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药王孙思邈的疑惑
与此同时长安城,太极殿内,气氛压抑得几乎凝固。
那份写着秦王兵败、身染重疾的军报,如同万钧巨石,狠狠砸在李渊的心头。
龙椅上的天子,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狂怒与惊骇几乎将他吞噬。
长孙无忌、李道宗、裴寂等一众重臣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西线惨败,三员大将殉国,两万将士埋骨他乡,连他最引以为傲的秦王李世民也病倒在军中!
奇耻大辱!
李渊的拳头攥得咯吱作响,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就在这怒火与忧惧交织的时刻,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了散落在地上的另一份军报。
那是丘行恭先前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关于左将军萧羽医道奇功的奏疏。
七成存活率……
这个数字,此刻在他脑海中显得异常刺眼。
若西线将士也能有此神药……
李渊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目光落在内侍总管张恭身上。
“传朕旨意,立刻宣太医署孙思邈,即刻入宫,不得有误!”
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孙思邈?
众臣皆是一愣。
孙思邈乃当世医道大家,一手针灸出神入化,汤药济世活人无数,被民间尊为“药王”,深得李渊敬重。
此刻宣他,莫非与秦王殿下的病情有关?
不多时,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者,身着素色道袍,背着药箱,步履稳健地走入大殿。
正是御医孙思邈。
“臣孙思邈,参见陛下。”孙思邈稽首行礼,声音平和。
“孙爱卿平身。”李渊的声音略显疲惫,“今日宣你前来,是有一桩奇事,需你亲自验证。”
他示意张恭将那份丘行恭的奏报捡起,递给孙思邈。
“此乃北线行军总管丘行恭的奏报,言其军中有一名为‘青霉液’的伤药,能大幅提升伤兵存活率。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孙思邈接过奏报,仔细阅读。
当他看到“伤兵存活率从不足三成,一举暴增至七成以上”的字句时,饶是他行医一生,见多识广,也不由得眉头一挑,脸上露出讶异的神情。
“陛下,军中伤患,多为金创,极易溃烂发热,十难活二三。若真有此等神药,实乃我大唐将士之幸,国之大幸!”孙思邈郑重道。
李渊微微颔首:“朕已命人取来了那‘青霉液’的样本,你且看看。”
张恭小心翼翼地捧上一个贴着封条的小瓷瓶。
孙思邈接过瓷瓶,拔开木塞,一股淡淡的、奇特的霉味混合着些微草药的气息飘散出来。
他将瓷瓶凑到鼻尖轻嗅,闭目凝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陛下,此药气味独特,确非凡品。从气味判断,其中或有抑腐生肌之效。然药效究竟如何,还需一试方知。”
“如何试?”李渊问道。
孙思邈沉吟道:“陛下,可否取活兔一只?臣需亲手验证其止血愈创之能。”
李渊立刻道:“张恭,速去准备。”
很快,一名小黄门提着一只关在笼中的健硕灰兔进来。
孙思邈从药箱中取出一柄锋利的小巧银刀,在烛火上略作烧灼,又用烈酒擦拭。
他一手按住兔子,银刀在其腹部轻轻一划,一道寸许长的伤口出现,鲜血顿时涌出。
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孙思邈打开那瓷瓶,用一根细小的药签蘸取了少许青绿色的药液,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兔子的伤口上。
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不断渗出鲜血的伤口,在接触到青霉液的瞬间,血液的流出速度明显减缓,不过十数息的功夫,竟完全止住了!
瓷瓶中的药液不多,孙思邈涂抹得极为节省。
“这……”饶是李渊见惯了大场面,此刻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孙思邈更是双目圆睁,凑近仔细观察那兔子的伤口,又轻轻按压伤口周围,确认不再有鲜血渗出。
他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审慎,到中途的惊讶,最终化为难以置信的震撼!
“神药!陛下!此乃神药啊!”孙思邈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其止血之速,愈创之能,远胜老臣所研制的任何一种金创药!何止百倍!”
他抬起头,眼神灼灼地望向李渊:“陛下,此药若是能在军中广为推行,我大唐将士,何惧伤患!每年因此而活命者,何止万千!”
听到孙思邈如此断言,李渊心中那块因西线惨败而悬着的巨石,似乎稍稍松动了一丝。
他示意内侍将另一份更为详尽,记载了萧羽医道改革、伤兵营救治流程以及存活率详细数据的军报递给孙思邈。
“孙爱卿再看看这个。这是那创制‘青霉液’之人,在军中推行的一整套伤兵救治章程。”
孙思邈接过军报,逐字逐句细细研读。
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激动。
军报中提及的清创、消毒、缝合、以及对“青霉液”使用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应对之法,许多见解闻所未闻,却又合乎医理,甚至远超他当前的认知!
尤其是那“外科手术”的雏形理念,以及对不同伤情分类处理的细致,简直让他叹为观止!
“奇才!陛下,此人乃医道奇才啊!”孙思邈猛地抬头,须发微张,激动地说道:“军报中所述,此人不仅创制神药,更精通一套系统的救治之法!若能将大唐军中伤兵存活率稳定在七八成,此等功绩,足以彪炳史册!陛下,当重赏!必须重赏此等神医大才,以彰其功,以励天下医者!”
李渊看着孙思邈激动的模样,缓缓道:“创制此药,推行此法之人,名为萧羽,乃是朕新擢升的左将军。”
“萧羽?”
孙思邈听到这个名字,身体猛地一震,脸上的激动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难明的神色,有惊愕,有迷茫,更有深深的追忆。
十七年了……
他脑海中,骤然闪过一个巧笑嫣然的女子身影,那是他失踪了十七年的女儿,霜华。
女儿曾经娇憨地对他说:“爹,将来若我与陛下有了孩儿,若是男孩,便叫‘羽’,可好?李羽,翱翔九天之羽。”
李渊见他神色有异,问道:“孙爱卿,莫非认得此人?”
孙思邈深吸一口气,缓缓摇头,将脑海中纷乱的思绪强行压下,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臣……不曾听闻。只是乍闻如此年轻便有此成就的将军,又兼神医之才,一时心神激荡罢了。”
李渊并未察觉到孙思邈刹那间的失神,他将那份写有青霉液粗略配制之法的绢帛递了过去。
“孙爱卿,你再看看此物,此青霉液,是否能够大批量制备?”
孙思邈定了定神,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接过绢帛。
他仔细审阅着上面的每一个字,从选材到提炼,步骤并不繁复,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简单。
“陛下,此法……当真是大道至简!”孙思邈的语调透着由衷的钦佩,“若依此法,批量制备并不困难,相较老臣以往所用诸多名贵草药,此法取材更为寻常,耗费也更低廉!”
李渊紧绷的面容终于有了一丝松动:“如此便好!朕命你即刻主理此事,太医院上下,乃至国库财帛,皆由你调配,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此药普及全军!”
“陛下!”孙思邈却躬身一拜,“此青霉液乃萧将军所创,活人无数,功盖当世。若由老臣主理,恐夺其功,伤了功臣之心啊!”
李渊摆了摆手,声音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孙爱卿有所不知,那萧羽,并非医者。”
他顿了顿,缓缓道:“他是朕亲封的左将军,如今已是食邑万户的十封爵,统领万军的大将!”
“什么?!”孙思邈瞠目结舌,完全没有料到创制此等神药之人,竟是一位戎马倥偬的沙场宿将!
这完全颠覆了他对医道的认知。
李渊面色凝重地嘱咐道:“孙爱卿,这青霉液的配方,乃军国重器,事关无数将士性命,绝不可有丝毫外泄,你定要严加看管,慎之又慎!”
“老臣遵旨!”孙思邈郑重应下,心中对那位未曾谋面的萧将军,更多了几分敬佩与好奇。
李渊转向阶下众臣,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对此青霉液,有何看法?”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朗声道:“陛下,此药能将重伤士卒存活率提升至七成以上,堪称活死人肉白骨之神物!献药之人,其功至伟,理当重赏!”
裴寂亦附和道:“陛下圣明,长孙大人所言极是。萧将军此功,足以彪炳史册,封侯拜将,亦不为过!”
其余大臣纷纷点头称是,言辞间皆是对这神药的赞叹和对萧羽功绩的肯定。
李渊点了点头,他何尝不知这青霉液的份量。
“萧羽献此神药,其功不下于开疆拓土,甚至犹有过之。若能因此每年少折损数万将士,此乃国之大幸,朕心甚慰,确应重封!”
话锋一转,李渊的眉头却又锁了起来,显露出几分棘手。
“只是……萧羽如今已是左将军,食邑万户,再往上,便是国公之位,或是加封更高的军职。他如此年轻,骤登高位,恐招非议啊。”
这才是李渊真正的为难之处。赏,是必须的,但如何赏得恰到好处,既能彰显其功,又不至破坏朝堂规制,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着实考验帝王心术。
殿内一时有些安静,众臣也明白陛下的顾虑。
片刻,长孙无忌眼珠一转,再次出列:“陛下,臣有一愚见。萧将军献药之功,确实惊天动地。然西线战事方败,秦王殿下又龙体欠安,此刻大肆封赏,或非最佳时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如暂缓对萧将军的封赏,待西秦薛举伏诛之后,再论功行赏。届时若萧将军再立新功,两功并举,陛下再行封赏,则名正言顺,亦更能彰显天恩浩荡。”
李渊闻言,眉宇间的凝重之色稍减,他仔细权衡着长孙无忌的建议。
这确实是个稳妥的法子,既能安抚功臣,又不至于操之过急。
长孙无忌见李渊意动,又进言道:“陛下,如今西线主帅秦王殿下病重,军中不可一日无帅。丘行恭将军麾下左将军萧羽,既有此等奇功,可见其智勇非凡,或可委以重任,前往西线稳定军心,指挥作战,以解燃眉之急。”
此言一出,殿中数位大臣面露惊容。
让一个如此年轻的将领,去收拾西线那样的烂摊子,还要面对凶悍的薛举?
李渊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凝视着长孙无忌,片刻后缓缓开口:“辅机之言,甚合朕意。便依你所言,待西秦战事了结,朕再一并封赏萧羽。”
他沉吟着,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
“至于西线……”李渊的目光扫过殿下众臣,“萧羽……或许真能给朕带来更大的惊喜。”
那份写着秦王兵败、身染重疾的军报,如同万钧巨石,狠狠砸在李渊的心头。
龙椅上的天子,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狂怒与惊骇几乎将他吞噬。
长孙无忌、李道宗、裴寂等一众重臣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西线惨败,三员大将殉国,两万将士埋骨他乡,连他最引以为傲的秦王李世民也病倒在军中!
奇耻大辱!
李渊的拳头攥得咯吱作响,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就在这怒火与忧惧交织的时刻,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了散落在地上的另一份军报。
那是丘行恭先前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关于左将军萧羽医道奇功的奏疏。
七成存活率……
这个数字,此刻在他脑海中显得异常刺眼。
若西线将士也能有此神药……
李渊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目光落在内侍总管张恭身上。
“传朕旨意,立刻宣太医署孙思邈,即刻入宫,不得有误!”
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孙思邈?
众臣皆是一愣。
孙思邈乃当世医道大家,一手针灸出神入化,汤药济世活人无数,被民间尊为“药王”,深得李渊敬重。
此刻宣他,莫非与秦王殿下的病情有关?
不多时,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者,身着素色道袍,背着药箱,步履稳健地走入大殿。
正是御医孙思邈。
“臣孙思邈,参见陛下。”孙思邈稽首行礼,声音平和。
“孙爱卿平身。”李渊的声音略显疲惫,“今日宣你前来,是有一桩奇事,需你亲自验证。”
他示意张恭将那份丘行恭的奏报捡起,递给孙思邈。
“此乃北线行军总管丘行恭的奏报,言其军中有一名为‘青霉液’的伤药,能大幅提升伤兵存活率。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孙思邈接过奏报,仔细阅读。
当他看到“伤兵存活率从不足三成,一举暴增至七成以上”的字句时,饶是他行医一生,见多识广,也不由得眉头一挑,脸上露出讶异的神情。
“陛下,军中伤患,多为金创,极易溃烂发热,十难活二三。若真有此等神药,实乃我大唐将士之幸,国之大幸!”孙思邈郑重道。
李渊微微颔首:“朕已命人取来了那‘青霉液’的样本,你且看看。”
张恭小心翼翼地捧上一个贴着封条的小瓷瓶。
孙思邈接过瓷瓶,拔开木塞,一股淡淡的、奇特的霉味混合着些微草药的气息飘散出来。
他将瓷瓶凑到鼻尖轻嗅,闭目凝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陛下,此药气味独特,确非凡品。从气味判断,其中或有抑腐生肌之效。然药效究竟如何,还需一试方知。”
“如何试?”李渊问道。
孙思邈沉吟道:“陛下,可否取活兔一只?臣需亲手验证其止血愈创之能。”
李渊立刻道:“张恭,速去准备。”
很快,一名小黄门提着一只关在笼中的健硕灰兔进来。
孙思邈从药箱中取出一柄锋利的小巧银刀,在烛火上略作烧灼,又用烈酒擦拭。
他一手按住兔子,银刀在其腹部轻轻一划,一道寸许长的伤口出现,鲜血顿时涌出。
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孙思邈打开那瓷瓶,用一根细小的药签蘸取了少许青绿色的药液,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兔子的伤口上。
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不断渗出鲜血的伤口,在接触到青霉液的瞬间,血液的流出速度明显减缓,不过十数息的功夫,竟完全止住了!
瓷瓶中的药液不多,孙思邈涂抹得极为节省。
“这……”饶是李渊见惯了大场面,此刻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孙思邈更是双目圆睁,凑近仔细观察那兔子的伤口,又轻轻按压伤口周围,确认不再有鲜血渗出。
他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审慎,到中途的惊讶,最终化为难以置信的震撼!
“神药!陛下!此乃神药啊!”孙思邈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其止血之速,愈创之能,远胜老臣所研制的任何一种金创药!何止百倍!”
他抬起头,眼神灼灼地望向李渊:“陛下,此药若是能在军中广为推行,我大唐将士,何惧伤患!每年因此而活命者,何止万千!”
听到孙思邈如此断言,李渊心中那块因西线惨败而悬着的巨石,似乎稍稍松动了一丝。
他示意内侍将另一份更为详尽,记载了萧羽医道改革、伤兵营救治流程以及存活率详细数据的军报递给孙思邈。
“孙爱卿再看看这个。这是那创制‘青霉液’之人,在军中推行的一整套伤兵救治章程。”
孙思邈接过军报,逐字逐句细细研读。
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激动。
军报中提及的清创、消毒、缝合、以及对“青霉液”使用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应对之法,许多见解闻所未闻,却又合乎医理,甚至远超他当前的认知!
尤其是那“外科手术”的雏形理念,以及对不同伤情分类处理的细致,简直让他叹为观止!
“奇才!陛下,此人乃医道奇才啊!”孙思邈猛地抬头,须发微张,激动地说道:“军报中所述,此人不仅创制神药,更精通一套系统的救治之法!若能将大唐军中伤兵存活率稳定在七八成,此等功绩,足以彪炳史册!陛下,当重赏!必须重赏此等神医大才,以彰其功,以励天下医者!”
李渊看着孙思邈激动的模样,缓缓道:“创制此药,推行此法之人,名为萧羽,乃是朕新擢升的左将军。”
“萧羽?”
孙思邈听到这个名字,身体猛地一震,脸上的激动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难明的神色,有惊愕,有迷茫,更有深深的追忆。
十七年了……
他脑海中,骤然闪过一个巧笑嫣然的女子身影,那是他失踪了十七年的女儿,霜华。
女儿曾经娇憨地对他说:“爹,将来若我与陛下有了孩儿,若是男孩,便叫‘羽’,可好?李羽,翱翔九天之羽。”
李渊见他神色有异,问道:“孙爱卿,莫非认得此人?”
孙思邈深吸一口气,缓缓摇头,将脑海中纷乱的思绪强行压下,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臣……不曾听闻。只是乍闻如此年轻便有此成就的将军,又兼神医之才,一时心神激荡罢了。”
李渊并未察觉到孙思邈刹那间的失神,他将那份写有青霉液粗略配制之法的绢帛递了过去。
“孙爱卿,你再看看此物,此青霉液,是否能够大批量制备?”
孙思邈定了定神,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接过绢帛。
他仔细审阅着上面的每一个字,从选材到提炼,步骤并不繁复,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简单。
“陛下,此法……当真是大道至简!”孙思邈的语调透着由衷的钦佩,“若依此法,批量制备并不困难,相较老臣以往所用诸多名贵草药,此法取材更为寻常,耗费也更低廉!”
李渊紧绷的面容终于有了一丝松动:“如此便好!朕命你即刻主理此事,太医院上下,乃至国库财帛,皆由你调配,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此药普及全军!”
“陛下!”孙思邈却躬身一拜,“此青霉液乃萧将军所创,活人无数,功盖当世。若由老臣主理,恐夺其功,伤了功臣之心啊!”
李渊摆了摆手,声音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孙爱卿有所不知,那萧羽,并非医者。”
他顿了顿,缓缓道:“他是朕亲封的左将军,如今已是食邑万户的十封爵,统领万军的大将!”
“什么?!”孙思邈瞠目结舌,完全没有料到创制此等神药之人,竟是一位戎马倥偬的沙场宿将!
这完全颠覆了他对医道的认知。
李渊面色凝重地嘱咐道:“孙爱卿,这青霉液的配方,乃军国重器,事关无数将士性命,绝不可有丝毫外泄,你定要严加看管,慎之又慎!”
“老臣遵旨!”孙思邈郑重应下,心中对那位未曾谋面的萧将军,更多了几分敬佩与好奇。
李渊转向阶下众臣,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对此青霉液,有何看法?”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朗声道:“陛下,此药能将重伤士卒存活率提升至七成以上,堪称活死人肉白骨之神物!献药之人,其功至伟,理当重赏!”
裴寂亦附和道:“陛下圣明,长孙大人所言极是。萧将军此功,足以彪炳史册,封侯拜将,亦不为过!”
其余大臣纷纷点头称是,言辞间皆是对这神药的赞叹和对萧羽功绩的肯定。
李渊点了点头,他何尝不知这青霉液的份量。
“萧羽献此神药,其功不下于开疆拓土,甚至犹有过之。若能因此每年少折损数万将士,此乃国之大幸,朕心甚慰,确应重封!”
话锋一转,李渊的眉头却又锁了起来,显露出几分棘手。
“只是……萧羽如今已是左将军,食邑万户,再往上,便是国公之位,或是加封更高的军职。他如此年轻,骤登高位,恐招非议啊。”
这才是李渊真正的为难之处。赏,是必须的,但如何赏得恰到好处,既能彰显其功,又不至破坏朝堂规制,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着实考验帝王心术。
殿内一时有些安静,众臣也明白陛下的顾虑。
片刻,长孙无忌眼珠一转,再次出列:“陛下,臣有一愚见。萧将军献药之功,确实惊天动地。然西线战事方败,秦王殿下又龙体欠安,此刻大肆封赏,或非最佳时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如暂缓对萧将军的封赏,待西秦薛举伏诛之后,再论功行赏。届时若萧将军再立新功,两功并举,陛下再行封赏,则名正言顺,亦更能彰显天恩浩荡。”
李渊闻言,眉宇间的凝重之色稍减,他仔细权衡着长孙无忌的建议。
这确实是个稳妥的法子,既能安抚功臣,又不至于操之过急。
长孙无忌见李渊意动,又进言道:“陛下,如今西线主帅秦王殿下病重,军中不可一日无帅。丘行恭将军麾下左将军萧羽,既有此等奇功,可见其智勇非凡,或可委以重任,前往西线稳定军心,指挥作战,以解燃眉之急。”
此言一出,殿中数位大臣面露惊容。
让一个如此年轻的将领,去收拾西线那样的烂摊子,还要面对凶悍的薛举?
李渊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凝视着长孙无忌,片刻后缓缓开口:“辅机之言,甚合朕意。便依你所言,待西秦战事了结,朕再一并封赏萧羽。”
他沉吟着,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
“至于西线……”李渊的目光扫过殿下众臣,“萧羽……或许真能给朕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