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分班

    学校把分班的任务交给我,还发了一张登记表,就没有了下文。可我真的就只认识老二班的同学们。文艺汇演时其他四个班都是大合唱,谁知道谁呀?二百多人就像一把游戏棒,“哗”一下散了,要我火眼金睛去挑出彩色的棒来,真难为人。那时候并不像现在的戏剧学院,舞蹈学校等文艺圈,考官一坐,对着一大群蜂拥而至的考生们挑东捡西,神气得很。可此时此刻这是在师范学校,大多同学不愿意将文艺当饭吃。

    一开始还很顺利,正像我们老二班乐队的郑同学说的那样:“分班好,从此没有了算计。”

    “应该是没有了数学课。”

    他与唢呐刘都非常爽快,立马报名新三班,他们说:“在文艺班才会有快乐的节奏!”

    当然,手风琴维琪与小提琴文秀也愿意,也就是说我们文艺班的中流砥柱——乐队的主要几个同学们,不用我吹灰之力,就把他们的名字,很郑重地写在文艺班的第一批名单里了。

    后面,大嗓门杨同学,会跳舞的小华、小芹与革新等,他们都是很擅长表演的,我也一一写上去了。

    革新告诉我,他犹豫过,因为丽琴报名了理科班,他也想去,他考虑了一个上午,才告诉我说:“就到文艺班吧,理科毕竟是太枯燥了。”我性急慌忙地记上了他的名字,并没有去猜度他的犹豫中有什么含义。直到后来毕业了,他与丽琴结了婚,我才恍然大悟。

    接着,是戚祯来报名,她说:“文艺班与文科班其实对我来说都差不多。因为你,一个善良的人,我决定报文艺班了。”当然,我很快就写上了她的名字。

    她接着就推荐了一个男生,一个带着眼镜,高高的,很斯文的上海男同学。她说:“这是爰平,他也想报名文艺班。”

    我很吃惊地看着他:“你是几班的?我怎么以前没有见过你?”

    戚祯替他回答:“他是靖安县五班的,上学期末就已经坐在我们班后面了。”

    我又问了一句:“你会什么乐器

    ?”

    爰同学十分干脆,他说他什么文艺细胞也没有,只是因为文艺班会好混一些……

    “他的意思是因为文艺班会比文科班多学习一些艺术方面的内容!”

    戚祯就是戚祯,马上打断了他的“混”字调,给出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他从小学过小提琴,文艺班更适合他,也可以重拾小时候的梦想。”

    于是,名单上又多了一个名字。其实爰同学的“混”字是个大实话,有那么一些人是抱着这种想法来报名文艺班的。

    美女阿兰来报名了,还有那个会拉二胡的上海人曹同学也来报名了……

    可是,小范进来对我说,要把她的名字划掉,因为她的好朋友被招进了篮球队,她也想去,反正不喜欢文艺,来三班不过是做个“靠边站”的人,既然如此,呆在哪个班不都是一样。听说一班已经有了二十个上海人了。

    我一听就紧张,我们老二班的蔡,姜等同学,文体都活跃的人,他们可是要我去努把力争取的,此刻,他们在哪儿?

    我觉得自己太大意了,这个组班不就是“招兵买马”的事吗?我这么坐在教室里守株待兔……结果“兔子”呀“马”呀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不!我马上跳起来,拿着那份名单,急急地跑出教室去找人,求贤若渴,得有个“渴”的样子吧?

    我“如饥似渴”地冲去的地方就是篮球场。篮球场上又是那几个运动员,我站在场边看着,一声不响,可心里有个声音在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可能已经来晚了一步。

    果然,蔡同学对同伴们挥挥手,跑到我面前,掏出手帕擦汗,对我说:“找我吧?”

    “嗯,”我把手里的名单递给他,“报个名吧。”

    他不接,这名单是什么,他一清二楚,马上就很抱歉地说:“我们几个篮球队员都去了一班。”

    “可不可以不去?”我一脸的失落与无奈,挣扎着说。

    他还是那个表情,歉疚但是坚决,“身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