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用碎布条做发圈
苏暖暖离开向阳纺织厂后,又找了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进入了空间。
二楼有很多智能家居,这些还是苏暖暖在大型超市买物资时,老板赠送的。苏暖暖第一时间就安装在了二楼的大平层。
卸去脸上的化妆品,苏暖暖又去浴室冲了澡,将早上换下的旧衣服重新穿上。
整理好自己后,苏暖暖感到肚子传来一阵饥饿,用精神力将一碗红烧牛肉面挪到她的面前。
一楼空间的保鲜功能真厉害,打开外卖包装,一股浓郁的牛肉面香气扑面而来,热腾腾的汤面像是刚出锅一样,味道鲜美顺滑。
这让吃了一天杂粮窝窝头的苏暖暖恨不得咬掉舌头。
吃饱喝足后,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苏暖暖找了一张纸,画了几个现代流向的发圈,最流行的就是蝴蝶结发圈,她画了好几个样式。以苏母的手艺,应该是能做出来。
从空间出来,苏暖暖就背上麻布袋子回红旗村。
途中遇见了回收站,想到一些穿越文里面的主角经常能在里面淘到古董,苏暖暖就疯狂心动。
但是,想到现在才是60年,回收站估计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苏暖暖就歇了心思。
出了县城,苏暖暖刚好看见村里的牛车停在那里。
虽然路颠了些,但是苏暖暖还是选择坐牛车。
晃晃悠悠,就在苏暖暖快要睡着的时候,终于到了红旗村。
“暖暖,今天又去县城了。哎吆,这一大袋,里面是什么?给婶瞧瞧。”
说话的人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牛大婶。只要被她知道的八卦,第二天就会传遍整个村子。
苏暖暖可不想钱还没赚到,底子就被人知道了。
“唉,牛大婶,地上的钱是你掉的吗?”
苏暖暖手指着牛大婶的身后。
听到苏暖暖提到钱,牛大婶果然上当了,扭过腰,在地上找钱。
见牛大婶的注意力被转移,苏暖暖拎起麻布袋子,拔腿就跑。
终于跑到了家门口,苏暖暖才气喘吁吁地扶着墙。
“小妹,你是被狗撵了?怎么跑那么快?”
苏二强的声音从苏暖暖的身后响起,苏暖暖被吓得一激灵。
回过神来,上去就给了他一拳。
“二哥,你怎么在背后吓我。”
见苏暖暖真的被吓到了,苏二强连忙道歉,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她。
“对不起,暖暖,是我错了。”
“行了行了,帮我把这个袋子提进来。”
在与苏二强打闹的时候,苏暖暖已经把20斤碎布料偷偷地放进了袋子里。
苏二强一手提前,发现袋子的重量似乎不轻。
“暖暖,这里面是什么?”
苏二强即使再好奇,也是进了门才打开袋子看。
“这是碎不料。暖暖,你买这些东西干什么?不能吃,也不能喝。”
苏二强看了一眼,就没了兴趣。
苏暖暖忍住逐渐暴躁的脾气,她发现这个二哥就是一个二愣子,一点儿也没遗传到爸妈的聪明劲。
不过,即使再嫌弃,苏暖暖还是耐心地解释。
“二姐,今年生了一对龙凤胎,还有大姐家的孩子,我打算给她们寄些布料。除此之外,我还想让妈用这些布料做些发圈。”
“发圈?”
“哎呀,说了你也不懂,等妈回来,我再跟她讲。”
和苏家人相处越久,苏暖暖面对他们越自然。很多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冒了出来。
晚上,苏家人回来后,就看见桌子上的一堆碎布条,最激动的就是苏母了。
苏母稀罕地拿起碎布料,放在手中摩挲。
“好鲜亮的颜色。暖暖,你从哪里买来的碎布料。”
家里只有苏暖暖进城了,这些布料也只能是她带回来的。
“五分钱一斤,不要票,我买了二十斤。二姐今年生了一对龙凤胎,我们可以寄些布料过去。”
提到二姐,苏母就想起了远嫁的两个闺女。几个孩子,她最不放心的就是苏金金和苏绵绵。两人是双胞胎,从小一起长大,嫁人也不愿意分开,跟着他们丈夫一起驻守海岛,婚后不久两人相继生了孩子,也没时间过来看他们。
见勾起了苏母的伤心事,苏暖暖碰了碰苏大梁的胳膊。
苏大梁会意,上前拦住苏母。
“妈,你别担心大姐、二姐了。她们虽然驻守海岛,但是军队里有定量,肯定不会让她们饿肚子的。”
苏二强也开口了。
“是啊,妈。如果你实在不放心,我可以陪你一起去看大姐和二姐。”
苏三全白了苏二强一眼。
“我看是你想去海岛玩吧。”
苏暖暖这时也开口了。
“妈,我之所以带这么多碎布料,是想让你把它们做成发圈,到县城里卖。”
果然,听到卖东西,苏母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转移了。
1960年的环境不算严苛,街上小商小贩有不少,所以苏暖暖才鼓励家里人做发圈生意。
苏母有些迟疑,许多人绑头发都是用一根绳子,就行了。把这些碎布料全部做成发圈,真的有人买吗?
见苏母不信,苏暖暖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两款蝴蝶发圈的图样给苏母看。
苏母接过,苏父和三兄弟也围了上来。
“好漂亮的图案。”
苏母用手抚摸着上面的图案,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欢。她年轻的时候学过刺绣,对于这种简单的布艺装饰品,更是有手就会。
拿起一根红色的布条,苏母三两下,一个法式蝴蝶结就出现在她手中。
苏暖暖眼中闪过惊艳,没想到苏母这样厉害。
苏母又用松紧带和碎布条做了一个大肠发圈,将蝴蝶结缝到上面,一个法式蝴蝶发圈就做好了。
“好漂亮啊!妈,你的手真巧。”
苏暖暖感叹道。
苏三全把蝴蝶发圈拿在手中,问道。
“暖暖,卖这种蝴蝶发圈真能赚到钱?”
其他几人也看向苏暖暖。
家里孩子多,苏父苏母负担重。眼见孩子大了,还挤在一个屋子里。去年,加盖的两间房子一下子就掏空了家里的存款。如今,家里的粮食就靠从村里用工分换。
得知能够卖发圈赚钱,苏家人都提起了兴趣。
苏暖暖清了清嗓子,开始给三人科普县城碎不料和发圈的价格。
“这些碎不料是5分钱一斤,我买了二十斤,花了一块钱。”
苏暖暖将蝴蝶发圈拿在手中,看向众人。
“而这一个蝴蝶发圈能买2毛5分钱。我算了一下,这些布料大概能做300个。也就是说能卖75块钱,扣除成本,可以赚74块钱。”
苏暖暖说完,苏家人看这些布料的眼神就像是看到了黄金。
只是苏父有些顾虑。
“卖这么贵,有人买吗?”
苏暖暖回了一个肯定的眼神。
“当然有人买,县城里那些厂子里的漂亮姑娘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就喜欢花钱捯饬自己。尤其是益民华侨食品厂,里面的姑娘工资高,更加喜欢买这些小玩意。”
二楼有很多智能家居,这些还是苏暖暖在大型超市买物资时,老板赠送的。苏暖暖第一时间就安装在了二楼的大平层。
卸去脸上的化妆品,苏暖暖又去浴室冲了澡,将早上换下的旧衣服重新穿上。
整理好自己后,苏暖暖感到肚子传来一阵饥饿,用精神力将一碗红烧牛肉面挪到她的面前。
一楼空间的保鲜功能真厉害,打开外卖包装,一股浓郁的牛肉面香气扑面而来,热腾腾的汤面像是刚出锅一样,味道鲜美顺滑。
这让吃了一天杂粮窝窝头的苏暖暖恨不得咬掉舌头。
吃饱喝足后,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苏暖暖找了一张纸,画了几个现代流向的发圈,最流行的就是蝴蝶结发圈,她画了好几个样式。以苏母的手艺,应该是能做出来。
从空间出来,苏暖暖就背上麻布袋子回红旗村。
途中遇见了回收站,想到一些穿越文里面的主角经常能在里面淘到古董,苏暖暖就疯狂心动。
但是,想到现在才是60年,回收站估计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苏暖暖就歇了心思。
出了县城,苏暖暖刚好看见村里的牛车停在那里。
虽然路颠了些,但是苏暖暖还是选择坐牛车。
晃晃悠悠,就在苏暖暖快要睡着的时候,终于到了红旗村。
“暖暖,今天又去县城了。哎吆,这一大袋,里面是什么?给婶瞧瞧。”
说话的人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牛大婶。只要被她知道的八卦,第二天就会传遍整个村子。
苏暖暖可不想钱还没赚到,底子就被人知道了。
“唉,牛大婶,地上的钱是你掉的吗?”
苏暖暖手指着牛大婶的身后。
听到苏暖暖提到钱,牛大婶果然上当了,扭过腰,在地上找钱。
见牛大婶的注意力被转移,苏暖暖拎起麻布袋子,拔腿就跑。
终于跑到了家门口,苏暖暖才气喘吁吁地扶着墙。
“小妹,你是被狗撵了?怎么跑那么快?”
苏二强的声音从苏暖暖的身后响起,苏暖暖被吓得一激灵。
回过神来,上去就给了他一拳。
“二哥,你怎么在背后吓我。”
见苏暖暖真的被吓到了,苏二强连忙道歉,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她。
“对不起,暖暖,是我错了。”
“行了行了,帮我把这个袋子提进来。”
在与苏二强打闹的时候,苏暖暖已经把20斤碎布料偷偷地放进了袋子里。
苏二强一手提前,发现袋子的重量似乎不轻。
“暖暖,这里面是什么?”
苏二强即使再好奇,也是进了门才打开袋子看。
“这是碎不料。暖暖,你买这些东西干什么?不能吃,也不能喝。”
苏二强看了一眼,就没了兴趣。
苏暖暖忍住逐渐暴躁的脾气,她发现这个二哥就是一个二愣子,一点儿也没遗传到爸妈的聪明劲。
不过,即使再嫌弃,苏暖暖还是耐心地解释。
“二姐,今年生了一对龙凤胎,还有大姐家的孩子,我打算给她们寄些布料。除此之外,我还想让妈用这些布料做些发圈。”
“发圈?”
“哎呀,说了你也不懂,等妈回来,我再跟她讲。”
和苏家人相处越久,苏暖暖面对他们越自然。很多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冒了出来。
晚上,苏家人回来后,就看见桌子上的一堆碎布条,最激动的就是苏母了。
苏母稀罕地拿起碎布料,放在手中摩挲。
“好鲜亮的颜色。暖暖,你从哪里买来的碎布料。”
家里只有苏暖暖进城了,这些布料也只能是她带回来的。
“五分钱一斤,不要票,我买了二十斤。二姐今年生了一对龙凤胎,我们可以寄些布料过去。”
提到二姐,苏母就想起了远嫁的两个闺女。几个孩子,她最不放心的就是苏金金和苏绵绵。两人是双胞胎,从小一起长大,嫁人也不愿意分开,跟着他们丈夫一起驻守海岛,婚后不久两人相继生了孩子,也没时间过来看他们。
见勾起了苏母的伤心事,苏暖暖碰了碰苏大梁的胳膊。
苏大梁会意,上前拦住苏母。
“妈,你别担心大姐、二姐了。她们虽然驻守海岛,但是军队里有定量,肯定不会让她们饿肚子的。”
苏二强也开口了。
“是啊,妈。如果你实在不放心,我可以陪你一起去看大姐和二姐。”
苏三全白了苏二强一眼。
“我看是你想去海岛玩吧。”
苏暖暖这时也开口了。
“妈,我之所以带这么多碎布料,是想让你把它们做成发圈,到县城里卖。”
果然,听到卖东西,苏母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转移了。
1960年的环境不算严苛,街上小商小贩有不少,所以苏暖暖才鼓励家里人做发圈生意。
苏母有些迟疑,许多人绑头发都是用一根绳子,就行了。把这些碎布料全部做成发圈,真的有人买吗?
见苏母不信,苏暖暖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两款蝴蝶发圈的图样给苏母看。
苏母接过,苏父和三兄弟也围了上来。
“好漂亮的图案。”
苏母用手抚摸着上面的图案,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欢。她年轻的时候学过刺绣,对于这种简单的布艺装饰品,更是有手就会。
拿起一根红色的布条,苏母三两下,一个法式蝴蝶结就出现在她手中。
苏暖暖眼中闪过惊艳,没想到苏母这样厉害。
苏母又用松紧带和碎布条做了一个大肠发圈,将蝴蝶结缝到上面,一个法式蝴蝶发圈就做好了。
“好漂亮啊!妈,你的手真巧。”
苏暖暖感叹道。
苏三全把蝴蝶发圈拿在手中,问道。
“暖暖,卖这种蝴蝶发圈真能赚到钱?”
其他几人也看向苏暖暖。
家里孩子多,苏父苏母负担重。眼见孩子大了,还挤在一个屋子里。去年,加盖的两间房子一下子就掏空了家里的存款。如今,家里的粮食就靠从村里用工分换。
得知能够卖发圈赚钱,苏家人都提起了兴趣。
苏暖暖清了清嗓子,开始给三人科普县城碎不料和发圈的价格。
“这些碎不料是5分钱一斤,我买了二十斤,花了一块钱。”
苏暖暖将蝴蝶发圈拿在手中,看向众人。
“而这一个蝴蝶发圈能买2毛5分钱。我算了一下,这些布料大概能做300个。也就是说能卖75块钱,扣除成本,可以赚74块钱。”
苏暖暖说完,苏家人看这些布料的眼神就像是看到了黄金。
只是苏父有些顾虑。
“卖这么贵,有人买吗?”
苏暖暖回了一个肯定的眼神。
“当然有人买,县城里那些厂子里的漂亮姑娘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就喜欢花钱捯饬自己。尤其是益民华侨食品厂,里面的姑娘工资高,更加喜欢买这些小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