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 章 太医复诊
清晖苑里,人事变动迅速而安静。
沈青慈提拔了几位面生丫鬟小厮,吕氏上次发难时,这些人曾不着痕迹地传递消息或在暗处帮腔。
药房由沈青慈亲自盯着有时交给贴身丫鬟颖辛,颖辛是师兄顾轻舟安排进来的人,忠诚可靠。
机灵小厮石头守着小厨房采买,门房换上了看着老实、实则眼尖腿勤的年轻人。
沈青慈没有多说,只是将他们叫到跟前,分派差事。
新提拔的下人们看着这位言语不多却行事利落的世子妃,心里多了几分掂量和敬服。
萧景行的身体恢复远超预期。
侯府的一次小型宗族宴请,他竟也出席了。
萧世昌看到萧景行气色红润,步履虽缓却稳健,眼中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席间,萧景行应对自如,谈吐清晰,偶尔提及几句府务条理分明。
支持长房一脉的几位族叔,脸上露出欣慰神色。而坐在次席的二老爷萧仲辉,脸色却不那么好看了。
二夫人周氏,更是频频用眼角余光打量萧景行,指尖在袖中微微蜷缩。
宴后几日,吕氏的院落便常有访客。
二夫人周氏来得最勤。
两人屏退下人,一谈便是许久。
周氏走出吕氏院门时,脸上总带着一种隐秘的兴奋。
“大嫂,那沈氏当真来历不明?”僻静的花厅内,周氏压低声音。
吕氏端起茶盏,吹了吹浮沫,语气平淡无波。
“谁知道呢?只说是乡野来的,一手医术倒是邪门得很,连太医都束手无策的病,她几服药下去就好了,你不觉得奇怪?”
周氏眼底飞快掠过一丝算计。
“何止奇怪,简直是匪夷所思。”
“听说她与圣上的私生子顾轻舟有些牵扯,也不知是真是假。”吕氏放下茶盏,话语里透着引导。
周氏会意,“妹妹明白了,这事儿我让人去查查。”
二房觊觎世子之位已久,萧景行病重时他们按捺不动,如今见他好转自然心急如焚。
吕氏失势却恨意更深,两人一拍即合。
没过几天京城里便开始流传一些闲话,说是有什么“妖医”混入了高门大户,专治疑难杂症,用的法子却闻所未闻。
还有人说那医术带着邪气,恐非正道。
流言蜚语传得有鼻子有眼,渐渐指向了侯府。
更有御史不知从何处听了风声,竟上了一道奏疏。
称京都之地有方士妖人,以诡异医术蛊惑人心败坏风气请圣上严查。
奏疏内容含糊,却像一根无形的针刺向靖远侯府。
沈青慈听到这些传闻时,正在核对新一批药材的入库记录。
她动作未停,只是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萧景行从外面进来,脸色不太好。
“外面的话,你听到了?”他走到沈青慈身边。
“嗯,听到了。”沈青慈将手里的册子合上。
“是冲着你来的。”萧景行声音低沉。
沈青慈抬起头看着他,轻轻“嗯”了一声。
她语气平静,对此并不意外。
“吕氏和二叔他们不会善罢甘休。”萧景行补充道。
沈青慈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中刚抽新芽的柳条。
“他们想做什么?”
“恐怕是想借着这次风波,给你安个罪名。”萧景行走到她身后。
吕氏的院落里,花嬷嬷脚步匆匆地进来。
“夫人,二夫人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宫里的刘太医明日会过来给世子复诊。”
吕氏正在修剪一盆兰花,闻言剪刀咔嚓一声剪断了一片完好的叶子。
“刘太医?”她放下剪刀,眼神冷了下去。
“周氏倒是舍得下本钱。”
刘太医是太医院的老人,医术尚可,最擅钻营,与二房有些私交。
“二夫人说刘太医会带上宫中秘制的九转还阳丹,声称对世子的病有奇效。”花嬷嬷低声回禀。
吕氏将剪刀放下,拿起帕子擦了擦手。
“好一个九转还阳丹。”她眸色骤冷透出狠意。
“就看那沈青慈接不接这个烫手山芋了?”
“一旦世子用了刘太医的药,那沈氏之前的功劳便可一笔勾销,若是出了什么差错……”花嬷嬷没再说下去。
吕氏冷哼一声,“差错?最好是出点差错。”
“告诉周氏,让她的人手脚干净些莫要留下把柄!”
“是,夫人。”花嬷嬷躬身退下。
翌日,刘太医果然依约前来。
他穿着官服,带着药童,派头十足。
萧世昌亲自接待,二老爷萧仲辉作陪。
寒暄过后,刘太医便提出要为萧景行诊脉。
一行人来到清晖苑,沈青慈与萧景行早已等候在厅中。
刘太医看到萧景行气色,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惊讶,随即恢复如常。
他上前一步,对着萧景行拱手,“世子爷,下官奉旨前来为您复诊。”
他语气恭敬,姿态却带着几分居高临下。
萧景行淡淡点头,“有劳刘太医。”
刘太医上前搭上萧景行的脉搏,闭目凝神。
片刻后,他睁开眼捋了捋胡须,“世子爷脉象沉稳有力,比传闻中好了许多,看来之前的调养颇见成效。”
他话锋一转,“只是,世子爷体内沉疴日久,余毒未清,寻常药石恐难除根。”
他说着示意身后的药童上前,打开一个精致的锦盒。
锦盒内躺着一枚鸽子蛋大小,色泽暗沉的药丸,散发着奇异的药香。
“此乃宫中秘制的九转还阳丹,对祛除沉疴痼疾有奇效,圣上体恤侯府,特命下官带来,请世子爷服用。”
刘太医的声音带着不容置喙的意味。
二老爷萧仲辉立刻附和,“是啊景行,这可是宫里的好东西,快谢恩服下吧。”
厅中气氛变得微妙,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沈青慈身上。
这药一旦用了,沈青慈之前的治疗就会被否定。
若萧景行身体因此出了反复,罪责便会顺理成章地扣在她头上......
甚至可能坐实外面那些“妖医邪术”的传言。
沈青慈站在原地,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萧景行握住了她的手,她的手微凉,指尖却很稳,他能感受到她平静外表下的紧绷。
这也是冲着他来的,打压沈青慈就是动摇他的根基。
他绝不允许。
萧景行看向刘太医缓缓开口:“刘太医有心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力量,“只是沈氏为我诊治以来颇有章法,骤然换药恐怕不妥。”
刘太医眉头一皱,“世子爷,下官的诊断难道信不过?”
“沈氏一介女流,她的医术如何能与宫廷秘药相提并论?”他的话语咄咄逼人。
沈青慈终于开口,“刘太医。”
她的声音清冷,穿透了厅中的紧张,“药不对症,便是琼浆玉露亦是穿肠毒药。”
她上前一步,直视刘太医。
“敢问太医,可知世子体内是何种沉疴?又因何而起?如今病灶在何处?我所用药方,君臣佐使为何?太医若能一一说明,青慈自当让贤。”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刘太医哑口无言。
他只知萧景行病重,奉命前来“送药”,哪里细究过这些。
二老爷萧仲辉脸色一变,正要开口。
沈青慈却没给他机会,她转向萧世昌,“父亲,儿媳不敢质疑宫中秘药,只是景行身体初愈经不起反复折腾。”
“儿媳愿与刘太医一同为景行诊治,互相参详以策万全。”她态度谦和却寸步不让。
萧世昌看着沈青慈,又看看脸色难看的刘太医和儿子。
他沉默片刻,“也好。”
他最终开口,“就依青慈所言。”
刘太医脸色铁青,却不好再强求。
沈青慈提拔了几位面生丫鬟小厮,吕氏上次发难时,这些人曾不着痕迹地传递消息或在暗处帮腔。
药房由沈青慈亲自盯着有时交给贴身丫鬟颖辛,颖辛是师兄顾轻舟安排进来的人,忠诚可靠。
机灵小厮石头守着小厨房采买,门房换上了看着老实、实则眼尖腿勤的年轻人。
沈青慈没有多说,只是将他们叫到跟前,分派差事。
新提拔的下人们看着这位言语不多却行事利落的世子妃,心里多了几分掂量和敬服。
萧景行的身体恢复远超预期。
侯府的一次小型宗族宴请,他竟也出席了。
萧世昌看到萧景行气色红润,步履虽缓却稳健,眼中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席间,萧景行应对自如,谈吐清晰,偶尔提及几句府务条理分明。
支持长房一脉的几位族叔,脸上露出欣慰神色。而坐在次席的二老爷萧仲辉,脸色却不那么好看了。
二夫人周氏,更是频频用眼角余光打量萧景行,指尖在袖中微微蜷缩。
宴后几日,吕氏的院落便常有访客。
二夫人周氏来得最勤。
两人屏退下人,一谈便是许久。
周氏走出吕氏院门时,脸上总带着一种隐秘的兴奋。
“大嫂,那沈氏当真来历不明?”僻静的花厅内,周氏压低声音。
吕氏端起茶盏,吹了吹浮沫,语气平淡无波。
“谁知道呢?只说是乡野来的,一手医术倒是邪门得很,连太医都束手无策的病,她几服药下去就好了,你不觉得奇怪?”
周氏眼底飞快掠过一丝算计。
“何止奇怪,简直是匪夷所思。”
“听说她与圣上的私生子顾轻舟有些牵扯,也不知是真是假。”吕氏放下茶盏,话语里透着引导。
周氏会意,“妹妹明白了,这事儿我让人去查查。”
二房觊觎世子之位已久,萧景行病重时他们按捺不动,如今见他好转自然心急如焚。
吕氏失势却恨意更深,两人一拍即合。
没过几天京城里便开始流传一些闲话,说是有什么“妖医”混入了高门大户,专治疑难杂症,用的法子却闻所未闻。
还有人说那医术带着邪气,恐非正道。
流言蜚语传得有鼻子有眼,渐渐指向了侯府。
更有御史不知从何处听了风声,竟上了一道奏疏。
称京都之地有方士妖人,以诡异医术蛊惑人心败坏风气请圣上严查。
奏疏内容含糊,却像一根无形的针刺向靖远侯府。
沈青慈听到这些传闻时,正在核对新一批药材的入库记录。
她动作未停,只是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萧景行从外面进来,脸色不太好。
“外面的话,你听到了?”他走到沈青慈身边。
“嗯,听到了。”沈青慈将手里的册子合上。
“是冲着你来的。”萧景行声音低沉。
沈青慈抬起头看着他,轻轻“嗯”了一声。
她语气平静,对此并不意外。
“吕氏和二叔他们不会善罢甘休。”萧景行补充道。
沈青慈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中刚抽新芽的柳条。
“他们想做什么?”
“恐怕是想借着这次风波,给你安个罪名。”萧景行走到她身后。
吕氏的院落里,花嬷嬷脚步匆匆地进来。
“夫人,二夫人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宫里的刘太医明日会过来给世子复诊。”
吕氏正在修剪一盆兰花,闻言剪刀咔嚓一声剪断了一片完好的叶子。
“刘太医?”她放下剪刀,眼神冷了下去。
“周氏倒是舍得下本钱。”
刘太医是太医院的老人,医术尚可,最擅钻营,与二房有些私交。
“二夫人说刘太医会带上宫中秘制的九转还阳丹,声称对世子的病有奇效。”花嬷嬷低声回禀。
吕氏将剪刀放下,拿起帕子擦了擦手。
“好一个九转还阳丹。”她眸色骤冷透出狠意。
“就看那沈青慈接不接这个烫手山芋了?”
“一旦世子用了刘太医的药,那沈氏之前的功劳便可一笔勾销,若是出了什么差错……”花嬷嬷没再说下去。
吕氏冷哼一声,“差错?最好是出点差错。”
“告诉周氏,让她的人手脚干净些莫要留下把柄!”
“是,夫人。”花嬷嬷躬身退下。
翌日,刘太医果然依约前来。
他穿着官服,带着药童,派头十足。
萧世昌亲自接待,二老爷萧仲辉作陪。
寒暄过后,刘太医便提出要为萧景行诊脉。
一行人来到清晖苑,沈青慈与萧景行早已等候在厅中。
刘太医看到萧景行气色,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惊讶,随即恢复如常。
他上前一步,对着萧景行拱手,“世子爷,下官奉旨前来为您复诊。”
他语气恭敬,姿态却带着几分居高临下。
萧景行淡淡点头,“有劳刘太医。”
刘太医上前搭上萧景行的脉搏,闭目凝神。
片刻后,他睁开眼捋了捋胡须,“世子爷脉象沉稳有力,比传闻中好了许多,看来之前的调养颇见成效。”
他话锋一转,“只是,世子爷体内沉疴日久,余毒未清,寻常药石恐难除根。”
他说着示意身后的药童上前,打开一个精致的锦盒。
锦盒内躺着一枚鸽子蛋大小,色泽暗沉的药丸,散发着奇异的药香。
“此乃宫中秘制的九转还阳丹,对祛除沉疴痼疾有奇效,圣上体恤侯府,特命下官带来,请世子爷服用。”
刘太医的声音带着不容置喙的意味。
二老爷萧仲辉立刻附和,“是啊景行,这可是宫里的好东西,快谢恩服下吧。”
厅中气氛变得微妙,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沈青慈身上。
这药一旦用了,沈青慈之前的治疗就会被否定。
若萧景行身体因此出了反复,罪责便会顺理成章地扣在她头上......
甚至可能坐实外面那些“妖医邪术”的传言。
沈青慈站在原地,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萧景行握住了她的手,她的手微凉,指尖却很稳,他能感受到她平静外表下的紧绷。
这也是冲着他来的,打压沈青慈就是动摇他的根基。
他绝不允许。
萧景行看向刘太医缓缓开口:“刘太医有心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力量,“只是沈氏为我诊治以来颇有章法,骤然换药恐怕不妥。”
刘太医眉头一皱,“世子爷,下官的诊断难道信不过?”
“沈氏一介女流,她的医术如何能与宫廷秘药相提并论?”他的话语咄咄逼人。
沈青慈终于开口,“刘太医。”
她的声音清冷,穿透了厅中的紧张,“药不对症,便是琼浆玉露亦是穿肠毒药。”
她上前一步,直视刘太医。
“敢问太医,可知世子体内是何种沉疴?又因何而起?如今病灶在何处?我所用药方,君臣佐使为何?太医若能一一说明,青慈自当让贤。”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刘太医哑口无言。
他只知萧景行病重,奉命前来“送药”,哪里细究过这些。
二老爷萧仲辉脸色一变,正要开口。
沈青慈却没给他机会,她转向萧世昌,“父亲,儿媳不敢质疑宫中秘药,只是景行身体初愈经不起反复折腾。”
“儿媳愿与刘太医一同为景行诊治,互相参详以策万全。”她态度谦和却寸步不让。
萧世昌看着沈青慈,又看看脸色难看的刘太医和儿子。
他沉默片刻,“也好。”
他最终开口,“就依青慈所言。”
刘太医脸色铁青,却不好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