠又饿了,萨罗的米线真的不管饱。
现在他在敌人的巢穴腹心,化妆得再好也不敢再招摇过市。他在杂货店买了点吃的,回到宾馆房间。胖姑娘在前台打电话,正聊得眉飞色舞,拿眼睛扫了他一眼,他谦卑地笑着闪进楼道。
他从白塑料袋掏出刚买的食物,把塑料袋装的快食面放进有点生锈的大搪瓷杯,拿起热水瓶冲进去,打开一小袋“涪陵榨菜”和一个瀛州罐头厂出的豆豉鲮鱼罐头,把两块钱一瓶的米酒灌进嘴巴。
这顿“午餐”简单可口,营养搭配平衡又充分。马上要干的事跟杀人越货没什么两样,搞不好还要负伤流血,他不敢不补充足够的能量。
他拿起线人打开的啤酒,甩着二郎腿说道:“这个刀老波,还真是谨慎呀。”
这个线人正式岩糯的军师,刀老波。
或许是出于谨慎,刀老波一口都没有喝鼯鼠给他打开的啤酒。但他喝了自己开的啤酒。
鼯鼠没有发现刀老波撒谎的痕迹,但这并不能代表自己可以相信他。
这绝对不正常。
他不相信谎言能逃脱他的双眼,但刀老波告诉他为什么做线人的理由不够充分。还有,说到独狼之死的时候,他的右手为什么攥紧啤酒瓶盖,直到手掌摊开时有个血红色的印痕?
鼯鼠一口将手中的啤酒喝光,然后上车离去。
鼯鼠找到镇上那家叫“卯喊”的旅馆,直接在门口停下货车。拿着那个破旧的编织袋走到前台。前台那个胖姑娘一看就是汉族人,无精打采地说了句“你好”,好像根本不想接这个生意。
这些乡下人,进城里讨活路,最终还不是把挣来的钱去买毒品?眼前这个人又瘦又黑,可能是个毒虫。
但进来了始终还是要接待,十分不情愿的说道:“带身份证了吗?”
鼯鼠伸手进裤子口袋摸索,什么都没摸出来,姑娘鄙夷地看着他,他露出一脸窘态——很多土著都没领身份证。
姑娘只能无奈的翻开登记簿,机械般地说道:“叫什么名字?住址?”
鼯鼠用汉话嘟囔着,把攥在手里的一张五角纸钞递过去。姑娘隐约听到发音,于是在登记簿上随便写了个名字,她盯着纸钞上歪歪扭扭写着“遮相分场五队”,这家伙不是土著,但是个如假包换的农场乡下汉人。
姑娘把登记簿举到鼯鼠面前:“在这按一下手印。”
鼯鼠拿着登记簿,用拇指在印台沾了一下,边按指印边迅速浏览了一下。打开的页面显示,这连续三天居然只有一个客人住过,他隐约记得这几天是泼水节,但每个地区的泼水节不在同一天,估计人都留在乡里过节。
卯喊宾馆属于国营,这类宾馆价格高,设施、服务极差。就算不是节日也没什么人住店。那些私人开的小旅社一半的价格,也不比这差。
鼯鼠唯唯诺诺地说他要二楼的房间,他知道二楼是后加的,有一个狭窄过道和五间房,每间房能住四个人。他付了四十块,告诉姑娘还有几个一起进城打工的老乡晚上到,要了二楼最靠里头的两间房。
房间是扁长型,过道建的很长很窄。
临街那边是一堵毛坯水泥墙,好像是为了保护过道里面的什么秘密,没有窗户,没开灯,白天过道也很暗,这正是他需要的环境。
他很熟练地摸到灯绳,忍不住笑了一下,他知道,当地所有二楼和楼梯拐角上的灯泡开关拉绳都莫名其妙地悬挂在楼上过道的中间。
他到了有两张上下架子床的房间,从编织袋里取出牧羊人的旧塑料袋,扔在地上,脱下运动服。再摸出一件从没佩戴过领章、褪了色的士兵军装、一条蓝色裤子、一对旧解放鞋放在床上。从编织袋最底下拿出两包没有画面的白纸盒香烟——西南一带比较流行这种包装的纸烟,通常农贸市场烟叶店能买到,烟盒是封着的。
他打开烟盒,把满盒香烟倒在床上。每盒烟只有三根烟卷是真烟,需要的时候可以递给人抽。其余十七根装满爆炸力很强的特制火药,他把六根真烟取出来了,然后把烟盒小心放在枕头下。
最后他掏出两根路上捡的软电线,这个编织袋就空空如也地完成了使命。
他进旅馆前用街上的公用电话打给北京,“乌鸦”会把他进入莽城的消息告诉其他三个人。然后其中某个人会为了某种利益通知岩糯,这个秘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他略有点忐忑不安地琢磨着,这个出卖他的人会是谁。
一小时后,鼯鼠走出房间,开动小货车直奔不远的一个小山坡。把车停在山坡背面,下车用手在松软的黄泥地上挖个浅坑,把装着破衣服的塑料袋埋好。
现在鼯鼠穿着两个兜的旧军装,一条卡其布做的、明显短了一大截的蓝色旧裤子,一双旧胶鞋,和当地人差不多黑瘦的脸,带着一副地摊上买的近视眼镜,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黄色的泥土,谁看都知道是个来镇上打工的邋遢乡下人。走在莽城破旧的街头,不会有人多看他一眼。
唯一的缺陷是他个头太高,他尽量微驼着后背,膝盖稍向前屈,这样看起来会矮五厘米。
他走回街道,确认没人跟踪后,闪进一家路边小文具店,买了一卷封箱胶、四盒大头针,特意问老板多要了两个小塑料袋。
他通过关卡前把带来的电子表放在桑塔纳上,一起滑进了水库——如果哨兵搜出旧军装,电子表肯定会露出破绽。现在看到文具店居然卖电子表,他花十五块钱买了一块号称防水的电子液晶表,往后的这些日子,他需要毫厘不差地计算时间。
他在街上无所事事地晃了一会,终于找到家渔具店。在莽城的几个水库,很多人从早到晚坐在水库边钓鱼。他进去看了看,有遮阳草帽、口罩、防水手套,其它都是鱼饵和渔具。他拿起一根能伸缩的鱼竿,估量了一下,又把鱼竿放下。
他知道玉温儿住的那个两层竹楼周边种满龙竹。
鼯鼠把躺在竹椅上、穿着白背心打盹的胖老板推醒,递给他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300个最大号的鱼钩和10卷各100米的钓鱼线。从来没有一个顾客买这么多东西,老板用计算器算完,鼯鼠先递上该付的三百块钱,又递过一张五十块纸币,说:“我多给点钱,麻烦你拿张纸,我画个图纸,你按我的想法帮忙捆好,我一会儿来取。”
胖老板看了看图纸,是鼯鼠用铅笔画的,两根30厘米长的木棍,用三种长度的鱼线把三百个鱼钩固定上去。他看不出这个穷鬼是干什么的,也看不出这个简陋的小装置有什么用。他看了看手里的票子,狐疑地看着客人,说道:“加工费十块钱足够了,不用那么多。”
鼯鼠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哎,这五十块钱不是加工费,是我给你的掩口费,你收了这钱,不能对任何人说见过我。”他向门外看了一眼,老板看到他眼中凶光毕露:“不要以貌取人,我这个装置的用处说出来吓死你。管不住嘴,对我不好,对你,更不好。”
老板弄明白了,这是个江洋大盗。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鼯鼠又饿了,萨罗的米线真的不管饱。
现在他在敌人的巢穴腹心,化妆得再好也不敢再招摇过市。他在杂货店买了点吃的,回到宾馆房间。胖姑娘在前台打电话,正聊得眉飞色舞,拿眼睛扫了他一眼,他谦卑地笑着闪进楼道。
他从白塑料袋掏出刚买的食物,把塑料袋装的快食面放进有点生锈的大搪瓷杯,拿起热水瓶冲进去,打开一小袋“涪陵榨菜”和一个瀛州罐头厂出的豆豉鲮鱼罐头,把两块钱一瓶的米酒灌进嘴巴。
这顿“午餐”简单可口,营养搭配平衡又充分。马上要干的事跟杀人越货没什么两样,搞不好还要负伤流血,他不敢不补充足够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