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

    次日直至午后,才有侍从到刘年屋里,手里捧着绿色官袍和圆顶直角幞头,官袍上放有牙牌。

    “刘校尉,许都尉让我现领你去第一团,宣读任命。”侍从说,“都尉说,您也可以先去祭拜刘都尉。”

    “谢了,先去驻营吧。”

    “请。”侍从领着刘年往府衙外走。

    “这是都尉备与刘校尉的马。”侍从说。

    偏门前停有两匹棕马,偏瘦。

    刘年上了马,侍从上来挽着刘年的马,回头还示意余齐上马。

    “这是?”刘年问。

    “这是备与官人的马。”侍从说。

    “你呢?”

    侍从笑笑而未说话。

    “你下来。”刘年看向余齐。

    余齐立马跳下马,将马挽到侍从面前。

    “他小娃娃,我抱着他骑就成,您上马吧。”刘年说。

    “这怕是不成,都尉…”

    “不,您上,此小事都尉决不会在意。”刘年坚持。

    侍从先左右手挽着两匹马往武定门方向走,待走过半里路,这才翻身上马。

    “校尉跟我来。”侍从上马时才见其手臂粗壮,腿脚有力。

    “你一定也是兵的。”刘年笑着说。

    “校尉好眼力。”

    “请问尊姓。”

    “在下陈乙。”

    “几年兵。”

    “康安年。”

    “已有九年。”

    “是啊,曾任队正,现在许都尉身旁做侍卫。”

    “能做其亲卫,定勇猛过人。”

    “不足为道。”陈乙笑道,“校尉可知第一团?”

    “初来乍到,不太详细。”

    “第一团可不止其校尉腐坏,还是御使侄孙,手下更是一群骄兵。”陈乙说,“前日御使到访府衙,照例检阅府军千人,其第一团的甲胄最为干净光亮,其余包括都尉甲胄都有锈迹。今日一早,应该是昨日,一团校尉便被罢免,御使亲自罢免,并调到贡县做县丞去了。”

    “看样子其骄悍声名远扬啊。”

    三人出了武定门,往东北方向走了三里路就到了府军本营。陈乙带刘年二人往内走到都尉堂下。许敬忠正和两人对话,见刘年来,带着那两人到刘年面前。

    “喜全兄,这是张潜,三团校尉,这是吴小河,二团校尉。”许敬忠开口指着身旁两人介绍。

    “刘兄。”张潜笑着说。这时刘年只觉他笑得奸险。

    “刘兄。”吴小河作辑行礼。

    刘年回礼二人。

    “你们带喜全到一团去看看吧,我就先走了。”许敬忠说完示意陈乙跟上。

    “都尉慢走。”张潜说完,和吴小河作辑弯腰。

    “刘兄,上次不辞而别是为何?”张潜说。

    “本是想找处地解决内急,后只好到林子里方便方便,后回营帐没见到张校尉就先行离开了。”

    “那马都忘牵了?”

    “本想着今日有空就来找张校尉讨的。”

    “我叫人送到你们团来。”

    “那就谢过了。”刘年说。

    张潜笑了笑便转头走,侧过头对吴小河说,“老吴,你带他去吧,我还有事。”

    吴小河指着前方说,“请,刘校尉。”

    吴小河领着二人绕过一排排营房,在到一团驻区时,一股难闻的味道就冲着鼻子窜。不时还有几人裸露半身追逐,仅有一人见到吴小河路过才握拳行礼。

    “一团的事刘兄应明了。”吴小河说。

    “自然。”刘年说,“的确需整治。”

    “刘兄,就送你到这吧,转角就是你的营房。”

    “吴校尉,请问许都尉治下我们可否便宜行事?”刘年说完,指着着周围。

    “看你本事了,刘校尉。”吴小河说完,握拳行礼后走了。

    刘年和余齐踏进营房,刘年未着官袍,有几人想上来阻拦,刘年便拿出牙牌,这几人赶忙行礼后退。

    刘年进到营房,把外袍脱下,解腰带,随后拿起余齐手中的绿官服穿上,系好腰带,整理好幞头,拿起刀往门外走去。

    刘年二人刚开门便是一排兵卒立于外,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壮。见刘年出门,都鞠躬行礼,其中一胖个子抬头先开口:“恭迎校尉。”

    “大伙们好,本应该有人来帮我宣读任命得,但眼下我只好自己介绍自己。”刘年走到他们中间说,“我姓刘,叫刘年。”

    “刘校尉!”还是只有胖个子在说,“校尉可有什么赏赐?”

    “你是?”

    “左旅帅。”

    “以前你们的长官都赏赐什么?”刘年靠近胖个子问。

    “金银倒没有,但酒啊,肉啊,几个小铜钱总常有的。”胖子笑起来。

    “府军不给你们发饷?”

    “这战事那么多,身家性命留在这,总要有些想头吧?”胖子说完,表情严肃起来。

    “行!让你们的几个头头明日午后操练完到我房内来拿,他们拿了来给你们分!

    “那就谢过校尉了!”胖子说完叫其余人鞠躬行礼。

    送走这群骄兵,刘年带着余齐转到府军本营外,绕着护城河走。陇州府城南北长十里,东西宽六里,是西北重镇。自旧朝设天武军至此,这就是抗击北察鞑和三戎的中心。虽其城内不算繁荣,但其城防修建得极其严固。

    “官人,我们真去讨肉吗?”余齐问。

    “讨,还要到都尉那去讨。”

    两人骑上马又往许都尉府衙前往,穿过武定门时,前方却有几位旗手骑着马奔来。刘年看得出是天武军旗,再靠近点,能看到不远后有从节制使府衙方向来的车队,不停有骑手奔驰而过。

    “你还找李重玄将军吗?”余齐问。

    “得罪那么些人,能有地方做事就够了。”刘年回答。

    “但将军就要经过了哦。”

    “没什么要事,你敢靠近吗?”刘年说,“走吧,别挡道。”

    “那边。”

    余齐和刘年转进另一条路穿插过主街,再问路绕道去到都尉府。

    “刘年?”门前还是昨日的门卫,只不过有些人已经变了。

    “我找许都尉。”

    “都尉已经出府随李御使的大驾去了。”

    “刚才?”

    “对。”

    刘年转过头对余齐说,“那怎么办。”

    门卫上前说,“陈巡都尉还在呢。”

    “对,还有副官。”刘年说,“那麻烦禀报一声?”

    门卫点头,带着刘年二人往偏门进,从旁院走进三进院,到正堂门前。

    “你在这等着吧,我先回了。”门卫说。

    “谢过了。”

    刘年站在门前,上台阶,未见屋内有人。

    “刘年吧?”陈巡从东房出来往正堂走,身后跟着一侍从。

    “陈都尉?”

    “进来吧。”

    二人到内里,陈巡示意刘年坐下,又叫人端来茶。

    “我俩还是第一次见呢,和令兄很像。”陈巡说。

    “谢都尉。”刘年接过侍从端来的茶。

    “今天去了营里吗?”

    “去了,在许都尉和陈都尉的治下,府军兵强马壮啊。”

    “今日是为何事而来?”陈巡倒不喜欢这些话。

    “想找衙里赏点酒肉。”

    “缝月初,过节自会发酒,每五天会吃一次羊肉,过节还能有猪鸭,今日是?”

    “手下们直到我房门前找我讨,我也不好推辞。”

    “不好推辞?真是一群混账。”陈巡喝了口茶继续说,“这儿是没有的,你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那就不劳烦都尉了。”刘年起身行礼准备走。

    “最近奉北被破,鲁梁联合信国两路夹击定北,你们得准备好和许都尉去和李御使合军,鲁军已快至夷山道。”陈巡说。

    刘年点头行礼走出屋。

    “现在可以回去收拾他们了。”刘年带上余齐出了府衙说。

    “那为什么来这儿?”余齐问。

    “来看看主官们的态度。”

    “然后呢。”

    “然后就有我的办法。”

    二人赶回本营,刘年系紧了腰带,直往一团驻区去。此刻正好碰见张潜派人送来赤云和那匹瘦老马。

    刘年接过马,那人见刘年才回营区来,还说许都尉刚才已发令全部府军往金峰县集结。

    刘年笑着答谢,让余齐牵马去马棚,自己只身回一团驻区。

    到一团,正见着一兵卒正拿着几柄长矛走过。刘年招呼他过来,到一旁墙边。

    “你跟我说说一团内几个旅帅叫什么名字。”刘年问。

    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2/2页)

    “左旅帅叫宋挑,右旅帅叫何饶。”兵卒低着头说。

    “你呢。”

    “府军第一团左旅左队弓手张水。”

    “谁跟谁有仇。”

    “啊?”

    “那么些人,不可能都一条心吧。”

    “左旅帅和右旅帅的人在营内打过,就在三月前,好几十个人在打,最后只有右旅帅那些人被李校尉打了板子。”

    “好啊,他们经常搞事吗。”

    “是。”

    “你去吧,叫所有人我房前集合。”

    “现在吗。”

    “马上,去!”

    刘年见兵卒跑远,随后大喊起来。刘年先到自己房前站着看营内集结,大部分人看着都很懒散。刘年转身进屋搬出椅子来。

    待到兵士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后,刘年见那胖子带着另外几位走到跟前来。

    “刘校尉!这几位是我手下的队正。”胖子说。

    “你叫宋挑吧,上次还没问你名字,你自己也不说。”

    “是,校尉。”胖子笑着说,“校尉这么快就发赏赐吗?”

    “是。”

    胖子朝刘年身后瞧。

    “等一会儿,没在这。”刘年说完,见左侧不远处余齐赶来。余齐看了刘年一个眼神便停下不动。

    “什么?”

    “挑几个你最能打的来。”

    “校尉是什么意思。”

    “小意思。”

    “校尉难道第一天上任…”

    没等胖子说完话,刘年扇了一个巴掌上去。胖子愣在原地,没过几会儿,一瞬间的光影,胖子头便落了地。

    胖子身旁几人赶忙后撤好几步,都拔出刀来对准了刘年。

    “不知轻重?”刘年说,也把刀对准前方,“想同宋挑一样犯上作乱?那你们能活过今天吗?”

    见众人相视且不语,又看向地上血流一片的宋挑。

    刘年叫道:“何旅帅!”

    “在!”何饶领一队人马挤到刘年跟前。

    “以后左旅你带管,其还有胆敢反抗者,就地诛杀!”

    “是,校尉。”何饶说完侧过脸看向拔刀的那些人,其身后的手下也拔出刀和手杖。

    “校尉!”一人跪下说,“是宋挑犯上,骄横成性,我等只是常年被其欺压啊。”

    那人说完,先前拔刀之人尽数弃械跪下。

    刘年向何饶使了一个眼色,何饶和身后兵士立马上前押人。

    “拉到前院去。”刘年说完跟着一行人到前院。

    何饶让手下将几人按在地上,几人不断求饶。

    “这些人!”刘年对着院内众人说,“平常骄横惯了,以下犯上,不服军令,威胁上官!当斩!”

    刘年说完率先拿刀斩下一人来,其余人受惊吓大喊求饶,其中有一人已骂起刘年。何饶见状令手下将其余人斩首。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2/2页)

    “左旅帅叫宋挑,右旅帅叫何饶。”兵卒低着头说。

    “你呢。”

    “府军第一团左旅左队弓手张水。”

    “谁跟谁有仇。”

    “啊?”

    “那么些人,不可能都一条心吧。”

    “左旅帅和右旅帅的人在营内打过,就在三月前,好几十个人在打,最后只有右旅帅那些人被李校尉打了板子。”

    “好啊,他们经常搞事吗。”

    “是。”

    “你去吧,叫所有人我房前集合。”

    “现在吗。”

    “马上,去!”

    刘年见兵卒跑远,随后大喊起来。刘年先到自己房前站着看营内集结,大部分人看着都很懒散。刘年转身进屋搬出椅子来。

    待到兵士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后,刘年见那胖子带着另外几位走到跟前来。

    “刘校尉!这几位是我手下的队正。”胖子说。

    “你叫宋挑吧,上次还没问你名字,你自己也不说。”

    “是,校尉。”胖子笑着说,“校尉这么快就发赏赐吗?”

    “是。”

    胖子朝刘年身后瞧。

    “等一会儿,没在这。”刘年说完,见左侧不远处余齐赶来。余齐看了刘年一个眼神便停下不动。

    “什么?”

    “挑几个你最能打的来。”

    “校尉是什么意思。”

    “小意思。”

    “校尉难道第一天上任…”

    没等胖子说完话,刘年扇了一个巴掌上去。胖子愣在原地,没过几会儿,一瞬间的光影,胖子头便落了地。

    胖子身旁几人赶忙后撤好几步,都拔出刀来对准了刘年。

    “不知轻重?”刘年说,也把刀对准前方,“想同宋挑一样犯上作乱?那你们能活过今天吗?”

    见众人相视且不语,又看向地上血流一片的宋挑。

    刘年叫道:“何旅帅!”

    “在!”何饶领一队人马挤到刘年跟前。

    “以后左旅你带管,其还有胆敢反抗者,就地诛杀!”

    “是,校尉。”何饶说完侧过脸看向拔刀的那些人,其身后的手下也拔出刀和手杖。

    “校尉!”一人跪下说,“是宋挑犯上,骄横成性,我等只是常年被其欺压啊。”

    那人说完,先前拔刀之人尽数弃械跪下。

    刘年向何饶使了一个眼色,何饶和身后兵士立马上前押人。

    “拉到前院去。”刘年说完跟着一行人到前院。

    何饶让手下将几人按在地上,几人不断求饶。

    “这些人!”刘年对着院内众人说,“平常骄横惯了,以下犯上,不服军令,威胁上官!当斩!”

    刘年说完率先拿刀斩下一人来,其余人受惊吓大喊求饶,其中有一人已骂起刘年。何饶见状令手下将其余人斩首。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2/2页)

    “左旅帅叫宋挑,右旅帅叫何饶。”兵卒低着头说。

    “你呢。”

    “府军第一团左旅左队弓手张水。”

    “谁跟谁有仇。”

    “啊?”

    “那么些人,不可能都一条心吧。”

    “左旅帅和右旅帅的人在营内打过,就在三月前,好几十个人在打,最后只有右旅帅那些人被李校尉打了板子。”

    “好啊,他们经常搞事吗。”

    “是。”

    “你去吧,叫所有人我房前集合。”

    “现在吗。”

    “马上,去!”

    刘年见兵卒跑远,随后大喊起来。刘年先到自己房前站着看营内集结,大部分人看着都很懒散。刘年转身进屋搬出椅子来。

    待到兵士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后,刘年见那胖子带着另外几位走到跟前来。

    “刘校尉!这几位是我手下的队正。”胖子说。

    “你叫宋挑吧,上次还没问你名字,你自己也不说。”

    “是,校尉。”胖子笑着说,“校尉这么快就发赏赐吗?”

    “是。”

    胖子朝刘年身后瞧。

    “等一会儿,没在这。”刘年说完,见左侧不远处余齐赶来。余齐看了刘年一个眼神便停下不动。

    “什么?”

    “挑几个你最能打的来。”

    “校尉是什么意思。”

    “小意思。”

    “校尉难道第一天上任…”

    没等胖子说完话,刘年扇了一个巴掌上去。胖子愣在原地,没过几会儿,一瞬间的光影,胖子头便落了地。

    胖子身旁几人赶忙后撤好几步,都拔出刀来对准了刘年。

    “不知轻重?”刘年说,也把刀对准前方,“想同宋挑一样犯上作乱?那你们能活过今天吗?”

    见众人相视且不语,又看向地上血流一片的宋挑。

    刘年叫道:“何旅帅!”

    “在!”何饶领一队人马挤到刘年跟前。

    “以后左旅你带管,其还有胆敢反抗者,就地诛杀!”

    “是,校尉。”何饶说完侧过脸看向拔刀的那些人,其身后的手下也拔出刀和手杖。

    “校尉!”一人跪下说,“是宋挑犯上,骄横成性,我等只是常年被其欺压啊。”

    那人说完,先前拔刀之人尽数弃械跪下。

    刘年向何饶使了一个眼色,何饶和身后兵士立马上前押人。

    “拉到前院去。”刘年说完跟着一行人到前院。

    何饶让手下将几人按在地上,几人不断求饶。

    “这些人!”刘年对着院内众人说,“平常骄横惯了,以下犯上,不服军令,威胁上官!当斩!”

    刘年说完率先拿刀斩下一人来,其余人受惊吓大喊求饶,其中有一人已骂起刘年。何饶见状令手下将其余人斩首。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2/2页)

    “左旅帅叫宋挑,右旅帅叫何饶。”兵卒低着头说。

    “你呢。”

    “府军第一团左旅左队弓手张水。”

    “谁跟谁有仇。”

    “啊?”

    “那么些人,不可能都一条心吧。”

    “左旅帅和右旅帅的人在营内打过,就在三月前,好几十个人在打,最后只有右旅帅那些人被李校尉打了板子。”

    “好啊,他们经常搞事吗。”

    “是。”

    “你去吧,叫所有人我房前集合。”

    “现在吗。”

    “马上,去!”

    刘年见兵卒跑远,随后大喊起来。刘年先到自己房前站着看营内集结,大部分人看着都很懒散。刘年转身进屋搬出椅子来。

    待到兵士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后,刘年见那胖子带着另外几位走到跟前来。

    “刘校尉!这几位是我手下的队正。”胖子说。

    “你叫宋挑吧,上次还没问你名字,你自己也不说。”

    “是,校尉。”胖子笑着说,“校尉这么快就发赏赐吗?”

    “是。”

    胖子朝刘年身后瞧。

    “等一会儿,没在这。”刘年说完,见左侧不远处余齐赶来。余齐看了刘年一个眼神便停下不动。

    “什么?”

    “挑几个你最能打的来。”

    “校尉是什么意思。”

    “小意思。”

    “校尉难道第一天上任…”

    没等胖子说完话,刘年扇了一个巴掌上去。胖子愣在原地,没过几会儿,一瞬间的光影,胖子头便落了地。

    胖子身旁几人赶忙后撤好几步,都拔出刀来对准了刘年。

    “不知轻重?”刘年说,也把刀对准前方,“想同宋挑一样犯上作乱?那你们能活过今天吗?”

    见众人相视且不语,又看向地上血流一片的宋挑。

    刘年叫道:“何旅帅!”

    “在!”何饶领一队人马挤到刘年跟前。

    “以后左旅你带管,其还有胆敢反抗者,就地诛杀!”

    “是,校尉。”何饶说完侧过脸看向拔刀的那些人,其身后的手下也拔出刀和手杖。

    “校尉!”一人跪下说,“是宋挑犯上,骄横成性,我等只是常年被其欺压啊。”

    那人说完,先前拔刀之人尽数弃械跪下。

    刘年向何饶使了一个眼色,何饶和身后兵士立马上前押人。

    “拉到前院去。”刘年说完跟着一行人到前院。

    何饶让手下将几人按在地上,几人不断求饶。

    “这些人!”刘年对着院内众人说,“平常骄横惯了,以下犯上,不服军令,威胁上官!当斩!”

    刘年说完率先拿刀斩下一人来,其余人受惊吓大喊求饶,其中有一人已骂起刘年。何饶见状令手下将其余人斩首。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2/2页)

    “左旅帅叫宋挑,右旅帅叫何饶。”兵卒低着头说。

    “你呢。”

    “府军第一团左旅左队弓手张水。”

    “谁跟谁有仇。”

    “啊?”

    “那么些人,不可能都一条心吧。”

    “左旅帅和右旅帅的人在营内打过,就在三月前,好几十个人在打,最后只有右旅帅那些人被李校尉打了板子。”

    “好啊,他们经常搞事吗。”

    “是。”

    “你去吧,叫所有人我房前集合。”

    “现在吗。”

    “马上,去!”

    刘年见兵卒跑远,随后大喊起来。刘年先到自己房前站着看营内集结,大部分人看着都很懒散。刘年转身进屋搬出椅子来。

    待到兵士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后,刘年见那胖子带着另外几位走到跟前来。

    “刘校尉!这几位是我手下的队正。”胖子说。

    “你叫宋挑吧,上次还没问你名字,你自己也不说。”

    “是,校尉。”胖子笑着说,“校尉这么快就发赏赐吗?”

    “是。”

    胖子朝刘年身后瞧。

    “等一会儿,没在这。”刘年说完,见左侧不远处余齐赶来。余齐看了刘年一个眼神便停下不动。

    “什么?”

    “挑几个你最能打的来。”

    “校尉是什么意思。”

    “小意思。”

    “校尉难道第一天上任…”

    没等胖子说完话,刘年扇了一个巴掌上去。胖子愣在原地,没过几会儿,一瞬间的光影,胖子头便落了地。

    胖子身旁几人赶忙后撤好几步,都拔出刀来对准了刘年。

    “不知轻重?”刘年说,也把刀对准前方,“想同宋挑一样犯上作乱?那你们能活过今天吗?”

    见众人相视且不语,又看向地上血流一片的宋挑。

    刘年叫道:“何旅帅!”

    “在!”何饶领一队人马挤到刘年跟前。

    “以后左旅你带管,其还有胆敢反抗者,就地诛杀!”

    “是,校尉。”何饶说完侧过脸看向拔刀的那些人,其身后的手下也拔出刀和手杖。

    “校尉!”一人跪下说,“是宋挑犯上,骄横成性,我等只是常年被其欺压啊。”

    那人说完,先前拔刀之人尽数弃械跪下。

    刘年向何饶使了一个眼色,何饶和身后兵士立马上前押人。

    “拉到前院去。”刘年说完跟着一行人到前院。

    何饶让手下将几人按在地上,几人不断求饶。

    “这些人!”刘年对着院内众人说,“平常骄横惯了,以下犯上,不服军令,威胁上官!当斩!”

    刘年说完率先拿刀斩下一人来,其余人受惊吓大喊求饶,其中有一人已骂起刘年。何饶见状令手下将其余人斩首。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2/2页)

    “左旅帅叫宋挑,右旅帅叫何饶。”兵卒低着头说。

    “你呢。”

    “府军第一团左旅左队弓手张水。”

    “谁跟谁有仇。”

    “啊?”

    “那么些人,不可能都一条心吧。”

    “左旅帅和右旅帅的人在营内打过,就在三月前,好几十个人在打,最后只有右旅帅那些人被李校尉打了板子。”

    “好啊,他们经常搞事吗。”

    “是。”

    “你去吧,叫所有人我房前集合。”

    “现在吗。”

    “马上,去!”

    刘年见兵卒跑远,随后大喊起来。刘年先到自己房前站着看营内集结,大部分人看着都很懒散。刘年转身进屋搬出椅子来。

    待到兵士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后,刘年见那胖子带着另外几位走到跟前来。

    “刘校尉!这几位是我手下的队正。”胖子说。

    “你叫宋挑吧,上次还没问你名字,你自己也不说。”

    “是,校尉。”胖子笑着说,“校尉这么快就发赏赐吗?”

    “是。”

    胖子朝刘年身后瞧。

    “等一会儿,没在这。”刘年说完,见左侧不远处余齐赶来。余齐看了刘年一个眼神便停下不动。

    “什么?”

    “挑几个你最能打的来。”

    “校尉是什么意思。”

    “小意思。”

    “校尉难道第一天上任…”

    没等胖子说完话,刘年扇了一个巴掌上去。胖子愣在原地,没过几会儿,一瞬间的光影,胖子头便落了地。

    胖子身旁几人赶忙后撤好几步,都拔出刀来对准了刘年。

    “不知轻重?”刘年说,也把刀对准前方,“想同宋挑一样犯上作乱?那你们能活过今天吗?”

    见众人相视且不语,又看向地上血流一片的宋挑。

    刘年叫道:“何旅帅!”

    “在!”何饶领一队人马挤到刘年跟前。

    “以后左旅你带管,其还有胆敢反抗者,就地诛杀!”

    “是,校尉。”何饶说完侧过脸看向拔刀的那些人,其身后的手下也拔出刀和手杖。

    “校尉!”一人跪下说,“是宋挑犯上,骄横成性,我等只是常年被其欺压啊。”

    那人说完,先前拔刀之人尽数弃械跪下。

    刘年向何饶使了一个眼色,何饶和身后兵士立马上前押人。

    “拉到前院去。”刘年说完跟着一行人到前院。

    何饶让手下将几人按在地上,几人不断求饶。

    “这些人!”刘年对着院内众人说,“平常骄横惯了,以下犯上,不服军令,威胁上官!当斩!”

    刘年说完率先拿刀斩下一人来,其余人受惊吓大喊求饶,其中有一人已骂起刘年。何饶见状令手下将其余人斩首。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2/2页)

    “左旅帅叫宋挑,右旅帅叫何饶。”兵卒低着头说。

    “你呢。”

    “府军第一团左旅左队弓手张水。”

    “谁跟谁有仇。”

    “啊?”

    “那么些人,不可能都一条心吧。”

    “左旅帅和右旅帅的人在营内打过,就在三月前,好几十个人在打,最后只有右旅帅那些人被李校尉打了板子。”

    “好啊,他们经常搞事吗。”

    “是。”

    “你去吧,叫所有人我房前集合。”

    “现在吗。”

    “马上,去!”

    刘年见兵卒跑远,随后大喊起来。刘年先到自己房前站着看营内集结,大部分人看着都很懒散。刘年转身进屋搬出椅子来。

    待到兵士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后,刘年见那胖子带着另外几位走到跟前来。

    “刘校尉!这几位是我手下的队正。”胖子说。

    “你叫宋挑吧,上次还没问你名字,你自己也不说。”

    “是,校尉。”胖子笑着说,“校尉这么快就发赏赐吗?”

    “是。”

    胖子朝刘年身后瞧。

    “等一会儿,没在这。”刘年说完,见左侧不远处余齐赶来。余齐看了刘年一个眼神便停下不动。

    “什么?”

    “挑几个你最能打的来。”

    “校尉是什么意思。”

    “小意思。”

    “校尉难道第一天上任…”

    没等胖子说完话,刘年扇了一个巴掌上去。胖子愣在原地,没过几会儿,一瞬间的光影,胖子头便落了地。

    胖子身旁几人赶忙后撤好几步,都拔出刀来对准了刘年。

    “不知轻重?”刘年说,也把刀对准前方,“想同宋挑一样犯上作乱?那你们能活过今天吗?”

    见众人相视且不语,又看向地上血流一片的宋挑。

    刘年叫道:“何旅帅!”

    “在!”何饶领一队人马挤到刘年跟前。

    “以后左旅你带管,其还有胆敢反抗者,就地诛杀!”

    “是,校尉。”何饶说完侧过脸看向拔刀的那些人,其身后的手下也拔出刀和手杖。

    “校尉!”一人跪下说,“是宋挑犯上,骄横成性,我等只是常年被其欺压啊。”

    那人说完,先前拔刀之人尽数弃械跪下。

    刘年向何饶使了一个眼色,何饶和身后兵士立马上前押人。

    “拉到前院去。”刘年说完跟着一行人到前院。

    何饶让手下将几人按在地上,几人不断求饶。

    “这些人!”刘年对着院内众人说,“平常骄横惯了,以下犯上,不服军令,威胁上官!当斩!”

    刘年说完率先拿刀斩下一人来,其余人受惊吓大喊求饶,其中有一人已骂起刘年。何饶见状令手下将其余人斩首。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2/2页)

    “左旅帅叫宋挑,右旅帅叫何饶。”兵卒低着头说。

    “你呢。”

    “府军第一团左旅左队弓手张水。”

    “谁跟谁有仇。”

    “啊?”

    “那么些人,不可能都一条心吧。”

    “左旅帅和右旅帅的人在营内打过,就在三月前,好几十个人在打,最后只有右旅帅那些人被李校尉打了板子。”

    “好啊,他们经常搞事吗。”

    “是。”

    “你去吧,叫所有人我房前集合。”

    “现在吗。”

    “马上,去!”

    刘年见兵卒跑远,随后大喊起来。刘年先到自己房前站着看营内集结,大部分人看着都很懒散。刘年转身进屋搬出椅子来。

    待到兵士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后,刘年见那胖子带着另外几位走到跟前来。

    “刘校尉!这几位是我手下的队正。”胖子说。

    “你叫宋挑吧,上次还没问你名字,你自己也不说。”

    “是,校尉。”胖子笑着说,“校尉这么快就发赏赐吗?”

    “是。”

    胖子朝刘年身后瞧。

    “等一会儿,没在这。”刘年说完,见左侧不远处余齐赶来。余齐看了刘年一个眼神便停下不动。

    “什么?”

    “挑几个你最能打的来。”

    “校尉是什么意思。”

    “小意思。”

    “校尉难道第一天上任…”

    没等胖子说完话,刘年扇了一个巴掌上去。胖子愣在原地,没过几会儿,一瞬间的光影,胖子头便落了地。

    胖子身旁几人赶忙后撤好几步,都拔出刀来对准了刘年。

    “不知轻重?”刘年说,也把刀对准前方,“想同宋挑一样犯上作乱?那你们能活过今天吗?”

    见众人相视且不语,又看向地上血流一片的宋挑。

    刘年叫道:“何旅帅!”

    “在!”何饶领一队人马挤到刘年跟前。

    “以后左旅你带管,其还有胆敢反抗者,就地诛杀!”

    “是,校尉。”何饶说完侧过脸看向拔刀的那些人,其身后的手下也拔出刀和手杖。

    “校尉!”一人跪下说,“是宋挑犯上,骄横成性,我等只是常年被其欺压啊。”

    那人说完,先前拔刀之人尽数弃械跪下。

    刘年向何饶使了一个眼色,何饶和身后兵士立马上前押人。

    “拉到前院去。”刘年说完跟着一行人到前院。

    何饶让手下将几人按在地上,几人不断求饶。

    “这些人!”刘年对着院内众人说,“平常骄横惯了,以下犯上,不服军令,威胁上官!当斩!”

    刘年说完率先拿刀斩下一人来,其余人受惊吓大喊求饶,其中有一人已骂起刘年。何饶见状令手下将其余人斩首。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