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馆娃迷情(敌国爱恨)
月光如霜,浸透姑苏台的琉璃瓦。西施跪坐在青铜榻前,指尖的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夫差的眉峰紧蹙,冷汗浸透了绣着饕餮纹的丝质中衣,喉间溢出压抑的**。这是她入吴宫的第三十七日,终于等来为吴王诊治头痛症的机会。
“大王可知,郑国有种''子午流注''针法?“她的声线如越地丝绸般柔滑,银针却精准刺入百会穴,“当年郑穆公的长女曾用此法治愈周王的头风。“夫差猛然睁眼,浑浊的瞳孔里闪过惊惶:“你......怎会知道郑姬?“西施垂眸掩饰眼底波动。她当然知道郑姬——郑穆公之女、郑国第一美人,也是她未曾谋面的姑母。二十年前,姑母以联姻之名入吴,却在嫁予夫差的第三年暴毙。越王宫的密卷里记载着,郑姬之死与吴国青铜器上的神秘纹路有关,而她颈间的羊脂玉佩,正是解开谜团的钥匙。
银针在风府穴轻轻转动,夫差的神情逐渐松弛。西施听见他喉间溢出破碎的呓语:“郑儿......孤不该信那巫祝之言......你颈间的血,竟比越地的朱砂还艳......“她的指尖骤然发冷。密卷里提到,郑姬死于“邪祟附身“的罪名,被剜去双目的尸体葬在姑苏台下。此刻夫差的梦呓,却暗示着更深的隐情。更令她心悸的是,夫差枕下露出半块玉佩,羊脂白玉的纹路竟与她藏在衣襟里的那枚**identical**——同样刻着古篆“郑“字,同样在边缘处有三道刀刻的伤痕。
“王后娘娘?“侍女的轻声提醒惊破思绪。西施连忙收敛神色,却在拔针时瞥见夫差左臂的刺青——一条缠绕青铜鼎的赤蛇,与越王允常藏在书房的青铜剑纹路别无二致。
子夜时分,西施潜入夫差的书房。青铜灯台投射出诡异的阴影,墙面上的《禹贡九州图》被朱砂圈出郑国旧地。她在暗格里找到一卷残旧的丝帛,褪色的字迹里渗透着暗红:“王以吴越之剑铸鼎,鼎成之日,郑姬血祭......“身后突然响起衣袂声。夫差倚在门框上,手里把玩着那对玉佩:“寡人的郑姬,临死前说越人会用巫蛊之术颠覆吴国。她至死不知,孤才是最大的巫蛊。“
西施攥紧袖中的短剑。月光穿过夫差头顶的玉冠,在他额角的皱纹里投下蛛网般的阴影。她忽然想起越使范蠡的叮嘱:“郑姬之死,是吴国青铜器秘铸之法的钥匙。“而此刻夫差手中的玉佩,正与她的那枚严丝合缝,拼出完整的青铜鼎纹。
“知道为何选你入吴吗?“夫差逼近一步,玉佩相击发出清越之声,“你与郑姬有七分相似,尤其是这双眼睛——当年孤剜去她的双目,只为让她再也看不见郑国的方向。“
西施后背抵上冰冷的青铜鼎,指尖触到鼎身凸起的纹路。那是一幅星图,与越地流传的“吴越分野“之说暗合。忽然间,她想起姑母的侍女曾传下的歌谣:“郑女织素,吴越铸兵,鼎成之日,血沃南疆。“夫差的指尖掠过她的眉梢:“郑姬临死前诅咒,说她的血会顺着鼎纹流回郑国。孤现在才明白,原来诅咒早已应验——你颈间的玉佩,是郑姬用自己的血沁了三年的祭器。“
窗外突然传来金铁交鸣。西施趁机将短剑抵住夫差咽喉,却见他眼中闪过癫狂的笑意:“杀了孤吧!吴国的青铜器秘铸之法,早已随郑姬的血渗入鼎中。你们越人以为得了神器,却不知每铸一剑,就多一条郑国冤魂!“鼎身突然发出嗡鸣。西施这才惊觉,鼎内刻满了密密麻麻的郑国文字,每一笔都是用鲜血写成的诅咒。她的玉佩开始发烫,与夫差手中的半块玉佩共鸣,鼎中竟浮现出姑母临终前的影像——郑姬双目空洞,颈间血流如注,手中紧攥着半块玉佩,上面染着未干的朱砂。
“原来......你是她的血脉。“夫差的声音突然柔和,“当年孤剜去她的眼睛,是为了让她不再看郑国的月亮。现在才知道,有些月光,是剜不掉的。“
越王宫的密室里,范蠡望着拼合完整的玉佩,脸色骤然惨白:“这是郑国的''血魂鼎''纹,每一道都是用活人血祭刻成。当年郑姬用自己的血改良了吴越的铸剑之法,却被夫差当作邪祟......“西施凝视着鼎内的星图,忽然想起夫差咽气前的低语:“郑姬的血,能让青铜剑削铁如泥,却也让吴越的剑刃永远带着郑国的诅咒。“她轻抚过鼎纹,指尖沾上暗红的锈迹——那不是铜锈,而是凝固千年的血。
殿外传来战鼓轰鸣。越国的工匠正在用从吴国缴获的青铜器铸造利剑,炉中火焰映红了天际,仿佛当年姑苏台的那场大火。西施握紧玉佩,听见远处传来隐约的歌谣,那是郑国遗民在哀悼亡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鼎中的星图突然发出幽光,映出姑母郑姬的脸。她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吴越争霸的棋子,而是郑国复仇的活容器——姑母用生命种下的诅咒,终将顺着吴越的剑刃,让两个不可一世的霸主国,为郑国的血债陪葬。
“大王可知,郑国有种''子午流注''针法?“她的声线如越地丝绸般柔滑,银针却精准刺入百会穴,“当年郑穆公的长女曾用此法治愈周王的头风。“夫差猛然睁眼,浑浊的瞳孔里闪过惊惶:“你......怎会知道郑姬?“西施垂眸掩饰眼底波动。她当然知道郑姬——郑穆公之女、郑国第一美人,也是她未曾谋面的姑母。二十年前,姑母以联姻之名入吴,却在嫁予夫差的第三年暴毙。越王宫的密卷里记载着,郑姬之死与吴国青铜器上的神秘纹路有关,而她颈间的羊脂玉佩,正是解开谜团的钥匙。
银针在风府穴轻轻转动,夫差的神情逐渐松弛。西施听见他喉间溢出破碎的呓语:“郑儿......孤不该信那巫祝之言......你颈间的血,竟比越地的朱砂还艳......“她的指尖骤然发冷。密卷里提到,郑姬死于“邪祟附身“的罪名,被剜去双目的尸体葬在姑苏台下。此刻夫差的梦呓,却暗示着更深的隐情。更令她心悸的是,夫差枕下露出半块玉佩,羊脂白玉的纹路竟与她藏在衣襟里的那枚**identical**——同样刻着古篆“郑“字,同样在边缘处有三道刀刻的伤痕。
“王后娘娘?“侍女的轻声提醒惊破思绪。西施连忙收敛神色,却在拔针时瞥见夫差左臂的刺青——一条缠绕青铜鼎的赤蛇,与越王允常藏在书房的青铜剑纹路别无二致。
子夜时分,西施潜入夫差的书房。青铜灯台投射出诡异的阴影,墙面上的《禹贡九州图》被朱砂圈出郑国旧地。她在暗格里找到一卷残旧的丝帛,褪色的字迹里渗透着暗红:“王以吴越之剑铸鼎,鼎成之日,郑姬血祭......“身后突然响起衣袂声。夫差倚在门框上,手里把玩着那对玉佩:“寡人的郑姬,临死前说越人会用巫蛊之术颠覆吴国。她至死不知,孤才是最大的巫蛊。“
西施攥紧袖中的短剑。月光穿过夫差头顶的玉冠,在他额角的皱纹里投下蛛网般的阴影。她忽然想起越使范蠡的叮嘱:“郑姬之死,是吴国青铜器秘铸之法的钥匙。“而此刻夫差手中的玉佩,正与她的那枚严丝合缝,拼出完整的青铜鼎纹。
“知道为何选你入吴吗?“夫差逼近一步,玉佩相击发出清越之声,“你与郑姬有七分相似,尤其是这双眼睛——当年孤剜去她的双目,只为让她再也看不见郑国的方向。“
西施后背抵上冰冷的青铜鼎,指尖触到鼎身凸起的纹路。那是一幅星图,与越地流传的“吴越分野“之说暗合。忽然间,她想起姑母的侍女曾传下的歌谣:“郑女织素,吴越铸兵,鼎成之日,血沃南疆。“夫差的指尖掠过她的眉梢:“郑姬临死前诅咒,说她的血会顺着鼎纹流回郑国。孤现在才明白,原来诅咒早已应验——你颈间的玉佩,是郑姬用自己的血沁了三年的祭器。“
窗外突然传来金铁交鸣。西施趁机将短剑抵住夫差咽喉,却见他眼中闪过癫狂的笑意:“杀了孤吧!吴国的青铜器秘铸之法,早已随郑姬的血渗入鼎中。你们越人以为得了神器,却不知每铸一剑,就多一条郑国冤魂!“鼎身突然发出嗡鸣。西施这才惊觉,鼎内刻满了密密麻麻的郑国文字,每一笔都是用鲜血写成的诅咒。她的玉佩开始发烫,与夫差手中的半块玉佩共鸣,鼎中竟浮现出姑母临终前的影像——郑姬双目空洞,颈间血流如注,手中紧攥着半块玉佩,上面染着未干的朱砂。
“原来......你是她的血脉。“夫差的声音突然柔和,“当年孤剜去她的眼睛,是为了让她不再看郑国的月亮。现在才知道,有些月光,是剜不掉的。“
越王宫的密室里,范蠡望着拼合完整的玉佩,脸色骤然惨白:“这是郑国的''血魂鼎''纹,每一道都是用活人血祭刻成。当年郑姬用自己的血改良了吴越的铸剑之法,却被夫差当作邪祟......“西施凝视着鼎内的星图,忽然想起夫差咽气前的低语:“郑姬的血,能让青铜剑削铁如泥,却也让吴越的剑刃永远带着郑国的诅咒。“她轻抚过鼎纹,指尖沾上暗红的锈迹——那不是铜锈,而是凝固千年的血。
殿外传来战鼓轰鸣。越国的工匠正在用从吴国缴获的青铜器铸造利剑,炉中火焰映红了天际,仿佛当年姑苏台的那场大火。西施握紧玉佩,听见远处传来隐约的歌谣,那是郑国遗民在哀悼亡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鼎中的星图突然发出幽光,映出姑母郑姬的脸。她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吴越争霸的棋子,而是郑国复仇的活容器——姑母用生命种下的诅咒,终将顺着吴越的剑刃,让两个不可一世的霸主国,为郑国的血债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