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李代桃僵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波澜不惊,阿茹娜以为一切就会在这样平静的日子中度过。
直到出嫁前的那一夜,宫婢给她端来一碗莲子羹。
她本不欲吃,但那宫婢说这是安懿贵太妃娘娘赏赐的,寓意婚姻甜蜜,连生贵子,这样的彩头,她又怎能不领受呢。
再次醒来,她只觉头痛欲裂,想要开口,却口焦舌燥,浑身酥软。
挣扎半晌,她的动静似乎惊动了锦帐外的宫婢,有人拨开床幔,柔声问道:“娘娘醒了么?”说着便去扶起阿茹娜。
“什么?”阿茹娜生怕自己听错,抓住那宫婢的手臂,急问:“你叫我什么?”
那宫婢眨眨眼,似乎觉得阿茹娜的反应不可思议,便道:“您是萱妃娘娘,奴称呼您作娘娘呀。”那宫女听她声音有些低哑,以为她病的有些糊涂了,便又解释道:“娘娘风寒未愈,陛下吩咐奴等小心伺候,请娘娘先行盥洗,奴再伺候娘娘用膳。”
阿茹娜大为震惊,登时觉得头晕脑胀,天旋地转,她极力分辩道:“我不晓得你到底在乱说什么,我没有染病,也不是你口中的萱妃,萱妃是其木格,我是阿茹娜,连王世子妃!”
这样的响动又惊动了更多的宫女,众人陆续簇拥到榻前,其中一个看似得脸的宫女近前去,冷声说道:“奴等都是新拨来伺候娘娘的,陛下说您是萱妃娘娘,奴等就只认您是萱妃娘娘。世子妃三日前已经出阁,娘娘因为感染风寒不能送妹子出嫁,陛下和太妃知道娘娘必会为此伤神,特命膳房备下蒙兀菜肴,以缓解娘娘愁绪。请允奴等先为娘娘梳洗,再用御膳。”
说罢这宫女便向其余几人使了眼色,两个机灵的宫婢走上前去,想要扶起阿茹娜。阿茹娜反应过来,一把将她们推开,自己跌跌撞撞奔了出去。
她踉踉跄跄走着,东歪西倒打量身边的一切,从这宫室的装潢布局来看,这里确实不是她之前待的宫室,待她跑到外头抬眼一看,那匾额上挂的是“惠福宫”,这几个字就好似一根根利针刺入她的眼里,疼得她几乎落泪,大概是迷药未散,大受刺激之下,她的脚下也似灌了铅,重得无法动弹,只得扶住宫墙喘气。
在这喘息的当口,她脑中陆续从那些零碎的片段里拼凑出一个梗概,简直匪夷所思,她气得浑身直发抖——自己竟被设局算计了!
正当她伤心苦恼之际,双手被人抓住了,是那些宫婢追上了她,半拉半扯企图将她请回屋里。
阿茹娜此刻又清醒了几分,心想:再跟这帮奴才纠缠下去也不是法子,他们不过受命于人,解铃还须系铃人。
情急之下,她忍不住呵斥:“放肆!既说我是皇妃,便是你们的主子了,是哪个不长心的教你们,竟也敢对主子动手动脚的,到底还有没有规矩了?”
宫婢们不料她突然发作,一番严词厉色下来,吓得众人立马松开手,立在原地都不敢作声。
阿茹娜挺直身子,转过身来,将方才对她冷言冷语的宫女上下打量一番,挑眉质问:“你是惠福宫的掌事宫女么?”
那宫女显然怔住,赶紧福了福身,恭声道:“奴婢桂芹给萱妃娘娘请安,奴婢是惠福宫的掌事宫女,请娘娘吩咐。”
阿茹娜头脑一热,有什么正想脱口而出,但转念之间,她紧紧咬住下唇,隐忍了好一阵,方轻轻吐出几个字:“没事,回去吧。”不待众人反应,她就自顾走回寝宫。
夕阳西下,转眼已到了掌灯时分。
沐浴之后,宫婢们给阿茹娜穿上了蜜合色宫妃寝衣,头发也新洗过,一头秀发乌得发亮,长长委地,像玄色的锦缎似的滑腻柔软,散发淡淡茉莉花香。
她坐在窗台前,对着一盆水仙怔怔发呆。
空气中却突然多了龙涎香的气息,她便知道是他来了。
“怎么朕来了你也不行礼?”依旧是那样不紧不慢的语调,仿佛这世间没有一样物事足以引起他的兴致。
她依旧定定瞧着那盆花,仿佛除了那盆花,也没什么能够引起她的注目。
皇帝的一只手抚上她的肩,那寝衣乃罗绡所制,轻薄如无物,她感到皇帝的手滚烫无比,不禁蹙了眉,微微偏过头。
皇帝在身后轻笑:“朕以为,论忍耐力,天下无有出吾右者,没有想到,你竟然比朕更能沉得住气。朕一直想,以你的犟劲,一定会跑到洪德宫去,对朕兴师问罪呢,结果你却乖乖忍了整整一日。”
阿茹娜转过半边脸,冷冷说道:“那就请陛下告诉我,我到底是谁?以哪一种身份去找您?”
皇帝另一只手也搭上她的肩,悠然道:“她们没有告诉你,你是朕的萱妃么?”
她猛一回头,狠狠瞪向皇帝,惠福宫内烛火通明,映照之下,她的一双妙目更是亮得黑白分明。
她一字一顿说道:“可我只知道自己是阿茹娜,是连王世子未过门的世子妃!”
阿茹娜感到皇帝搭在自己身上的双手骤然一紧,似要将她的肩头捏碎。
皇帝慢慢俯下身,将头抵在她的颈窝上,悠悠吸了口气,她身上的女儿香似乎是最醇郁的美酒,这样一吸便足够令他迷醉,连声音都变得幽缓:“你只怕是病糊涂了,朕怎么记得你的好姐姐阿茹娜,三天前已经出阁,今早朕还在德政殿接见了他们,新婚夫妻如胶似漆,‘郎才女貌’,啧啧,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呢。只可惜萱妃你身体抱恙,朕怕你劳累才没有差人通知,不然…你倒是能再跟你的姐姐见上一面。”
郎才女貌——刻下,这四字尖似利刃,狠狠剜在阿茹娜的心窝上。
皇帝蹭了蹭她的肩膀,低声一笑:“噢,是了。还有你的父亲,布日固德,闺女的婚事一毕,次日他已率众启程返回蒙兀,临行前,他还满面欣喜,对朕再三谢恩。那也是自然的,得了裴颍如此佳婿,更攀了皇帝的姻亲,够令他老怀安慰了,萱妃,你说是也不是?”
阿茹娜浑身一颤,用力推开皇帝,倏然站了起来退开数步,她想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才察觉自己不会骂人的汉话,不禁气得满脸通红,情急之下,只好指着他愤愤道:“你,你卑鄙!堂堂一个中原皇帝,手段如此下作,君夺臣妻,有歪伦常,伤风败俗,无耻!无耻!无耻!”她一连说了三个无耻,“无耻”就是她目前懂得的最恶毒的汉语。
皇帝好整以暇,瞧她气急败坏,气喘吁吁的模样,嘴角反倒勾笑起来:“爱妃,朕似乎记得,你们蒙兀女子,弟可娶嫂,子可娶庶母,这才是真正的颠倒纲常吧,如今不过是你们姐妹二人各配我们兄弟二人,各得其所,有何舛谬?更何况,先皇的指婚书以及朕的封妃旨上均是写着纳孟和汗布日固德之女,并没有指名道姓,爱妃怎么可以凭空指责朕失德呢?”
他渐渐敛起笑意,冷眉一挑,沉声道:“朕念你大病初愈,一时神志不清,姑且原谅你的口不择言,若你再胡言乱语下去,朕可要治你污蔑天子之罪。”
看着皇帝漫不经意却又将一切了然于胸的模样,阿茹娜满腔的怒火一分一分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不寒而栗的觉悟。
正是这一刻,她才自懵懂中领悟过来,初见那日,皇帝身上透出令她不安的气息,原来是这一股将人悄无声息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森厉与阴鸷。
中原人之所以能长踞群雄争霸的至尊地位,不落蒙兀的赤膊拼杀、明刀明枪的那一套,原来,眼前这种与生俱来的算计与伪诈才是致胜的根本。
这本性深藏到了骨子里,随心所欲变幻出一把把杀伤无形的利刃,冷不防将不知就里的人肆意鱼肉,甚至了结。
想到此处,阿茹娜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些颓败地撇过头去,不愿与他对峙,心中再有不甘与冤屈,又能为之奈何呢......
过得良久,她才轻叹一气,无奈道:“您知道实情不是这个样子,可您偏要这样说,又有什么法子。这里是中原,是你们汉人的地方,我说不过您,您更是中原的皇帝,天下之主,更不容我辩驳。”
皇帝闻言,颇有些意外地轻笑起来:“听你这样说,到底是想通了,晓得自己是朕的妃子了?”
皇帝正要靠近,却被阿茹娜眼角的余光所瞥见,她刹那间吓得花容变色,又一连退了数步,急道:“我虽是无知女子,亦知道君上至尊。臣敬君而君不悔臣,请求陛下体察小女子之志,不要将‘爱妃’‘妃子’挂在口头,使小女子得存仅有的一点清白,若是如此,小女子仍敬重陛下,愿意终身老死后宫而不作多言。”
这话声音不大,但呖呖分明,透着不容反驳的决心,皇帝听了不由愠怒中生,不悦道:“这话倒教人听了糊涂,言下之意,你是既要派头,又要名节?你封妃的御书就好好的锁在偏殿,后宫的女子,名正言顺的内命妇,朕去亲近,倒成了强夺妇志的昏君,欺辱臣属的庸主?照你的说法,合该给你塑碑立庙,成全你的贞洁大义。”
听他如此羞辱,阿茹娜一口银牙快将咬碎,委屈得几乎要滴出泪来。
窘迫间,她心思蘧然一转,目光凛然起来,昂首与之对视,正色问道:“敢问陛下,小妹其木格与世子当真情谊甚笃么?他们夫妻之间如此和睦,应当十分有助于皇室与蒙兀的结谊吧?我只是区区拥彗之妇,卑如草芥,不值君王顾虑,万望俱实以告。”
皇帝见她神色如此,微一怔住,眸光轻转,淡淡道:“不错,你应当清楚,匹配宗室乃先皇对尔等一族归降的嘉奖。追尊乃族祖辈,将你姊妹纳为御命妇与宗室正妻,授孟和汗中原王爵,使他入朝为臣,对外为王,皇宠殊异,已经令其大大有别于其他原野部落首领。贵太妃与朕甚至特意隆重其事,厚赐丰赏。圣恩之下,你的父亲、裴颍与令妹可比你识时务、懂大体得多。”
皇帝瞧她默不作声,似有所思,寻思她大约能听得进去,又放软了些口气,继而道:“朕也是知道的,世间女子大多顾惜名分,但凡能作正室,便是嫁与村夫亦不作诸侯妾,可你细想想,诸侯统领一方不过是一朝人臣,诸侯之妾当然只作枕席生育之功。帝王妾妃之职却是不同,天下至高莫若天家,后庭御妇同比前朝公卿,你居妃位,列比九卿,可面君谏君辅君,令妹虽贵为世子妃,却属外命妇,如有陈述,只得通过其夫家进言,如何能及你直面朕躬。就连会面之时,令妹乃至连王都要向你行礼,敬称你一声娘娘。”
皇帝微微一笑:“况且,朕贯向怜香惜玉,爱卿月貌莺音,令人观之不足,百听不厌,无论乃父及族人日后有何种冒犯,何种过错,但凡爱卿进言,朕自当多加斟酌,不会令卿为难。朕把话说到这份上,孰轻孰重,你如此聪慧,应当明白。”
他一壁滔滔不绝,阿茹娜心中一壁暗自思量,正当皇帝以为她要服软之际,却不料她一举拔下鬓边的金簪对向自己咽喉,道:“既然宗室里有舍妹维系,她与世子情投意合,姻缘美满,父汗又忠心为国,请陛下恕小女子一人不识抬举,无福承受圣恩。宫里多的是碧鬟红袖,妍姿艳质,我虽不知陛下在作何谋算,但你我心知肚明,我本不该在这宫里,可既如今我既在这里,陛下也没有要放我的意思,我只恳求陛下,高抬贵手,大发慈悲,当我是这宫中一个摆设,一抹衰草也罢,任我在这宫里自生自灭了却余生。陛下胸怀天下,明见万里,是旷古少有的圣主,请不要因为我的不识抬举而迁怒蒙兀,还望陛下一如既往看重父汗,爱惜蒙兀子民。”
这举动令皇帝颇有些始料未及,眸中现出一丝微澜,但不过转眼功夫,他脸色一沉,忽如罩了一层寒霜。
他举手“啪啪”两下拍掌,唇间牵出一丝讥笑,道:“精彩,精彩!可真是难得一见呐,从谩骂到称颂都从你一张嘴里出来,怎么,朕不是君夺臣妻的昏君么?现在又成了你口中的明君了?承你贵言,朕当之无愧!只可惜了,任朕如何清明也改不了后宫的规矩,看来你并不晓得妃嫔自裁是重罪,一簪子下去,你是解脱了,你的母族可是要受牵连的。”
阿茹娜一瞬不瞬盯住皇帝,一刻不敢松懈,就连簪子刺破了肌肤渗出血滴,她都丝毫未觉。
她道:“我是知道的,也并未打算以此自尽,这小小的簪子虽不能助我解脱尘世,却可以助我解脱眼前的困扰,只消将它轻轻划破我的脸,陛下就晓得我的意志,将来也不愿再瞧我的无盐之貌了。”
阿茹娜嘴上说得如此决绝,可看向皇帝峻冽如冰的眼神时,还是无法克制打从心底里生出的颤栗。
她有些慌乱地将眼睛一闭,将那带血的簪子从脖颈移近吹弹可破的脸颊,不过,当那簪尖抵近肌肤,颊边传来一点冰凉与渐重的刺痛,她的心底还是禁不住一抖。
不过很快,她用力吸了口气,下了很大的决心,正要发狠将簪子划入肌肤,却听得皇帝忽然狞笑起来,那笑声响亮贯耳,十分骇人。
阿茹娜陡然一惊,倏忽睁开眼来。
只见皇帝漆目微眯,眸光幽冷,边张狂笑着,边用一种十分古怪的神色狠狠盯住她,仿佛她做了什么天大的蠢事一般可笑至极。
这一切分明不是她的错,那目光却瞧得她心底直发怵,甚至让她无端生出几分莫名的卑怯。
这一晃神,那簪子也没抓稳,从她颤抖的手中滑脱,“叮咚”落地。
见她一副被吓得不轻的模样,他止了笑,眸转蔑然,道:“啧啧啧,亏朕先前还看重你有几分胆识与辩才,这样看来,你也不过是庸昧贪生之辈。”
阿茹娜似被这话扇了一个巴掌,脸上火辣辣的,愣在原地,脑中一片空白。
皇帝凤目轻转,似笑非笑道:“言明在先,你舍得你的花容月貌便只管下手,但凡你有一息尚存,朕依旧会来找你,直到你心甘情愿做朕的妃子,只可惜,到时候你再也没有对峙的本钱了。”
他边说着边打量轻轻发颤的阿茹娜,眼里尽是嘲弄之色:“怕不是……要再卸一条胳膊,还是削去半个鼻子吧?何苦脏了簪子,利器锋刃朕多的是,宝库里随便挑,保管够用。”
说罢此话,皇帝冷哼一声,转身拂袖而去。
皇帝的言语举止令人费解,阿茹娜在忧戚不安中艰难度过了四五日,没有一刻不惶恐觳觫。
后来,皇帝始终未再度现身,这才逐渐稳下心来。
她又料想,既然皇帝不来,怕已将她弃如敝履,于是命宫婢将惠福宫用作接驾的御用之物都收拾出来交回尚宫局,她想以后都是用不着的。
再有,她不允许宫婢们再叫她萱妃娘娘,叫她姑娘,公主或主子都是可以的,就是不能喊她娘娘,若再有一个人将她当做妃子,她就节了朝食,再叫一次,更节哺食。
起初众仆不以为意,过了四日,她开始滴水不沾,这样又生生多熬了三四日,宫婢们才晓得她是较真的,都不敢擅作主张,立马向皇帝身边的内官秦聪呈报。
彼时皇帝正在批阅奏章,闻言,不过微抬眼角,稍作沉吟,便淡淡道:“奴才不懂伺候主子,统统杖责二十,罚俸半年,掌事宫女、太监罚俸加倍。”
“……萱妃久病不愈,食欲不振,主治的医官和御厨照料失当,也罚俸半年,杖责二十。萱妃身子疲弱,不服中原水土,赐蒙兀膳食一席,再赐浴海棠汤,以兹调养。”
说罢,他低眉读了几行文书,仿佛想起什么,又道:“是哪几个不长心眼的糊涂东西敢擅自交还接驾物品的,脑子不好使,留着手有何用,都给好好拶了。”
这话说得很轻,秦聪在一旁却听得仔细,不禁浑身一颤。
他素知这皇帝喜怒无常,机警如他更不敢多加唇舌,领了旨便往外退,却在转身的当系,听得皇帝在身后低声轻笑,用几乎低不可闻的声音自顾自说:“牙尖嘴利的小老虎,看朕如何将你的小牙一只一只拔光。”
直到出嫁前的那一夜,宫婢给她端来一碗莲子羹。
她本不欲吃,但那宫婢说这是安懿贵太妃娘娘赏赐的,寓意婚姻甜蜜,连生贵子,这样的彩头,她又怎能不领受呢。
再次醒来,她只觉头痛欲裂,想要开口,却口焦舌燥,浑身酥软。
挣扎半晌,她的动静似乎惊动了锦帐外的宫婢,有人拨开床幔,柔声问道:“娘娘醒了么?”说着便去扶起阿茹娜。
“什么?”阿茹娜生怕自己听错,抓住那宫婢的手臂,急问:“你叫我什么?”
那宫婢眨眨眼,似乎觉得阿茹娜的反应不可思议,便道:“您是萱妃娘娘,奴称呼您作娘娘呀。”那宫女听她声音有些低哑,以为她病的有些糊涂了,便又解释道:“娘娘风寒未愈,陛下吩咐奴等小心伺候,请娘娘先行盥洗,奴再伺候娘娘用膳。”
阿茹娜大为震惊,登时觉得头晕脑胀,天旋地转,她极力分辩道:“我不晓得你到底在乱说什么,我没有染病,也不是你口中的萱妃,萱妃是其木格,我是阿茹娜,连王世子妃!”
这样的响动又惊动了更多的宫女,众人陆续簇拥到榻前,其中一个看似得脸的宫女近前去,冷声说道:“奴等都是新拨来伺候娘娘的,陛下说您是萱妃娘娘,奴等就只认您是萱妃娘娘。世子妃三日前已经出阁,娘娘因为感染风寒不能送妹子出嫁,陛下和太妃知道娘娘必会为此伤神,特命膳房备下蒙兀菜肴,以缓解娘娘愁绪。请允奴等先为娘娘梳洗,再用御膳。”
说罢这宫女便向其余几人使了眼色,两个机灵的宫婢走上前去,想要扶起阿茹娜。阿茹娜反应过来,一把将她们推开,自己跌跌撞撞奔了出去。
她踉踉跄跄走着,东歪西倒打量身边的一切,从这宫室的装潢布局来看,这里确实不是她之前待的宫室,待她跑到外头抬眼一看,那匾额上挂的是“惠福宫”,这几个字就好似一根根利针刺入她的眼里,疼得她几乎落泪,大概是迷药未散,大受刺激之下,她的脚下也似灌了铅,重得无法动弹,只得扶住宫墙喘气。
在这喘息的当口,她脑中陆续从那些零碎的片段里拼凑出一个梗概,简直匪夷所思,她气得浑身直发抖——自己竟被设局算计了!
正当她伤心苦恼之际,双手被人抓住了,是那些宫婢追上了她,半拉半扯企图将她请回屋里。
阿茹娜此刻又清醒了几分,心想:再跟这帮奴才纠缠下去也不是法子,他们不过受命于人,解铃还须系铃人。
情急之下,她忍不住呵斥:“放肆!既说我是皇妃,便是你们的主子了,是哪个不长心的教你们,竟也敢对主子动手动脚的,到底还有没有规矩了?”
宫婢们不料她突然发作,一番严词厉色下来,吓得众人立马松开手,立在原地都不敢作声。
阿茹娜挺直身子,转过身来,将方才对她冷言冷语的宫女上下打量一番,挑眉质问:“你是惠福宫的掌事宫女么?”
那宫女显然怔住,赶紧福了福身,恭声道:“奴婢桂芹给萱妃娘娘请安,奴婢是惠福宫的掌事宫女,请娘娘吩咐。”
阿茹娜头脑一热,有什么正想脱口而出,但转念之间,她紧紧咬住下唇,隐忍了好一阵,方轻轻吐出几个字:“没事,回去吧。”不待众人反应,她就自顾走回寝宫。
夕阳西下,转眼已到了掌灯时分。
沐浴之后,宫婢们给阿茹娜穿上了蜜合色宫妃寝衣,头发也新洗过,一头秀发乌得发亮,长长委地,像玄色的锦缎似的滑腻柔软,散发淡淡茉莉花香。
她坐在窗台前,对着一盆水仙怔怔发呆。
空气中却突然多了龙涎香的气息,她便知道是他来了。
“怎么朕来了你也不行礼?”依旧是那样不紧不慢的语调,仿佛这世间没有一样物事足以引起他的兴致。
她依旧定定瞧着那盆花,仿佛除了那盆花,也没什么能够引起她的注目。
皇帝的一只手抚上她的肩,那寝衣乃罗绡所制,轻薄如无物,她感到皇帝的手滚烫无比,不禁蹙了眉,微微偏过头。
皇帝在身后轻笑:“朕以为,论忍耐力,天下无有出吾右者,没有想到,你竟然比朕更能沉得住气。朕一直想,以你的犟劲,一定会跑到洪德宫去,对朕兴师问罪呢,结果你却乖乖忍了整整一日。”
阿茹娜转过半边脸,冷冷说道:“那就请陛下告诉我,我到底是谁?以哪一种身份去找您?”
皇帝另一只手也搭上她的肩,悠然道:“她们没有告诉你,你是朕的萱妃么?”
她猛一回头,狠狠瞪向皇帝,惠福宫内烛火通明,映照之下,她的一双妙目更是亮得黑白分明。
她一字一顿说道:“可我只知道自己是阿茹娜,是连王世子未过门的世子妃!”
阿茹娜感到皇帝搭在自己身上的双手骤然一紧,似要将她的肩头捏碎。
皇帝慢慢俯下身,将头抵在她的颈窝上,悠悠吸了口气,她身上的女儿香似乎是最醇郁的美酒,这样一吸便足够令他迷醉,连声音都变得幽缓:“你只怕是病糊涂了,朕怎么记得你的好姐姐阿茹娜,三天前已经出阁,今早朕还在德政殿接见了他们,新婚夫妻如胶似漆,‘郎才女貌’,啧啧,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呢。只可惜萱妃你身体抱恙,朕怕你劳累才没有差人通知,不然…你倒是能再跟你的姐姐见上一面。”
郎才女貌——刻下,这四字尖似利刃,狠狠剜在阿茹娜的心窝上。
皇帝蹭了蹭她的肩膀,低声一笑:“噢,是了。还有你的父亲,布日固德,闺女的婚事一毕,次日他已率众启程返回蒙兀,临行前,他还满面欣喜,对朕再三谢恩。那也是自然的,得了裴颍如此佳婿,更攀了皇帝的姻亲,够令他老怀安慰了,萱妃,你说是也不是?”
阿茹娜浑身一颤,用力推开皇帝,倏然站了起来退开数步,她想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才察觉自己不会骂人的汉话,不禁气得满脸通红,情急之下,只好指着他愤愤道:“你,你卑鄙!堂堂一个中原皇帝,手段如此下作,君夺臣妻,有歪伦常,伤风败俗,无耻!无耻!无耻!”她一连说了三个无耻,“无耻”就是她目前懂得的最恶毒的汉语。
皇帝好整以暇,瞧她气急败坏,气喘吁吁的模样,嘴角反倒勾笑起来:“爱妃,朕似乎记得,你们蒙兀女子,弟可娶嫂,子可娶庶母,这才是真正的颠倒纲常吧,如今不过是你们姐妹二人各配我们兄弟二人,各得其所,有何舛谬?更何况,先皇的指婚书以及朕的封妃旨上均是写着纳孟和汗布日固德之女,并没有指名道姓,爱妃怎么可以凭空指责朕失德呢?”
他渐渐敛起笑意,冷眉一挑,沉声道:“朕念你大病初愈,一时神志不清,姑且原谅你的口不择言,若你再胡言乱语下去,朕可要治你污蔑天子之罪。”
看着皇帝漫不经意却又将一切了然于胸的模样,阿茹娜满腔的怒火一分一分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不寒而栗的觉悟。
正是这一刻,她才自懵懂中领悟过来,初见那日,皇帝身上透出令她不安的气息,原来是这一股将人悄无声息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森厉与阴鸷。
中原人之所以能长踞群雄争霸的至尊地位,不落蒙兀的赤膊拼杀、明刀明枪的那一套,原来,眼前这种与生俱来的算计与伪诈才是致胜的根本。
这本性深藏到了骨子里,随心所欲变幻出一把把杀伤无形的利刃,冷不防将不知就里的人肆意鱼肉,甚至了结。
想到此处,阿茹娜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些颓败地撇过头去,不愿与他对峙,心中再有不甘与冤屈,又能为之奈何呢......
过得良久,她才轻叹一气,无奈道:“您知道实情不是这个样子,可您偏要这样说,又有什么法子。这里是中原,是你们汉人的地方,我说不过您,您更是中原的皇帝,天下之主,更不容我辩驳。”
皇帝闻言,颇有些意外地轻笑起来:“听你这样说,到底是想通了,晓得自己是朕的妃子了?”
皇帝正要靠近,却被阿茹娜眼角的余光所瞥见,她刹那间吓得花容变色,又一连退了数步,急道:“我虽是无知女子,亦知道君上至尊。臣敬君而君不悔臣,请求陛下体察小女子之志,不要将‘爱妃’‘妃子’挂在口头,使小女子得存仅有的一点清白,若是如此,小女子仍敬重陛下,愿意终身老死后宫而不作多言。”
这话声音不大,但呖呖分明,透着不容反驳的决心,皇帝听了不由愠怒中生,不悦道:“这话倒教人听了糊涂,言下之意,你是既要派头,又要名节?你封妃的御书就好好的锁在偏殿,后宫的女子,名正言顺的内命妇,朕去亲近,倒成了强夺妇志的昏君,欺辱臣属的庸主?照你的说法,合该给你塑碑立庙,成全你的贞洁大义。”
听他如此羞辱,阿茹娜一口银牙快将咬碎,委屈得几乎要滴出泪来。
窘迫间,她心思蘧然一转,目光凛然起来,昂首与之对视,正色问道:“敢问陛下,小妹其木格与世子当真情谊甚笃么?他们夫妻之间如此和睦,应当十分有助于皇室与蒙兀的结谊吧?我只是区区拥彗之妇,卑如草芥,不值君王顾虑,万望俱实以告。”
皇帝见她神色如此,微一怔住,眸光轻转,淡淡道:“不错,你应当清楚,匹配宗室乃先皇对尔等一族归降的嘉奖。追尊乃族祖辈,将你姊妹纳为御命妇与宗室正妻,授孟和汗中原王爵,使他入朝为臣,对外为王,皇宠殊异,已经令其大大有别于其他原野部落首领。贵太妃与朕甚至特意隆重其事,厚赐丰赏。圣恩之下,你的父亲、裴颍与令妹可比你识时务、懂大体得多。”
皇帝瞧她默不作声,似有所思,寻思她大约能听得进去,又放软了些口气,继而道:“朕也是知道的,世间女子大多顾惜名分,但凡能作正室,便是嫁与村夫亦不作诸侯妾,可你细想想,诸侯统领一方不过是一朝人臣,诸侯之妾当然只作枕席生育之功。帝王妾妃之职却是不同,天下至高莫若天家,后庭御妇同比前朝公卿,你居妃位,列比九卿,可面君谏君辅君,令妹虽贵为世子妃,却属外命妇,如有陈述,只得通过其夫家进言,如何能及你直面朕躬。就连会面之时,令妹乃至连王都要向你行礼,敬称你一声娘娘。”
皇帝微微一笑:“况且,朕贯向怜香惜玉,爱卿月貌莺音,令人观之不足,百听不厌,无论乃父及族人日后有何种冒犯,何种过错,但凡爱卿进言,朕自当多加斟酌,不会令卿为难。朕把话说到这份上,孰轻孰重,你如此聪慧,应当明白。”
他一壁滔滔不绝,阿茹娜心中一壁暗自思量,正当皇帝以为她要服软之际,却不料她一举拔下鬓边的金簪对向自己咽喉,道:“既然宗室里有舍妹维系,她与世子情投意合,姻缘美满,父汗又忠心为国,请陛下恕小女子一人不识抬举,无福承受圣恩。宫里多的是碧鬟红袖,妍姿艳质,我虽不知陛下在作何谋算,但你我心知肚明,我本不该在这宫里,可既如今我既在这里,陛下也没有要放我的意思,我只恳求陛下,高抬贵手,大发慈悲,当我是这宫中一个摆设,一抹衰草也罢,任我在这宫里自生自灭了却余生。陛下胸怀天下,明见万里,是旷古少有的圣主,请不要因为我的不识抬举而迁怒蒙兀,还望陛下一如既往看重父汗,爱惜蒙兀子民。”
这举动令皇帝颇有些始料未及,眸中现出一丝微澜,但不过转眼功夫,他脸色一沉,忽如罩了一层寒霜。
他举手“啪啪”两下拍掌,唇间牵出一丝讥笑,道:“精彩,精彩!可真是难得一见呐,从谩骂到称颂都从你一张嘴里出来,怎么,朕不是君夺臣妻的昏君么?现在又成了你口中的明君了?承你贵言,朕当之无愧!只可惜了,任朕如何清明也改不了后宫的规矩,看来你并不晓得妃嫔自裁是重罪,一簪子下去,你是解脱了,你的母族可是要受牵连的。”
阿茹娜一瞬不瞬盯住皇帝,一刻不敢松懈,就连簪子刺破了肌肤渗出血滴,她都丝毫未觉。
她道:“我是知道的,也并未打算以此自尽,这小小的簪子虽不能助我解脱尘世,却可以助我解脱眼前的困扰,只消将它轻轻划破我的脸,陛下就晓得我的意志,将来也不愿再瞧我的无盐之貌了。”
阿茹娜嘴上说得如此决绝,可看向皇帝峻冽如冰的眼神时,还是无法克制打从心底里生出的颤栗。
她有些慌乱地将眼睛一闭,将那带血的簪子从脖颈移近吹弹可破的脸颊,不过,当那簪尖抵近肌肤,颊边传来一点冰凉与渐重的刺痛,她的心底还是禁不住一抖。
不过很快,她用力吸了口气,下了很大的决心,正要发狠将簪子划入肌肤,却听得皇帝忽然狞笑起来,那笑声响亮贯耳,十分骇人。
阿茹娜陡然一惊,倏忽睁开眼来。
只见皇帝漆目微眯,眸光幽冷,边张狂笑着,边用一种十分古怪的神色狠狠盯住她,仿佛她做了什么天大的蠢事一般可笑至极。
这一切分明不是她的错,那目光却瞧得她心底直发怵,甚至让她无端生出几分莫名的卑怯。
这一晃神,那簪子也没抓稳,从她颤抖的手中滑脱,“叮咚”落地。
见她一副被吓得不轻的模样,他止了笑,眸转蔑然,道:“啧啧啧,亏朕先前还看重你有几分胆识与辩才,这样看来,你也不过是庸昧贪生之辈。”
阿茹娜似被这话扇了一个巴掌,脸上火辣辣的,愣在原地,脑中一片空白。
皇帝凤目轻转,似笑非笑道:“言明在先,你舍得你的花容月貌便只管下手,但凡你有一息尚存,朕依旧会来找你,直到你心甘情愿做朕的妃子,只可惜,到时候你再也没有对峙的本钱了。”
他边说着边打量轻轻发颤的阿茹娜,眼里尽是嘲弄之色:“怕不是……要再卸一条胳膊,还是削去半个鼻子吧?何苦脏了簪子,利器锋刃朕多的是,宝库里随便挑,保管够用。”
说罢此话,皇帝冷哼一声,转身拂袖而去。
皇帝的言语举止令人费解,阿茹娜在忧戚不安中艰难度过了四五日,没有一刻不惶恐觳觫。
后来,皇帝始终未再度现身,这才逐渐稳下心来。
她又料想,既然皇帝不来,怕已将她弃如敝履,于是命宫婢将惠福宫用作接驾的御用之物都收拾出来交回尚宫局,她想以后都是用不着的。
再有,她不允许宫婢们再叫她萱妃娘娘,叫她姑娘,公主或主子都是可以的,就是不能喊她娘娘,若再有一个人将她当做妃子,她就节了朝食,再叫一次,更节哺食。
起初众仆不以为意,过了四日,她开始滴水不沾,这样又生生多熬了三四日,宫婢们才晓得她是较真的,都不敢擅作主张,立马向皇帝身边的内官秦聪呈报。
彼时皇帝正在批阅奏章,闻言,不过微抬眼角,稍作沉吟,便淡淡道:“奴才不懂伺候主子,统统杖责二十,罚俸半年,掌事宫女、太监罚俸加倍。”
“……萱妃久病不愈,食欲不振,主治的医官和御厨照料失当,也罚俸半年,杖责二十。萱妃身子疲弱,不服中原水土,赐蒙兀膳食一席,再赐浴海棠汤,以兹调养。”
说罢,他低眉读了几行文书,仿佛想起什么,又道:“是哪几个不长心眼的糊涂东西敢擅自交还接驾物品的,脑子不好使,留着手有何用,都给好好拶了。”
这话说得很轻,秦聪在一旁却听得仔细,不禁浑身一颤。
他素知这皇帝喜怒无常,机警如他更不敢多加唇舌,领了旨便往外退,却在转身的当系,听得皇帝在身后低声轻笑,用几乎低不可闻的声音自顾自说:“牙尖嘴利的小老虎,看朕如何将你的小牙一只一只拔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