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杂七杂八
这个寒假,我与蔡本来是“小别胜新婚”,可我,老是在抱怨。
我告诉他:学校不知又有什么人在搞鬼,我过了电大英语专科毕业考,文凭却不给我。我想报名今年的高考,他们说三十岁已经成婚的,不可以报名。但是,又说现在上岗要文凭,我留校的,不可以随便排课,这不就是像那篇文章讲的《不要将兄吊起来》?他们就是把我吊起来了呢。
他安慰我说:“或许,他们考虑让你休息休息,不加重担给你吧?”
我无奈地摇摇头,直觉告诉我,不是那么回事。
“以后我们的方向总是想回上海的,那里再杂七杂八,别放到心里去。再说,学坐‘冷板凳’不也是一门学问吗?”
好在,蔡说他有进步,收获很大。进厂只有两年光景,他已经提升为车间里的计划员了。自从他上岗,车间没有了前空后忙,月底老是要加班的现象,也没有了材料要么缺,要么多,配不成套的情况。所以他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可和表扬,奖状铺满一桌子,同事们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蔡老板”。
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蔡又以自己的勤奋努力,为我们今后能调到一起,在希望之路上铺下了第二块“石头”。
蔡的小侄女李子一晃眼三岁半了,她还是聪明伶俐,学什么像什么。我们一结婚,她不知道怎么学会的,很快改口叫我婶婶。
那天,我在楼上缝刚换洗的被子,听到她在下面大声念着一首儿歌:“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来了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来了沙和尚,沙和尚挑担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老妖婆……”
我正在想这首儿歌也就是押韵顺口,写得真不怎么样……突然,李子大哭起来,
丢下手里的活儿,我一溜小跑着下了楼……看到蔡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婆婆,李子的嗯奶,正大发脾气地打她,嘴里骂着:“我知道你们都恨我,可是你怎么可以骂我老妖婆!”
“
是老师教我的!”李子一边哭一边说。
可是嗯奶不相信,用她打毛衣的针戳着她的嘴说:“看你还骂!看你嘴硬!我也是辛辛苦苦在带你,一代带大,还要带一代,带了这个,那个不开心……”
我大惊失色,马上去拉开李子,“姆妈,她是学来的,她不是说您呢!”
“你管什么闲事!你又回不来上海,一个个都是讨债鬼!”
她对我也没有一点客气,依然不依不饶……我觉得非常诧异,可对着让房间给我们,自己去住阁楼的婆婆,我没有一点办法……
我还是心疼孩子,依然硬头皮着去拉李子,对不知道为什么怒火攻心的婆婆说:“您歇歇气,我来骂她。”
“李子,你跟我上楼,我也要好好骂你几句。”我把孩子带上楼去了。
在我的房间里,我给她擦擦眼泪,拿出来几颗大白兔奶糖。她不哭了,可是,她的嘴边留下几个红点点。
晚上,我把这事告诉了蔡。
蔡说他大哥大嫂也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在外婆家,可能发出话来,也要爸妈领。他们说:都是孙女,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待遇!
蔡的母亲那时候五十出头,正好更年期,心事一多就烦躁,她这么一打骂李子,大嫂便没有再提要老爹爹嗯奶领孩子的事了。
这次李子又跟着我回江西。他的父母说火车上规定,小孩子超过一米高度就要买票了,趁现在还可以免票,多回来几次。
嗯奶给李子买了两套新衣服,一大袋吃的东西。这就是亲人之间的说不出来的一种亲情。
1981年的上半学期,果然学校没有给我分配工作,让我做了“零时工”。音乐老师有人请假,我代音乐课,外语老师缺人,我代外语课。
我为“冷板凳”还写了这么几句:
“在热闹的时代,突然被冷在角落的板凳上,情绪结冰?还是心凉?
怎么许多投来的眼神都像是从西伯利亚吹来的雪霜!……
我告诉他:学校不知又有什么人在搞鬼,我过了电大英语专科毕业考,文凭却不给我。我想报名今年的高考,他们说三十岁已经成婚的,不可以报名。但是,又说现在上岗要文凭,我留校的,不可以随便排课,这不就是像那篇文章讲的《不要将兄吊起来》?他们就是把我吊起来了呢。
他安慰我说:“或许,他们考虑让你休息休息,不加重担给你吧?”
我无奈地摇摇头,直觉告诉我,不是那么回事。
“以后我们的方向总是想回上海的,那里再杂七杂八,别放到心里去。再说,学坐‘冷板凳’不也是一门学问吗?”
好在,蔡说他有进步,收获很大。进厂只有两年光景,他已经提升为车间里的计划员了。自从他上岗,车间没有了前空后忙,月底老是要加班的现象,也没有了材料要么缺,要么多,配不成套的情况。所以他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可和表扬,奖状铺满一桌子,同事们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蔡老板”。
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蔡又以自己的勤奋努力,为我们今后能调到一起,在希望之路上铺下了第二块“石头”。
蔡的小侄女李子一晃眼三岁半了,她还是聪明伶俐,学什么像什么。我们一结婚,她不知道怎么学会的,很快改口叫我婶婶。
那天,我在楼上缝刚换洗的被子,听到她在下面大声念着一首儿歌:“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来了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来了沙和尚,沙和尚挑担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老妖婆……”
我正在想这首儿歌也就是押韵顺口,写得真不怎么样……突然,李子大哭起来,
丢下手里的活儿,我一溜小跑着下了楼……看到蔡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婆婆,李子的嗯奶,正大发脾气地打她,嘴里骂着:“我知道你们都恨我,可是你怎么可以骂我老妖婆!”
“
是老师教我的!”李子一边哭一边说。
可是嗯奶不相信,用她打毛衣的针戳着她的嘴说:“看你还骂!看你嘴硬!我也是辛辛苦苦在带你,一代带大,还要带一代,带了这个,那个不开心……”
我大惊失色,马上去拉开李子,“姆妈,她是学来的,她不是说您呢!”
“你管什么闲事!你又回不来上海,一个个都是讨债鬼!”
她对我也没有一点客气,依然不依不饶……我觉得非常诧异,可对着让房间给我们,自己去住阁楼的婆婆,我没有一点办法……
我还是心疼孩子,依然硬头皮着去拉李子,对不知道为什么怒火攻心的婆婆说:“您歇歇气,我来骂她。”
“李子,你跟我上楼,我也要好好骂你几句。”我把孩子带上楼去了。
在我的房间里,我给她擦擦眼泪,拿出来几颗大白兔奶糖。她不哭了,可是,她的嘴边留下几个红点点。
晚上,我把这事告诉了蔡。
蔡说他大哥大嫂也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在外婆家,可能发出话来,也要爸妈领。他们说:都是孙女,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待遇!
蔡的母亲那时候五十出头,正好更年期,心事一多就烦躁,她这么一打骂李子,大嫂便没有再提要老爹爹嗯奶领孩子的事了。
这次李子又跟着我回江西。他的父母说火车上规定,小孩子超过一米高度就要买票了,趁现在还可以免票,多回来几次。
嗯奶给李子买了两套新衣服,一大袋吃的东西。这就是亲人之间的说不出来的一种亲情。
1981年的上半学期,果然学校没有给我分配工作,让我做了“零时工”。音乐老师有人请假,我代音乐课,外语老师缺人,我代外语课。
我为“冷板凳”还写了这么几句:
“在热闹的时代,突然被冷在角落的板凳上,情绪结冰?还是心凉?
怎么许多投来的眼神都像是从西伯利亚吹来的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