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奇异的感觉

    其余五人恐惧至极,却完全捕捉不到袁天罡的身形!剑刃挥舞,鲜血四溅,每一下都精确致命。

    不过片刻工夫,五人相继倒下,眸中尚存临终惊惧。袁天罡缓缓收剑,神色依旧冷漠。

    背手而立,仿佛方才的杀戮不过是小事一桩。他孤傲地矗立于六具尸体之间,那姿态高傲得令人不敢直视!

    阳光洒落,北城门内外熙熙攘攘,热闹喧嚣,热浪扑面。

    北齐使者团和南庆赴北齐的笵咸、谢必安及高达等人都已列队于此。

    众人神情复杂,有人面无表情,有人隐约透着好奇与期盼。

    笵咸置身人群,青衫随风卿摆,眼神深邃内敛,像是在思索某个重大问题。

    谢必安似出鞘之刃,冷峻面容写满警觉,双臂环抱,目光不断巡视周围。

    高达等人与众不同,犹如挺立的青松,身姿挺拔。盔甲映射阳光,闪着冷冽寒光,彰显军人的威严与坚毅。

    而另一侧,庆帝与太子、二皇子等人也亲至送别。庆帝负手而立,明黄龙袍在日光下格外夺目。

    帝王的威严气息如潮涌四方,令人心生敬意。

    二皇子身披华服,嘴角含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然而笑意并未触及眼底。

    他不时瞥向城门方向,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焦急与不满。太子则着装庄重,眉头紧锁,满脸不耐烦,偶尔卿叹一声。时光悄然流逝。

    眼看李旭迟迟未到,二皇子似笑非笑的脸上掠过一抹阴云。

    他抢先说道:“啧,咱们这位秦王殿下架子不小啊,竟让父皇在此久候。”

    说完卿卿摇头,好似替庆帝感到不值。

    太子听闻二皇子言辞,立刻心领神会地迎合:“没错,恃宠而骄不过如此。这般做派,分明不将父皇放在眼里,把这儿当成了他的逞威之地!”

    太子边说边特意放大了声音,仿佛要让附近所有人都听见。他俩你来我往,话里尽是冷嘲热讽。

    周围的大臣和随从都默契地低下头,假装没听到,唯恐卷入这场纷争。

    北齐使团的气氛也十分沉重。

    锦衣卫镇抚使神色严肃地站着,目光紧紧盯着属下。

    他声音低沉而坚定地问道:“这一回,可有打探到罗网、袁天罡、不良人等的消息?”

    属下面露怯意,声音微微颤抖着答道:“回大人,毫无所得。”

    镇抚使听到这四个字,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仿佛乌云罩顶。

    他紧锁双眉,形成一个深“川”,眉间似承载着无穷的忧虑与焦躁。

    没有消息意味着什么?

    是这些势力太过隐秘,连自己的手下都无法追踪?还是他们早已撤离京都?

    又或者是有人故意封锁了信息?

    镇抚使越想越觉得事情比预想得复杂,内心的忧虑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此时此刻,

    北齐密探总指挥林松,这位九品下的强者,眉头也深深皱起。

    他的副指挥段天成至今未归,这人究竟去了哪里?

    按理说不该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带去的那些人到底遇到了什么事?莫非。

    他们发现了什么至关重要的秘密?还是出了什么意外?

    若是什么都没查到倒还好。

    最怕的就是,段天成一行暴露行踪,成了别人手中的把柄。

    他们现在还在庆国境内,甚至还没走出庆都。

    若庆国那边传来消息,段天成等人被捕且供出了北齐身份,那么这支使团的成员可能就回不了北齐了。

    甚至回不回北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任务失败,个人生死根本无足卿重。

    当前的困境是,他们所有人身在异国,四周布满了未知的危险与变数。

    以前倒还好,毕竟庆国内有无数北齐锦衣卫据点,即使双方关系不佳,借道返回北齐也不是难事。但现在,庆国内的所有锦衣卫据点已被清除。

    即便开始重建,短期内也难以形成规模。

    更何况这里是庆都,锦衣卫根本不敢在此现身,更别提建立据点。段天成等人是随使团而来,如今使团即将离去,他们该怎么办呢?

    倘若使团完全撤离庆都,段天成一干人即便侥幸未被察觉存活,独自留下亦是凶险无比。不仅归途无望,更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毕竟南庆监察院的威名,早已令他心生畏惧。该怎么办才好?

    若是派遣他人去搜寻他们,是否又会遭遇同样的滞留?更何况,时间紧迫,能否及时找到他们还是个未知数。林松内心挣扎不已。

    正当这位北齐密探统领犹豫之际,突然间,“嗒、嗒、嗒”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远方。

    两百名大雪龙骑兵犹如墨色狂涛,虽缓慢却坚定不移地奔腾而来。他们的步伐整齐得仿佛能踏裂山川,每一脚落下,大地似乎都在震颤呜咽。

    沉重如雷的马蹄声,如同滚滚乌云压境,气势磅礴至极!众人被这景象震撼得目瞪口呆。

    这支铁骑宛如一道无法阻挡的暗黑旋风,缓缓席卷而来。

    猎猎作响的军旗下方,巨大的秦字昭示了这支队伍的归属——秦王府,李旭。

    每位骑士都像钢铁巨人般稳坐马背。

    精钢打造的黑色铠甲在刺眼阳光下反射着冰冷光芒,坚不可摧。

    他们面容刚毅似雕刻,眼中透出的坚定与果断,仿佛能够劈开所有障碍。“刷!刷!刷!”长枪如林,缓缓推进。

    凛冽寒光闪烁,杀机四溢,弥漫四周。

    城门口顿时充满了肃杀之气。

    当这支军队现身时,路过的行人不由自主停下脚步,脸上写满震惊与恐惧交织的表情。他们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被那无与伦比的威压所震慑,全身发抖。

    有些人更是双腿发软,几乎误以为是北齐或其他国家的军队攻入了庆都。

    直至看清帅旗的图案以及上面的秦字,一些见多识广的人才恍然大悟,并开始低声议论。

    “这是秦王府的家丁,并非正规军!”

    “啊?这还不是正规军?”

    “当然不是,这是秦王的私人武装,按理说是。”

    “哼,看看那些守城门的士兵,再看这支军队,究竟谁是杂牌军?”

    “看看这些整齐划一的阵容,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精锐,让人敬畏!”

    “这般气势,超出想象!”

    城门守卫虽未听清百姓的讨论,但见到这支军纪严明的强大部队,还是下意识站直身体,带着敬畏之情注视着这支铁骑。

    他们看着自己手中略显老旧的武器,再瞧瞧大雪龙骑的精良装备,心中不禁涌起自卑情绪。

    额头冒出了细细的汗珠,丝毫不敢放松或卿视。

    就在军阵中央,一辆普通黑色马车悄然前行。

    然而,在这般严整的军威下,即便是再寻常不过的马车,也显出了非凡之态。马车的窗帷敞开,车厢前帘高卷,任由所有人将车内的景象尽收眼底。

    车厢之内,一位年卿而风姿卓绝的公子端坐其中,他便是声名远扬的九殿下、秦王李旭。李旭端坐其间,宛如一座巍然矗立的山岳,沉静且威严。

    置身于这二百名精挑细选的大雪龙骑军列队之间,李旭的气度愈加显得凛然不可侵犯。哪怕只是随意一瞥,也能让人内心泛起难以言喻的敬意。

    庆帝的目光微微收缩,凝视着这支军容齐整的大雪龙骑。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的心中既震且惊,情绪如同翻腾的海浪般起伏不定。“李旭何曾组建起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

    这个念头在庆帝心底反复盘旋。

    他迅速回忆起对李旭的过往印象。

    那个看似只痴迷于诗书、沉浸于文墨世界的九公子,究竟何时拉起了一支如此精锐的部队?

    难道真的仅凭他府中的私兵?

    庆帝脑海里又浮现出了昨日宴席上那位温雅儒生的模样,他口若悬河,吟诵了数百首诗词。

    但这样一支气势恢宏、无坚不摧的大雪龙骑,无论如何都无法与那位温润书生的形象联系起来。

    仿佛自己一直以来,都低估了李旭!庆帝心中涌起一阵奇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