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胤礽:……孤没有

    毓庆宫里,小狐狸抱着蜜饯果子躺在软垫上,水镜里实时传来的画面。

    小狐狸扒拉着水镜,看得眼睛发亮:【宿主宿主!他们俩到底为什么斗成这样啊?】

    胤礽笑着将一碟杏仁酥和牛乳羹推到它面前:“这事得从康熙十二年开始说...”

    小狐狸闻言一挥爪,水镜泛起涟漪,映出年轻时的明珠与索额图——

    胤礽掰开酥饼,香气四溢,“有次南书房议事,索相把明相花三个月写的《治河策》批得一文不值。”

    水镜里,年轻的索额图拍着桌子冷笑:“纳兰大人这治水方略,是打算让黄河改道淹了紫禁城吗?”

    “但明相也不是好惹的。”胤礽舀了勺牛乳羹,“转头就查出索相侄儿强占民田,当朝参了一本。”

    镜中画面变换,明珠捧着奏折义正辞严:“臣请皇上明察,此等行径与闯贼何异!”

    小狐狸嘴边的奶渍都忘了擦:【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胤礽忍俊不禁,“索相把明相最爱的端砚‘不小心’摔了,明相就‘无意间’泼了索相一身墨...”

    水镜里接连闪过——

    御花园里两人“偶遇”时互相绊脚;

    朝会上为个座位争得面红耳赤;

    甚至还有次为了争当太子师傅,在乾清宫外比赛背《左传》...

    小狐狸笑得在案几上打滚,一爪子打翻了牛乳羹。水镜里两个老头还在互揭老底:

    “纳兰明珠你装什么清高!当年是谁偷我的锦鲤烤着吃?”

    “呵,索额图你半夜爬墙摘我家梨子的账还没算呢!”

    胤礽合上水镜,给小狐狸擦了擦笑出来的泪花:“现在知道为什么皇阿玛总让他俩一起办差了?”

    【为啥?】

    “因为...”太子殿下露出促狭的笑,“他俩吵架比戏班子好看多了。”

    小狐狸立刻捂住三瓣嘴,眼睛弯成月牙:【真的假的?】

    胤礽屈指轻弹它脑门:“自然只是一小部分缘由。”

    指尖顺着绒毛抚到耳根,声音渐渐温和,“最主要还是他二人确有经世之才——明珠善谋,索额图善断,朝堂上吵得越凶,底下办事反倒越周全。”

    小狐狸正要反驳,突然被太子捏住后颈拎起来:【嗷?】

    “戌时三刻了。”胤礽看了眼更漏,不由分说地把毛团塞进铺着软绸的小窝,“某只狐狸还记不记得,昨日是谁答应孤要早睡的?”

    见小家伙还要挣扎,胤礽幽幽说道““再闹腾,明日就没有糖蒸酥酪了。””

    话音刚落,小狐狸“啪”地仰面躺倒,四爪朝天,眼睛闭得紧紧的,连呼吸都放缓了。

    一夜无话。

    毓庆宫的烛火暖融融地映着少年太子沉静的侧颜,小狐狸蜷在案头睡得正香,尾巴尖偶尔轻颤,不知梦见了什么美味。

    而此刻的京城各府,却是另一番景象——

    绝大多数府邸彻夜亮着灯,重臣们衣冠整齐地坐在正堂,时不时望向紫禁城的方向。

    他们不约而同地焚香祝祷,既为圣体康健,也为国祚绵长。

    这些跟着康熙从擒鳌拜、平三藩一路走来的老臣,此刻只盼着那道明黄身影早日凯旋。

    但也有几处府邸透着诡异——

    后门悄悄抬出的小轿、书房里彻夜不熄的密谈、甚至有人暗中翻检起前朝废太子的旧例...这些见不得光的动静,都被隐在更深露重的夜色里。

    九门提督的巡夜兵丁踩着更声走过长街。

    这夜的京城,忠奸善恶,都在等待一个答案。

    *

    漠北大营的晨雾尚未散尽,康熙半倚在御榻上。

    裕亲王福全与恭亲王常宁风尘仆仆地跪在帐前,铠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渍。

    “皇上!”福全重重叩首,“您万不可再劳神了!”

    常宁更是红了眼眶:“太子殿下若知您这般不顾龙体...”

    康熙指尖一颤,眼前忽然浮现出自家宝贝儿子红着眼圈的模样——那孩子定是日夜悬心,晨起要问梁九功“皇阿玛可曾用药”,

    午间必派心腹送亲手熬的参汤,夜里怕是要抱着他的旧袍子才能入睡...

    (胤礽:……孤没有)

    他甚至能听见保成带着哭腔的念叨:“您答应过儿臣要保重龙体的...”

    那孩子定是又急又气,偏还要强装镇定主持朝政,说不定连用膳都忘了...

    梁九功捧着药碗的手抖了抖——主子这表情怎么跟大阿哥收到太子家书时一模一样?

    想着想着,帝王苍白的唇角不自觉扬起。

    他就知道!保成最在乎的还是他这个阿玛!

    不然为什么所有人都说太子会担心?裕亲王这么说,常宁这么说,连梁九功那老奴才也——

    “皇上...”梁九功小心翼翼地捧着药碗,“您该进药了...”

    康熙一抬眼,发现满帐将领都盯着自己诡异的笑容,立刻板起脸:“嗯。”

    可药碗刚放下,他又忍不住问:“梁九功,你说太子...”

    “殿下必是日夜悬心!”老太监心领神会,“老奴昨儿夜观天象,紫微星畔的辅星亮得灼眼,定是太子殿下在为您祈福呢!”

    康熙满意地躺回去,忽然觉得连药都不苦了。

    此时毓庆宫里,胤礽正突然连打三个喷嚏。

    小狐狸:【肯定是麻子哥又在嘚瑟了!】

    高兴归高兴,该处理的事还是要处理的。

    “传旨。”帝王沙哑的声音响起“命费扬古率轻骑截断噶尔丹西退之路,喀尔喀诸部兵马沿翁金河布防。”

    他指向舆图,“另派五百火器营埋伏于此峡谷...”

    一道道军令如行云流水,哪像是高热初退的病人?

    福全听着听着,恍惚又见当年那个平定三藩之乱的年轻帝王——乾清门前横刀立马,一剑定乾坤。

    待众将领命而去,康熙忽然泄了力气,整个人陷进锦被里:“备辇...朕去行宫将养几日。”

    话音未落,突然瞥见帐外探头探脑的胤禔,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滚进来!”

    胤禔缩着脖子蹭到榻前,还没开口就挨了记软枕:“皇阿玛您病着就别...”

    “朕看你是皮痒了!”康熙气得直咳,“显摆平安扣?朗诵家书?还、还转圈?!”

    每说一句就拍一下床沿,“当朕不知道你腰间那枚平安扣是保成六岁时亲手雕的?”

    胤禔瞪大眼睛:“您怎么连这都...”

    “呵。”康熙冷笑,眼底却闪过一丝酸意,“朕还知道你将那平安扣供在案头,每日用绒布擦拭三遍。”

    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腕间玉串——那是保成去年亲手打磨的,“你都成年了,像什么样子!”

    帐外偷听的福全和常宁憋笑憋出内伤。

    “滚去前锋营盯着!”康熙最后甩出一本《孝经》,“抄不完别来见朕!”

    龙辇启程时,某个被罚抄书的大阿哥蹲在营帐门口,美滋滋地摸着平安扣:“好歹保成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