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苏烈星夜投蓟城

    就在长安城因为瓦岗七将叛逃之事而闹得沸沸扬扬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曹州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年初的时候窦建德上书洛阳朝廷,请求发兵南下讨伐徐圆朗和孟海公,并很快得到了皇帝杨广的准允。

    随后,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大将刘黑闼、王伏宝、范愿、曹旦、董康买和高雅贤分领兵马,可谓是精锐尽出。

    而徐圆朗只有两万兵马,自知不可能是夏军的对手,便果断放弃自己的地盘东平郡,率军往西去投奔孟海公,企图与孟海公联合抵御窦建德的兵锋。

    只是他前脚刚率军抵达曹州,窦建德率领的十万夏军后脚就杀到了曹州州治周桥城外,将小小的周桥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孟海公自己也只有三万兵马,他本想和徐圆朗据城而守,待夏军久攻不下,自然退去。

    可夏军没多久,孟海公便听到一些风声,说自己麾下以蒋善合为首的几名大将因为佩服窦建德的仁义,正在密谋杀了自己和徐圆朗,献城投降窦建德。

    孟海公虽说不知这些风言风语是真是假,但他自知人心已散,周桥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守得住。

    他在和徐圆朗商议过后,决定派人去叫窦建德,抢在麾下大将叛变之前,自己献城投降夏军。

    窦建德得知孟海公和徐圆朗愿意主动开城投降,自然是大为惊喜,当即对孟海公派来的使者许下承诺,只要孟海公和徐圆朗当真献城投降,自己不仅不会加害他们和他们家人的性命,还会重用他们,并准许他们继续统领旧部,条件不可谓不优厚。

    得知只要他们愿意献城投降,窦建德不仅不会杀他们,反而还让他们继续统领旧部,孟海公和徐圆朗不由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大开城门投降窦建德。

    随着城门的缓缓开启,孟海公和徐圆朗二人精赤着上半身,各背着一捆荆条缓缓走出城外。

    在城上宋鲁联军和城外夏军几十万双眼睛的注视下,他们二人一出城门就跪倒在地,用膝盖跪行一步步挪动到窦建德的战马,一齐对着马上的窦建德拜伏泣声道:

    “我等愿献城归降夏公,恳求夏公饶恕我等和家人性命。”

    窦建德翻身下马,亲自上前扶起二人,随后解下身上的大氅披在二人身上,握着他们二人的手叹气道:

    “非我要讨伐二位,实在是天子之命难违,我不得不奉旨行事呀!”

    孟海公和徐圆朗闻言心中都不由暗骂一声虚伪。

    因为他们二人心中都清楚,与其说是窦建德奉朝廷之命来讨伐他们,倒不如说是窦建德假借朝廷之名来吞并他们,以此来扩充地盘和实力。

    只是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既然他们两家联手都不是窦建德的对手,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因此,面对窦建德虚情假意的叹息,他们二人还能说什么呢,只能顺着窦建德的话说他们二人早有归顺朝廷之心,还要感谢夏公给了他们一个效力朝廷的机会云云,完全看不出是兵败之后被迫献城投降,倒像是在拨乱反正,弃暗投明。

    窦建德安抚过孟海公和徐圆朗之后,便命人将他们带下去休息,跟他们的家人一起好生保护起来,绝不能有一丝一毫怠慢,更不许他们不敬。

    看着亲兵将神情有些忐忑不安的孟海公和徐圆朗带下去,谋士当即上前几步,凑到窦建德耳边低声劝说他道:

    “夏公,他们二人皆是反复无常之辈,当初见李密势大便投靠李密,如今又因为我军势大不得不开城投降,并非是真心要归降夏公,一旦将来时局有变,很有可能会再度举兵反叛夏公。

    第2/2页)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尽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继续待在夏军之中,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到此处,他心中暗暗坚定了决心。

    就在当天晚上,他在给义父高雅贤留下一封告别信之后,便离开了夏军大营,一人一马往北而去……

    当有人将苏烈离开的消息告知窦建德之时,身边的不少人都劝窦建德派人去将苏烈给追回来,哪怕是杀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敌。

    可窦建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淡淡说道:

    “我窦建德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伯乐不成,就由他去吧!”第2/2页)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尽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继续待在夏军之中,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到此处,他心中暗暗坚定了决心。

    就在当天晚上,他在给义父高雅贤留下一封告别信之后,便离开了夏军大营,一人一马往北而去……

    当有人将苏烈离开的消息告知窦建德之时,身边的不少人都劝窦建德派人去将苏烈给追回来,哪怕是杀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敌。

    可窦建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淡淡说道:

    “我窦建德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伯乐不成,就由他去吧!”第2/2页)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尽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继续待在夏军之中,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到此处,他心中暗暗坚定了决心。

    就在当天晚上,他在给义父高雅贤留下一封告别信之后,便离开了夏军大营,一人一马往北而去……

    当有人将苏烈离开的消息告知窦建德之时,身边的不少人都劝窦建德派人去将苏烈给追回来,哪怕是杀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敌。

    可窦建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淡淡说道:

    “我窦建德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伯乐不成,就由他去吧!”第2/2页)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尽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继续待在夏军之中,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到此处,他心中暗暗坚定了决心。

    就在当天晚上,他在给义父高雅贤留下一封告别信之后,便离开了夏军大营,一人一马往北而去……

    当有人将苏烈离开的消息告知窦建德之时,身边的不少人都劝窦建德派人去将苏烈给追回来,哪怕是杀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敌。

    可窦建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淡淡说道:

    “我窦建德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伯乐不成,就由他去吧!”第2/2页)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尽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继续待在夏军之中,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到此处,他心中暗暗坚定了决心。

    就在当天晚上,他在给义父高雅贤留下一封告别信之后,便离开了夏军大营,一人一马往北而去……

    当有人将苏烈离开的消息告知窦建德之时,身边的不少人都劝窦建德派人去将苏烈给追回来,哪怕是杀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敌。

    可窦建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淡淡说道:

    “我窦建德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伯乐不成,就由他去吧!”第2/2页)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尽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继续待在夏军之中,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到此处,他心中暗暗坚定了决心。

    就在当天晚上,他在给义父高雅贤留下一封告别信之后,便离开了夏军大营,一人一马往北而去……

    当有人将苏烈离开的消息告知窦建德之时,身边的不少人都劝窦建德派人去将苏烈给追回来,哪怕是杀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敌。

    可窦建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淡淡说道:

    “我窦建德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伯乐不成,就由他去吧!”第2/2页)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尽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继续待在夏军之中,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到此处,他心中暗暗坚定了决心。

    就在当天晚上,他在给义父高雅贤留下一封告别信之后,便离开了夏军大营,一人一马往北而去……

    当有人将苏烈离开的消息告知窦建德之时,身边的不少人都劝窦建德派人去将苏烈给追回来,哪怕是杀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敌。

    可窦建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淡淡说道:

    “我窦建德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伯乐不成,就由他去吧!”第2/2页)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尽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继续待在夏军之中,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到此处,他心中暗暗坚定了决心。

    就在当天晚上,他在给义父高雅贤留下一封告别信之后,便离开了夏军大营,一人一马往北而去……

    当有人将苏烈离开的消息告知窦建德之时,身边的不少人都劝窦建德派人去将苏烈给追回来,哪怕是杀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敌。

    可窦建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淡淡说道:

    “我窦建德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阻止他去追随自己的伯乐不成,就由他去吧!”