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破门杀戮

    萧清晏迅速跳下马车,正要向卫融走去,可就在此时,她看见一个兵卒提起了长刀便要向卫融身上砍去。

    “卫先生!”

    萧清晏大叫一声,一支弩箭如暗夜流星,从她的衣袖中疾射而出,精准撞偏了即将砍落的刀锋。

    卫融刀口逃生,又惊又怒,连忙取出随身的令符。

    “广安郡王传令符在此,谁敢造次?”

    能被留守外围的都是最底层的士卒,他们或许不认得卫融,但却认得卫融手中的传令符。

    霎时,周遭的士兵们像是从杀神的控制中清醒过来。

    要砍杀卫融的那个士兵跪倒在地,连连请罪:“标下有眼无珠,还以为您也是萧家之人,这才……”

    卫融气急攻心,一脚将人踹翻:“是萧家人你便要滥杀吗?究竟是谁给你们的狗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由得你们造次?是谁带你们来的?马上去让他收兵来见我!还不快去?!”

    “是、是!”士兵连滚带爬,跑进了萧家院内去寻人。

    萧清晏走过来刚要开口,卫融却先向她道了谢:“方才多谢这位小郎君出手相救,救命大恩卫融定当谨记在心,只是眼下我另有要事,还请留下姓名,改日我定当亲自登门致谢。”

    “先生错了!”她双手将卫融扶住,真心地感激,“是我该谢先生才是,卫先生能亲自前来,实是救了我萧氏全族!”

    “你是……”卫融打量起面前的少年,夜幕笼罩中,少年广袖飘逸,风神秀骨,焰焰火光也压不住通身的明朗华美,让他顿觉眼前一亮,不由得心中大赞。

    说起来,这样清绝华贵的风姿相貌,他曾经也是见过的,那还是他的恩师,萧家的上任家主萧予安。

    卫融“啊”了一声,反应了过来:“莫非你便是九郎?”

    看到他眼中的惊喜和怀念,萧清晏弯了弯嘴角,不知为何眼睛有些发热。

    “是,我是。”

    但眼下实在不是叙旧的时候,人情要记,事情,也要做。

    “卫先生,我们还是进去说话吧,只是……家中眼下实在有些乱。”萧清晏抬手礼让。

    卫融神色尴尬地点了点头,萧家为什么会乱,彼此心中都有数。

    萧清晏带着卫融,一前一后踏进了萧家大门。

    经过一番洗劫杀戮,萧家已经是惨不忍睹,家丁奴婢的尸体随处可见。

    此时还有许多士兵没有收到撤退的消息,在萧家到处搬抢财物,一片混乱。

    萧清晏极力按捺住满腔怒意,不着痕迹地瞥了眼卫融。

    萧家这无妄之灾不能白受,她就是要让卫融看到这一切,该还的情她会还,该讨的债她也要讨。

    卫融险些被一具女尸绊倒,萧清晏及时伸手将他拉住:“卫先生,当心脚下。”

    卫融面红耳赤,仿佛被人在脸上狠狠掴了一掌。

    这些都是他们广安王府的兵做出来的,这让他有何颜面面对九泉之下的恩师?

    这时,负责带队的小都统得到消息赶了出来,一眼认出了卫融。

    “卫先生,您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安排?”

    萧清晏的视线落在这人的身上,发现他在说话时很快速地提了提褶裤,身上的兵甲、腰带、布衫,明显是匆忙之际仓促穿戴的,颈侧还有几道新鲜的抓痕,甚至……

    他大概不知道,他的嘴边还蹭上了一抹嫣红的口脂。

    萧清晏瞬间便联想到了这一路看到的情形,家中很多婢女都衣衫不整,被凌辱,又被残忍地刺穿了身体,死状极为凄惨。

    有个词叫做,上行下效。

    萧清晏将视线从这名小都统身上收回,垂落的眼睫下暗光幽幽浮动。

    这些闯进萧家的兵,都是眼前这个男人带来的。

    “谁准你们来萧家逞凶的?想杀人去战场上杀,这是洛京,不是你们撒野的地方,马上带着你的人离开!”卫融气愤地瞪着小都统喝斥。

    小都统愣怔了一下,粗声道:“可董先生说了,萧家与季家是姻亲,季家谋反,萧家必然也脱不了关系。”

    “简直一派胡言!他董廷是什么心思他自己清楚!”卫融再次拿出了传令符,“你是要服从郡王的军令,还是继续听他董廷的话?”

    小都统满脸的不服气,可他不敢得罪卫融,只得悻悻然从命。

    萧清晏看到他在离开时悄悄啐了一口。

    在这个时代,军中之人惯于通过战乱获得财帛和女人,别人的灾难,也是他们的饕餮盛宴,领兵的将军为了慰劳士兵,也会放任他们去掠夺。

    这是这些人的生存规则,也有他们特定的理由,萧清晏无法干涉,现在的她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这些规则。

    可现在,他们掠夺的是萧家,是在她萧清晏的眼皮底下杀人越货。

    这就怪不得她了。

    “卫先生,方才提到的董廷又是何人?”萧清晏收回视线,问道。

    卫融道:“董廷也是郡王府中的门客,出身寒门,当年恩师在世时,董廷也想拜入恩师门下,但被恩师拒绝了,他认为恩师是看不上他的出身,因此耿耿于怀,但恩师说董廷此人虽然聪颖,但太过自负狭隘,行事偏离君子之道,这才不愿意收他为学生,如今看来,恩师当年果真言中了。”

    萧清晏一边走,一边点头,似是有感而发:“这样的人留在广安王身边也不知是福是祸,眼下京中局势微妙,如果有人居心叵测,故意挑唆郡王犯错,亦或,哪怕只是一个军中小卒扛着郡王的旗号得罪了太多士族,最终所有的后果也都要郡王来承担。”

    卫融脚步一顿,这次带兵进京正是董廷的建议,广安王年轻气盛,急于争功,卫融极力反对也没能拦住。

    如果今晚任由事态发展,杀戮太多,牵连太广,最终获益最大的一定是杨太后,而杨太后只需要将广安王这把负责杀人的刀献出来,替她承担来自四面八方的怒火。

    那么董廷呢,他极力劝说广安王入京,是否有别的用心?

    “九郎,我还有些急事要办,先行告辞了,改日我一定亲自登门拜见师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