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三班成立
名单公布了。
我们新三班的班长是老四班的班长,叫邹金韦,上海知青;副班长从老一班调来的,原本就是副班长,也是上海知青,叫谷桦。而我,想“放弃”没有成功,被高配了一个头衔,也可以叫职位吧:“团支部书记”。不知为什么,我一想到团委书记刘老师说我“婆婆心”就傻笑。
这一来,最终还是将老二班龙班的头上卸下一顶“帽子”给了我。在新二班,他只是个副班长。我真的很想把这顶“帽子”还给龙班长,可现在,我们已横隔“楚界”,两岸相望,各司其职,完全不可能有协调的机会了。
我们新三班,一共才三十五个人,包括了老三班那几个还没有回校的上海人,由学校统一安排,划入我们新三班的,除了文娱委员赵熙文之外,还有翁鸣。我认识他们,上学期期末与他们说过话,现在在名单上对上了号。
新文科二班,游老师是班主任,人数达到四十六人。但是,大教室留给了我们文艺班,他们搬去了教学大楼的另一头。说是我们平时排练需要空间。游老师的那份心还在呢。
我们三十多个人一早就被好奇心驱使,涌进了教室。
文艺班确是不同于专攻学习研究的班,那热闹呀,叽里呱啦的嘈杂声就没有停息过。
我们三个已经戴好个“官帽子”的人,聚在讲台边,没话找话,只是为了互相认识,互相了解。
邹班与谷班应该早就互相认识,他们也早就认识了我。可我对他们恰如初见,我从来没有认真去对一群干部们“人脸识别”。但是,我们都是用上海话交谈,心情还是很好的。
“你站在舞台上时,就像是从总政文工团来的,”那个带着一付眼镜,有点书生气的邹班,上来的第一句话很是恭维。
我听了不由得有几分欣喜,可还没有等喜上眉梢,他就说:“嗨格,嗨格……”他好像在犹豫,心思转过来转过去,最后下决心要说个真话,不然怎么做班长!于是说:“现在卸了妆,你就完全变了
一个人。”
我一听,马上把那个要跳上眉梢的“喜”给掐断在神情运输的路上了,很尴尬地“哦”了一声,嘴角微微弯了弯,也算对他笑过了。
谷班个子矮矮的,面相和善,他谦虚地说:“因为文艺班上海人多,学校特地将我们两个用“dadiao车”调过来的。家乡人便于沟通。”
“是呀,”邹班已经发现,他那个开场白并不好,就马上与谷班统一:“嗨格……我俩不是内行,嗨格……我们几个要多多相互照应。”
原来,邹班喜欢“嗨格”,那个毫无意义的口头禅,带足了上海腔,好像是用来延长说话时思考的时间的。我觉得他总是想用最合适、最恰当的语句表达,既要真诚,又要真实,不过,这是很难做到的,有时反而弄得词未达意,给人一种他在犹豫不决的味道。可他们看上去都是老实人,我有了这么个第一印象,心里踏实许多。
我正准备也表达一下自己:什么依然只想做个文娱委员呀,什么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呀,什么……教室门外就响起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汪建华!”
我来不及地“哎”了一声,紧接着又一声响亮的“汪建华”传来……而且随着声音,快步进来了一个中年男子。
他的头很大很圆,脸也圆圆,眼睛也圆圆,身材中等,但很壮实。
我虽然第一次见到他,可我马上就知道,他一定是高老师了。我们一起迎过去。
他看了我们三人一眼,也很快扫了一圈乱哄哄的教室,马上就说:“邹金韦,你这个班长,要先把教室的纪律整顿一下。”
“嗨格,……”邹班想说什么,但是,立即咽回去了,转身对着全班大声说:“同学们,安静!高老师来了。”
其实,也不用他说了,大家都看到了高老师,一下子全回到了位置上,安静下来。
高老师是个老资格的教师,而且专带文艺班。这次完成了七五届文艺班的带班任务,就马上到了我们七七届的新组成的文艺
我们新三班的班长是老四班的班长,叫邹金韦,上海知青;副班长从老一班调来的,原本就是副班长,也是上海知青,叫谷桦。而我,想“放弃”没有成功,被高配了一个头衔,也可以叫职位吧:“团支部书记”。不知为什么,我一想到团委书记刘老师说我“婆婆心”就傻笑。
这一来,最终还是将老二班龙班的头上卸下一顶“帽子”给了我。在新二班,他只是个副班长。我真的很想把这顶“帽子”还给龙班长,可现在,我们已横隔“楚界”,两岸相望,各司其职,完全不可能有协调的机会了。
我们新三班,一共才三十五个人,包括了老三班那几个还没有回校的上海人,由学校统一安排,划入我们新三班的,除了文娱委员赵熙文之外,还有翁鸣。我认识他们,上学期期末与他们说过话,现在在名单上对上了号。
新文科二班,游老师是班主任,人数达到四十六人。但是,大教室留给了我们文艺班,他们搬去了教学大楼的另一头。说是我们平时排练需要空间。游老师的那份心还在呢。
我们三十多个人一早就被好奇心驱使,涌进了教室。
文艺班确是不同于专攻学习研究的班,那热闹呀,叽里呱啦的嘈杂声就没有停息过。
我们三个已经戴好个“官帽子”的人,聚在讲台边,没话找话,只是为了互相认识,互相了解。
邹班与谷班应该早就互相认识,他们也早就认识了我。可我对他们恰如初见,我从来没有认真去对一群干部们“人脸识别”。但是,我们都是用上海话交谈,心情还是很好的。
“你站在舞台上时,就像是从总政文工团来的,”那个带着一付眼镜,有点书生气的邹班,上来的第一句话很是恭维。
我听了不由得有几分欣喜,可还没有等喜上眉梢,他就说:“嗨格,嗨格……”他好像在犹豫,心思转过来转过去,最后下决心要说个真话,不然怎么做班长!于是说:“现在卸了妆,你就完全变了
一个人。”
我一听,马上把那个要跳上眉梢的“喜”给掐断在神情运输的路上了,很尴尬地“哦”了一声,嘴角微微弯了弯,也算对他笑过了。
谷班个子矮矮的,面相和善,他谦虚地说:“因为文艺班上海人多,学校特地将我们两个用“dadiao车”调过来的。家乡人便于沟通。”
“是呀,”邹班已经发现,他那个开场白并不好,就马上与谷班统一:“嗨格……我俩不是内行,嗨格……我们几个要多多相互照应。”
原来,邹班喜欢“嗨格”,那个毫无意义的口头禅,带足了上海腔,好像是用来延长说话时思考的时间的。我觉得他总是想用最合适、最恰当的语句表达,既要真诚,又要真实,不过,这是很难做到的,有时反而弄得词未达意,给人一种他在犹豫不决的味道。可他们看上去都是老实人,我有了这么个第一印象,心里踏实许多。
我正准备也表达一下自己:什么依然只想做个文娱委员呀,什么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呀,什么……教室门外就响起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汪建华!”
我来不及地“哎”了一声,紧接着又一声响亮的“汪建华”传来……而且随着声音,快步进来了一个中年男子。
他的头很大很圆,脸也圆圆,眼睛也圆圆,身材中等,但很壮实。
我虽然第一次见到他,可我马上就知道,他一定是高老师了。我们一起迎过去。
他看了我们三人一眼,也很快扫了一圈乱哄哄的教室,马上就说:“邹金韦,你这个班长,要先把教室的纪律整顿一下。”
“嗨格,……”邹班想说什么,但是,立即咽回去了,转身对着全班大声说:“同学们,安静!高老师来了。”
其实,也不用他说了,大家都看到了高老师,一下子全回到了位置上,安静下来。
高老师是个老资格的教师,而且专带文艺班。这次完成了七五届文艺班的带班任务,就马上到了我们七七届的新组成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