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赐绢十匹,无暇琉璃杯一对,抽纸两提!

    “动了!”

    龚乙己激动的惊呼一声。

    陛下说的话全是真的!

    这蒸汽机果真能带着马车行驶!

    龚乙己知道,这蒸汽机在不久的将来会取代牛马的位置。

    一个只需要灌水、烧煤炭的铁疙瘩,不用喂食,不用请人专门照料,不知疲倦,不会喊累,更不会撂挑子。

    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车上蒯祥跟张三王麻子三人同样激动不已。

    他们正在见证历史。

    而这历史是他们亲手缔造出来的。

    那啥,虽然图纸是陛下提供的,不过他们的功劳同样不小。

    老朱看着慢慢跑动起来的改装马车,眼里冒着精光。

    他首先想到的是大军出征,有了蒸汽机拉板车拉粮草,不仅能减少随行民夫,还能加快行军速度。

    倘若大明有一万辆这种蒸汽板车,边陲那些叛民还敢造反吗?

    这蒸汽机得造,而且是大造特造!

    看着在广场上跑了好几圈的蒯祥,老朱大喊道:“蒯爱卿,可以了,你让蒸汽车停下来。”

    此时蒯祥欲哭无泪,刚才那股兴奋劲早就被抛之脑后了。

    由于准备不足,加上陛下迫切想试车。

    许多东西都没准备好,就火急火燎的开始了。

    现在,车是跑起来了,问题是没刹车啊!

    自己想让板车停下来,都做不到。

    况且现在煤炭烧得正旺,蒸汽库库往外冒。

    板车的速度早就超过了马车奔跑的速度。

    这么快的速度,跳车的话,岂不是要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三人都跳车,没人操控方向,蒸汽车必定会撞墙。

    待到马车转了个弯,跑到老朱附近时,蒯祥哭喊道:“陛下,这车没有刹车,臣……,臣停不下来啊!”

    老朱闻言一怔,随即苦笑摇着头。

    这几个冒失的家伙,居然连刹车都忘记安装。

    咱看他们几个怎么下来。

    老朱让吴吉祥去抬了一张椅子跟茶桌。

    一边看着转圈的几人,一边喝着热茶。

    好在,没让老朱等多久,也就一盏茶的功夫,板车的速度慢慢降了下来。

    等速度差多不了,蒯祥从车上跳了下来。

    蒯祥整理了下衣裳,对着老朱行礼道:“还请陛下恕罪!”

    老朱摆了摆手,道:“爱卿不用多礼,咱正好看看这蒸汽机耐力如何。”

    “现在看来,不错!”

    等板车彻底停稳后,王麻子三人忐忑不安的来到蒯祥身边。

    老朱看了看四人,高兴道:“四位爱卿,不愧为咱的股肱之臣,国之栋梁。咱要好好赏你们!”

    “各赐绢十匹,无暇琉璃杯一对,抽纸两提!”

    “另四人官职各升一职!”

    四人闻言,连忙跪了下来。

    尤其是蒯祥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被陛下赏赐了两次。

    这份恩宠,朝廷独一份呐!

    四人对着老朱磕头道:“微臣多谢陛下赏赐,臣等愿意为陛下、为大明,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听着四人表忠心的话语,老朱乐呵呵的让几人起来。

    绢布是大明织布局生产出来的,琉璃杯是让黄小子花5元一个,买了几百个,原本是想等着年终宴会使用的;抽纸老演员了,就十元一提。

    这些都行都不值什么钱。

    但能得到四个能工巧匠的忠心,老朱觉得这买卖划算。

    “对了蒯爱卿,如果让你们现在制作这蒸汽机,你们大概多长时间能做出一台来?”

    蒯祥沉思了片刻,回道:“陛下,这蒸汽机是个精密的东西,很多零件差一厘米,都装不上去。”

    “并且所有零件都靠双手来打磨,一台蒸汽机,恐怕需要二十日到一个月的时间。”

    老朱眉头微皱,一台蒸汽机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么久?

    “那如果给你加派人手,能否把时间缩短为十日?”

    蒯祥摇头道:“陛下,制作蒸汽机是个精细活,即便陛下您加派大量人手,也不可能把时间缩短为十日。”

    “一来,这些人都是生手,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不帮倒忙就算好的了,二来,想要这些人帮上忙,咱们几个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教导他们。”

    “要直到他们熟练后,蒸汽机的制作时间才会缩短,不过想要达到陛下口中的十日,恐怕需要一两年以后去了。”

    别说是不熟悉的人,就拿他们四个来说。

    他们四人都不敢保证,在二十日之内再搓出一台能正常使用的蒸汽机来。

    老朱听完,沉默不语。

    一月一台,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实现一万台的目标?

    前两日标儿才得到大明详细的矿产分布图,应天府的那处煤矿才刚刚挖掘。

    如果有蒸汽机抽取矿道里面的积水,那么挖坑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对了!

    那黄小子提过后世作坊都是流水线工作。

    老朱记得有一次跟黄小子聊天,他说如果小饰品店铺倒闭了,他就跑去流水线上打螺丝。

    而流水线是什么,他也给自己解释过。

    想到这里,老朱笑着松了口气:“蒯爱卿,咱们不一定四人一起来完成蒸汽机的制造,可以变通一下嘛!”

    “变通?”

    蒯祥不知老朱是何意,疑惑的看着他。

    老朱指着旁边的蒸汽机,道:“比如两侧的铜管,咱们给图纸,定大小长短规格,让李四打造。”

    “而李四只负责铜管的制作,对于蒸汽机的制造,他参与。”

    “同样的,蒸汽机上面所有的零件,咱们都可以拆分下来,让一些人专门负责各个零件的制作。”

    “最后你们四个,或者其他人负责组装好蒸汽机。”

    “这样,不仅能提高蒸汽机制造的速度,并且难度也降低了许多。”

    “要知道,熟悉一种东西,可比熟悉几十上百种东西要简单多了。”

    蒯祥听闻恍然大悟:“陛下,这不是先秦时期采用的分工协作吗?”

    先秦时期,分工协作运用在军备制作上,负责生产箭杆的,只负责箭杆,负责生产箭头的只负责箭头,负责组装的成完整的箭羽。

    这种方式不仅让制作军备的速度得到大大提升,而且还能保证军备的质量。

    这也是秦朝强大,灭掉其余六国的一个因素所在。

    老朱脸上一正,道:“蒯爱卿,咱正式任命你为蒸汽局的主事,全力制造蒸汽机,咱要在年底大朝会时,看到一百辆蒸汽车停放在奉天殿外的广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