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采薇采薇
“爹,敌方有十几万兵力,我们守不住的!”
“爹,留在此处,无异于自寻死路。”
“淮南道、剑南道、黔中道还有江南东、西道的兵力都在集结北上了。爹,我们何不等到援军到了再一同杀回来?”
长安城墙上,袁迟的两个儿子轮番劝父亲率军离开。
为何要打一场必输的仗?
袁迟铁青着脸,像一块顽石,只道:
“不走。我乃左武卫禁军大将,怎可临阵脱逃,弃城池百姓于不顾?”
袁迟还是那认死理的直性子。
他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
他得知慕容宇的所作所为时义愤填膺,不肯助纣为虐,愿意助郝仁一臂之力推翻慕容宇。
他可以不认昏君,但是他不能不认百姓。
眼下,他们面对的是外邦胡人,身后是大瑜百姓,他怎么可能率兵而逃?
他若率军逃跑,往后如何面对得了自己的良心?
别人说得对,他蠢,他死脑筋,他从来不是聪明人。
可蠢人也有自己的信念。
他从军数年,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
战败不丢人,丢人的是不战而败。
他袁迟宁可战败,宁可战死,也做不出不战而逃的事情。
“我心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了!”
袁迟站在城墙上,盔甲外的披风猎猎作响。
他紧盯着远处。
斥候已经探过,回来报铁勒汗军队已经到了三十里外。
他知道铁勒汗的军队今夜就会到。
也许他们会明日攻打,也许后日,又也许是今夜。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
黑夜吞没了旷野。
袁迟守在城墙上过了一整夜。
风平浪静的一整夜,直到天色将明。
呜——呜——
厚重的号角声捶打着黎明,地平线上涌起一片黑色的“蚁群”。
守城的将士们听见了号角声,感受到了地面的震动。
他们看见那片“蚁群”越靠越近,大呼道:
“胡人来了!胡人来了——”
袁迟立刻下令:
“弓弩手,准备!”
战马嘶鸣如雷,铁勒汗军马冲过来,喊杀声震天动地。
城墙上,大瑜士兵手持弓弩,伏远弩和绞车弩接连射出利箭。密密麻麻的箭羽飞向敌军。
胡人不少士兵中箭倒下,但后面的人马在发箭的空档间冲得离城门越来越近。
在盾牌手的掩护下,敌军将云梯和包铁冲车运到了城门下。
冲车撞上城门,将城门撞得发出垂死挣扎的呻吟。
城墙上,敌军重甲步卒攀爬云梯。
大瑜士兵将油和火往下倾倒,烧得那些要攀上的敌军浑身是火,从高处坠下。
但,仍然有人往上爬。
敌军人太多,击退一批,下一瞬,又一批来到跟前。
胡人接连借着云梯爬到了城墙上,同大瑜士兵厮杀。
赫连术赤在城门下看着,讥笑道:
“原来大瑜还有不肯投降不怕死的人。你们大瑜也有人是有骨气的。”
贺庭方在旁边听着,面色自若。
贺庭方身边是两位之前投降的将领,蒋乾和贾坤。
他们分别率河东道和山南东道的兵力归降了铁勒汗。
蒋乾和贾坤的脸色不太好。
在城墙上杀红了眼的袁迟看见城墙下那几人身影,破口大骂:
“贺庭方你这狗贼!还有脸回大瑜?!你这等卑鄙小人,大瑜人人得而诛之!”
“蒋乾、贾坤你们身为将领,竟叛国求荣!你们可有颜面见九泉下的祖宗先辈?!”
袁迟喊得嗓音嘶哑,奋力地挥动着手中的长枪。
焦臭的皮肉、闷雷般的战鼓声还有杀不完的敌军。
袁迟杀了不知多久,渐渐地,动作慢了下来。
他这一刻有些后悔了。
后悔当年为了不娶小师妹,只跟着师父学了七成的伍家七绝枪。
如果他学了十成,也许今日就可以多杀几个胡人,多斩几个叛国贼。
城墙下,贺庭方命人高喊:
“袁将军何必要为了守一座连君王都没有的城丢了性命?不如尽快投降,留下一条命后半生享富贵。”
“袁将军为大瑜尽心尽责多年,却处处被防着,还被收走了手上兵权,这辈子浴血沙场图什么?”
贺庭方没说错。
袁迟曾经统帅河北道数万兵力,可后来被调进京城,明升暗降。
蒋乾和贾坤也道:
“我们戎马半生,在前线出生入死,可他慕容氏一句话便要收走兵权。”
“我们为他慕容家打天下,却连个爵位都没挣到,我们为何要为他卖命?”
“如今慕容宇已死,长安无君,你守个屁!”
唰——!
袁迟长枪一挑,又刺倒一个胡人。
“老子就要守!就要杀你们这些狗贼胡兵!”
“老子就算死,也死前守个痛快哈哈哈哈……”
袁迟笑到一半,不笑了。
他余光看见长子被胡人包围,后方有胡人偷袭。
“安儿!”袁迟冲过去,挑开胡人的大刀。
他忙着护人,自己手臂上忽然中了一箭。
箭头刺得很深,穿进皮肉,刺到了骨头上。
袁迟扭头,与拿着弓箭的赫连术赤正好对视。
隔着这么远,射出的箭有这样的准头和狠劲,寻常难见。
赫连术赤已经再次张弓搭箭,对着这边又要射出。
袁迟父子一边砍杀一边躲箭。
轰!
下方,饱经摧残的城门终于被冲车撞开了。
“杀——”
胡人涌进了城门。
地上有很多大瑜士兵的尸体,还有更多胡人的尸体。
不同的是,大瑜士兵死了,便没人了,而胡人还有千千万。
城墙上的袁迟等人被越来越多的胡兵包围。
快要走投无路时,一道大喝声响起:
“谁敢杀我父兄!”
众人抬头,竟然见数十人从天而降。
其中有两个轻功了得的人,手里还提着两个小姑娘。
两个小姑娘,一个手持长鞭,一个举着大刀。
举着大刀的那个小姑娘怒目圆睁,落地时,举着刀从上方劈下来。
一刀劈开了一个胡人的头颅,血花四溅!
袁迟父子三人一见这姑娘,脸色立刻白了:
“采薇!这里危险,你来做什么!”
“快走!你们快走!”
袁采薇大刀一甩,拦在胡人面前,喊得气壮山河:
“要杀我父兄,先从我的刀上踏过去!”
“莫要小瞧我袁——采——薇——!”
被火烧黑的旌旗还在扬展。
少女额前的发丝在风中飘舞似薇菜。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①
“爹,留在此处,无异于自寻死路。”
“淮南道、剑南道、黔中道还有江南东、西道的兵力都在集结北上了。爹,我们何不等到援军到了再一同杀回来?”
长安城墙上,袁迟的两个儿子轮番劝父亲率军离开。
为何要打一场必输的仗?
袁迟铁青着脸,像一块顽石,只道:
“不走。我乃左武卫禁军大将,怎可临阵脱逃,弃城池百姓于不顾?”
袁迟还是那认死理的直性子。
他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
他得知慕容宇的所作所为时义愤填膺,不肯助纣为虐,愿意助郝仁一臂之力推翻慕容宇。
他可以不认昏君,但是他不能不认百姓。
眼下,他们面对的是外邦胡人,身后是大瑜百姓,他怎么可能率兵而逃?
他若率军逃跑,往后如何面对得了自己的良心?
别人说得对,他蠢,他死脑筋,他从来不是聪明人。
可蠢人也有自己的信念。
他从军数年,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
战败不丢人,丢人的是不战而败。
他袁迟宁可战败,宁可战死,也做不出不战而逃的事情。
“我心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了!”
袁迟站在城墙上,盔甲外的披风猎猎作响。
他紧盯着远处。
斥候已经探过,回来报铁勒汗军队已经到了三十里外。
他知道铁勒汗的军队今夜就会到。
也许他们会明日攻打,也许后日,又也许是今夜。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
黑夜吞没了旷野。
袁迟守在城墙上过了一整夜。
风平浪静的一整夜,直到天色将明。
呜——呜——
厚重的号角声捶打着黎明,地平线上涌起一片黑色的“蚁群”。
守城的将士们听见了号角声,感受到了地面的震动。
他们看见那片“蚁群”越靠越近,大呼道:
“胡人来了!胡人来了——”
袁迟立刻下令:
“弓弩手,准备!”
战马嘶鸣如雷,铁勒汗军马冲过来,喊杀声震天动地。
城墙上,大瑜士兵手持弓弩,伏远弩和绞车弩接连射出利箭。密密麻麻的箭羽飞向敌军。
胡人不少士兵中箭倒下,但后面的人马在发箭的空档间冲得离城门越来越近。
在盾牌手的掩护下,敌军将云梯和包铁冲车运到了城门下。
冲车撞上城门,将城门撞得发出垂死挣扎的呻吟。
城墙上,敌军重甲步卒攀爬云梯。
大瑜士兵将油和火往下倾倒,烧得那些要攀上的敌军浑身是火,从高处坠下。
但,仍然有人往上爬。
敌军人太多,击退一批,下一瞬,又一批来到跟前。
胡人接连借着云梯爬到了城墙上,同大瑜士兵厮杀。
赫连术赤在城门下看着,讥笑道:
“原来大瑜还有不肯投降不怕死的人。你们大瑜也有人是有骨气的。”
贺庭方在旁边听着,面色自若。
贺庭方身边是两位之前投降的将领,蒋乾和贾坤。
他们分别率河东道和山南东道的兵力归降了铁勒汗。
蒋乾和贾坤的脸色不太好。
在城墙上杀红了眼的袁迟看见城墙下那几人身影,破口大骂:
“贺庭方你这狗贼!还有脸回大瑜?!你这等卑鄙小人,大瑜人人得而诛之!”
“蒋乾、贾坤你们身为将领,竟叛国求荣!你们可有颜面见九泉下的祖宗先辈?!”
袁迟喊得嗓音嘶哑,奋力地挥动着手中的长枪。
焦臭的皮肉、闷雷般的战鼓声还有杀不完的敌军。
袁迟杀了不知多久,渐渐地,动作慢了下来。
他这一刻有些后悔了。
后悔当年为了不娶小师妹,只跟着师父学了七成的伍家七绝枪。
如果他学了十成,也许今日就可以多杀几个胡人,多斩几个叛国贼。
城墙下,贺庭方命人高喊:
“袁将军何必要为了守一座连君王都没有的城丢了性命?不如尽快投降,留下一条命后半生享富贵。”
“袁将军为大瑜尽心尽责多年,却处处被防着,还被收走了手上兵权,这辈子浴血沙场图什么?”
贺庭方没说错。
袁迟曾经统帅河北道数万兵力,可后来被调进京城,明升暗降。
蒋乾和贾坤也道:
“我们戎马半生,在前线出生入死,可他慕容氏一句话便要收走兵权。”
“我们为他慕容家打天下,却连个爵位都没挣到,我们为何要为他卖命?”
“如今慕容宇已死,长安无君,你守个屁!”
唰——!
袁迟长枪一挑,又刺倒一个胡人。
“老子就要守!就要杀你们这些狗贼胡兵!”
“老子就算死,也死前守个痛快哈哈哈哈……”
袁迟笑到一半,不笑了。
他余光看见长子被胡人包围,后方有胡人偷袭。
“安儿!”袁迟冲过去,挑开胡人的大刀。
他忙着护人,自己手臂上忽然中了一箭。
箭头刺得很深,穿进皮肉,刺到了骨头上。
袁迟扭头,与拿着弓箭的赫连术赤正好对视。
隔着这么远,射出的箭有这样的准头和狠劲,寻常难见。
赫连术赤已经再次张弓搭箭,对着这边又要射出。
袁迟父子一边砍杀一边躲箭。
轰!
下方,饱经摧残的城门终于被冲车撞开了。
“杀——”
胡人涌进了城门。
地上有很多大瑜士兵的尸体,还有更多胡人的尸体。
不同的是,大瑜士兵死了,便没人了,而胡人还有千千万。
城墙上的袁迟等人被越来越多的胡兵包围。
快要走投无路时,一道大喝声响起:
“谁敢杀我父兄!”
众人抬头,竟然见数十人从天而降。
其中有两个轻功了得的人,手里还提着两个小姑娘。
两个小姑娘,一个手持长鞭,一个举着大刀。
举着大刀的那个小姑娘怒目圆睁,落地时,举着刀从上方劈下来。
一刀劈开了一个胡人的头颅,血花四溅!
袁迟父子三人一见这姑娘,脸色立刻白了:
“采薇!这里危险,你来做什么!”
“快走!你们快走!”
袁采薇大刀一甩,拦在胡人面前,喊得气壮山河:
“要杀我父兄,先从我的刀上踏过去!”
“莫要小瞧我袁——采——薇——!”
被火烧黑的旌旗还在扬展。
少女额前的发丝在风中飘舞似薇菜。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