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章 天下治乱

    李天义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颜弘义,心中越发满意。

    此人,不仅忠诚正直,更是他李天义现在最需要的兵、最需要的刀!

    “你的话,胜过朝中百人。”

    李天义微微颔首,眼中满含赞许,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面前的桌案:“其实朕也觉得稀奇。”

    “葛老将军镇守边关二十年,一直是那里的顶梁柱。”

    “如今户部兵部却一口咬定是他延误战机,甚至不乏有人提议将他扣押回京问责。”

    “你说他蒙冤,那冤了他的又是谁?”

    说到这里,李天义的话停顿了片刻,停留在了颜弘义的身上,仿佛是在等他一个回答一般。

    能够被历代皇帝所信任的内禁营,他绝对不相信只是单纯一群侍卫那么简单。

    “回陛下!”

    然而在李天义期待的目光中,颜弘义却抿了抿嘴,垂手开口说道:“末将不敢妄言。”

    “臣只是个保护陛下安全的侍卫,前朝和战场之事,实在知之甚少。”

    他眉眼低垂,似乎当真不懂这些事情一般。

    “不敢妄言?知之甚少?”

    李天义轻笑一声,叹了口气开口说道:“朕不觉得你不敢,也不觉得你知道的少。”

    “朕看你是不愿。”

    他的目光直视着颜弘义,心中可以说是清清楚楚。

    原主……或者说以前的自己,只不过就是一个没有话语权的酒囊饭袋。

    内禁军虽然受先皇要求只听自己的,可却没有半点值得人家效忠的地方。

    哪怕是自己,若想让对方心悦臣服,也得费上点力气。

    听到李天义这话,颜弘义却是眉心一动,太阳穴狠狠地跳了两下,似乎是一时间有些摸不透李天义的想法。

    “臣不敢忤逆陛下,也绝无二心,”

    他抿了抿嘴,连忙表态说道:“只是宫闱之事牵扯甚广,臣不敢妄言。”

    不得不说,颜弘义这话更让李天义坚定了自己的心中所想。

    很明显,他依旧将自己当成那个被太后架空、任人摆布的傀儡天子,动弹不得半分。

    “你且放心。”

    李天义略带几分无奈的摇了摇头,缓缓开口说道:“颜统领,朕今日问你,只是想知道朕能不能对得起老将军的忠诚仁义之心。”

    “还有,朕能不能保下他。”

    李天义没去和颜弘义纠结信不信的问题,而是直接转向了他心中现下最关心的地方。

    “朕心中清楚,是那些畜生对不住老将军,所以朕需要有人帮朕。”

    “颜统领,不知你可否愿意出力?”

    随着李天义话音的落下,颜弘义呼吸微微一滞,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诧异。

    他第一次抬头直视这个自己从未放在眼里的皇帝,心中竟有几分说不出的微妙。

    片刻后,颜弘义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咬了咬牙开口说道:“若陛下不嫌,末将定当尽心竭力!”

    看到颜弘义这副模样,李天义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激动来。

    但自己前脚刚让对方信任自己,总不能后脚便露出一副不值钱的模样。

    于是他微微点头,轻声开口说道:“去吧,先让你的人暗中盯住兵部衙门。”

    “不论是任何调兵调令,一旦发现异常,连夜上报。”

    “切勿轻敌!”

    …………

    …………

    与此同时的清华宫内,太后身宫袍坐于锦榻之上,神色冷肃。

    “再说一遍!”

    看着眼前的侍从,她的眼中是说不出的冷意。

    “启禀太后!”

    “内禁军亲至御前大库,将这三月内六部所有奏折尽数搬入御书房。”

    “据闻……是陛下亲口下令,称要一封不落,亲自过目。”

    “就连一开始不愿搬奏折的黄公公都被陛下扔去重罚,现在还在内务府中出不来。”

    随着侍从话音刚刚落下,太后手中的茶盏便被重重摔在地上,碎成一地。

    滚烫的茶水溅在侍从的脸上,他却连头都不敢抬。

    “好大的胆子!”

    “不就是看着现在动不了他,胆子都变肥了。”

    太后冷哼一声,眉宇间皆是不屑。

    想到现在的处境,她的心中便满是不悦。

    若非怕动了这个傀儡,让其他人觉得自己有机可乘进而群雄四起,她又为何要留这个傀儡一直到现在?

    “罢了。”

    太后几个深呼吸间压下心绪,揉了揉自己酸痛的太阳穴。

    她摆了摆手,压下了几个谄媚着想要来献策的太监和宫女。

    “那逆子真当他如今能坐稳了帝位,就能翻天了?”

    太后轻哼一声,抬手拂过袖口,仿若方才怒意尽数一扫而空,转而怒极反笑。

    只不过那笑意里却满是嘲讽与不屑,笑意不达眼底。

    “将那些奏折看尽又如何?”

    “他当了七年傀儡,如今才知朝局败坏、民心不稳,算他开窍了。”

    “可他手中无兵、耳目皆拢在哀家手下。”

    “朝中尚书、六部主官,哪个不是看哀家脸色行事?”

    “那些奏折,不过是揭开烂疮的疮痂罢了。”

    “等他看明白了大魏的千疮百孔,自会知道……这江山,他一个人治不了。”

    说到这里,她目光微眯,语调低沉,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笃定:“到时候,他还是得来清华宫,跪在哀家面前。”

    “求哀家为大魏拨兵、调将、赈灾、定策。”

    “这皇位,他坐得越久,就越离不开哀家。”

    太后微微颔首,伸手逗弄起一旁西域进献的波斯猫,语气中是说不出的悠闲。

    “太后娘娘,陛下调动内禁营,似有自立门户之意。”

    “是否需暗中……敲打一番?”

    看到太后这幅态度,殿中一名年长太监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

    “不急。”

    “小孩子过家家,总要给他点自尊。”

    “你若立刻压下他,他便斗志正盛,反倒不好收场。”

    “且让他看看这天下有多乱,他一双手能托住几处?”

    “看着他每日熬夜阅折、焦头烂额,终有一日,他会明白……”

    “只有依靠哀家,才能让这江山稳下来。”

    太后摇了摇头,摆了摆手示意周围的宫人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